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泉學
摘要:從表層形式向學習過程的本質進行深入探索,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多項能力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也是如今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本文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深度教學視閾下的閱讀教學方式和內容選擇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教學;閱讀教學
深度教學強調將提升學生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意識作為重點,其既能夠與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融合,也體現(xiàn)著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1.彰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性
深度教學視閾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日常教學方面就要嚴格根據課程標準以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首先要將教學層次與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融合,即將文本知識、思維特點以及情感價值在教學設計中進行呈現(xiàn),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教學目標的恰當確定,有很大程度上和教師是否把握了三維教學目標與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有關,因此,必須要從三維角度上來體現(xiàn)教學的層次性。其次,立足于課程標準中對各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切實從不同學段的實際學情出發(fā)。比如低年級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起始階段,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性,所以教學設計應將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在小學中段,處在過渡階段的閱讀教學設計應側重于閱讀方式的練習,比如朗讀轉化為默讀等,在多元化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并產生一些閱讀感受即可;小學高年級則是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學設計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加強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通過讀寫結合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2.整合閱讀教學設計要素
日常教學是針對教學活動所進行的系統(tǒng)性籌備,教師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既要注重教學系統(tǒng)本身的整體性,也要保證系統(tǒng)內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深度教學視閾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中的各個要素構成了一個整體,其中確定目標是設計教學的基礎,選擇與組織內容是核心,方法與手段的選擇則是支撐點,最后的評價便是優(yōu)化閱讀教學設計的動力。從系統(tǒng)化角度來看待深度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策略入手:
2.1整體性
在教學時,要突出整體性。整體性策略即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看做是各個要素所融合的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的構成和發(fā)展中找出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性,其結構越合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就越協(xié)調。因此,以整體優(yōu)化教學結構為目標,將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素養(yǎng)進行有機融合,再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來幫助其建立知識結構,這對于閱讀知識與方法的滲透有著積極作用。
2.2及時反饋
信息的反饋是實現(xiàn)有效優(yōu)化和調整的前提。在深度教學視閾下,小學語文閱讀設計應具備反思性,而及時的反饋則是實現(xiàn)反思的基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來向學生輸出信息,與此同時要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增強教學針對性。對于學生來講,學生本身也可以通過教師的評價來對自身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確今后方向。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預想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將諸葛亮與魯肅在草船中向曹操借箭時的情景進行呈現(xiàn),但卻有可能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故事的不連貫或素材選擇不當?shù)纫蛩厥艿礁蓴_,使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那么教師則需要對此進行及時調整,比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或是讓對《三國演義》比較熟悉的學生來講一講,如此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2.3尊重學生差異性
同時老師也應該注意到,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相應的閱讀興趣也不同,所以老師應注意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進行引導。例如老師在講述《普羅米修斯》時,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可以想讓學生熟悉相關人物,知曉情節(jié);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主總結相關故事;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適當講述其他神話故事。同時,教師也應注意到,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同,老師可以讓學生寫下自己興趣,教師進行統(tǒng)計,在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涉及不同學生的興趣,如歷史、文學、神話等,活躍課堂氣氛。
3.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不同的文本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而在深度視閾下,不僅要明確閱讀文本的內容分類,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例如,在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一文屬于理解型閱讀文本,那么教師就需要將提高學生的概括和自主閱讀能力確定為教學重點。加上其作為一篇典型的說明文,既擔負著傳授自然、社會與科學知識的責任,也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和說明文閱讀理解能力有著促進作用。其中還涉及到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典型的說明方法,在介紹太陽特點的同時,體現(xiàn)著太陽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相關文本來完成課外閱讀延伸,使學生感受一下不同文體思維下的差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遷移。
綜上,本文基于深度教學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相關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做出適當分析。深度教學無外乎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的重視,作為教師要明確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作用,其為統(tǒng)一的整體,這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肖瑩. 深度教學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陳松信.小學語文課堂“深度教學”的基本走向[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8(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