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芻論改革開放初期 中國共產黨應對改革風險的重要經驗

2020-09-22 10:05范賓揚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20年9期
關鍵詞:解放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

范賓揚

[摘? 要]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應該看到,改革開放是一項充滿風險的事業(yè)。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初,改革面臨著缺少經驗尤其是正面經驗所帶來的風險、舊有的思維方式同改革開放的新需要不相適應的風險、是否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風險。但中國共產黨無懼挑戰(zhàn),通過解放思想和理論創(chuàng)新,通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加強改善黨的領導,成功地化解了風險,不斷推動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由此,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重振了黨的執(zhí)政權威。

[關鍵詞]改革開放;風險;解放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D26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0)09-0033-08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敢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各方面創(chuàng)新”;“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日益完善”;“我們始終堅持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1]在這些偉大成就的背后,也應該看到,改革開放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其本身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對此,中國共產黨人有清醒的認識。鄧小平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盡管是有風險的事?!薄拔覀冊诖_定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意識到會有這樣的風險?!盵2]盡管改革面臨種種風險,但中國共產黨通過解放思想和理論創(chuàng)新,通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加強改善黨的領導,成功地化解了風險,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本文試對其中的歷史經驗加以分析和總結。

一、改革開放之初面臨的風險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再次探索。既然是探索,就必然會面臨諸多風險,甚至可能遭遇失敗。因此可以說,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社會的一次重大歷史轉折,其本身就帶有極大的風險。

(一)缺少經驗尤其是正面經驗所帶來的風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è),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經驗”或“模板”可供借鑒。鄧小平指出:“我們現(xiàn)在所干的事業(yè)是一項新事業(yè),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 所以,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可學?!盵3]加之模仿蘇聯(lián)道路,已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比較負面的教訓,這就更不允許照抄別國的經驗。并且,這一次改革不是對原有體制零敲碎打的修修補補,而是必須大刀闊斧地從根本上改變束縛中國生產力發(fā)展的體制機制,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能夠做的,就是下定決心,拋棄任何固有模式,帶領中國人民一邊摸索、一邊總結新的經驗。因此,改革開放的這次探索雖不能說是完全“推倒重來”,但從“除舊布新”的角度講,這仍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改革初期,因缺少社會主義建設的正面經驗,因對改革的具體藍圖尚缺比較完整的統(tǒng)籌規(guī)劃,改革推進中免不了遇到些磕磕絆絆,甚至走了彎路,即鄧小平所說的“沒有經驗就要摔跟頭”[4]。此時,若不及時調整方向,就有可能在不正確的道路上踟躅不前。對缺少現(xiàn)代化建設成功經驗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改革開放是一次極大的考驗。改革,雖有風險,但不改革,風險更大?!安幻包c風險, 辦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5]改革的風險始終是前進中的風險。敢不敢改革開放,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前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也考驗著中國共產黨應對和化解改革風險的能力和決心。

(二)舊有的思維方式同改革開放的新需要不相適應的風險。自建黨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出于革命斗爭的現(xiàn)實需要,全黨上下始終以“階級斗爭”的觀點來觀察、思考并解決問題。在戰(zhàn)爭年代極端危險的對敵斗爭環(huán)境中,堅持“階級斗爭”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顯然是十分必要的,它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了強大的敵人,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對這一革命勝利的重要經驗,應予以充分肯定。但正所謂“老革命遇到新問題”,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重要經驗并不意味著永久有效。當黨奪取政權,成為“執(zhí)政黨”后,既有的“階級斗爭”思維方式便同新形勢下經濟建設的工作重心不那么相適應了。新中國成立后的近三十年內,全黨上下的思維方式沒有隨著國家建設的需要與時俱進,最終造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后果。正如胡繩所說,“用民主革命的經驗來搞經濟建設”,就“把事情搞亂了”。[6]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改革開放進程中,迫切需要全黨、全社會從上至下盡快轉變已有的思維方式,從“斗爭”思維轉向“建設”思維,以適應經濟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然而,摒棄舊的不合時宜的思維方式,認識到尊重規(guī)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不是須臾可以完成的。由于歷史慣性和路徑依賴,全黨、全社會早已習慣于“階級斗爭”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對改革開放這一全新的事物卻非常陌生。改革開放初期,在人們的思維方式尚處新舊交替之際,改革很難不受到舊的習慣勢力和思維方法的阻礙和束縛,甚至有半途而廢的風險。因此,舊有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對改革開放的一大阻礙,也是改革過程中始終伴隨的一大風險。

從改革開放的實際情況看,改革過程中的不少波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舊有思維方式的影響和干擾。1978年2月3日,針對農村改革中的所謂“禁區(qū)”,鄧小平提出:“農業(yè)的路子要寬一些,思想要解放,只是老概念不解決問題,要有新概念……要多想門路,不能只在老概念中打圈子。”[7]1978年12月13日,他還批評,在我們的領導干部中間,“解放思想這個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安簧偻镜乃枷牒懿唤夥牛X筋還沒有開動起來”,“還處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狀態(tài)”。[8]不難看出,鄧小平迫切地希望,一些領導干部的思維方式要盡快轉變,要大膽地解放思想,以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需要。除鄧小平外,廣東省委原書記林若也回憶說:“改革開放的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經歷了曲折和斗爭,受到來自‘左的和右的干擾,特別是‘左的思想干擾。這些干擾,曾經妨礙、阻撓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開展。”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為例,“有的地方的領導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支持農民群眾的要求”?!坝械牡胤降念I導卻把‘包產到戶視同異端邪說,認為這是走‘回頭路,認為是‘右了、修了、偏了”。[9]從中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初期,舊有的“左”的思維方式確實對農村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也是改革開放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風險。

(三)是否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風險。從新中國前三十年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看,當時,比較強調的是要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堅持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但由于對“社會主義”的概念尚缺乏全面、客觀的科學認識,加之過分夸大階級斗爭,就把一些不是社會主義的東西也當成是社會主義了。在改革開放的新階段,如何既不重蹈覆轍、不走回頭路,又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也是改革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風險。

在注意到“左”的思潮試圖使改革重回老路的同時,也要看到,右的思潮很可能使改革走上一條“全盤西化”的邪路。兩者都會對改革開放事業(yè)帶來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巨大風險。因此,必須正確地處理好“左”和右兩種思潮,使改革沿著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順利前行。中國作為后發(fā)國家,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急切需要使得在改革過程中,既必須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又需要資本主義好的經驗、好的做法“為社會主義建設所用”。自我封閉,完全排斥資本主義的任何東西當然是錯誤的,但在學習資本主義好的做法的同時,如果盲目地對資本主義的東西(甚至是一些錯誤的東西),采取不作具體分析、不看實際情況的“拿來主義”態(tài)度,也是值得警惕的。對此,鄧小平強調:“堅持社會主義,不走資本主義的邪路?!薄爸袊悻F(xiàn)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絕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10]“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xiàn)‘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11]胡喬木曾說,既要堅持社會主義,又要堅持改革開放,是很不容易的,也是改革開放的困難所在。[12]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過程中,既保持社會主義的定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又不拘于條條框框,進行大膽的解放思想和理論創(chuàng)新,以此來應對和化解改革中的風險。

二、解放思想和理論創(chuàng)新是化解改革風險的重要武器

改革開放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在于:陳舊、僵化的思維方式同革故鼎新的現(xiàn)實需要不相適應。因此,改革開放,首先要改的就是全黨、全社會的思維方式。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解放思想,跳出已有的條條框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沒有解放思想這一前提條件,改革很難不受到舊的習慣勢力的重重阻力,也很難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下去。正如鄧小平指出的那樣:“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盵13]

縱觀改革開放的歷史過程,可以看到,正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后續(xù)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才有了扎實的根基。也正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理論上的一次次突破及實踐上的一次次深化,使改革的進程得以不斷“破冰”,持續(xù)向縱深發(fā)展。因此,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邏輯起點,理論創(chuàng)新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通過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在理論上進行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則在更大程度上推動了全社會的思想解放。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依靠這兩大武器,中國共產黨無懼改革中的任何風險和挑戰(zhàn),并在防范和化解改革風險的過程中將改革開放一步步推向新的高度。

(一)通過思想解放運動為改革開放奠定理論基礎?!拔幕蟾锩苯Y束后,中國共產黨的首要任務當屬徹底糾正長期以來黨內存在的“左”的指導思想及在實踐中發(fā)生的“左”的錯誤。但由于“左”傾思維根深蒂固,要想打破其枷鎖并不容易,需要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此時,《人民日報》的社論提出所謂的“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边@顯然是為揭批“文革”中的極左路線設置了框框,制造了障礙。有人就表示,《人民日報》提出“兩個凡是”等于“四人幫”沒有粉碎。[14]在“文革”的結束使中國社會迎來短暫曙光后,“兩個凡是”的提出再次使人們的思想陷于迷茫之中。

值此歷史關頭,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果斷提出: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安荒軌蛑粡膫€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理解?!盵15]“兩個凡是”的提法,“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毛澤東思想”[16]。王震則在一次會議中公開表示:“兩個凡是”不正確。[17]對“兩個凡是”的這些質疑和批評,進一步引發(fā)人們的思考:檢驗真理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實際工作中應遵循怎樣的思想路線?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旗幟鮮明地指出:“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并強調:要有勇氣打碎精神枷鎖,凡經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或者不符合實際的東西,就應當改變,不應再堅持。[18]文章發(fā)表后,在全國各地都引發(fā)了強烈反響。在討論過程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逐漸成為方方面面的共識,這為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改革開放的提出,作好了重要的思想準備。

針對“兩個凡是”展開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是“文革”結束后思想解放的先聲,由此形成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這次討論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區(qū)”,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條條框框,開始把人們從多年盛行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并為后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轉折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實踐標準的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突破了所謂不可逾越的思想“禁區(qū)”,及時糾正錯誤,實現(xiàn)撥亂反正。黨的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得以恢復。

對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重要意義,鄧小平予以高度評價。他指出:“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大家認為進行這個爭論很有必要,意義很大。從爭論的情況來看,越看越重要……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盵19]

正是從這次討論起,黨內外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熱潮。以此為基礎,才有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階段的開啟,并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

(二)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引導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隨著全黨工作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及撥亂反正工作的基本完成,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此時,中國共產黨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迫切需要中國共產黨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此作出新的探索和回答。

一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提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基于對前三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一直在思考: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該如何走?1979年3月,鄧小平明確提出“走一條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道路”。他強調:“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現(xiàn)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道路?!盵20]4月5日,李先念也說:“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國家的實際出發(fā),走出一條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中國式的道路。”[21]9月29日,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講話中同樣表示:“我們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認真研究經濟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道路?!币赃@些表述為基礎,198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重要命題。在這次大會上,鄧小平致開幕詞。他說:“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照搬照抄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22]黨的十二大報告從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現(xiàn)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等五個方面,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了具體化、系統(tǒng)化的闡述。[23]黨的十二大以鄧小平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對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作了初步回答。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考和認識正在逐步深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后來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fā)展歷程來看,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最重要的突破是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味著在思想觀念方面,不再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截然分開,明確肯定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鄧小平早在1979年11月就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盵24]隨著對社會主義與市場制度關系認識的深化,1984年10月,中央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一決定的理論創(chuàng)新在于,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tǒng)觀點,提出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1987年,黨的十三大確認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理論,指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所有制基礎不同。利用市場調節(jié)絕不等于搞資本主義。[25]但此時,在理論層面,仍未明確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很多人還是認為,社會主義不能搞市場經濟。對此,鄧小平在深入思考后提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不要“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26]在南方談話中,他更明確地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27]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確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并指出: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28]??梢钥吹?,逐步發(fā)展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的重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它摒棄了計劃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等于資本主義的傳統(tǒng)看法,明確了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并不對立,而是可以有機結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指引下,改革開放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三、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

在不斷推進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通過確立四項基本原則,并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以此確保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

1978年下半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之后,廣大干部群眾從多年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黨內外思想活躍。但就在此時,思想領域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比如,在“如何評價毛澤東”的問題上,有些人持片面看法,不能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也有極少數(shù)人企圖通過否定毛澤東,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甚至出現(xiàn)了懷疑以至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無產階級專政、黨的領導、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傾向。[29]對這樣一股企圖否定黨的領導的右傾思潮,黨內一些同志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有個別人還或多或少地給予某種程度的支持。如果放任宣傳思想領域出現(xiàn)的這些重大問題,而不予以堅決的抵制和回擊,后果顯然是不堪設想的。

此時,鄧小平以高度的政治警覺性發(fā)表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在中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叭绻麆訐u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整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盵30]后來,鄧小平進一步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要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盵31]“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2]通過確立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傾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確保改革開放事業(yè)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前進。李先念曾表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不能放松,不能中斷”。如果不能頂住這股歪風,就會造成“極大的危害”。[33]也正是因為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才能經受住1986年學潮和1989年政治風波等各種嚴峻考驗,確保了中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可能搞建設,更不可能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盵34]

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中國共產黨也通過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對此,鄧小平作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他深刻認識到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的嚴重弊端及其對改革開放事業(yè)順利進行的負面影響,提出要“著手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批評了一元化領導體制的弊端,即“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1980年8月18日,他又發(fā)表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鄧小平指出,政治體制的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xiàn)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xiàn)象,家長制現(xiàn)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xiàn)象”等。他還強調:“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因此,我們只有對這種制度上的弊端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的改革”,才能有利于我國的長治久安,才能保證我國四個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35]在深刻分析政治體制存在的弊端及其產生的根源的同時,鄧小平還論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意義和主要內容,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標志著黨對政治體制改革理論的初步探索。

由于政治體制改革的復雜性,加之相比而言,它不像經濟體制改革那樣緊迫,因此,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并未立即全面實施。直至198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客觀上要求將政治體制改革提上議事日程。為此,1986年6月后,鄧小平再次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并將政治體制改革提高到事關整個改革成敗的高度。他指出:“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的改革?!盵36]“現(xiàn)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薄安桓母镎误w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xù)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四個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盵37]這些論述表明,鄧小平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考和認識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與此同時,鄧小平還強調,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指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薄拔覀內嗣竦膱F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fā)展,國家的統(tǒng)一,都要靠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38]這就是說,只有在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前提下,才能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鞏固和加強人民民主專政,才能充分發(fā)揚人民民主,才能使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整個改革開放事業(yè)更穩(wěn)妥、更順利地推進。也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對政治體制改革方向和節(jié)奏的正確把握,才避免了蘇聯(lián)式改革的悲劇。

四、結語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在這一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起步階段,在歷經了長達二十年的“左”的錯誤,加之長期的自我封閉狀態(tài)的歷史背景下,改革不可能不遇到各種阻力和風險。但中國共產黨善于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能夠總結錯誤的經驗,從錯誤中學習,通過錯誤的教訓更提高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糾正錯誤,使錯誤成為正確的先導”[39]。在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面對“左”和右的錯誤思想,中國共產黨運用解放思想和理論創(chuàng)新這兩大武器,通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化解改革中的各種風險,沖破改革中的艱難險阻,從而制定出符合改革需要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并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認識。由此,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重振了黨的執(zhí)政威望。這一事實再次雄辯地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40]。

而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嚴峻的當下,一方面,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增強“四個自信”,“保持戰(zhàn)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前進[41];另一方面,也要“增強憂患意識”,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雖然這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不能因此驕傲自滿,因為,改革起來以后的問題絲毫不比不改革時少。并且,現(xiàn)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面對的風險與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縱深性在不斷加強。其次,面對外部勢力的遏制和打壓,我們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決不能重走閉關鎖國、封閉僵化的老路。相反,越是在外部壓力之下,越應該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更深入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開放來因應外部打壓對我國經濟發(fā)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將中國與國際社會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需要我們持續(xù)推進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以新方法、新措施來應對改革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正如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那樣,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對于改革開放的實踐而言,解放思想是再出發(fā)的起點,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終點。

總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fā)展,應注意借鑒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共產黨化解改革風險的重要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將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自始至終貫穿于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

[2][3][4][5][10][11][22][26][27][31][32][34][36][37]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 248.288.372.123.206—207.2-3. 367.373.248.379.199.164.176.

[6][12]金沖及.一本書的歷史:胡繩、胡喬木談《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5.194.

[7]程中原,等.轉折年代:1976—1981年的中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312.

[8][13][15][19][20][24][30][35][38]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143.43.143.163.236.164—165.320.341—342.

[9]林若.廣東改革開放的實踐與思考[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16.

[14]韓鋼.“兩個凡是”的由來及其終結[J].中共黨史研究,2009(11).

[16]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55.

[17]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四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9.

[18]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N].光明日報,1978-05-11.

[21]張靜如,王炳林,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思想史[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8:53.

[23]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62.

[25][28]柳建輝,曹晉,編.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歷程(1976—201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82.287.

[29]程中原.新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到十二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98—199.

[33]李先念論財政金融貿易(1950—1991):下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579.

[39]胡繩,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487.

[40]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8.

[41]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保持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社會大局穩(wěn)定[N].人民日報,2019-01-22.

作者系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責任編輯:劉? 捷

猜你喜歡
解放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解放思想 轉變觀念 拓寬思路 加強企業(yè)黨員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職院校學分制改革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