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勇 石開儀 鄧紅江 秦丙克 李濟瀾
(1.六盤水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553004 貴州六盤水;2.中國礦業(yè)大學化工學院,221116 江蘇徐州)
活性炭作為一種功能型炭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可再生等特點,在環(huán)境保護、醫(yī)藥衛(wèi)生、電力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1]。制備活性炭的原料有煤、固體有機廢物、瀝青和石油焦等,而中國約60%的活性炭為煤基活性炭[2-3]。
原料煤的性質是影響煤基活性炭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4-7]。煤巖學觀點認為煤是由各種性質不同的煤巖顯微組分組成的混合物,煤巖顯微組分包括鏡質組(V)、惰質組(I)、殼質組(E)和礦物質(MM),它們的性質和含量影響了煤的黏結性和反應性等,從而影響了活性炭的性能。邢寶林等[6]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獲得了高純度顯微組分,發(fā)現(xiàn)不同煤巖顯微組分所制備活性炭的孔結構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惰質組活性炭的孔隙結構最發(fā)達。閆蘭英等[7]采用浮選法富集了煤巖顯微組分,研究了煤巖顯微組分對活性炭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鏡質組富集物可用于制備微孔發(fā)達的活性炭,而惰質組富集物更易制備中孔發(fā)達且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炭。
煤基活性炭形成過程不是單一組分變化過程,而是多組分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煤巖顯微組分協(xié)同效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本實驗以汪家寨選煤廠入選原煤不同密度級產品為前驅體,采用KOH活化法制備活性炭,測定了原料煤的煤巖性質和組成,利用低溫N2吸附分析了活性炭的氮氣吸附量和孔結構特征,采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測定了活性炭的官能團,并分析了KOH電解液對活性炭的潤濕性。
實驗煤樣為汪家寨選煤廠入選原煤。煤樣的工業(yè)分析和煤巖分析見表1。鏡質組反射率分布如圖1所示。煤巖顯微組分含量以體積分數(shù)表示,測定方法參照GB/T 8899-2013《煤的顯微組分和礦物測定方法》進行,根據(jù)煤巖顯微組分在顯微鏡下的特征差異進行判定,以各煤巖顯微組分的統(tǒng)計點數(shù)占總有效點數(shù)的百分數(shù)為最終測定結果。鏡質組反射率的測定方法參照GB/T 6948-2008《煤的鏡質體反射率顯微鏡測定方法》進行。
表1 煤樣的工業(yè)分析和煤巖分析Table 1 Proximate and macerals analysis of coal sample
圖1 煤樣的鏡質組最大反射率分布Fig.1 Maximum vitrinite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of coal sample
浮沉實驗中將煤樣分為<1.3 kg/L,1.3 kg/L~1.5 kg/L,1.5 kg/L~1.7 kg/L,>1.7 kg/L四個密度級,調節(jié)煤巖顯微組成,得到煤巖顯微組分富集物作為制備活性炭的前驅體,各富集物編號分別為A,B,C和D。
采用KOH活化法制備活性炭。將前驅體破磨至粒徑0.5 mm以下,KOH活化劑與前驅體質量比為1∶4,加入一定量超純水混勻,浸漬24 h后,120 ℃下干燥2 h,活化后自然冷卻,用5 mol/L鹽酸浸泡24 h,然后用超純水洗至中性,150 ℃下干燥2 h后得到活性炭。實驗所用活化爐為高溫氣氛燒結爐,型號為HMZ1700-20(上海皓越電爐有限公司)?;罨瘲l件:脫水脫氣溫度為300 ℃,炭化溫度為500 ℃,活化溫度為800 ℃,三個溫度的恒溫時間均為30 min,各階段升溫速率均為20 ℃/min。以<1.3 kg/L,1.3 kg/L~1.5 kg/L,1.5 kg/L~1.7 kg/L,>1.7 kg/L四個密度級前驅體制備的活性炭編號分別為AC-A,AC-B,AC-C和AC-D。
采用Micro-Active for ASAP 2460 2.01氮氣低溫吸附脫附儀(美國,Micromeritics Instrument公司),在-195.8 ℃下測定活性炭的吸附等溫線。用BET法計算總比表面積,t-plot法計算微孔體積,BJH法計算中孔體積;由相對壓力p/p0=0.99時的氮氣吸附量計算總孔體積,采用密度函數(shù)理論(DFT)分析得出孔徑分布。
采用FTIR-760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澳大利亞,Lambda Scientific公司)分析活性炭表面官能團。采用溴化鉀壓片法制樣,活性炭與溴化鉀粉末質量比為1∶200,在瑪瑙研缽中充分研磨混勻,將粉末裝入模具,在15 MPa壓力下壓成厚度約為0.5 mm的薄片。設定波數(shù)范圍為400 cm-1~4 000 cm-1,分辨率為4 cm-1,累加掃描32次。
以活性炭制備電容器時,多采用KOH溶液作為電解液,KOH電解液對活性炭的潤濕性影響了活性炭的表面利用率。KOH電解液滴加到表面2 min,采用量角法測定KOH電解液對活性炭的接觸角。KOH電解液濃度為3 mol/L,所用儀器為JC2000C1接觸角測量儀(上海中晨數(shù)字技術設備有限公司)。
由浮沉實驗得到活性炭前驅體(煤巖顯微組分富集物),其煤巖顯微組成見表2。為分析煤巖顯微組分對活性炭表面性質的協(xié)同效應,依據(jù)各煤巖顯微組分在活性炭形成過程中的反應活性,將鏡質組與殼質組定義為活性組分(Ve),惰質組與礦物質定義為惰性組分(Im),活性組分與惰性組分的體積分數(shù)比為活惰比(ε)。同一煤樣中,四種煤巖顯微組分的密度按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為:殼質組(E)、鏡質組(V)、惰質組(I)、礦物質(MM)。因此,可以按密度分選使各煤巖顯微組分得到有效富集[8-11]。
表2 活性炭前驅體的煤巖顯微組成Table 2 Macerals of the precursor of activated carbon
由表2可知,通過浮沉實驗,鏡質組體積分數(shù)隨著密度減小而增加,其中A的鏡質組體積分數(shù)達到了68.87%;惰質組和礦物質體積分數(shù)隨著密度增大而增加,在D中富集,其惰質組體積分數(shù)為26.12%,礦物質體積分數(shù)為42.51%;殼質組在各密度級產品中含量都很少,隨著密度增加,體積分數(shù)呈下降趨勢,但變化不大。
鏡質組由植物木質纖維組織經(jīng)凝膠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凝膠體含量較多,分子結構中含有較多的芳香結構,具有一定空隙,且氧含量最高。在活化過程中,KOH活化劑容易被凝膠體和空隙吸附,而含氧官能團增加了活性點,因此,鏡質組對活化造孔有利。惰質組主要為絲質體和半絲質體,由植物的木質部經(jīng)絲炭化作用和火焚作用形成,具有大量的生物結構孔,有利于活化劑的吸附,且在活性炭中起到碳骨架的作用。殼質組來源于成煤植物中孢子體、角質體和分泌物等,芳香度低,脂肪和脂環(huán)較多,具有較高的氫含量和揮發(fā)分,炭化和活化過程中能產生大量焦油和氣體,從而產生孔隙,但是由于在煤中含量很少,其對活性炭形成過程影響較小。礦物質不發(fā)生活化,起到一定的骨架作用,有些礦物質會與KOH活化劑發(fā)生反應,對活化過程不利[12-15]。因此,在活性炭制備過程中各煤巖顯微組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活性炭的表面性質(吸附性能、孔結構特征和潤濕性等)不僅與煤中某一組分有關,還受煤巖顯微組分協(xié)同效應影響。
由表2還可知,隨著分選密度增加,活惰比減小,由于活性組分和惰性組分均是活性炭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分,可以預見在活惰比的某值附近,活性炭的表面性質會出現(xiàn)極值,這是活性組分和惰性組分協(xié)同效應的結果。
圖2所示為各活性炭的吸附-脫附等溫曲線。由圖2可以看出,四種活性炭的等溫曲線均屬于Ⅰ型Langmuir等溫線,為Langmuir單層可逆吸附過程,隨著相對壓力(p/p0)增加,氮氣吸附增量變化不大[16]。四種活性炭的氮氣吸附量由大到小依次為:AC-C,AC-A,AC-B,AC-D。其中AC-C前驅體的活性組分(Ve)含量為46.85%,惰性組分(Im)含量為53.15%,活惰比(ε)為0.88,表明煤巖顯微組分協(xié)同效應對活性炭的氮氣吸附量影響顯著。
圖2 活性炭的N2吸附-脫附等溫曲線Fig.2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activated carbons
圖3所示為活性炭的孔徑分布。由圖3可知,活性炭AC-A和AC-C的孔徑分布主要集中在1 nm和2 nm左右,其中AC-C的孔體積最大,AC-D的孔體積幾乎為零。活性炭的孔結構參數(shù)見表3(其中,SBET為BET比表面積;Smic為微孔比表面積;Smes為中孔比表面積;Vt為總孔體積;Vmic為微孔體積;Vmes為中孔體積;γ為中孔率,γ=Vmes/Vt)。由表3可知,各活性炭的孔結構差異明顯,中間密度級前驅體的活性組分和惰性組分含量適中,既有充足的活性組分造孔,又有足夠的惰性組分形成骨架,造成AC-C的孔結構最發(fā)達,比表面積(SBET)及總孔體積(Vt)最大,分別為1 264.47 m2/g和0.700 0 cm3/g,中孔率(γ)最高(35.71%)。
圖3 活性炭的孔徑分布Fig.3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表3 活性炭的孔結構參數(shù)Table 3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activated carbons
本實驗得到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孔徑分布與文獻[6]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邢寶林等分離得到的富集物體積分數(shù)均在93%以上,可以認為用以制備活性炭的原料為單種高純度煤巖顯微組分,活性炭的性能與單種煤巖顯微組分的孔隙結構和反應活性一致,因此,吸附量和孔隙發(fā)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惰質組、鏡質組、殼質組。實際工業(yè)生產中,一般不會投入大量成本分離高純度煤巖顯微組分,而多采用具有一定富集程度的煤樣或者多種煤配合。因此,本實驗制備活性炭的前驅體為具有不同煤巖顯微組成的富集物,考慮了煤巖顯微組分間協(xié)同效應。
為進一步分析煤巖顯微組分協(xié)同效應對活性炭性能(吸附性能和孔結構特征)的影響,以活惰比(ε)為橫坐標,p/p0=0.99時的氮氣吸附量(Q0.99)、中孔率(γ)為縱坐標,繪制活惰比與活性炭性能(吸附性能和孔結構特征)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活惰比在1.0左右時,Q0.99和γ出現(xiàn)極大值,說明活性炭形成過程中,煤中活性組分和惰性組分缺一不可,只有當兩者相對含量適中時,才能獲得性能優(yōu)異的活性炭,即活性炭的形成既需要活性組分的造孔作用,又需要惰性組分形成骨架,這與前面的結論一致。
圖4 活惰比與活性炭性能關系曲線Fig.4 Relation curves of ratio between active and inent components with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
表4 活性炭紅外光譜主要吸收峰的歸屬Table 4 Assignments of main absorption peaks in infrared spectra of activated carbon
圖5 活性炭的FTIR譜Fig.5 FTIR spectra of activated carbon
當活性炭作為電極材料時,電極/電解液的潤濕性關系到電解液是否能浸入活性炭中,以便形成雙電層,如果KOH電解液對活性炭的潤濕性較差,電解液在電極中擴散滲透時,電極中會形成小氣泡,阻礙雙電層的形成,降低電極利用率和離子傳輸速率[20]。KOH電解液對四種活性炭潤濕性的影響見表5。由表5可知,活性炭電極AC-A,AC-B,AC-C
表5 KOH電解液對活性炭潤濕性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KOH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of activated carbons
和AC-D的潤濕性依次增加。其中AC-A和AC-B的接觸角大于90°,潤濕性為負,其表面不易被KOH電解液潤濕;AC-C和AC-D的接觸角小于90°,潤濕性為正,其表面易被KOH電解液潤濕。羥基和羰基等含氧官能團具有親水性,芳香環(huán)和脂肪鏈具有疏水性,礦物質一般具有親水性。隨著前驅體活惰比減小(密度增加),鏡質組含量減少,惰質組和礦物質含量增加。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團主要由鏡質組的含氧官能團轉化而來,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團與礦物質均增強了表面潤濕性,而礦物質對潤濕性的影響占優(yōu)勢。因此,隨著活惰比減小,雖然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團的含量有所減少,但由于礦物質含量迅速增加,潤濕性增強。綜上可以看出,煤巖顯微組分協(xié)同效應影響了活性炭的官能團種類和數(shù)量,以及活性炭中的礦物質含量,從而影響了活性炭表面的潤濕性。
1) 按密度分選能夠有效富集煤巖顯微組分。鏡質組在低密度產品中富集,惰質組和礦物質在高密度產品中富集,殼質組在各富集物中含量均較少。
2) 煤中活性組分與惰性組分之間存在協(xié)同效應,對活性炭的氮氣吸附量和孔結構特征影響顯著。中間密度級前驅體的活性組分和惰性組分含量適中,即活惰比在1.0左右時,既有充足的活性組分造孔,又有足夠的惰性組分形成骨架,因此,孔結構最發(fā)達,比表面積和總孔體積最大(分別為1 264.47 m2/g和0.700 0 cm3/g),中孔率最高(35.71%),氮氣吸附量最大。
3) 煤巖顯微組分協(xié)同效應影響了活性炭的官能團種類和數(shù)量,以及活性炭中的礦物質含量,從而影響了活性炭表面的潤濕性。煤巖顯微組分富集物制備的活性炭表面含有羥基、羰基、亞甲基和甲基。隨著前驅體活惰比減小,含氧官能團含量少量減少,而礦物質含量迅速增加,使得KOH電解液對活性炭的潤濕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