摘要:圍繞“微課”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形式,聯(lián)系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以《機械制造基礎》這一核心課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微課資源的建設,以期為高職《機械制造基礎》乃至各科的微課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form of "Micro-cours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re course of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course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subjects.
關鍵詞:高職;機械制造基礎;微課;資源建設;教學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the class;resource construction;the 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712.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0)20-0213-02
1? “微課”的定義
由于“微課”這一概念出現(xiàn)時間并不長,學界對于其尚未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本文借鑒了幾種主要觀點,將微課定義為,以微視頻作為核心的教學資源,針對課程體系中所包含的某些具體的、細分的問題,綜合調動各類輔助教學資源作為支撐,達到透徹講解某一知識點目的的教學資源。
2? 高職《機械制造基礎》微課教學的必要性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帶動了教育事業(yè)的飛速變化,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其學生是一批思想新穎、觀念新潮的群體,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短時間、碎片化學習方式更為其偏愛,這也要求高職院校應當探討以“微課”為代表的新媒體教學方式?!稒C械制造基礎》是高職院校機械類及相關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其覆蓋范圍較廣,內容復雜,且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對于實踐經(jīng)驗相對匱乏的學生來說,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幫助其形成清晰的理解邏輯,很容易滋生畏難與抵觸情緒,學科基礎的夯實也就無從談起。在Web3.0時代、高交互性、高包容性、高靈活性的微課為這一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使得課程更加生動形象,契合了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3? 《機械制造基礎》微課資源的設計
3.1 前端分析
3.1.1 學習內容分析
根據(jù)《機械制造基礎》培養(yǎng)目標要求,以“必需、夠用”的原則對該課程進行適當?shù)恼希ㄟ^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較全面地了解機械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過程和與機械制造相關的基礎知識;能根據(jù)工程要求正確選用常用材料及熱處理方式;能根據(jù)工藝要求正確選用金屬切削機床和加工工藝方法;掌握安全生產(chǎn)、節(jié)能環(huán)保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相關知識;具備分析和檢測機制產(chǎn)品質量的初步能力。
3.1.2 學習者需求分析
筆者關于《機械制造基礎》微課教學改革的實踐,主要學習對象是筆者所在高職院校機械工程系相關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從這些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成長環(huán)境來看,他們普遍具有如下特征:他們屬于改革開放以后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從小到大很容易接觸到最為新潮的思想,特別是網(wǎng)絡是其成長環(huán)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他們普遍喜歡通過網(wǎng)絡獲取信息、表達看法,甚至可以說,網(wǎng)絡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在其生活學習各個領域的滲透。雖然他們普遍存在一定的浮躁心理,但是卻具有較強的求新、好奇心理,因此微課作為一種將網(wǎng)絡同學習融合而成的形式,契合了其實際特點,很容易得到學生的歡迎,減少其對《機械制造基礎》這一理論性較強、知識點眾多的課程的畏難與抵觸情緒。
3.1.3 學習者初始能力分析
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必須承認的是,在招生門檻上與普通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使得高職院校的多數(shù)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知識基礎與理解能力相對薄弱。同時,高職院校中有一部分生源為原就讀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畢業(yè)的學生相比,他們雖然在初中升學階段取得的分數(shù)不占有優(yōu)勢,但是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專業(yè)技術訓練,因此對高職相關課程的熟悉感更強,學習也相對來說容易“上手”,這也意味著高職院校學生內部存在著一定的層次差距。而微課本身作為一種基于新媒體網(wǎng)絡的教學形式,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此在高職《機械制造基礎》的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優(yōu)勢。
3.2 細化知識點
一直以來,學界對知識點的定義都較為多元,基于不同視角的定義都具有獨特的意義,考慮到高職院校的教學實際,筆者將高職院?!稒C械制造基礎》微課教學的知識點定義為教學活動過程中傳遞教學信息的基本單元,是意義相對完整的媒體(如視頻、聲音、文字、動畫、圖畫等)相互協(xié)調以表達一個局部的邏輯意義的知識的集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知識點的系統(tǒng)學習是構建一門課程體系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一門課程的學習需要依托于各個知識點的拆解與重構。
基于知識內容粒度的差異,可以將知識點劃分為元知識點與復合知識點兩種類型,前者的內容結構不具有可再分性,兩個或以上的元知識點則構成了復合知識點,多個知識點構成一個知識模塊。以學習情境“加工可調支座”中的課業(yè)2.2為例,在保持知識點內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依據(jù)知識點屬性和規(guī)律及學習者的學習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將“車刀”這一教學內容分為:車刀的結構、車刀的組成、車刀的幾何角度3個知識點,車刀的組成又細分為前刀面、后刀面等6個元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講解是相互獨立的,又是循序漸進的,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筆者可以在10min左右將每個知識點講解透徹。
3.3 確定微課的類型
知識點細分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能真正為學生所理解、為其實際操作所用,而基于微課的教學形式則要求立足于《機械制造基礎》的基本情況,綜合調動視頻、圖片等多元化的新媒體形式,對細分過的知識點進行生動的呈現(xiàn)與解讀,使得其所展現(xiàn)出的課業(yè)內容真正契合年輕學生的偏好特點,也能將單一的內容轉化為清晰易懂的形式。
以學習情境2“加工可調支座”中的課業(yè)2.2為例,“車刀的結構”、“車刀的組成”、“車刀的幾何角度”等微課為“理論講授型”微課,這類微課通常以語言傳遞信息,可采用講授法、啟發(fā)法、討論法等方式,圍繞單一知識點,以教師為主導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知識編碼情境,采用適當突出、強調、重復等呈現(xiàn)方式?!把b夾套類零件”“鉆中心孔”、“鉆孔”、“車削內孔”、“攻螺紋”等微課為“實踐演示型”微課,主要講解程序性知識。這類微課應以活動為載體,以直接感知或實踐訓練為主,其設計思路為:呈現(xiàn)教學目標→呈現(xiàn)正例→引導學習者發(fā)現(xiàn)關鍵特征。可現(xiàn)場拍攝高級技師(教師)的示范操作,亦也拍拍學生的正確(錯誤)操作,經(jīng)后期剪輯、編輯而成。
3.4 微課資源要素設計
《機械制造基礎》本身包含著較為瑣碎的知識點,其作為高職相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最終是要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而服務的,因此課程具有較強的多元性與包容性。相應地,高職《機械制造基礎》微課的設計也不能局限于某種單一的課程資源,而應當圍繞微視頻這一最靈活、包容性最強的形式,并以微實驗、微練習、微課件等作為輔助性資源,將微反思、微點評等衍生出來的支撐資源納入到統(tǒng)一的課程體系中來,從而形成一個高度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與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的交互性教學系統(tǒng)。
微教案貫穿于高職《機械制造基礎》微課教學的始終,是后續(xù)課程資源調動與展開的基本依據(jù),評判微教案是否成功的基本依據(jù)是其能否構建起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經(jīng)過實踐總結,筆者認為《機械制造基礎》微教案的設計必須把握好如下要點:必須擁有明確的講解線索,保持清晰的條例,尤其是要對其中的重難點內容有所側重;小結時間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以快而準作為成功小結的目標。微練習的主要功能是使得學生能夠對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進行再次總結,同時將單一的理論遷移到具體的練習過程中,真正將知識轉化為可供利用的資源。微課件要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重點把握如下原則:第一,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多元化感官,同時控制合理的信息量,使得消息能夠得到有效的接受與消化;第二,要保持課件的趣味性,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微學案是為指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微學案的編寫應根據(jù)教學要求、學習者現(xiàn)有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微教案、微練習等資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算法自動生成的動態(tài)性資源,其生成的依據(jù)是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所獲取的學生反饋、學生個人的理解狀況等多元內容,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高效碰撞的過程。微反思則要求教師在完成某一版塊的課程資源建設之后,應當從后置的視角再度審視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形成一定的反思意見,作為調整后續(xù)教學方案乃至全部課程版塊的參考。微點評的主體是學生,這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權威性”地位,使得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師的表現(xiàn)形成自己的意見,這也契合了當前高職學生偏好利用網(wǎng)絡表達觀點的實際情況。這種點評不僅僅可以幫助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向后續(xù)的學習者提供重難點內容、核心板塊的參考。由于微反饋全部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絡完成,打破了傳統(tǒng)模式下的時空限制,將教師與學生從機械的信息搜集等過程中解放了出來,使得教學診斷環(huán)節(jié)的便捷性與準確度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春平.高職《機械制造基礎》微課資源建設探析[J].南方農(nóng)機,2019,50(04):78.
[2]方茜.高職《機械制造基礎》微課資源建設研究[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8(23):244.
[3]伍偉敏,姜如松.微課在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y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