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果真是凝固的藝術。中國人的古典營造更以它獨特的方式記錄、延續(xù)、更迭著歷史和文化:包含等級、身份、倫理、思想、審美、情趣、追求、愿望……并暗合中國人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哲學自然觀和各個時代想要隱喻的內(nèi)容。
如果沒有這些依舊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古建筑,以確確實實的物理實體“強行”提醒,我們或許真的會逐漸遺忘那些獨屬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遺忘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根。而現(xiàn)在,無論走到哪里,你都會記得那些宮殿、壇廟、寺觀、園林、民居宅第……
這些古老的文化印記,由一代代傳統(tǒng)建筑工匠一木一梁、一磚一瓦、一筆一刀地去完成。最熱愛、最醉心于古典營造事業(yè)的人群中,就有他們。然而自古,能夠留名的工匠就在極少數(shù),建筑工匠也無外乎。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修復古典園林,有人甚至傾家蕩產(chǎn),卻默默無名,或者說刻意地去隱姓埋名。更可貴的是,歷代香山工匠們均以家族世代相傳投身于“香山幫”的營造中。
今天,紀念這些由吳中香山地區(qū)走出的建筑工匠們,留住我們精神文化的根,就是將“蘇派”建筑和蘇州“香山幫”傳統(tǒng)建筑營造技藝保留、傳承下去。(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