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科特殊性決定了其在實踐中的核心在于問題的設置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課堂師生的互動與有效溝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的提問內容缺乏針對性、單調化和難易程度把握不準等問題,文章提出從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設置情境、準確把握知識難易程度和準確把握重難點等四大方面提出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設置;有效性提問
課堂提問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維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加強學生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和課堂互動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手段,其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結合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存在的具體問題,展開對有效性策略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xiàn)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和新課標的廣泛推行,小學數學教學在質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經過相關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作為在數學教學課堂中促進師生交流和互動的重要手段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體現(xiàn)為以下方面。
第一,提問內容缺乏針對性。隨著當前互聯(lián)網的發(fā)達,不少教師對于備課重視不足,往往直接參照或模仿網絡教學視頻直接進行教學,忽視學生的具體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接受能力,課堂中的問題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缺乏針對性、合理性和科學性,導致提問容易出現(xiàn)片面性,進而造成學生對于課堂該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偏差,出現(xiàn)個別學生優(yōu)秀而大部分學生滯后的分層現(xiàn)象。同時也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問題回答的積極性,通過課堂提問以活躍氣氛的目的難以達到。
第二,提問內容單調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缺乏問題設置意識,僅依照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和內容對學生進行發(fā)問,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又因為提問內容的單調化,難以達到通過提問去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的目的,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學生的回答和反饋,但實效性不足,從而使得課堂提問成為教學效率的消極影響因素。
第三,難易程度把握不準。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或低估學生的領悟能力與理解能力,在提問的過程中所提問題過于簡單、煩瑣和冗余,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懈怠思想,在心理上產生輕視數學的不良傾向;或沒有兼顧不同學生在相同的一節(jié)課時間內思考角度、消化內容的不同,所提問題過難,從而使得學生失去信心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堂參與少,打擊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
課堂提問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其有效性策略的展開,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增強課堂師生互動與有效溝通。傳統(tǒng)的“師教——生學”的灌輸式課堂模式已逐漸暴露了其弊病,在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課標的廣泛推行的背景下,課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同時也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思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提問,可以在師生平等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讓教師在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教師的有效提問,與教師直接讓學生直接接觸教材相比,可以讓學生一方面更快地接受特別是一些相對抽象和枯燥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并在對教師所提問題進行思考,從而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并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策略探賾
為達到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作為一線數學教師的我們需要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對學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進行課堂問題的設置和積極探索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策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第一,結合日常生活進行課堂有效性提問。眾所周知,不少小學數學知識相對枯燥和抽象,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全,抽象的數學知識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激情與熱情。加上課堂中高強度的理論性,更是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缺少與教師的有效配合,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性提問時,以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xiàn)象等加以進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一年級“方位與位置”的教學中,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生活,與同學、教師的關系顯得較為生疏,各方面難免不適應。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從上課的教室入手,讓學生思考“你的前面是哪個同學”“你的左邊或右邊是哪個同學”“你坐的椅子下面有什么物體”“你的課桌上有什么東西呢”等系列問題,以這種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提問,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距離,降低新生對于教師的恐懼感;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對于方位與位置的概念有更深刻、直觀的認知,并進行準確的表達。又如在“圓的周長”教學中,便可將實際生活引入知識點的教學,以學生最為熟悉的圓形操場為例,設置“體育老師帶著學生們跑步,總共跑了五圈,那么大家一共跑了多遠”的提問,容易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師所提的數學問題的思考,其他如“認識圖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等內容教學皆可采用這種方式加以進行提問,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第二,設置情境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的小學生雖然在不同學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其共同之處在于都喜歡內容新鮮、趣味性濃的事物。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提問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出發(fā)點,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特別是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將課堂提問與多媒體進行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寓樂于學,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實現(xiàn)讓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點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如在“時間認知”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熊大、熊二、光頭強、葫蘆娃、米老鼠和唐老鴨等動漫形象,通過視頻剪輯進行場景的設置:如給要早起的光頭強設置早晨七點就要去森林砍樹的鬧鐘,提醒熊大、熊二八點半去巡邏森林,提醒葫蘆娃中午十二點去參加和蝎子精的戰(zhàn)斗,提醒唐老鴨和米老鼠下午三點去營救被困火星的高飛等混搭的情節(jié),讓學生在有趣、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對時間產生正確的認識,并在認識中提高對時間的正確運用能力,從而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又如在“圓的認識”學習中,以多媒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畫圓額視頻動畫,播放圓的形成過程,這是教師再在課堂中進行提問,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面積”學習中,設置合理的情境,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是怎么得來的”為引子,結合“長方體與正方體各有幾個面”進行提問,這一方面將有利于學生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和復習,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欲望。
第三,準確把握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數學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具有思維嚴密、邏輯性強的特征,通觀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材及相關知識,雖然并沒有過多的深奧、難懂的知識點,但卻在循序漸進中強調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認知與逐步提升。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不同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準確的難易程度的區(qū)分,采取分層提問的方法,特別是對于較為晦澀的知識點的把握,避免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和逃避態(tài)度。如在進行“加減法混合運算”教學中,從學生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領悟能力和數學基礎的好壞出發(fā),將學生分為三組,學優(yōu)組進行多位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中等組進行教材例題的重復計算和學進組的面對面、一對一輔導及在練習中進行不同方式的提問,在階梯型提問的方式中以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分數的混合運算”教學中,從后進生角度考慮,提問“四則運算有什么規(guī)律”;從優(yōu)秀生角度考慮,則可以“都學過什么運算律”“分數的混合運算和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律是否相同”等問題進行提問,以這種分層而又多元化的提問方式,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彌補優(yōu)差生的學習水平,從而達到學生整體共同進步的目標。
第四,準確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難點。課堂提問一方面能對學生關于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行檢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鞏固學生課上所學知識。而教師的提問是否與課程內容設計相符合和具有針對性、能否區(qū)分一般知識點和重難點又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該抓住課堂的重難點,從本質問題出發(fā)進行提問內容的優(yōu)化,從而在根本上以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條形統(tǒng)計圖”學習中,以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性為出發(fā)點,根據其直觀性的特征,設計相關問題如“從圖除了表示數據的圖形外還能看到什么?”進行提問,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過看圖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在“公約數”的教學中,從“四的倍數是什么”的提問開始,層層深入到“4是這些數的什么”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新課的學習欲望。這種提問環(huán)節(jié)從舊知識導入,與新知識特別是課堂學習的重難點聯(lián)系起來,更容易加深學生對于數學課堂重難點知識的印象。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上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一項可演示、可操作和可把握與可評價的數學教學技能,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教師進行課堂組織的重要手段和加強師生有效溝通的信息交流平臺。應該最大限度地加強教師主導作用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成波.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提問存在的誤區(qū)及有效性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115-116.
[2]楊天虎.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42-143.
[3]丘金壽.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5):70.
[4]李冬梅.問出精彩,構建小學數學有效性課堂[C]∥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76.
[5]崔鈺笛.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9,5(4):224-225.
作者簡介:陳麗貞,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臺商投資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