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曉曦
于編者而言,將作者的作品進行充分的題材梳理、風格梳理,賦予它們恰好的藝術表達形式,精于細節(jié),重于審美,努力使其不辜負作家的創(chuàng)作付出與情感信任,是編者的責任,更是使命與追求。
設計大師保羅·蘭德曾講到,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著若干的美學意義。于編者而言,將作者的作品進行充分的題材梳理、風格梳理,賦予它們恰好的藝術表達形式,精于細節(jié),重于審美,努力使其不辜負作家的創(chuàng)作付出與情感信任,是編者的責任,更是使命與追求。
《金波詩意美文》是青島出版社“詩畫童年”書系《給小時候的詩》的品牌圖書產品延續(xù),分為《月亮湖》《湖邊的雕像》《面對一棵樹》《會走路的雪人》四冊。全套書以金波先生的原創(chuàng)散文為主,童詩為輔,二者相互融合,又各自獨立,形成了作品體裁藝術互補和視覺藝術交融的獨特風格,是散文與詩歌琴瑟和鳴的經典文學藝術呈現。
從童詩到散文,作家為那些自然界極其幼小的生命價值賦予了最高的藝術禮贊,為那一份份珍貴的生命情感給予了極深刻的哲學闡釋。為此,金波先生作品獨特的語言之美、風格之美、思想之美想必會棲居在每一位小讀者的童心深處。最詩意的棲居將會喚醒孩子對美的追求,對自然與世界的探索。
《金波詩意美文》從策劃至出版,歷時三年。項目組的每一位編輯在這一過程里,真切感受到經典作品思想之深邃,情感之真切。
為更好地完成該圖書項目的出版,我們多次拜訪金波先生。先生總是在我們抵達前泡好綠茶——沐浴著滿屋書香,我手里的茶每一次都是恰好的溫熱。他是無數讀者眼中耄耋之年筆耕不輟的兒童文學大家,但他的內心卻始終住著一個對自然充滿無限好奇,對生命充滿無限敬畏,對藝術充滿無限追求的童心未泯的小男孩。
他說他喜歡樹,喜歡樹干的質感,葉片的紋理。他每每站在樹下,都在與一棵樹對話。樹皮的褶皺就像時光的縫隙,葉脈的紋理清新質樸,無聲地講述著大樹三百年的故事……在他們的對話里,是作家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間大愛的感悟。也許自然界植物之間是擁有彼此通曉的語言的,金波先生以其敏銳的文學感知力破譯了自然界的密語,由此而誕生了這套“小散文”(金波先生稱它們?yōu)樾∩⑽?,歸因于它們的短小精悍,且意味深刻)。翻開它們,我們得以在作家廣袤的精神國度里洞察古典與現代思想的碰撞,汲取其樸素的語言背后卓越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金波先生帶我們去探訪他春日陽臺上的牽?;?;冬日為我們錄制他精心飼養(yǎng)的蟈蟈的嘶鳴;給我們展示他充滿童趣的民俗物件,或是木雕,或是泥塑。去年暑假,在拜訪先生期間,他神秘地為我們展示了一樣尤為新奇的異域玩具——雨棒。據先生介紹方得知,雨棒為“擬音樂器”,傾斜倒置便可發(fā)出下雨的聲音。雨聲大小,受到雨棒傾斜角度和搖晃頻率的綜合影響,由此得名“雨棒”。
小小的雨棒,看起來僅是一個普通的木棒,但仔細端詳,木棒全身遍布被打磨平滑的大小不一的小黑點,外面的小黑點和空心木棒里面是對應著的仙人掌刺。這些粗細不一的刺構成了精微版的“樓梯”,無數顆干仙人掌的種子通過空心木棒內里密布的樓梯來實現快速的彈跳和奔跑。木棒、仙人掌、種子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雨之盛宴。
先生歡喜地用雨棒為我們帶來傾盆大雨,淅瀝小雨,在驚嘆之余,我在先生的眼睛里感受到他對自然的無限熱愛與敬畏之情。雨,于他而言,是自然的唯美邂逅,為此,他才喜歡雨棒,喜歡雨聲,喜歡收藏雨的一切相關。
翻開《月亮湖》,一組題材為雨的散文套曲《雨的問答》精致地為讀者拉開了雨的序章,其由“小雨的悄悄話”“聽雨”“雨天的發(fā)現”“雨夜的遐想”“雨后的早晨”等八個小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均從不同的視角呈現雨前、雨中、雨后的獨特自然之美。足見先生對雨的熱愛,對雨的迷戀——
“雨越下越大,我傾聽著自己的足音。
雨中的行人很少,但我不感到孤單,因為我看到了雨夜昏黃的燈光。
當雨水輕輕滴落在我的睫毛上,我忽然看見滿街的燈光幻化成彩色的虹,又像開放出五顏六色的花……”
金波先生的美文中有相當的比重是他對自然萬物的觀察與感悟。正如濟慈的《秋頌》、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歷》、雪萊的《西風頌》等,無不堪稱為譜寫大自然的贊歌。
我們努力使每一個編輯細節(jié)都能夠滲透體現相關的審美價值,從封面設計、內文插畫、字體選擇我們都做了多種方案的研討與斟選。冷暖色調的調和,在安靜中呈現有序,明快中表達活潑。審美角度想必是一套書直觀視覺感受的風格所在。
在克羅奇的美學觀點中,對詩與散文做出了深入的美學詮釋:詩是情感的語言,散文是理智的語言,但理智就其有具體性和實在性而言,仍然是情感,所以一切散文皆具備詩的情感與韻味,詩可離開散文,散文卻不可離詩。為此,我們在策劃這套詩意美文時,將金波先生的詩歌手跡與散文加以交替編排設計,更為注重讀者理性閱讀中的感性體驗。
我們希望讀者能夠感受到先生的詩歌手跡既是內容也是形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勢必會擁有特殊視覺角度的藝術體驗。雖然讀者的閱讀視覺感知會與經驗、習慣、本能、文化和想象力相關,但是第一時間捕捉到詩歌的韻味之美,散文的情感之美,已然是非常愉悅的文本與讀者互動的體驗。
這套書的整體配文采用純手繪水彩插畫,在插畫師動筆繪畫前,我們多次交流后達成共識:以“色彩塊面”表達情感,由“色彩紋理”渲染自然。作品插畫中的色彩以藍色和綠色居多。純凈、深邃且肅穆的藍色更為飽滿地彰顯出金波先生多重的情感維度。自由、活潑又不乏寧靜的綠色更為豐富地呈現了四季的自然之色。畫面的廣角鏡頭視角和長焦鏡頭視角交替著,通過色彩的肌理、光暈的變換層層折射出森林的廣袤、草地的寂廖、夜空的神奇、冬日的靜美……
“讓我們從小,就對這一切傾心:冬天有陽光,夏天有綠蔭,鳥兒在春風里筑巢,溪流穿過樹林,蜜蜂飛到窗前,落滿蔦蘿的花心……”(節(jié)選自《面對一棵樹》)
編輯作品的過程,也是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觀、探尋作品思想的過程。無論文字所關聯的意境幾何,乃至一個標點所意味的懸念幾何,編者都需要耐心地在編輯的過程里循序漸進地探尋,嘗試著去趨近作品本質這一謎題。
它是一座山,又不僅是一座山,是一場雨,又不僅是一場雨,是一束光,又不僅是一束光,是一只飛鳥,又不僅是一只飛鳥……世界很大,也很小。世界很小,也很大。
那一座山,也是一份鄉(xiāng)愁,那一場雨,也是一種遺憾,那一束光,也是一絲喜悅,那一只飛鳥,也是一個夢……金波先生的這套美文作品,汲取了大量的“定格時間”,這些美好的“定格時間”記錄了《閃閃發(fā)光的話》,散落在《冰上》,散落在《二月蘭》上,散落在《月亮湖》里。
先生眼中對自然細微的專注,是熱烈的,也是執(zhí)著的,先生內心深處對情感的呈現,是細膩的,也是深邃的。在他筆下萬物的光輝,一邊對應著和煦的陽光,一邊又對應著藍色悠悠之月華。在他短句居多的敘述里,我們小心翼翼地抽絲剝繭,駐足每一處的段落留白,它們每一層都在不同的光線里發(fā)生著變換:那是清晰而又遙遠的記憶,它們至純至真的一幅幅情感縮影,是情感的變奏,色彩的變奏,記憶的變奏,堪稱多彩精湛的“文學變奏藝術”。
金波先生的筆端,詩意地流淌著泥土與時光,詩意地書寫著生命里的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