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學生的真實錯別字入手,隨機調查了二到五年級共175名學生的漢字聽寫樣本,對錯別字進行分類,分析小學生出現(xiàn)錯別字的類型及其特點,提出糾正錯別字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生;錯別字;類型;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 劉觀樂(1969—),安徽安慶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6-0026-02 ? ?[收稿日期] 2019-11-25
字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核心任務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盵1]識字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學生讀寫起步的快慢和讀寫能力的強弱。在小學階段,漢字教學顯得特別重要。對小學生的識字情況及錯別字現(xiàn)象進行研究便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
一、錯別字的定義
通常人們對錯別字不加區(qū)別,但是,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說,對錯別字的類型加以區(qū)分很有必要。《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2012)中把錯別字解釋為“錯字和別字”,把錯字解釋為“刻印不準確的字、書寫不準確的字或者是結構排版不準確的字。”把別字解釋為“一是寫錯或讀錯的字,二是別號?!盵2]
二、樣本數據來源
本文隨機抽取了二到五個年級的175名學生漢字聽寫樣本來開展調查研究,其中二年級47名學生(男29名,女18名),三年級40名學生(男24名,女16名),四年級40名學生(男22名,女18名),五年級48名學生(男24名,女24名),一共175份樣本(男99名,女76名)。每個樣本聽寫24個漢字,共有漢字樣本4200個。
三、錯別字的類型
錯別字可以分為錯字與別字兩類。錯字(F)即寫成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字形,寫得不成字;別字(B)即誤用別的字形,這個字形客觀上是存在的,屬于字形誤用,盡管它本身也是有意義的。
基于漢字結構進一步細分,主要從筆畫、部件和整個漢字等層面來進行。同時,漢字中存在著大量的形聲字,較一般的部件而言,形旁與聲旁具有一定的意義和讀音,更易混淆而造成錯誤。因此,在錯誤分類中,將形旁部件錯誤與聲旁部件錯誤分開來分析,能更好地解釋錯別字的類型。
(一)錯字類型(F)
1.筆畫偏誤(F1)。
F1a.筆畫增加。如 ?(友)下面多寫了一點。
F1b.筆畫減少。如 ?(求)上面漏寫了一點。
F1c.筆形錯誤。如“球”字中的“求”左下角的“點、提”寫成“橫撇”。
2.偏旁部件偏誤(F2)。
F2a.形符錯誤,指的是聲符正確而形符錯誤的錯字,如“廁”字寫成“ ?”。
F2b.聲符錯誤,指的是聲符錯誤而形符正確的錯字,如“莓”寫成“ ?”。
F2c.一般部件錯誤,如把“竟”寫成“ ?”,中間的“日”也成了“目”。
3.結構偏誤(F3)。
F3錯字指的是結構顛倒或者比例錯誤造成的錯字,如“郊”字寫成“ ?”。
4.整字錯誤(F4),如把“棉”寫成了“ ?”。
(二)別字類型(B)
1.音同音近別字(B1)。別字指的是發(fā)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引起的混淆,寫成了其他字的字形。例如,“泣”字容易因為和“氣”“汽”的讀音相同而混淆。
2.字形相近別字(B2)。B2別字指的是因為漢字外形輪廓的相似性而引起的混淆,把正確的字寫成了其他的字,如“大”和“太”。
3.受上下文影響導致的別字(B3)。B3別字指的是因為上下文或者詞語的相互聯(lián)系造成了固定印象而造成的錯誤,如把“蜘”寫成了“蛛”。
4.同音形近別字(B4)。B4別字指的是這類字的語音相同或者相近,同時也有相似的形狀,如把“灘”寫成“難”。
5.整個別字(B5)。B5別字是本字和別字沒有任何關聯(lián),如把“天”寫成“閉”。
四、錯別字總體情況分析
我們分類統(tǒng)計了全部樣本的錯別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全部錯別字中錯字占了31.4%,別字占了68.6%,充分說明別字是最主要的錯誤類型。漢字同音字多的特點是造成別字的主要原因,因為讀音相同易導致字形相混。此類錯別字中,音同音近別字占49.01%,音同形近別字占10.30%,兩者加起來約占錯別字總數的60%。因此,漢字教學中應注重讀音相同的字的形體區(qū)分。第二,從字形和字音來看,字音錯誤引起的錯別字比例顯著高于字形混淆引起的錯別字比例。與讀音原因有關的錯別字有音同音近別字(B1)、聲符偏誤錯字(F1b)、音同形近別字(B4),共占64.79%;字形原因引起的錯別字有結構偏誤(F3)、部件偏誤(F2)、筆畫偏誤(F1)、字形相近別字(B2)、音同形近別字(B4),共占41.33%。因此,在教學中應更加強化讀音、構形和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第三,部件偏誤是字形錯誤最主要的因素。部件錯誤占錯字比例的20%左右,加之字形相近的別字也是由于部件的混用造成的,部件錯誤引起的錯別字占比在三成左右。
五、糾正錯別字的教學策略
(一)重視漢字的對比歸納
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所學漢字進行歸納。低年級階段應著眼于筑牢根基,注重學生基本筆畫的書寫,通過相似筆畫的對比(如“橫”和“撇”的對比)強化對筆畫的認知,把握細微特征。到了高年級注意以舊帶新,把音同、形似的字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清楚二者的區(qū)別,避免出現(xiàn)記憶偏差。適時檢查和監(jiān)督學生的漢字學習情況,總結錯別字的類型與特點,隨時進行糾錯強化練習。
(二)注重部件教學
漢字數量雖多,但都是由一些基本部件組合而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的部件來學習生字。例如,“褲子”的“褲”是“衣”字旁加“庫”,部件“衣”字表示與衣帛相關,部件“褲”的字音與聲符“庫”的讀音相同,這樣有助于清晰地識記漢字,減少部件錯誤。
(三)注重形聲字的教學
漢字大多是形聲字,字的發(fā)音可以由漢字的聲旁推導出來,漢字的意思可以由其形旁推導出來。利用形聲字不僅能夠化繁為簡,減少記憶的負擔,還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以,在漢字教學中要注意形旁和聲旁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好漢字形音義的關系,不間斷地進行音形義的總結,加深理解。
(四)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策略
低年級學生聽寫時容易出現(xiàn)空白,要讓學生多熟悉、多聽寫,鞏固記憶。要針對筆畫偏誤比較普遍的情況,注重基本筆畫的教學,及時為學生改正寫錯的筆畫。同時教學方法上也應該多用形象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牢記獨體字,為后續(xù)的漢字學習奠定牢靠的根基,增強學生學習的黏性。
高年級階段漢字學習的復雜程度和難度也隨之上升,學生出現(xiàn)錯字的數量會相對上升,同時筆畫偏誤比低年級多一點,所以注重部件教學的同時,要適當關注學生的筆畫偏差,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正字法”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多歸納、多舉例,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