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概覽
《文化苦旅》是當代學(xué)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內(nèi)外講學(xué)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全書憑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該書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xué)藝術(shù)成果獎,臺灣最佳讀書獎。
作者簡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市,曾任澳門科技大學(xué)人文藝術(shù)學(xué)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xué)者、理論家、文化史學(xué)家、散文家。
經(jīng)典摘抄
再也讀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lián)。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座既可憑吊也可休息的亭臺。再也不去期待歷史的震顫,只有凜然安坐著的萬古湖山。
文明可能產(chǎn)生于野蠻,卻絕不喜歡野蠻;我們能熬過苦難,卻絕不贊美苦難;我們不害怕迫害,卻絕不肯定迫害。
一切偉大的藝術(shù),都不會只是呈現(xiàn)自己單方面的生命。
歷史不只是印刷在課本上,而是掩埋在大地深處。
人類本應(yīng)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間。因此,我們也就找到了終點——價值的終點和生命的終點。
名作鑒賞
《文化苦旅》雖有一“旅”字,作者在自序中也表明是漂泊旅程的感悟心得,但卻與常規(guī)的游記大相徑庭:其重心并非見聞描述,也非一般意義的借景抒情,更少游記特有的輕快筆調(diào),反而“一落筆卻比過去寫的任何文章都顯得蒼老”。這“蒼老”是由于《文化苦旅》的起點和終點不止于地域和空間,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歷史,從身體的艱難跋涉到心靈的強烈沖擊,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來欣賞景物,而且把對歷史的深刻感悟融入其中:“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心想……而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復(fù)、莽莽蒼蒼的大地上?!?/p>
在作者心中,山水仿佛都有了靈性,成了一個充滿智慧的哲理老人,“大地默默無語,只要來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nèi)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在這個人日漸物化的時代,余秋雨卻在廣袤的大地上找到了自然與人內(nèi)在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雖然《文化苦旅》里文章風格并不統(tǒng)一,但深深思考、細細咀嚼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設(shè)計意象”——想借山水古跡探尋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情感的抑揚、低落、升華,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此起彼伏,顯示出中國學(xué)者特有的文化心態(tài)和生存心態(tài), 正因如此,他才感到“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的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