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三
羅翔知道,自己終究只是一名教刑法的老師。
我第一次知道羅翔這個名字是去年在朋友圈,朋友發(fā)了段視頻,評論是“一天不聽羅老師都睡不著覺”。好奇心讓我點了進去,結(jié)果捧著手機看了一晚上。
視頻中的羅翔,文質(zhì)彬彬地坐在藍色的“厚大法考”幕布前,湖南口音,發(fā)型無奇,桌上的教材和手邊的保溫杯是標配,看似跟所有培訓機構(gòu)一樣在進行程式化的集中輔導(dǎo)。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案件叫做糞坑案,每年我都講,太經(jīng)典了?!?/p>
20 世紀80 年代,一位婦女干部,冬天騎車在半山腰遇著歹徒,歹徒意圖施暴,女子假裝同意,引歹徒到了一處平坦的冰面。歹徒脫衣服遮住眼睛時,女子順勢一推把他推進了邊上的糞坑。歹徒拼命往外爬,女子跺了一腳,歹徒掉了進去。歹徒第二次往外爬,又被一腳跺了回去。第三次往外爬時,又被跺一腳,徹徹底底掉進了糞坑。在當年,案件引起很多爭議,很多人說踩第一腳是正當防衛(wèi),踩第二腳、第三腳時,危險已經(jīng)排除,是事后防衛(wèi)。
沒學過法律的我們,覺得這種說法很理性,很客觀,很符合法條冷冰冰的印象。但羅老師告訴我們,判斷危險排除的標準是一般人標準,也就是要把自己代入當事人的立場。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這個女的,你踩幾腳?我踩了四腳,老子還得拿塊磚往他頭上砸,大家覺得合適不合適?合適得不得了。但是砸的時候別把糞濺在自己身上,這就是一般人。千萬不要站在事后的角度去判斷,要站在事前的一般人角度。事后理性是什么人?是事后諸葛亮?!?/p>
這個驚世駭俗的糞坑案,成了很多人“夢開始的地方”,真正開始了法治的啟蒙教育。我也被羅老師的“樸素的正義”打動,但是當時的我沒有想到,居然有幸能和羅翔老師合作出版新書。
羅翔先后畢業(yè)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目前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羅老師在“段子式”講課的背后,是深厚的學術(shù)功底,正是因為他懂,所以可以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出來。
他在學校開設(shè)的刑法課,200 多人的階梯教室依然一座難求,不光教室走道坐滿了人,講臺也被圍住。而羅翔最看重的榮譽也一直是學生們票選的“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
因為羅老師,我下載了B 站,發(fā)現(xiàn)好多UP 主在凌晨2 點還在上傳羅老師的課堂視頻,而且都是認真剪輯的,既有法外狂徒張三,也有柏拉圖和康德。獵奇心使我們點進來,正義感使我們看下去。
出于職業(yè)習慣,我意識到這又是一個憑一己之力把一門看似高深的學科帶入普通人視野的寶藏老師。羅老師用一種幽默的方式,把看似高高在上的刑法,降維傳播給了每一個觀眾。更重要的是,在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之外,羅老師還在刑法中融入了人文和哲學的思考。
在視頻之外,我也找了羅老師先前的著作來看,更加確信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位寶藏老師。
編輯的工作,很多時候是枯燥和瑣碎的,但是遇到一個好選題時的激情,像是通關(guān)的馬里奧,整個人瞬間進入心流狀態(tài)。我坐在地板上,通宵整理了羅老師的出版策劃、選題價值,和銷售同事們最愛的流量趨勢。第二天就提報給了公司的選題會。
幾經(jīng)周轉(zhuǎn)聯(lián)系到羅翔老師后,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一直保持著法律寫作的習慣,也有計劃地在寫作新書,想通過文字把法治觀念傳播給更多的人。
我們一開始比較擔心刑法跟普通人會有距離,想把書盡量做得更輕松、更娛樂化,甚至可以做成漫畫類的,但是跟羅老師討論后,更擔心過度娛樂化的形式會曲解、折損法治觀念的傳達。
羅老師之前已經(jīng)出版過學術(shù)著作以及法律隨筆,為了更好地面對普通讀者,我們最終的策劃方向,是出版一本能夠讓人人都能對刑法體系有一個完整認知的作品,同時結(jié)合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讓專業(yè)的知識能更加流行。在向讀者普及基本的刑法常識之后,再深度出版刑法中值得關(guān)注的話題。
基于新書內(nèi)容對應(yīng)的是我國刑法體系,我們決定采用《刑法學講義》的書名,可能會讓讀者第一眼覺得是一本專業(yè)書,但是相信上市后的評論,會告訴大家這是一本通俗好讀的法律書籍,而且能夠讓大家對我國的刑法有完整的系統(tǒng)認知,而不只是盲人摸象式的某個側(cè)面。在雙方的策劃磨合過程中,我們逐步建立信任,也堅定了合作的信心。
今年過年后,一件意料之外的事發(fā)生了。
3 月9 日,羅翔老師正式受邀入駐B 站,居然成了最快漲粉100 萬的UP 主,第一個問候視頻千萬次播放,目前粉絲870 萬,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我的寶藏老師,徹底藏不住了。
我們當然很開心羅老師再次出圈,影響力擴大,也想抓住時機盡快將編校中的新書出版。與此同時,許多其他的出版機構(gòu)開始關(guān)注到羅老師,提出的版稅率也優(yōu)渥得多,甚至有人提出“條件隨便羅老師開”。
但羅老師都一一拒絕了,“我現(xiàn)在的網(wǎng)紅身份只是個定語,后面一定連接著老師,歸根結(jié)底,我是一名老師”。他還特意叮囑我們,不要為了趕時間上市,損害圖書的質(zhì)量。
羅老師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就像是放大鏡一樣,對出版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經(jīng)得起更多讀者的審閱。所以,我們最后還是一致決定,嚴格按照出版流程,保證出版質(zhì)量,按照原定計劃穩(wěn)步推進,全力做好一本書,只是需要把后續(xù)的營銷計劃提前準備起來,以配合羅老師的活動安排。
出圈之后,很多人猜測他能火多久?羅翔在發(fā)現(xiàn)自己被越來越多人關(guān)注之后,覺得很突然,有開心也有隱憂,因為人在虛榮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羅老師是一個善于自省的人,尤其是外公留下的勸誡對他影響很大:你當自卑視己,切勿狂妄自大。
羅翔知道,自己終究只是一名教刑法的老師。
在《刑法學講義》之前,并沒有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刑法常識書,羅翔老師在書中跟大家分享了刑法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網(wǎng)絡(luò)商城賣假貨、暴力傷醫(yī)、婚姻家庭、網(wǎng)絡(luò)言論等都可能觸及刑法。而且不管你學沒學過法律,都能從書中了解刑法的知識,培養(yǎng)法律的思維。一個貼近生活的案例,帶出一個刑法知識,最后還能有哲學的思辨,讓人不僅熟悉了刑法,還領(lǐng)悟了刑法背后的法理精神。
比如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正義”到底是不是存在?這樣的哲學命題,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xiàn)在法考題目里,但羅老師愿意花時間來論證正義的存在,都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能真正地認同法治觀念,做法治之光,而不要成為冰冷的法律人。有人由此評論道“羅翔是一個有人性光輝的人”。
能夠?qū)⒄軐W思辨引入刑法學習,歸功于羅老師大量的閱讀經(jīng)驗。他常說自己平時比較悶,唯一的愛好可能就是讀書,尤其是那些人類文明中流傳的經(jīng)典,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閱讀經(jīng)典,汲取智慧,讓羅老師的課程不僅有趣,而且具有人文的情懷與哲學的思考。
閱讀是奢侈的,但閱讀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奢侈。羅翔老師在學校還組織讀書會,跟學生們一起閱讀經(jīng)典,從《卡拉馬佐夫兄弟》到《蘇格拉底的申辯》,每場讀書會他都會精心準備,反復(fù)閱讀,當做最重要的活動。
羅老師鼓勵大家進行一些非功利性的讀書,非功利性的閱讀可以開闊我們的人生視野,延長我們有限的生命。當我們跟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靈魂對話,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俺姓J自己的無知是開啟智慧的大門”,在閱讀中,我們能逐漸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對抗現(xiàn)實的浮華和虛榮。
做這本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一直在向羅老師學習的過程,看著成書,我在想這幾個月我學到的是什么呢?是刑法知識嗎?是更多的思考,更理性的態(tài)度嗎?我覺得都有,但更重要的是,羅老師對法治理念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這也是我們這本書貫穿始終的東西,做法治之光。
憑心而論,我認為羅翔老師在網(wǎng)絡(luò)媒體中廣受歡迎的原因,并不只是幫法考生通過考試,也不是法考段子多么耐聽,而在于他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公平、正義、法治,對年輕網(wǎng)民的價值觀有著正向的影響和引導(dǎo),能夠讓人相信光明,向往光明,心存光明。
很多人見到羅老師,都不禁發(fā)出一句感嘆“好高啊”,真真是“刑法巨人”。網(wǎng)絡(luò)上的羅老師把“刑法段子”講得有聲有色,生活中的羅老師就顯得安靜了許多;網(wǎng)上的羅老師時刻自省保持謙卑,生活中的羅老師還是時刻自省保持謙卑。不論是在B 站講刑法,還是出版《刑法學講義》,羅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被更多的人聽到,法治的觀念能夠深入人心,啟發(fā)人們內(nèi)心對正義的向往。
隨著羅老師普法舞臺的擴大,名和利附隨而來,羅老師時常自省,提醒自己所得的一切皆非所配,很多的榮光不過是草船借箭。入駐B 站不久,他就開通了視頻激勵計劃,將由此所得的收入均捐給兒童救助基金會。
由于課堂中,那些人間驚奇的案件,搭配上羅老師的戰(zhàn)術(shù)變聲,有人把羅老師比作編劇和相聲演員。羅老師對此回應(yīng)道,上課時候講的一些段子,并不是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為了讓大家感受到背后故事的沉重,去向往光明和正義。
“看慣了黑夜的人,不應(yīng)該習慣黑夜,而應(yīng)該期待黑夜中的光明。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幽默,但這種幽默,不是讓我們?nèi)氐椎貞岩扇松亲屛覀兏优Φ厝ド睢薄?/p>
我最受羅老師影響的一個觀點,是愛身邊的人。
跟我一樣的同齡人,都在中學的時候離開家,住校到租房,距離父母越來越遠,見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有時候甚至連個電話都沒時間或者說不想打。我們對同事、領(lǐng)導(dǎo)的情緒感知,或者對抽象的、遙不可及的偶像的關(guān)注,都遠遠超過了對父母的關(guān)心。
我也開始反思,我們對父母無意識的冷漠,是不是一種冷暴力呢?我聽完羅老師對父母子女的告白,立刻就直接給家人打了電話,還是聊些千篇一律的話題,但聽到聲音和語氣就能夠感到溫暖,這種相互支撐的力量只能從愛的人身上獲得。
對身邊人的愛,是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我們很可能因為一時的感觸想起了身邊人的可愛,過后又因為瑣碎的麻煩把他們拋之腦后。但羅老師的一句話時常提醒著我,真正的愛一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犧牲越大,愛心也就越大。無需付出代價的愛不是為了欺騙自己,就是為了欺騙他人。羅老師的郵箱簽名檔也一直是:愛是恒久忍耐。
最后,以羅老師在《刑法學講義》中倡導(dǎo)大家堅持做的事,作為結(jié)尾:
1.堅持閱讀經(jīng)典,與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走出我們固有的平庸與傲慢。
2.思想與行動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動方能印證我存,在每個個案中堅守法治的精神。
3.從愛抽象的理念轉(zhuǎn)向?qū)唧w的人的愛,我們無法做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心懷偉大的愛,做細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