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 夏碧華 李麗華
【摘 要】目的觀察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轉移或復發(fā)胃癌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對我院2018-1月至2020-2月期間轉移或復發(fā)胃癌患者,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采用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聯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化療藥物治療。實驗組60名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聯合化療。具體給藥方式為:化療第1天靜脈滴注伊立替康150mg/m2,第1~7天每天口服850mg/m2的卡培他濱早晚餐后半小時各一次,以2w為一個治療周期,化療前給予常規(guī)阿托品肌肉注射,6周期后對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中CR5例、PR35例、SD17例、PD3例,總有效率為66.7%,腫瘤進展時間6.3個月,生存時間10.9個月。結論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濱聯合治療轉移或復發(fā)胃癌效果較好,不良反應輕。
【關鍵詞】復發(fā)轉移性胃癌;伊立替康;卡培他濱;聯合治療
目前臨床上對胃癌仍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1],但因為單純的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較差,術后總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20%~30%;而且轉移或復發(fā)胃癌手術治療效果更差;而化療作為目前內科治療主要手段,也是胃癌綜合治療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目前治療胃癌治療效果最好的手段之一[2]。胃癌的化療方案一般分為單藥和聯合用藥化療兩種,單藥化療一般用于早期胃癌或無法耐受聯合化療的胃癌患者,而對于轉移或復發(fā)的胃癌一般需要聯合化療。卡培他濱是一種抗代謝氟嘧啶脫氧核苷氨基甲酸酯類藥物[3],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分裂以及干擾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伊立替康是一種喜樹堿類衍生藥物,主要的作用機制是能夠特異性的抑制拓撲異構酶Ⅰ對斷裂DNA鏈的修復,從而導致腫瘤細胞死亡。本文對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濱聯合治療轉移或復發(fā)胃癌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1月至2020-2月收住院治療的轉移或復發(fā)患120例,其中女性47例,女性73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49.2歲;按腫瘤轉移部位分(含多發(fā)轉移):肺部:35,肝臟轉移50例,,骨骼轉移13,例腹腔轉移,23例,腹腔淋巴結轉移35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3例,其他部位轉移3例;所有患者朱氏評分2分及以上,轉移均在可測范圍之內,均經過病理學確診,我們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的患者?;颊呓邮芑熐俺R?guī)檢查,無化療禁忌征。我們將120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0例患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化療方案奧沙利鉑或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或替吉奧,實驗組采用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聯合化療方案。實驗組接受化療方案如下:具體給藥方式為:化療第1天靜脈滴注伊立替康150mg/m2,第1~7天每天口服850mg/m2的卡培他濱早晚餐后半小時各一次,以2w為一個治療周期,化療前給予常規(guī)阿托品肌肉注射,6周期后對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并積極處理其化療并發(fā)癥。每次化療前常規(guī)檢查血生化、心電圖、朱氏評分等?;熎陂g密切觀察不良反應,如出現Ⅲ、Ⅳ骨髓抑制現象,應立即調整化療藥物的劑量或者暫?;煟⑿兄亟M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或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療。
1.3 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價指標:以6周為一周期,兩組按照實體瘤客觀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評定標準包括:CR(完全緩解)、SD(疾病穩(wěn)定)、PR(部分緩解)以及PD(疾病進展),以CR率+PR率為總有效率。。生存時間為患者從化療開始至死亡或者失訪的時間。腫瘤進展時間為患者從接受化療開始至首次記錄疾病進展的時間。不良反應評價是按照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反應的分級標準進行判定,分為0~Ⅳ度。
2 結果
2.1 療效:對對照組及實驗組共120例患者進行療效評價。實驗組:實驗組中CR5例、PR35例、SD17例、PD3例,總有效率為66.7%,腫瘤進展時間6.3個月,生存時間10.9個月。對照組:CR1例、PR23例、SD25例、以及PD11例,CR+PR(總有效率)為40.0%,腫瘤進展時間5.1個月,生存時間8.2個月;
2.2 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化療后骨髓抑制、腹瀉和惡心嘔吐等。120例患者中出現不同程度(Ⅰ~Ⅳ度)的不良反應。對照組:Ⅰ~Ⅱ度不良反應:惡心嘔吐10%(41.6),腹瀉13%(54.2),血紅蛋白降低15%(55.5),血小板減少12%(46.2),白細胞減少15%(56.0),肝損害12%(40.8);Ⅲ~Ⅳ度不良反應:惡心嘔吐10%(33.0),腹瀉3%(12.5),血紅蛋白降低9%(35.3),血小板減少6%(22.3),白細胞減少6%(23.0),肝損害3%(9.2)。實驗組:Ⅰ~Ⅱ度不良反應:惡心嘔吐23%(56.5),腹瀉13%(39.9),血紅蛋白降低13%(57.3),血小板減少8%(30.3),白細胞減少15%(56.0),肝損害3%(23.2);Ⅲ~Ⅳ度不良反應:惡心嘔吐1%(4.2),遲發(fā)性腹瀉2%(8.3),血紅蛋白降低3%(7.3),血小板減少3%(15.7),白細胞減少4%(19.8),肝損害1%(4.2);
3 討論
胃癌外科切除是目前治療最有效手段,但現實中有50%~65%的患者在就診時就發(fā)現病灶轉移的趨勢,這就讓手術難度增大,手術效果減低。我們知道,胃癌患者中有1/4的患者有機會獲得手術切除腫瘤獲得臨床治愈,但其5年生存率仍非常低,約25%,而我們臨床中大多數胃癌患者出現復發(fā)或病灶轉移導致最終死亡。所以,胃癌化療作為重要輔助治療手段,目前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而化療,我們常有單藥及聯合化療;單一用藥化療的強度小,適用于早期胃癌患者及無法耐受聯合化療的患者。但聯合化療效率較高,在臨床應用更為廣泛。在聯合化療方案中,氟尿嘧啶類藥物聯合紫杉烷類或聯合奧沙利鉑等鉑類成為我們目前最常用方案;我們現在要對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化療對轉移或復發(fā)胃癌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做出分析。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樹堿衍生物,特異性DNA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它通過與拓撲異構酶I和DNA形成的復合體的穩(wěn)定結合,特異性的抑制DNA重鏈步驟,引起DNA單鏈斷裂。在細胞復制階段這一斷裂可使DNA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最終導致腫瘤細胞死亡??ㄅ嗨麨I是一種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活性的口服的細胞毒性制劑,卡培他濱本身并無細胞毒性??诜浤c系膜迅速吸收在肝臟被羧基酯酶轉化為具有細胞毒性的5-氟尿嘧啶,其結構通過腫瘤相關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腫瘤所在部位轉化而成,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5-氟尿嘧啶對正常細胞的損害。[3]
我們采用兩組治療結果如下:實驗組中總有效率為66.7%,腫瘤進展時間6.3個月,生存時間10.9個月。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0.0%,腫瘤進展時間5.1個月,生存時間8.2個月;由此得知,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的總有效率高出對照組26.7%,腫瘤進展時間延長1.2個月,生存時間延長2.7個月;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現,血液及胃腸道兩種主要不良反應比率均有所降低,說明聯合治療不良反應是可控范圍之內的,患者是可以耐受的。
綜上所述,通過兩種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我們可以看出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表現出效果較高,不良反應可耐受性提高,生存時間延長,總有效率提升,因此可見可以作為我們臨床工作中成為轉移或復發(fā)胃癌的首選療法之一。
參考文獻
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2-145.
金懋林.進展期胃癌全身化學治療研究新進展[J].癌癥進展,2007,7(1):18-24.
徐瑞華,姜文奇,管忠震臨床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