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香宜,熊武芳,連婉,彭章
(1.武漢科技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 2.湖北理工學院 礦區(qū)環(huán)境污染控制與修復(fù)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黃石 435003)
生物炭物化特性穩(wěn)定[1-3],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豐富的孔結(jié)構(gòu)和含氧官能團,是一種很好的吸附材料[4],制備條件對其性能有較大的影響[5-7]。近年來,我國稻殼年產(chǎn)4 000萬t以上,數(shù)量十分巨大[8]。稻殼生物炭的運用可以減少稻殼廢棄或焚燒后帶來的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實現(xiàn)其資源化利用。
萘是具有生物富集性和半揮發(fā)性的一種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9]。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炭能夠減少多環(huán)芳烴在環(huán)境中的活性[10],而關(guān)于稻殼生物炭對萘的吸附研究至今基本未見報道。本研究以稻殼為原料,在不同溫度和設(shè)備中制備生物炭,對萘進行批量吸附實驗,結(jié)合表征探討不同制備條件對吸附的影響。
供試稻殼,來自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某大米加工廠,稻殼是經(jīng)過礱谷機脫殼得到;萘,分析純。
ASPS 2020比表面積測定儀;Nova 400 Nano型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dionex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譜儀。
將稻殼生物質(zhì)在烘箱內(nèi)100 ℃條件下烘24 h,去除大部分水分和表面易揮發(fā)物質(zhì),減少在熱解制備過程中的煙氣產(chǎn)生,烘干后分別取30 g于坩堝中,在管式爐內(nèi)氮氣氛圍下以10 ℃/min速率分別升溫至300,500,700 ℃,保持2 h,氮氣流量為 100 mL/min;另取30 g于坩堝中用錫箔紙包裹嚴實,放入馬弗爐中,以10 ℃/min速率升溫至 500 ℃,保持2 h。上述生物炭自然冷卻后在研缽中研磨并過80目篩后保存?zhèn)溆?。由稻殼?00,500,700 ℃和馬弗爐500 ℃條件下制備的生物炭分別標記為G300、G500、G700和M500。
1.3.1 吸附動力學實驗 在50 mL具塞三角瓶中,分別加入0.05 g的稻殼生物炭和25 mL濃度為 10 mg/L 的萘溶液,在25 ℃條件下分別恒溫振蕩0.5,1,2,4,8,12,18,24,36,48 h后,將吸附液上層倒入10 mL離心管中,加蓋后在離心機中以2 000 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20 min,然后將上清液倒入10 mL玻璃注射器過0.45 μm濾膜,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試其萘溶液濃度。設(shè)置3組平行實驗,一組空白對照實驗,對照組不加入稻殼生物炭,其他條件與平行實驗組處理一致,分別振蕩相應(yīng)時間后對樣品進行離心、過濾,檢測萘溶液濃度。
1.3.2 等溫吸附實驗 稱取0.05 g稻殼生物炭樣品于50 mL三角瓶中,分別加入25 mL設(shè)定濃度的萘溶液,密封(生膠帶對瓶口與瓶塞空隙處纏繞2~3圈)后在恒溫振蕩器中振蕩24 h達到吸附平衡,離心、過濾過程和空白對照實驗設(shè)置同上面吸附動力學實驗。
1.4.1 表征分析
1.4.1.1 稻殼生物炭產(chǎn)率的測定 分別稱量熱解前后的稻殼和生物炭質(zhì)量,產(chǎn)率由下式計算:Y=mc/m×100%,式中mc為稻殼生物質(zhì)炭的質(zhì)量,m為生物質(zhì)原料稻殼的質(zhì)量,單位為g。
1.4.1.2 比表面積分析 用比表面積測定儀測定并計算稻殼生物炭的比表面積,分析前樣品在 100 ℃ 下真空脫殼12 h。
1.4.1.3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 將少量稻殼生物炭樣品用溴化鉀壓片法制備成待測樣品后,采用傅里葉紅外變換光譜儀測定其紅外光譜,測試范圍4 000~400 cm-1。
1.4.1.4 掃描電鏡分析 使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生物質(zhì)炭樣品的表面形態(tài)進行觀察。
1.4.2 萘的測定 溶液中萘的濃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測定條件為: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譜柱為C18柱(4.6 mm×100 mm ),流動相為甲醇∶水=90∶10,檢測波長212 nm,柱溫箱溫度設(shè)置為30 ℃。
1.4.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偽一級動力學模型、偽二級動力學模型和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3種模型擬合吸附動力學過程,采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線性模型3種模型擬合等溫吸附過程。
不同溫度和氣氛條件下稻殼炭的產(chǎn)率見表1。
表1 稻殼生物炭的產(chǎn)率Table 1 Output ratio of rice shell biochar
由表1可知,在氮氣氛圍下,隨著熱解溫度的升高,炭的產(chǎn)率逐漸降低,這是由于稻殼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zhì)素等有機組分組成,半纖維素和纖維素在200~350 ℃條件下基本完全分解,而木質(zhì)素的分解溫度一般為280~500 ℃[11]。相同熱解溫度,限氧馬弗爐條件下稻殼生物炭的產(chǎn)率高于氮氣氛圍下的炭產(chǎn)率,這可能是因為氮氣不間斷的通過管式爐,帶走了大部分產(chǎn)生的焦油氣副產(chǎn)物,而這些副產(chǎn)物卻留在M500中。
圖1為稻殼炭表面形態(tài)的掃描電鏡圖。
由圖1可知,對比4種條件下的稻殼炭,G300和G500都能看到生物炭表面有片狀隆起,應(yīng)該是稻殼炭破碎的管道壁,但G500的片狀隆起更加明顯和清晰,這使得G500有更大的比表面積。G700結(jié)構(gòu)完整,有清晰的管狀通道,表面凹凸不平,這有利于G700擁有較大的比表面積。M500結(jié)構(gòu)類似于G700,但M500孔壁較厚、孔徑較小,可能是因為未通入氮氣,焦油等副產(chǎn)物無法排除而導致的。
圖1 稻殼生物炭SEM圖Fig.1 SEM of rice shell biochar a.G300;b.G500;c.G700;d.M500
圖2是4種不同條件制備的稻殼生物炭對萘的吸附動力學曲線。
由圖2可知,稻殼炭對萘的吸附遵循普遍的吸附規(guī)律:先是快速吸附,再是緩慢平衡。萘在G300上的吸附過程比其它3種生物炭要快,12 h內(nèi)即達到平衡狀態(tài),在G500、G700和M500上吸附速度過程較慢,均在24 h左右吸附才達到吸附平衡。由圖可知,4種炭的吸附量增加主要集中在18 h內(nèi),而后吸附量小幅度波動至達到吸附平衡狀態(tài)。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吸附速率逐漸變小而趨于平衡,這是因為在吸附初期,稻殼生物炭表面存在大量吸附位點,隨著吸附的進行,吸附位點逐漸被占據(jù),吸附趨于飽和。達到平衡時,G300、G500、G700和M500的平衡吸附量分別為3.299,4.815,4.251,4.756 mg/g,其中G500和M500的曲線差異較小且吸附量是最大的,G300雖然最先達到吸附平衡,但是吸附量最小。采用偽一級動力學模型、偽二級動力學模型和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對吸附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計算結(jié)果見表2。由表2三種動力學模型擬合的相關(guān)系數(shù)(R2)可知,偽二級動力學模型很好地描述了4種生物炭對萘的吸附過程,且其理論值與實測值基本上吻合。
圖2 稻殼生物炭對萘的吸附動力學曲線Fig.2 Adsorption kinetics of naphthalene on rice shell biochar
表2 稻殼生物炭對萘的吸附動力學模型擬合參數(shù)Table 2 Fitting parameters of adsorption kinetics model for aphthalene on biochar
4種條件下制備的稻殼生物炭對萘的等溫吸附結(jié)果見圖3。
圖3 稻殼生物炭對萘的吸附等溫線Fig.3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naphthalene on rice shell biochar
由圖3可知,隨著萘初始濃度的升高,4種稻殼炭對萘的吸附量均逐漸增加,但是其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小。采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線性模型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擬合,擬合參數(shù)見表3。
由表3可知,F(xiàn)reundlich模型能同時較好地擬合4種稻殼炭的等溫吸附過程,R2值均在0.956~0.998之間,說明稻殼炭對萘的吸附不僅僅是單層吸附[12]。線性模型能更好地擬合G300對萘的吸附過程,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擬合M500的吸附過程,由Freundlich和Langmuir擬合可知,此吸附實驗并非稀溶液吸附,所以G300對萘的吸附可能是分配現(xiàn)象。一般認為活性炭吸附有機物 Freundlich 方程式更適合一些[13],式中KF與吸附容量有關(guān),本實驗中KF順序為G500>M500>G700>G300,與實際吸附情況比較接近,式中n值均在1
表3 Langmuir、Freundlich和線性模型擬合參數(shù)Table 3 Fitting parameters for aphthalene adsorption isotherm equationson on biochars
生物炭用作吸附劑時,含氧官能團是主要活性位點,影響生物炭的化學吸附性能,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法在判定官能團的存在及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變化方面具有優(yōu)越性[14]。不同熱解條件制備的稻殼生物炭吸附前后的紅外光譜見圖4。
圖4 稻殼生物炭吸附前后的紅外光譜圖Fig.4 Infrared spectrum of rice shell biochar before and after naphthalene adsorption
由紅外光譜分析可知,稻殼生物炭具有芳香環(huán)結(jié)構(gòu),其表面存在烷烴、烯烴、羥基、醛基、羧基、羰基或者酯基等含氧官能團。雖然4種條件下制備的炭的紅外光譜大體上相似,但是生物炭的制備條件不同導致表面特性有所差別,其紅外光譜依然存在一些差異,相同條件制備的稻殼炭吸附前后的紅外光譜也存在明顯的變化。
(1)制備溫度和氣氛條件會影響稻殼生物炭的結(jié)構(gòu)特征和吸附特性。4種稻殼生物炭對萘的吸附量大小依次為G500>M500>G700>G300,隨著溫度的升高,稻殼生物炭的吸附量先增大后減小,氮氣氛圍下制備的稻殼生物炭的吸附性能略優(yōu)于限氧條件下制備的稻殼炭。
(2)偽二級吸附動力學模型能很好地模擬稻殼炭對萘的吸附過程,F(xiàn)reundlich模型能很好地擬合稻殼炭對萘的等溫吸附過程,且n值均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