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劉曼,于波
干眼,是指由于淚液的量或質(zhì)或流體動力學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wěn)定或眼表損害。作為最常見的眼表疾病之一,中國患病率約為6.1%~52.4%[1],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干澀、眼紅、畏光怕風、灼燒、分泌物增多、視力下降等[2],這些癥狀若持續(xù)存在,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中醫(yī)學將其歸屬于“燥癥”“白澀癥”“神水將枯”等范疇。干眼雖為局部病癥,但其發(fā)病關(guān)鍵實為五臟六腑功能失調(diào),而五臟之中,以肝腎關(guān)系最為密切,其中肝腎虧虛、目失濡養(yǎng)為最主要的病機。目前臨床上,對于干眼的治療仍然以人工淚液為主,可改善眼球表面液體量,防止角膜上皮細胞的損傷。杵針療法,作為中醫(yī)護理的特色療法,具有通經(jīng)絡、調(diào)氣血、平陰陽、補肝腎的功效。故本文將杵針治療應用于肝腎虧虛型干眼患者,以期為眼科臨床護理提供新的方法。
收集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眼科收治的肝腎虧虛型干眼患者72例(142 只眼),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6 例(70 只眼)和觀察組36 例(72 只眼)。對照組男性13 例(26 只眼),女性23 例(44 只眼);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8.83±9.29)歲;病程1~36 個月,平均病程(9.83±7.87)個月。觀察組男性10 例(20 只眼),女性26 例(52 只眼);年齡19~60 歲,平均(45.06±11.29)歲;病程2~36 個月,平均(12.22±9.11)個月。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干眼診斷標準 (1)有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視疲勞或視力波動等主觀癥狀之一;(2)淚膜破裂時間(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5 s 或淚液分泌 試 驗 (Schirmer I test,SlT)≤5 mm/5 min;(3)BUT≤10 s 或SIT≤10 mm/5 min 時,同時有角膜熒光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l staining,F(xiàn)L)陽性。滿足(1),同時滿足(2)或(3)即可診斷[3]。
肝腎虧虛證診斷標準 眼花,眼干,雙目頻眨,羞明畏光,白睛隱隱淡紅,久視加重,黑睛可有細點狀星翳;伴口干少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紅,苔薄,脈細[4]。
1.2.2 納入標準 (1)符合干眼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同時符合肝腎虧虛型干眼中醫(yī)診斷標準;(2) 年齡為18~60 周歲,病程≤3 年;(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1)患有其他眼科疾病,如角膜結(jié)膜炎、淚道阻塞、沙眼等;(2)患有干燥綜合征;(3)妊娠婦女或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者。
1.3.1 對照組 予0.1%玻璃酸鈉滴眼液(日本參天制藥株式會社,J20130150) 滴眼,1 次1 滴,每日6次,7 d 為1 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 個療程。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杵針療法[5]。針具選擇“太極牌”杵針,銅質(zhì)針具。雙側(cè)選穴:風符八陣、至陽八陣、命門八陣、風府至大椎段、睛明、攢竹、承泣、四白、肝俞、腎腧、太溪、太沖、合谷。操作方法:囑患者神情放松,肌肉松弛,保持舒適體位,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治療前用75%乙醇消毒杵針。依次取風府八陣、至陽八陣、命門八陣以五星三臺杵杵尖反復施以點扣法3 min,五星三臺杵從八陣穴中宮至外緣作太極運轉(zhuǎn)或環(huán)形運轉(zhuǎn)5 min,最后用金剛杵施以開闔;河車路先以五星三臺杵杵尖反復點扣3 min,后用七曜混元杵在河車路上進行分理手法和升降手法5 min,最后以金剛杵施以開闔;睛明、攢竹、太陽、四白、承泣、肝俞、腎腧、太溪、太沖、合谷可采用奎星筆施以點扣、開闔。行杵輕重以患者耐受最大刺激但無疼痛不適為宜。每日1 次,每次30 min,7 d 為1 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 個療程。
1.4.1 SlT 將濾紙一端反折5 mm,置于眼下結(jié)膜囊中外1/3 交界處,5 min 后取出濾紙,靜置2 min 測量濾紙浸濕長度,正常值>10 mm/5 min。
1.4.2 BUT 將熒光素鈉滴入結(jié)膜囊,囑患者眨眼數(shù)次,記錄最后1 次睜眼到角膜中出現(xiàn)第一個黑斑時間,正常>10 s。
1.4.3 FL 將熒光素鈉滴入結(jié)膜囊內(nèi),觀察角膜著染情況。將角膜分為4 個象限,每個象限0~3 分,共計12 分:無著染記0 分;1~30 個染色點記1 分;>30個染色點記2 分;有融合、絲狀、潰瘍記3 分。
1.4.4 視覺模擬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一段10 cm 的標尺,左側(cè)計0 分,表示無眼部不適,標尺右端計10 分,代表眼部極度不適,請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在標尺的適當位置做出標記并記錄其分數(shù)。
1.4.5 不良情緒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來評定其情緒的嚴重程度:嚴重≥24 分;17 分≤中 度<24 分;7 分≤輕 度<17分;無情緒不良<7 分。
顯效:主觀癥狀明顯改善,且SIT>10 mm/5 min,且BUT>10 s,且FL 較治療前相比下降≥6 分;有效:主觀癥狀改善,或5/5 min≤SIT≤10 mm/5 min,或5 s≤BUT≤10 s,或FL 較治療前相比下降≥3分;無效:主觀癥狀無改善,或SIT<5 mm/5 min,或BUT<5 s,或FL 較治療前相比下降≤2 分[6]。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選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或構(gòu)成比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與方差齊性的組間劑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nèi)資料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2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具有等級差異(Z=-2.528,P=0.011)(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眼只數(shù)(%)]
治療前,2組SIT(t=1.038,P=0.301)、BUT(t=0.742,P=0.460)、FL(t=0.700,P=0.485)得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SIT(t=2.275,P=0.024)、BUT(t=2.702,P=0.008)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xiàn)L 得分(t=-2.155,P=0.033)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SIT(t=-16.985,P=0.000)、BUT (t=-13.631,P=0.000)、FL(t=16.395,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SIT(t=-11.501,P=0.000)、BUT(t=-7.997,P=0.000)、FL(t=10.833,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治療前2組VAS 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82,P=0.935),治療后,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t=-3.096,P=0.00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t=17.370,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14.073,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3)。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SIT、BUT、FL 比較()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SIT、BUT、FL 比較()
注:SIT 淚液分泌試驗;BUT 淚膜破裂時間;FL 角膜熒光素染色;*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得分比較[(),分]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得分比較[(),分]
注:VAS 視覺模擬量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前,2組HAMA 評分(t=-0.855,P=0.396)、HAMD 評分(t=0.394,P=0.694)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HAMA 評分(t=-3.423,P=0.001)、HAMD 評分(t=-3.387,P=0.001)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HAMA 評分(t=16.339,P=0.000)、HAMD 評分(t=13.702,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HAMA評分(t=12.519,P=0.000)、HAMD 評分(t=9.762,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HAMD 評分比較[(),分]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HAMD 評分比較[(),分]
注:HAMA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治療前比較,P<0.05
干眼發(fā)病機制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治療手段局限,病情多遷延不愈,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礙,隨著醫(yī)學模式由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良好的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不容忽視。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來看,2組患者在治療前確實均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等負性情緒,在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有個別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甚至達到重度水平,故在觀察指標的選擇上除了以往的客觀指標如SIT、BUT、FL 之外,也選取了主觀指評價標準如VAS 及HAMA、HAMD 量表,以便對人工淚液聯(lián)合杵針療法治療后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在使用人工淚液之后,淚液分泌量增多、淚膜破裂時間延長、角膜熒光素染色范圍縮小、視覺主觀感受及負面情緒得到改善,與治療前相比有好轉(zhuǎn)趨勢,這證明了人工淚液對肝腎陰虛型干眼患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臨床上對干眼的治療首選人工淚液,比較常用的人工淚液有玻璃酸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等,本次研究采用的人工淚液是0.1%玻璃酸鈉,玻璃酸鈉能夠促進角膜上皮細胞的連接和伸展,同時具有較強的保水性,能夠潤滑和修復角膜細胞創(chuàng)面,減輕眼部不適癥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穩(wěn)定淚膜的作用,但作用時間短,并不能完全緩解癥狀。此外,瓶裝人工淚液內(nèi)大都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損傷眼表結(jié)膜上皮細胞,加重干眼癥狀[7],遠期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治療現(xiàn)狀,中醫(yī)護理方式在干眼的治療中做出了很多積極的探索與嘗試。
杵針療法,作為一項中醫(yī)特色療法,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及臨床療效具有積極意義[8-9]。本次研究選穴風符八陣、至陽八陣、命門八陣;河車路位置均在背部,包括了督脈及膀胱經(jīng)上腧穴,背為陽,刺激背部所在穴位區(qū)可以激發(fā)人體陽氣,推動氣血運行,具有滋補肝腎、益氣明目之功。眼周腧穴以睛明為首,其為手足太陽與足陽明之會,手太陽小腸經(jīng)與心經(jīng)互為表里,瀉之可清熱瀉火,補之可補血養(yǎng)目;足太陽膀胱經(jīng)與腎經(jīng)互為表里,補之可益腎填精明目;足陽明胃經(jīng),補之,可益氣養(yǎng)血明目。精明有明目之功,擅治眼疾,睛明配攢竹、太陽、四白,可達到疏通局部氣血、通絡明目之效,對眼周局部穴位刺激按摩,可以疏通眼部經(jīng)絡,刺激淚腺分泌淚液[10]。肝俞、腎俞滋肝補腎、益精明目;太溪穴為腎經(jīng)之原穴,可補腎陰、利三焦;太沖,肝之原穴,與合谷相配,可開四關(guān)、行氣血、補肝腎。杵針療法作用機制與針刺相似,因此可大膽推斷,杵針療法可以促進淚液分泌尤其淚液中脂質(zhì)成分分泌,穩(wěn)定淚膜,延長淚膜破裂時間,抑制眼表細胞炎癥反應及修復結(jié)膜杯狀細胞、角膜結(jié)膜及淚腺損傷[11-14]。與傳統(tǒng)針刺相比,杵針療法不刺入皮膚,無破皮之苦,無感染之憂,兼針刺與按摩之長,老弱婦孺皆可接受。從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來看,人工淚液聯(lián)合杵針療法確實可以延長肝腎陰虛型干眼患者淚膜破裂時間、促進淚液分泌、減少角膜熒光素染色范圍、改善主觀癥狀和不良情緒,提高臨床療效,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獨使用人工淚液,提示在今后的治療中可嘗試將二者聯(lián)合應用,效果更佳,本次研究不足之處是療效標準的制定中,患者的主觀癥狀未予賦值,提示之后的研究加以改進。
總之,將人工淚液與杵針療法聯(lián)合使用,能夠改善干眼患者不良情緒,還能夠提高治療效果,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單純使用人工淚液法,充分發(fā)揮了中醫(yī)護理的整體觀念,也體現(xiàn)了中醫(yī)護理辨證施護的原則,且杵針療法安全無創(chuàng)、無副作用、患者配合度高,適用于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