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公益與社會改良 新公益如何促進資本主義演變

2020-09-12 07:28:14資中筠
中國慈善家 2020年5期
關鍵詞:公益改革

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不論自覺或不自覺,推動了社會改革,以保障憲法規(guī)定的人的政治權利得以充分實施,使社會更加公平

現(xiàn)代公益不僅僅是為了扶貧或者是暫時緩解社會的矛盾,而是要在實際上對推動社會改革起作用。真正的改革,似乎外界看見的多是自上而下形成的政策決定的,但實際上,在美國這樣的公民社會,改革的真正動力發(fā)自民間。改革一定是多數(shù)人覺悟到有需求,并且逐步創(chuàng)建出一種可行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而且要經過一個緩慢的過程。

自從人類社會開始分化,開始有貧富差距之后,就有了慈善行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這源于人性善的一面——自己享受到好的生活,看到很多人還在吃苦,總要伸出援手。例如中國古話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把它稱為“前工業(yè)社會的慈善事業(yè)”。這種形式的慈善和社會改革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在一個階層固化的社會里,先富起來的人出于人道主義的關懷而做的一些事情。

改變不公平的競爭機制

公益事業(yè)和社會改革開始發(fā)生關系,是從工業(yè)化以后開始的?,F(xiàn)在我們熟知的公益基金會,基本上都起步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間。在工業(yè)化迅速發(fā)展的情況下,財富高度集中,社會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此時應運而生的慈善公益事業(yè)才開始和社會改革有了關系。在美國,它和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運動有關聯(lián),也可以說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當時發(fā)生的那一場改革,內容之一就是針對放任自流的市場經濟,改變叢林法則。新的觀念開始承認,貧富不均并不完全是自然競爭的結果。而此前,根據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看法,社會中出現(xiàn)貧富分化是自然選擇,窮人之所以窮是又笨又懶,富的人則是又聰明又勤奮,所以才能夠致富。社會達爾文主義發(fā)源于英國,但是一度盛行于美國。因為美國第一代移民很多是白手起家。

進步主義運動中的社會精英,包括第一批現(xiàn)代化公益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比如卡內基、洛克菲勒等人,開始認識到,美國雖然倡導機會平等,但是事實上當時競爭的條件并不完全是平等的,有不公平的因素,所以必須加以改進。他們提出,“向貧困的根源開戰(zhàn)”。但是這和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貧困根源是完全不同的。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本身就是貧困的根源,但卡內基等認為,資本主義好得不得了,這個社會體系不能改變,需要改變的是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使資本主義制度更完善。

首先是教育。為什么不夠公平?因為窮人的孩子接受不到很好的教育。第一代人在同等條件下展開競爭,但到了第二代就不公平了,富人的孩子進了很好的學校,得到很好的教育,而窮人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那時義務教育制度還沒有出臺)。第二代人之所以還是窮人,不是因為他本身又笨又懶,而是在于他起點就不平等。所以從那時起大多數(shù)慈善公益基金會最重要的項目,或者項目之一,就是教育,目的在于實現(xiàn)教育機會的平等,讓競爭更公平。

另一個重要的公益項目是醫(yī)療。因為窮人看不起病,生一場病,身體垮了就無法和人競爭,再聰明、再勤奮也是白搭。

所以,教育和醫(yī)療成為了當時大的基金會最重要的扶持領域,其主要出發(fā)點是改善公平競爭的條件,這就和社會改革聯(lián)系了起來。因為有一些剛性需求不能完全用市場調節(jié)來加以解決,包括醫(yī)療、教育、科研以及一些文化事業(yè)等等。比如古典音樂事業(yè),它不能靠票房來養(yǎng)活,就要倚仗基金會的捐助和補貼;又比如某種科研暫時不能賺錢,不能夠大規(guī)模生產,也許需要很長時間才可能出成果,也需要基金會的資助。

這些問題,在市場法則之下解決不了,就成為社會改革的一部分。在沒有公益事業(yè)之前,因為沒有公平競爭的條件,這些事情發(fā)展不了。因此 ,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不論自覺或不自覺,就推動社會改革,以保障憲法規(guī)定的人的政治權利得以充分實施,使社會更加公平。

“資本主義演變”

與觀念的創(chuàng)新

我在2003年出版了《散財之道》,介紹一百年來美國工業(yè)化社會產生的公益基金會,這是我第一次關注到公益事業(yè),那主要是講前面所說的美國20世紀工業(yè)化社會的公益事業(yè)。這本書出了幾次增訂版,到第四版時候,題目改為《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美國百年公益發(fā)展的啟示》,這里面就包括了現(xiàn)在的新公益的內容。從社會改革角度來看,新公益正在促成資本主義演變。

“資本主義演變”這個詞不是我發(fā)明的,而是西方政商學以及公益精英、最頂尖的一批人提出來的。一個社會總是要與時俱進地變化的,演變這個詞是自動詞而不是他動詞,是evolve,不是be evolved,是自身自動演變,是內因促使它必須演變,這個過程是和平的。如果不是“和平演變”,那么矛盾積累到一定時候就要發(fā)生暴力革命了。

2015年,在倫敦舉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與會人士包括英國查爾斯王子、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世界銀行總裁、各個大國銀行總裁、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等等政商精英。在會議前,洛克菲勒基金會受他們委托,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美國的貧富分化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從70年代以來貧富分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經濟越是繁榮,收入的分化就越嚴重。更致命的是,中產階級開始萎縮。在他們引以為豪的棗核型社會里,中間那一層是中產階級,他們最穩(wěn)定、最守法、受教育程度最高,對社會的貢獻也是最大。但在最近的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里,這個階層正在慢慢萎縮、分化,變成了所謂的上層中產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上層的少數(shù)人進入特別富有的階級,下層則慢慢淪落出中產的行列,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這樣的社會是難以為繼的。所以,那批精英們在倫敦會議上提出,要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運作的方式,發(fā)展“包容性的資本主義”,意思就是說,不能只讓少數(shù)人發(fā)財,應該可以大家一起共同發(fā)財,應該要建立起這樣的一種機制。

事實上,這個概念也不是倫敦會議最早提出來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學界就開始提出這一觀念創(chuàng)新,然后逐漸經過各種實踐,直至引起了關注。

新公益的特點

在新公益出現(xiàn)之前,原來的公益慈善項目多是無償捐贈,即有人捐出一筆錢,成立一個基金會做項目,在項目框架內進行無償捐贈,依法享受免稅。但到了互聯(lián)網時代,這種做法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即便是像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這樣的幾百億美元體量的基金會,面對海量的社會需求也是不夠的。所以,公益組織必須自己造血,否則難以為繼。

新公益的特點之一是要有規(guī)模效應。不能只是“小而美”,把一個模式做得非常精致,但是沒法推廣,只能用在很小的圈子里。新公益要滿足巨大的需求,可以推廣,所以稱為“影響力投資”,或者是“規(guī)模效應的投資”——投資一個項目,必須讓它能夠推廣,涉及的面要廣,受益人很多。

新公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合作伙伴多樣化。過去,一個大企業(yè)或者一位富人捐出一大筆錢來,然后成立一個基金會讓大家來申請項目,這個主體是單一的。而新公益的主體有各式各樣的人,其中包括發(fā)起人,他不一定是出錢的人,也許他這手連著出錢的人,那手連著需要的人,他就是一個中介。主體也可以是投資人,可以是專家,可以是研究這個事的機構,可以是社區(qū),也可以是媒體,大家合作起來做這樣的一件事情。

工業(yè)化過程的特點是分工越來越細,專業(yè)化;而當前的數(shù)字化經濟和互聯(lián)網社會,其趨勢是綜合化,也就是說,每一部類都感到難以獨自應付巨大的社會問題和需求。僅靠一個專業(yè)做一件事情是不夠的,一件事情里可能包含很多專業(yè),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有各種各樣的人來參與。所以,新公益事業(yè)也是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參與進來。通俗地說,就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智慧的出智慧,有權力的出權力(即政府給予支持,包括社區(qū)政府、地方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也就是說,政、商、學加上NGO各方面的力量,都是公益事業(yè)的主體,這是新公益和以前很不一樣的地方。

新公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國際化轉變?yōu)槿蚧?。國際化和全球化的區(qū)別,就在于全球化的行為主體不只是一個國家的人。比如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等,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國際的,不光是要改良美國社會,而且要關懷全世界,開展的項目具有國際性,但行為主體是他一家。而新公益全球化的涵義,就是行為的主體是各國聯(lián)合起來形成的。像氣候問題、大規(guī)模傳染病,比如現(xiàn)在發(fā)生的疫情等等,僅靠單個國家的組織是不能解決的,需要國際合作,公益主體也隨之實現(xiàn)全球化。

義利并舉的新公益

新公益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可以營利。過去法律規(guī)定享受免稅的公益組織都屬于“非營利”組織(NPO)。而新公益組織可以營利,自己造血,除極少數(shù)特殊情況外,暫時還不享受免稅待遇。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模式,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共益企業(yè)”“社會企業(yè)”等等。漸漸集中歸結起來,形成現(xiàn)在比較普遍的稱謂是共益企業(yè)(Benefit Corporation),成為全球新公益領域覆蓋面最廣的一個模式,經過正式認證后稱為B-Corp。

過去,企業(yè)在掙了錢之后捐錢做好事,而他們用什么手法賺的錢并不重要。比如洛克菲勒家族的標準石油公司,其前期獲取財富的過程是相當不光彩的,他們巧取豪奪的手段被記者暴露,成為當時“扒糞文學”的著名作品。但是后來洛克菲勒基金會做了很多好事,對社會改革起了積極作用。這是以前的模式,而在社會企業(yè)的新模式中,從一開始企業(yè)就要對社會負責,包括其積累財富的過程也要符合社會價值,所以叫“負責任的投資”——要在賺錢之前就先想好企業(yè)對社會要實現(xiàn)什么目標,而不是只管先賺錢,賺了錢之后再做好事。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革。這個改革顛覆了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理論,即公司的中心目的就是為了股東利潤最大化。社會企業(yè)的模式顛覆了這個目的,公司的首要目的不是利潤最大化。每辦一個公司,得先確定這個公司的社會目標是什么,這個公司首先要滿足這個社會目標。這是從根本上對資本主義加以改變。

“資本主義演變”這個說法因此應運而生。2006年,美國人卡索伊連同幾位伙伴成立了共益實驗室(B-Lab),定出一套標準,專門論證什么樣的企業(yè)可以成為“共益企業(yè)”。他們宣稱,創(chuàng)立這樣一個機構的動機,是因為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應該有更好的辦法。企業(yè)的發(fā)展是需要資本的,但是要設法建立一種為整個社會服務的資本,而不僅僅是為少數(shù)股東的利益服務的資本。在他們的創(chuàng)新模式之下,原來為股東(shareholder),現(xiàn)在為“stakeholder”,即“利益攸關者”服務。企業(yè)要為所有利益攸關者服務,而不僅僅是股東。

幾十年來,已經產生了很多共益企業(yè),而且也經過了認證。2019年,發(fā)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100個頂級大企業(yè)的領袖在一年一度的“商業(yè)圓桌會議”上簽署了一項聲明,表示他們的企業(yè)從為股東的利益服務,改變成為利益攸關者服務。聲明還規(guī)定了所謂的利益攸關者是哪些人:首先是客戶,要滿足客戶的需求,讓產品物有所值(例如杜絕假冒偽劣,這是我的理解);第二是自己的員工,不僅要保證員工的薪酬、福利、尊嚴和地位,還要保證他們的前途,不斷給他們培訓,讓他們跟上社會的發(fā)展;第三是供應商和其他相關公司,要公平對待,要符合道德規(guī)范,要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例如杜絕企業(yè)之間的惡性競爭);第四是所在的社區(qū),要保護所在社區(qū)的環(huán)境,尊重居民的訴求,不能侵犯居民的權利;第五是股東,當然企業(yè)還是要為投資者賺錢的,要為股東創(chuàng)造長期價值,保證透明和有效。而對于股東而言,投資這樣的企業(yè)完全是自愿的,完全明白其目標和運作規(guī)則,不會要求每年都利潤最大化,而是要兼顧以上的社會價值。

這項行動的發(fā)起人是摩根大通公司的總裁戴蒙。提出這項建議之后,他推舉強生公司的總裁戈爾斯基起草相關決議。戈爾斯基覺得這個事情非常神圣,他說感到自己像是杰斐遜(起草獨立宣言),說明他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革命性的舉動,具有顛覆性的意義。

由此可見,資本主義正在發(fā)生深刻的演變。這些大公司掌握最多的財富,擁有最大的發(fā)言權,他們是真正左右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方向的一群人。有這么多的跨國公司要進行這樣一場改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當然,他們的聲明最終能不能真實落地,說話算不算數(shù),還要靜觀后效??梢韵胍?,實現(xiàn)這些愿景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至少已經有這樣的作為,并不是隨便說說而已。這個聲明發(fā)表之后,一周之內得到了另外33家企業(yè)的響應。

當前,美國已經有37個州專門為這種新的企業(yè)通過了新的《公司法》。 一個企業(yè)如果要轉變?yōu)楣婀?,要遵守這個法律程序,比如要在主流媒體上發(fā)表公告,同時需要三分之二的股東通過等等,因時間所限在此不一一贅述。

在新公益領域,2019年還發(fā)生了另一個帶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那就是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fā)給了三位扶貧專家。過去,扶貧方面的獎項主要歸在諾貝爾和平獎,獎勵對和平社會改良作出貢獻的人??墒?,這一年經濟學獎頒給了三位扶貧專家,意義重大。

頒獎方把他們的研究歸入發(fā)展經濟學。這個學科始創(chuàng)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因為有很多新獨立的國家出現(xiàn),特別是非洲國家,于是就出現(xiàn)了發(fā)展經濟學,旨在為那些新獨立的國家設計發(fā)展道路。原來的發(fā)展經濟學是以國家為單位的,但是現(xiàn)在這三位獲獎人的研究是以人群為單位。以一個個貧困地區(qū)的群體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特點,他們?yōu)槭裁词芨F,為什么發(fā)展不起來。其方法結合社會學田野調查,也結合行為學科,因為他們認為人的行為方式往往是使他們生活不能改善的原因,做很細致的調查分析,然后得出結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推出可以普及的發(fā)展模式。

學者們還發(fā)明了一種“隨機可控”的試驗。他們針對一個特別貧困的地方,把那里的人分為兩組人,分別采用不同的扶貧辦法,用結果來證明哪種辦法更有效,有點像新藥上市前的“雙盲試驗”。在大量的調查分析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的模式和理論,并且已經建立了大批實驗室,培養(yǎng)出許多自愿參加的年輕人,說明可以大規(guī)模推廣,由此得到了諾貝爾獎。

新公益領域發(fā)生的第三件重大的事情,就是教育領域的變革。二三十年前,哈佛大學就首先創(chuàng)辦了一個“社會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中心”,強調為公共利益服務。這一理念從商學院開始,在這種理念指引下,商學院不是首先教學生怎么樣賺錢,而是教育學生如何在創(chuàng)業(yè)開始就為社會服務。除了哈佛外,還有一些大學如杜克大學、西北大學、英國的牛津等都率先設立了貫穿這一理念的課程,逐漸推廣到其他大學。后來,從商學院推廣到計算機學科,覆蓋面就越來越大了。

最近,有幾個大基金會聯(lián)合起來,資助21家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專業(yè),用于開設公共利益相關的課程。此前這21所院校成立了一個“公共利益技術大學網絡”,其計算機課程結合了共益企業(yè)的理念,教育學生們從創(chuàng)業(yè)一開始就要想到如何為社會服務?,F(xiàn)在有了基金會的資助,更加可以大踏步向前發(fā)展。老師在為學生做就業(yè)指導時,不是專門讓他們到薪酬高的大企業(yè),而是鼓勵他們到更能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公共機構或NGO。

但是,服務社會也不是只要義不要利,這也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公益組織會出錢扶持參與這些項目的學生,如果他們去薪酬比較低的地方工作,基金會將幫助他們解決學費的貸款問題。在美國,許多大學生是靠貸款上的學,開始工作后,還貸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假如有基金會幫助他們還貸款,他們就更可能優(yōu)先選擇服務于社會的工作。

從同情到共情

新公益與過去的公益慈善相比,還有觀念上的區(qū)別,這是一種從同情到共情的轉變。過去凡是做好事,主要是出于同情心;而在新公益的觀念之中,更多是要設身處地去為他人考慮,從幫助對象的切實需要出發(fā),而不是替他們做決定,授受雙方處在更加平等的位置上。

卡內基在一百年前撰寫了《財富的福音》,是美國公益慈善領域的經典之作??▋然岢?,富人有責任幫助窮兄弟,要找出貧困的根源,對社會進行改良,這已經比傳統(tǒng)的慈善觀念進了一大步。但是,他的理念仍然帶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痕跡。他認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上帝給了智慧和能力,因此富人就應該用他賴以致富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上帝另外的子民改善生活。也就是他仍然認為他要憑自己優(yōu)越的條件替窮人規(guī)劃脫貧之道。

自從那以后,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比爾·蓋茨雖然崇拜卡耐基,奉《財富的福音》為經典,但是可以說,蓋茨的平等觀念和卡內基時代的觀念已經有了改變。蓋茨到非洲做公益,是因為他認為全世界的孩子都有成長的平等的權利,可是非洲的孩子由于流行病而死亡率這么高,這是不應該的。一些傳染病在美國已經杜絕了,但依然在非洲肆虐,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以讓非洲的孩子享有與美國孩子同樣平等的生存權。這是蓋茨基金會致力于在非洲治理流行病的動力。

最近,福特基金會現(xiàn)任會長寫了一本書,大力宣揚“共情”的觀念。他說自己是個黑人,從很低微的貧苦環(huán)境走出來,經過自己的奮斗成為了社會精英。他不認為自己比別的黑人更優(yōu)秀,而是他有更好的機遇,進入了精英階層,一旦進入這個階層,就享受了很多人沒有的特權。他承認自己是有特殊優(yōu)越條件的,而不是自己聰明得不得了。他也調查了很多的例子,說明弱勢群體之所以處于弱勢,常常是因為缺乏機會。因此,想幫助弱勢群體,就要站在他們角度來看問題,而不是居高臨下地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加于他們。

對新公益質疑的問題思考

新公益的出現(xiàn),也帶來了質疑。

第一個問題是:所有這些社會改革措施的設計者基本都是富豪,是社會上最頂尖的人。那么,既得利益者有什么動力來改革社會?因為一般看法是,既得利益者要保持社會的現(xiàn)狀,以保證他們的既得利益;而真正想要改變社會的,應該是底層的老百姓。

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雖然改革的源動力發(fā)自底層,但幾乎每一項真正的改革措施都是精英階層設計、實現(xiàn)的。這些既得利益者有什么動力去推動改革?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利益來自何方。美國是一個公民社會,它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只有保持一個健全的市場,才能夠保持既得的利益。而如果這個市場垮臺了,既得利益也就無從談起。沒人買你的東西,你就賺不了錢,光是靠那千分之一在金字塔上的人來維持購買力,是絕對不夠、不行的。所以,對那些富豪來說,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購買力和健康的市場經濟,才能夠維持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因此,“利”和“義”是相互結合的。假如在一個社會中,既得利益者完全是靠超經濟的權力攫取的特權而維持的,那么他們就要維護自己的特權,進而維護一個能夠保有這種特權的制度,壓制其他人,唯我獨大。假如是這樣的一個社會,既得利益就沒有動力去實施改革。

一個市場經濟運行下的社會才有動力去改革,這是因為每個人和市場都有關系。這種改革不會推翻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自由競爭和私有財產這幾個根本的元素不改變。在這個前提下推行的改革,就是資本主義演變。

另一個促發(fā)改革的因素是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如果人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人生而平等,這個觀念深入人心,那么就會覺得不公平、不平等的現(xiàn)象是不合理的。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觀念都不承認的話,社會進步也就沒有什么動力,這個社會也就不是一個好社會。

在這方面,知識精英走在前面??傆幸恍┤耍簿褪侵袊^的“士”,應該可以超越既得利益去考慮問題。孟子說,“無恒產而有恒心,惟士為能”,就是只有士能做到超越自己的利益去考慮問題。奧巴馬推進醫(yī)療改革的時候,有一位美國的上層精英告訴我,醫(yī)療改革后像他這樣收入的人是要多付一些保險費的,在醫(yī)保方面會比以前吃虧一點,但是他還是擁護這個方案。因為在美國這么富有的國家,醫(yī)療覆蓋面卻太低了,這是他不能接受的。不能說他有多么的大公無私,但是至少他作為知識精英有這種覺悟和認識。巴菲特也說過,許多各行各業(yè)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都沒有得到巨額報酬,而自己就憑對某些股票的判斷賺了那么多錢是不太公平的,說明這個社會的機制有問題,需要改革。我認為,這種觀念深深植根于普世價值的教育當中,是對逐利的一種平衡,并非人人都唯利是圖。

質疑的第二問題,有人提出來,共益企業(yè)的主力是大的私人資本,這和政府的福利到底是什么關系?且不說歐洲,即便是在美國這樣的社會,真正維持社會保障的主力還是政府。在現(xiàn)代的公益事業(yè)中,私人公益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如果過分強調它的作用,就是和政府搶資源。換句話說,如果這些公司整個都是為了社會,那么究竟政府的社會作用在哪里?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當然,這里所說的政府是指民主政府,即預算有監(jiān)督,支出有監(jiān)督,稅收也有監(jiān)督。在這個框架之下,社會與政府的關系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目前仍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需要進一步地討論和思考。

(本文為資中筠先生在《中國慈善家》改版發(fā)布暨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猜你喜歡
公益改革
公益
科學導報(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學導報(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學導報(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公益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公益
支部建設(2017年3期)2017-03-14 01:40:15
改革創(chuàng)新(二)
麟游县| 门头沟区| 尚志市| 教育| 霍林郭勒市| 赣州市| 蕉岭县| 小金县| 河东区| 红安县| 海门市| 筠连县| 望都县| 徐汇区| 仁怀市| 兴安盟| 霍州市| 双峰县| 鹤庆县| 游戏| 拉孜县| 天津市| 墨脱县| 高青县| 金溪县| 太湖县| 乌拉特中旗| 会同县| 丰县| 曲阳县| 长垣县| 静海县| 离岛区| 无锡市| 石景山区| 壤塘县| 屯门区| 温泉县| 宝坻区| 泗阳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