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霞 王彥華 戴秀芳
【摘要】目的:探究神經根型頸椎病用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的療效。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將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編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每組各25例。頸椎牽引治療用于對照組患者中,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用于實驗組患者中。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疼痛程度、生活質量。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6.0%,高于對照組72.0%(P<0.05):實驗組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神經根型頸椎病用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既能改善疼痛程度,又能提升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牽引;功能鍛煉;治療總有效率;疼痛程度;生活質量
頸椎病屬于臨床多發(fā)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其的出現(xiàn)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特別是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較為常見[1]。神經根型頸椎病以肩部疼痛、活動受限、頸部肌肉僵直為主要表現(xiàn),當頭部,或是上肢處于特定姿勢時,因牽拉神經,會引起閃電樣的疼痛感[2]。目前,隨著經濟水平的大力發(fā)展,頸椎勞損高危環(huán)境的出現(xiàn),增加了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率,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與工作,故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非常關鍵。本文取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探究神經根型頸椎病用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的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8月-2019年12月,將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編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1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范圍:28-70歲,年齡值(44.45±5.18)歲;病程0.1-10.0年,平均值(5.34±1.35)年。實驗組:14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范圍:29-71歲,年齡值(45.10±5.22)歲;病程0.1-11.0年,平均值(5.59±1.30)年。統(tǒng)計2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
診斷標準:參照神經根型頸椎病診治標準,結合X片檢查確診[3]。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者;治療前未服用過任何鎮(zhèn)痛藥物者;臨床資料完善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及肝腎功能障礙者;腫瘤及頸椎結核者;操作禁忌證者;不愿參與研究者。
1.2方法
明確病情后,對照組用頸椎牽引治療,患者處于坐位狀態(tài)下,通過枕頜帶,開展牽引治療。在治療中,患者保持坐立位,頸椎保持在25°左右前傾,將枕后部、下頜部,借助于枕頜的2條布帶托住。牽引錘選用患者體重1/10重量,每次開展半小時牽引,每天兩次,持續(xù)治療四周。實驗組采用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頸椎牽引法同對照組一致,同時配合功能鍛煉,每次開展10分鐘功能鍛煉,每天3次,注意訓練時動作要穩(wěn)健,速度要緩慢,呼吸平穩(wěn),具體訓練方法:
1)健頸操:患者保持端坐位,緩慢進行頸部前屈、后伸訓練,左右側屈與左右旋轉訓練。頭前屈,下頜努力貼胸,頭向后仰,眼望上空。在左右側屈時,需要將耳朵努力貼向同側的肩部。最后頸部實施左右旋轉運動,每一步保持4s,重復4次,時間為3分鐘。2)自我按摩法:患者保持端坐位,腦后的風池穴,放置雙手的食指、中指,從上而下,進行頸項肌肉緩慢按摩,并用力對肩井穴按壓5次,4分鐘。3)頸項肌長收縮訓練:患者保持端坐位,頭枕部放置交叉雙手,頭枕部用雙手用力按壓,頭枕部向后用力,彼此形成對抗力,可背靠墻站立,枕部接觸墻面,與其形成對抗,保持4s,重復5次,用時3分鐘。4)干預措施:在治療期間,開展相應的健康宣教,為患者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日常生活、學習、勞力時,頸部要保持健康的體位與姿勢,不可長時間處于某一固定姿勢下,不可長時間低頭,做好頸部保暖工作,預防著涼,選適合的枕頭,調整心態(tài),保持睡眠充足,預防感冒。
1.3分析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疼痛程度、生活質量。
治療總有效率:癥狀消失,肢體功能、頸椎功能均恢復正常,能正常生活、工作為顯效;癥狀緩解,肌力改善,頸椎、肢體功能接近正常水平為有效;以上指標均沒有達標為無效[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用VAS工具,對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反向評分,分數(shù)越高,疼痛感越明顯。
以SF-36工具,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所收集的計量資料,應用()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本文所收集的計數(shù)資料,應用[n/(%)]表示,組間對比行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SPSS23.0軟件,統(tǒng)計學意義指標:P<0.05。
2.結果
2.1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顯效18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96.0%;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7例,治療總有效率72.0%,組間對比P<0.05。
2.2疼痛程度、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頸椎病是多發(fā)病,病變過程較復雜,其具有頸椎骨質結構、軟組織、神經等多方面的病理性變化[5]。且有研究表明,頸椎病的出現(xiàn),多因頸脈失養(yǎng)、氣血不暢所致。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而言,發(fā)病機制多樣,如病變相互轉變、骨性學說、軟組織等。神經根型頸椎病采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要采用綜合療法,以此來實現(xiàn)治療目的。
目前,臨床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上,采用了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頸椎牽引可以緩解頸部的肌肉痙攣癥狀,促進椎間隙恢復,降低椎間盤壓力,減弱神經根受壓情況[6]。結合功能鍛煉,可以提升頸背肌肉的肌力,增強頸椎穩(wěn)定性,增大頸椎的活動范圍,緩解肌肉痙攣、神經刺激癥狀,有效減輕疼痛感及頸椎病引起的不適感,提升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質量[7]。
綜上所述,神經根型頸椎病用頸椎牽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鐘靈,冉小烽,高瓊.綜合康復訓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及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9,31(08):53-56.
[2]譚維選,袁代富,李義,等.整脊合不同牽引方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遵義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3(04):506-510.
[3]李向坦,閻曉霞,王雪臣.牽引下整復結合筋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20,35(16):2536-2538.
[4]張超.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指導下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應用結合康復功能鍛煉的療效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4):19-21.
[5]劉建浩,張浩.酒醋散外敷聯(lián)合臥位多角度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15):207-209.
[6]薛建利,樊李瀛,吳瑋.頸椎牽引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7,38(05):484-485.
[7]豆運香,湯寶輝,李明朝,等.針灸輔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及椎動脈血流動力學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20,39(06):102-103.
1.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頸肩腰腿疼科。
2. 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外科。
3. 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