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蒙 軒慧杰
慢性病主要是指以心腦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腦卒中和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其病程發(fā)展容易促使患者主動尋求健康信息[1-2]。據2015年中國衛(wèi)生統計年鑒顯示[3],我國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為53.99%。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日益龐大的老年慢性病人群對健康信息的需求愈發(fā)迫切?;ヂ摼W是目前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通過網絡獲取信息也逐漸被老年人所接受。國外研究結果[4]顯示,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能夠促進慢性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改善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可以增加公眾的健康知識和社會支持,影響其最終的健康決策[5]。由于老年人使用電腦和互聯網的能力較青年人差,使得他們通過網絡途徑獲取健康信息的過程中遇到較多障礙。扎根理論是從調查資料中進行經驗概括,在不斷比較過程中提煉出反映社會現象的概念,進而發(fā)展范疇以及范疇之間的關聯,最終升華為理論[6]。目前國內關于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扎根理論方法,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為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指導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目的抽樣和理論抽樣,選擇2019年1-10月入住我院老年醫(yī)學部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納入標準:①患有至少1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符合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有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的經歷;④語言表達能力正常;⑤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精神障礙;②有嚴重器官功能衰竭。研究樣本量的確定以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重復出現且資料分析時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資料飽和)為標準[7]。本研究共納入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8.4±6.2)歲;本科及大專文化程度4例,高中及中專9例,初中及以下5例;合并高血壓、糖尿病3例,合并腦卒中、高血壓2例,合并腦卒中、糖尿病2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3例,糖尿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例,合并3種及以上慢性病者4例。
1.2.1 擬定訪談提綱
研究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制定訪談提綱初稿,請信息學及護理學專家對訪談問題進行修改,經過預訪談后根據受訪者的反饋修改訪談問題,確定最終訪談提綱如下:①您為什么選擇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②能詳細說說您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的經歷嗎?③您如何評價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④您是否愿意繼續(xù)選擇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為什么?
1.2.2 訪談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采用半結構訪談方式一對一深入訪談受訪者。訪談前向受訪者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以及結果呈現形式。征得受訪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向其承諾保護隱私,用編碼代替受訪者姓名。選在下午患者做完治療后在病區(qū)咨詢室中進行訪談,房間安靜,光線充足。訪談期間訪談者通過認真傾聽、適當追問、重復等技巧鼓勵受訪者深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重復確認受訪者表述的真實意義。訪談過程中做好錄音和筆錄。每次訪談持續(xù)時間為30~60 min,根據受訪者的情況隨時暫定訪談,未完成的訪談內容可與受訪者約定時間再次進行訪談。
1.2.3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同步進行。采用Strass和Corbin的扎根理論方法分析資料,進行三級編碼,即開放式編碼、軸心式編碼和選擇式編碼[8]。每份資料均由2名研究者獨立編碼、分類,并從中提煉主題,研究組成員通過比較和討論資料分析的結果,達成共識后確定最終主題。
本研究中受訪者對于利用網絡搜尋健康信息的動機各不相同,可歸納為個人認知、疾病治療和社會環(huán)境3個方面。
2.1.1 個人認知
6位受訪者表示網絡搜尋是獲得所需健康信息的便捷途徑。個案A:“有需要我就上網查查,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是也要會上網呀,網上信息很多,很方便。”個案P:“到我們這個年齡了,兒女也都不用操心了,除了關心關心國家大事,主要是把自己身體照顧好,這手機上網可方便了,我就經常從網上查查我這個病都需要注意些什么,不給兒女添麻煩?!眰€案D:“我不吸煙、不喝酒、又不愛吃甜食,怎么會得個糖尿病,得把它搞清楚。大夫都忙,去一趟醫(yī)院也不容易,人太多,跟大夫說不了幾句話,年紀大了,醫(yī)生說的有時候也記不住,主要還得靠自己,我就自己上網查,很方便的,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在線咨詢?!?/p>
2.1.2 疾病治療
6位受訪者提出,選擇網絡搜尋健康信息源于醫(yī)護人員和病友的推薦,了解更多疾病信息,更好的參與醫(yī)療決策。個案M:“住院的時候護士給我推薦他們科室的一個公眾號,里面有怎么吃藥、怎么注意身體的一些信息,很好用,我就開始自己試著去找其他類似的信息。”個案K:“老張(病友)給我發(fā)了一堆跟我們這個病相關的鏈接,我看著挺好的,就開始自己去找,后來我也就發(fā)給其他人(病友)。都是為了把病治好嘛。”個案F:“現在不像從前,啥也不懂,醫(yī)生讓干啥就干啥,現在進步了,有很多方案可供選擇,醫(yī)生也都會跟我們講這些方法的利弊,讓我們自己做決定,咱沒學過醫(yī),很多東西不懂呀,上網看看別人咋說的,參考看看?!?/p>
2.1.3 社會環(huán)境
5位受訪者表示選擇網絡搜尋健康信息是為了跟隨時代的發(fā)展。個案G:“現在都是互聯網時代了,要學不會上網查信息,感覺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呢。”個案B:“我們這些病友聚在一起,都會聊聊最近看到哪些治病保健的信息,你要是不會在網上找這些,都沒法跟大家聊天?!?/p>
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網上搜尋健康信息過程中出現信息焦慮和信息規(guī)避。
2.2.1 信息焦慮
由于網絡信息質量混雜,數量巨大,在信息搜尋過程中有些老年慢病患者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焦慮。這些因素包括個人因素和信息因素。
2.2.1.1 身體機能下降
本研究中7位受訪者表示由于身體原因,在使用網絡搜尋健康信息時困難重重,并不能有效的獲得信息,感到焦慮。個案C:“我現在眼神不好,字多的時候看不清楚,真是著急?!眰€案A:“年齡大了,腦子也不好使,網上東西太多,記不住,很多時候看了跟沒看一樣。后來一說要網上看東西,我就各種擔心,怕自己弄不好?!眰€案P:“感覺自己很不中用了。護士出院的時候告訴我怎么查看了,我就記不住。我必須得讓兒子給我再寫在紙上我才安心。”
2.2.1.2 疾病認知
本研究中3位受訪者表示網絡上關于疾病的信息讓其感到焦慮。個案D:“網上把我這種病(糖尿病)說的特別可怕,會殘、會死,越看我越害怕?!眰€案O:“自打上次在網上看到說糖尿病會傷到腎,我就每天很擔心,總怕自己的腎出了問題。”
2.2.1.3 信息沖突
由于網絡上健康信息繁多,10位受訪者提出遇到過信息不一致的情況,當出現信息沖突時,會影響其做決策。在面對網絡上大量的健康信息時,如何檢索到與自己需求最匹配的、如何甄別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如何恰當的應用信息,在這些問題面前,受訪者表示會出現焦慮情緒。個案N:“網上信息太多了也不好,你都不知道哪些對哪些錯,還有那么多信息一下子擺在你面前,你咋用呢?其實有時候我查信息的時候還挺慌的。”個案E:“之前都是按大夫講的吃藥,感覺效果不明顯,我就自己在網上找些信息,發(fā)現有的信息跟大夫說的不一樣,這下我就蒙了,不知道網上說的對不對。要是去問大夫,人家肯定覺得我不相信他,后面就不好相處了。這下搞的挺鬧心?!?/p>
2.2.1.4 電子健康素養(yǎng)
本研究中2例受訪者表示由于文化水平低,對健康信息的獲取途徑和健康信息的內容掌握不足,不會主動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個案L:“沒啥文化,手機就用過一兩次那個(公眾號),還是孫子教我,他不在我根本搞不來,而且網上講的那些我也看不懂,我聽醫(yī)生的就夠了?!眰€案I:“感覺每次查到的東西都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我就想是不是我不會弄。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種情況。每次查不到也會很煩。”
2.2.2 信息規(guī)避
老年慢性病患者會帶有特定情緒和期許通過網絡檢索健康信息,并對信息采取選擇性的規(guī)避。信息規(guī)避主要受個體心理因素、認知因素及信息因素的影響。
2.2.2.1 追求安慰信息
本研究中3位受訪者表示,在網絡搜尋信息時,會傾向于可以讓自己得到安慰的信息,而規(guī)避那些可能讓其產生消極情緒的信息。個案E:“我就不愿意看一些說吸煙對身體危害的信息,我也知道吸煙對我這個血壓、心臟都不好,但是我到這個年紀了,也戒不掉,看了只會讓我不舒服?!眰€案G:“得病以后我就非常注意,在網上查信息其實也是為了看看自己病情有沒有改善。所以會重點去看一下那種積極的信息,讓我自己增加(應對疾病的)信心。”個案J:“人老了,有些東西就會有忌諱,而且自己這病大概心里也有數,所以就刻意回避那些不好(消極)的信息?!?/p>
2.2.2.2 缺乏應對策略
本研究受訪者表示,受自身知識、經驗、所處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對于自己難以理解、難以應對的信息選擇規(guī)避。個案O:“網上講的那些太專業(yè),我也看不懂,就算看懂了,年齡這么大了,我也沒法完全按那上面說的做,所以我也就不去看那些太復雜的。簡單的看看就行?!眰€案E:“很多信息都說二手煙對我這個病有影響,但是家里老頭子抽了幾十年了,也戒不了。所以我就不看這些信息,看了我也沒辦法改變,省的煩心?!?/p>
2.2.2.3 信息來源不權威
本研究受訪者表示,網絡上來源不明的信息太多,真實可靠性無從考證,對網絡上來源不明的信息會立即規(guī)避。個案M:“我從來不看那些個人寫的健康知識,都不知道他們專不專業(yè)。我只看醫(yī)院大夫推薦的幾個微信(公眾號)?!眰€案D:“現在網上假信息那么多,假醫(yī)院、假藥啥的,太危險,我就不看。我只相信附院大夫說的?!?/p>
隨著信息化發(fā)展,慢性病相關信息在互聯網上得到廣泛傳播。通過網絡搜尋健康信息逐漸被老年人接受。本研究18位受訪者均表示為維護個人健康,主動選擇利用互聯網搜尋信息。老年慢性病患者網絡搜尋健康信息行為包括搜尋動機和搜尋過程兩個方面。搜尋動機受個人認知、疾病治療、社會環(huán)境三方面影響。在信息搜尋過程中個體出現信息焦慮與信息規(guī)避,主要受個人生理、心理、認知因素及信息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圖1)。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能夠促進慢性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改善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4]。但信息搜尋過程中出現信息焦慮會影響患者信息搜尋的積極性,甚至影響患者做出正確的決策[9]。因此,患者出于自我保護而采取的信息規(guī)避行為應得到重視,提高健康信息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圖1 老年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模型
由于老年人各方面生理機能下降,慢性病病程長,癥狀復雜,加之就醫(yī)不便捷,其對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尤為迫切,同時由于網絡健康信息的豐富性、便捷性和低成本性,越來越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利用網絡搜尋健康信息[10-11]。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學者[12]指出,社交網絡和社會支持是影響用戶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結果亦支持此觀點。本研究中,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動機源于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及社交網絡中病友的影響。有研究[13-14]顯示,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同伴支持能夠增加信息的交流,有效促進患者的自我管理。因此,未來在慢性病管理中,需重視老年人的需求和體驗,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符合老年人操作習慣、生理需求和認知特點的健康信息網絡搜尋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同伴支持,促進其對網絡健康信息的搜尋行為,提升自我管理效果。
由于網絡信息量大,信息來源不明,真假難辨,嚴重影響個體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體驗,最終影響搜尋意愿及決策。本研究發(fā)現,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搜尋信息過程中會因信息沖突和疾病知識認知不準確而產生焦慮。此外,受文化水平和生理機能影響,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yǎng)水平低,從而出現搜尋信息焦慮,這與Cao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電子健康素養(yǎng)指在電子資源上搜索、理解和評估健康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獲得的信息處理、解決健康問題的能力[16],共包括6個核心技能:傳統素養(yǎng)、健康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和計算機素養(yǎng)[17]。電子健康素養(yǎng)是網絡搜尋行為的重要的因素,在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應重視老年慢性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yǎng)的提升,可開展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指導老年慢性病患者正確高效的通過網絡檢索及甄別有效的健康信息,用于疾病自我管理中。目前國內開始有大量的依托微信等移動平臺進行慢性病管理的研究報道,未來在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領域開發(fā)相關平臺及系統時需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信息需求,把握系統易用性,同時通過提升老年人電子健康素養(yǎng),降低信息焦慮感,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有效促進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切實有效的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發(fā)現,老年人個人情感更為脆弱,對于某些疾病預后的信息更為敏感,老年慢性病患者對于來源不可靠的信息、網絡上一些負性健康信息及自己無法應對的健康問題采取規(guī)避行為。這與王瑩瑩[18]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信息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影響老年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這與Manafo等[10-11]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19]顯示,感知有用性是老年人接受網絡的核心因素。因此,可以通過提高網絡健康信息的權威性和可靠性,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對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感知有用性,促進其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醫(yī)護人員被老年慢性病患者確定為最權威的健康信息來源,因此由該人群提供給老年慢性病患者全面、準確的疾病相關信息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及健康信息,能提高老年人網絡信息搜尋的感知有用性。家人的支持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至關重要,醫(yī)護人員在進行健康宣教時,應重視家屬的作用,對家屬進行宣教,指導其支持患者應對疾病,正確積極的搜尋健康信息并應用。
老年慢性病患者對健康信息需求迫切,該人群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受個人生理、心理、認知等因素以及信息因素等方面的影響,通過深入探尋該人群的信息搜尋行為,為有效的指導老年慢性病患者利用網絡進行健康信息搜尋,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