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強
摘要:本文通過對三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分析與對比,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變革過程中的關鍵要素,提出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
關鍵詞:課堂教學;核心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5-0034-01
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主體。是以學生為主,還是以教師為主?對于這個問題的爭論并不罕見,但二者似乎又缺一不可,究竟應該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呢?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理清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是什么?本文通過對課堂教學變革過程中的三種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分析與對比,試圖探析課堂變革中的關鍵要素,從而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
1.“講授式”教學方法
如果一個班人數(shù)較多,要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老師們常常選擇“講授式”的教學方法?!爸v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甚至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一度受到眾人的批評,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不顧及學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方式,使得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只注重大量知識的傳播,而不注重知識及思維的形成過程,無疑是一種被動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也較差,常被冠以“應試教育”的頭銜而受到批判。但是,長久的經(jīng)驗積累和研究表明,這種教學方法并不是一無是處,在大班額、師資短缺的情況下,它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性,教學效率高,學生成績好。當然,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全面、快速、系統(tǒng)、準確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會有一定優(yōu)勢。
2.“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
在批判應試教育的聲音越來越高的時候,教學改革的春風開始吹滿大地,各種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土。一些學校大膽嘗試,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組織方式各有千秋,大多以小組形式進行,又稱為“小組合作學習”、“團隊學習”(Team- based Learning)。
“杜郎口模式”無疑是博得眼球最為成功的典范,它以“10+35”的簡單算式告訴我們,這一節(jié)課老師只有10分鐘起作用,用于布置任務或點撥,35分鐘完全交給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彰顯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和表達發(fā)言權,以學生的學來評價老師的教。學生們相互教、互相學,積極性確實非常高,相比于原來的“講授式”的課堂無疑是很大的誘惑。有的學??吹胶笈d奮不已,開始照搬“杜郎口模式”,釀成一些鬧劇,甚至很難收場。可見教育教學改革不是顯而易見的,更不是不加調(diào)研和思考的決定。一所鄉(xiāng)村學校因教育教學改革,被推到當時的話題巔峰,確實對當代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們在探索把時間還給學生,將教學內(nèi)容問題化、任務化,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與主動思考,關注學生的互助學習行為。
3.“基于問題和項目”的教學方法
當中國GDP世界領先的時候,人們對于諾貝爾獎的渴望也與日俱增,甚至把它看作一個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標志,毫無疑問人們又會把目光投向教育。當代中國,教育變革勢在必行,而這種研究性思維的培養(yǎng),還需要教育作進一步的思考和進化。
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和項目為基本形式,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性學習。它要求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研究,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手腦并用的能力,而老師的指導作用也舉足輕重。開展PBL教學之前,要求學生做大量的學習和資料準備工作,一節(jié)課需要一周甚至數(shù)周的時間做準備,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對培養(yǎng)學生自學、協(xié)作、溝通、思考與實踐等綜合能力,優(yōu)勢突出。它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專業(yè)素養(yǎng)得以形成。
由于PBL教學法對教師和教學對象要求都很高,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和師資體系等在國內(nèi)尚未建立,教學資源也比較匱乏,比如查閱文獻、資料、最新研究成果等還不是很方便,真正能駕馭和執(zhí)行PBL教學法的老師還為數(shù)不多。諸多因素,導致它的發(fā)展必然會相對緩慢,但隨著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對人才與創(chuàng)新的需求又必然向教育傳導,而PBL教學法正是適應這一未來需求的教學方法,必然有一席用武之地。現(xiàn)在很多學校開展的STEM教學也是它的一種應用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教學改革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系列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強調(diào)和深化學生的學習行為、思維活動以及合作意識,我暫且把這些要素作為課堂變革過程中的關鍵要素。通過上述三種教學方法的對比與分析,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種教學方法都在特定的條件下有著其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采取哪一種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固定的,應根據(jù)具體的學情來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圍繞著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來設計,即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思維過程必須得到充分的關注,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被充分激發(fā)出來。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與活動也應該在課程設計的范圍之內(nèi),所以,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次之爭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實現(xiàn)課程目標才是更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鞏雪俐等.PBL結(jié)合LBL模式在人體機能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年07期.
[2]梁彬等.教師指導下的大學生自主-合作寫作教學設計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