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靖
在我的家鄉(xiāng)建始,臨近傍晚,一說起吃什么,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答案——大餅。大餅是建始人心目中的美味,也是我們當?shù)匾环N特有的美食。
大餅是一種制作快捷、方便攜帶的食物。你隨便走到人流量多的路口,找到做大餅的攤位告訴老板“一個大餅”,他便開始制作大餅。做大餅的人在這方面?zhèn)€個都是好手。
只見他利落地揪一坨發(fā)酵的面團,往案板上一扔,拿起面團幾下便捏成碗狀;將一旁塑料盆里盛著的餡料舀出適量放入,用面團裹住餡兒,隨意地幾扭便揉成圓形;抄起搟面杖快速將面團搟成一個橢圓形面餅;拿起蘸有調(diào)料的刷子在面餅上面來回一刷,撒上適量芝麻。接著,老板將雙手浸濕,拿起面餅左右一拋,將面餅下面打濕,待水還沒有干時,“啪”一下將有水的一面貼上火爐內(nèi)部,用手輕輕按一按確保不會滑落。等上幾分鐘,大餅就可以出爐了。如果你探頭仔細去看就會發(fā)現(xiàn),面餅在炭火的炙烤下會慢慢鼓起一個氣泡,然后氣泡破裂,面餅又重新塌下去。等到面餅完全變成了焦黃色,賣大餅的人就會快速用火鉗將大餅揭起,取出,然后用火鉗一壓,一折,大餅便被壓成了半圓形的兩半,然后裝進紙袋,遞給客人。
大餅趁熱吃口感最好。聞起來香香的,咬一口脆脆的。不少建始人出門都要預訂幾十張帶在身邊,用微波爐一熱,以解饞意。我在晚上餓了的時候,也總是會纏著媽媽買上一張大餅吃。拿著熱乎乎的大餅咬上一口,面香與肉香都會在嘴中回蕩,讓我欲罷不能。久而久之,我便開始好奇,大餅制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職業(yè)?
賣大餅的車看起來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一個帶輪子的長方形鐵架,一端支起鋁皮制成的案板,另一端放著火爐。案板上放置面團、裝餡兒的盆子,下面大大的空間放著清水、裝錢的紙盒等。緊挨火爐一端的案板上還帶著一個臺子,放置調(diào)料杯、芝麻瓶等。但可口的大餅就出自這輛其貌不揚的車。別看車不大,可制作起來卻實屬不易。車上的火爐是要先用黃泥巴包裹住一個圓柱體模型,外面再包一層鐵皮,鐵皮還要緊緊包裹住黃泥巴,然后等黃泥巴干了之后再將模型拿出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專門用于烤大餅的爐子了。爐子下面燒的是好煤,爐子的上端開口處用瓷磚鋪上一圈,修飾一下,形成一個圓環(huán)形,冬天用來讓豆?jié){保持熱乎。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攤主出攤,推上車,到目的地,揭開案板上的白布,人往案板后一站,便開始營業(yè)了。
這些賣大餅的人大都起早貪黑,天不亮就起來揉面、備餡兒,準備出攤。他們的營業(yè)時間通常是早上八點以前和下午五點以后,地點則是人流量多的路口,酷暑寒冬,永不間斷。因為一刻不停地揉面,他們的手似乎永遠沾滿了面粉,還十分腫脹。你可能會問:這么辛苦,為什么他們還要做這份工作呢?也許是家里需要,也許這份工作十分賺錢……賣大餅的攤位前總是擠滿了人,有的人更是“一擲千金”,一下子買上幾袋大餅帶走。他們累并快樂著。
在我們眼里,大餅也許僅僅只是一種食物,而在他們眼中,大餅則等于小孩的學習用品,全家的生活物品。我們僅僅看到他們賺了多少錢,卻沒有看到他們吃了多少苦。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或許永遠都無法達到。我們應該尊重他們,體諒他們。
因為衛(wèi)生問題,越來越多的大餅攤位銷聲匿跡,剩下的也稀稀落落。大餅,或許存在不衛(wèi)生的問題,但我覺得我們應該去改變它,而不是取締它,消滅它。
疫情期間,大餅攤自然也歇業(yè)了。好久都沒有品嘗大餅了,還真是想念。但愿疫情過后,大餅攤又能重現(xiàn)街頭,讓喜歡大餅的人一飽口福。
大餅,不僅是一種食物,一種特產(chǎn),更是一種生活,一種人情冷暖,一種抹不掉的鄉(xiāng)情。
(指導教師? 曾傳華)
【評點】
文章將大餅視為“一種生活,一種人情冷暖,一種抹不掉的鄉(xiāng)情”,賦予了大餅以文化內(nèi)涵,立意新穎。作者將做大餅的工具、原料以及大餅的做法、味道等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足見其觀察之細致。另外,文章不僅描述了大餅這一吃食,還從“對烤制大餅的人勞動艱辛的體諒”“因衛(wèi)生問題取締大餅攤位的看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充實。情感真摯,觀點獨到,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