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葉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能彰顯社會歷史進程的博物館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得到了提升。社會發(fā)展歷程中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延續(xù)至今,能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少之又少,一些重要的文物更是需要在博物館中才能夠見到。這些文物見證了歷史的發(fā)展,且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博物館要根據(jù)現(xiàn)實發(fā)展的情況,不斷完善對館中所藏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保證博物館的正常發(fā)展。
關鍵詞:博物館;館藏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探究與討論;措施
博物館是一種向大眾呈現(xiàn)文化傳承產物的機構。將文物封藏于館中以便人們參觀,以這種方式來延續(xù)文化的傳承。重視博物館中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不僅體現(xiàn)了博物館建設的價值,還是對文物的保管以及文化的傳承。博物館中陳列的文物都具有非常高的價值,且都是不可再生的,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提高文物保護與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
1 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對于博物館中的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制訂系統(tǒng)性的保護措施進行管理,主要表現(xiàn)在文物展柜的選擇、文物排列方式的選擇以及館內各項設施的建設等方面。要細心地觀察大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所有變化,如光線、溫度、濕度等對于文物的影響,合理地進行控制,保證不會損壞文物。
巴州出土的絲毛織、文書、骨器、陶器、青銅器、木器、干尸等,是西域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璀璨歷史文化的見證。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推進巴州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確立新疆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獨特地位,具有深遠的意義。巴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東南部,境內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戈壁、沙漠和平原綠洲,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相對干燥,古代的紡織品(墓地出土的紡織品有毛織品、絲織品、棉織品、皮品等,毛織品最多,為服飾和生活用品)長期理藏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大部分紡織品出土時纖維的強度和顏色都保存得比較好。不過,由于墓葬中的衣物與尸體的粘連,一些紡織品上殘留有大量包括尸斑、血跡、生活污垢在內的污跡,個別還存在霉斑、金屬銹斑以及地下礦物質沉淀沙土灰塵等,出現(xiàn)了腐爛、炭化、褪色、破損等現(xiàn)象,出土后變得十分脆弱,有的經不起手拿,一碰即破,極難保護與保存。如何使這些人類瑰寶以最好的狀態(tài)保存下去,是當前巴州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
2 當前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經濟條件以及制度的落后
在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的過程中,館內的條件以及制度都發(fā)揮了基礎性的作用。當前的博物館大多都存在經濟條件不足以及管理制度落后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經濟條件的不足,導致博物館無法為文物的保護與管理提供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一些博物館雖然在文物的保護管理方面制訂了相應的制度,但是并沒有階段性地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或不重視制度的執(zhí)行,這也就造成了制度如同擺設的現(xiàn)狀。沒有一個合理的制度,就不能夠保證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2 設備技術的落后
雖然當前我國的博物館數(shù)量比較多,但是真正達到標準的只有一小部分,許多博物館在設備技術方面是比較落后的,文物存放的環(huán)境比較差,尤其是對濕度及溫度的掌控不到位,這對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是不利的,無法有效地保護管理文物。
2.3 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提升
當前博物館專業(yè)人才缺口很大,大部分的地方博物館在招聘專業(yè)人才時并沒有遵循嚴格的篩選標準,招聘的專業(yè)人才并不對口。這些人員缺乏文物保護管理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職業(yè)素質有待提升。
3 做好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每個人都要遵守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不論是在學校中上學的學生還是就業(yè)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博物館中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也要遵守相應的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之前,要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確保制度能夠對于工作范圍內的一切事物起到管理作用。制度擬定完畢后還要交由專門的文物管理專家進行鑒定,通過鑒定后才能夠實施。例如,在制訂關于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時,首先要對館內安置文物的環(huán)境安全進行評估,包括安全緊急設備、監(jiān)控器等,保障這些安全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差錯。對于出入存放文物的地方還應該設立專門的制度,工作人員在進出時必須要記錄,一些無關的人員禁止進入。在確定制度之后還應該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不能把制度當作擺設。可以制訂獎懲制度,激勵相關工作人員能夠依照制度辦事,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2 做好相關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
對南疆地區(qū)出土的紡織品的保護處理中,清洗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也是一項較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除技術難度較大以外,還必須建立起科學的清洗理念。對于紡織品上的血跡、金屬銹斑一般不主張清除,需要遺留這些具有研究價值的歷史痕跡。紡織品的清洗與污垢的性質有直接的關系,也與織物纖維、保存情況等有密切關系。要了解織物的纖維成分、染料種類、污染物的種類及特性,不能只求操作速度和外表美觀漂亮,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例如,毛織品就有濕洗和干洗兩種清洗方式,具體工作細節(jié)非常復雜,非??简灩ぷ魅藛T的能力。
3.3 做好文物管理方面的安全防護工作
博物館中的文物都是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對于文物管理方面的安全防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既保護了文物的安全,又促進了文化的傳承。目前在博物館開館展覽的過程中,因為多種原因而造成的文物損壞或者搶奪事件頻頻發(fā)生,這對于文物管理方面的安全防護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對博物中一些完整的、價值較高的文物應該做好記錄,對一些殘損的文物要及時地進行修復。一些價值較高、極易損壞的文物,陳列展覽時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復制。要注重增強參與展陳的工作人員文物安全防護方面的意識。在文物保護管理過程中,可借鑒其他博物館發(fā)生的安全事故,分析發(fā)生的原因,制訂相應的防范措施。在建立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入文物安全防護預警機制,加強管理。對前來參觀展覽的人員要進行簡單的素質教育,講述文物的重要性,相關部門也可以在所展覽文物的旁邊設置解釋牌,寫明在參觀展覽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降低參觀展覽人員因認知有限而破壞文物的安全事故發(fā)生率,促進博物館對于文物的保護管理方面的工作。
4 結束語
總的來說,博物館中的文物是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對其進行保護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斷地完善管理機制,及時解決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重視文物存放的環(huán)境,做好文物管理方面的安全防護工作,減少對于文物的破壞,在保證文物的文化價值的同時促進博物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翠微,李敏.我國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現(xiàn)狀及實踐探討—以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5):110-115.
[2]趙國興.鄂爾多斯博物館館藏文物保存環(huán)境調查和預防性保護的幾點建議[J].文物世界,2017(3):72-74.
[3]祁林林.淺談“互聯(lián)網+”對館藏文物保護與利用的認識[J].文物世界,2017(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