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曹婆婆在菜場旁開這家只有十平方米的小面館,已經(jīng)18年,她是安徽寧國人,與菜場上專賣西紅柿和甜椒的王伯是老鄉(xiāng),兩人都是四十八九歲時到南京來幫長子帶新生兒,忐忑不安地來到陌生城市,從此沒有離開過。
王伯來了沒兩年,就嫌大城市家家戶戶家門緊閉,沒有嘮嗑的人,又聞不見泥土與菜蔬的氣息,沒意思,吵著要回寧國老家種菜。無奈之下,兒子替老爹在菜市場租了一個兩米長的小攤位,鼓勵他兌菜來賣。兒子又把老媽從老家接了來,讓老爹可以換個手,有個伴。
賣菜人守攤一天,往往出門前來不及吃飯,要等到下午一兩點顧客稀疏,才能吃到第一頓飯。菜販們餓壞了,也渴壞了,一大海碗湯面,稀里嘩啦吃下去,人才能從累蔫了的狀態(tài)中緩過來。王伯叫了一個月外面小餐館的面,味精多,配料少,受不了,鼓勵老鄉(xiāng)曹婆婆出來開面館,給菜販們一碗“壯壯實實,可以扛大半天”的面吃。起先,曹婆婆還猶豫,她雖然下面手藝得到全家人的贊許,卻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王伯指點她:攤位離不了人,菜場生意多數(shù)是送面上門,所以你的小面館,門面可以租小點;賣菜的人,到了下午五點半就要出清陳貨,準(zhǔn)備上新貨,你送面的時候留個電話,需要什么菜蔬,人家都半賣半送給你,這樣降低成本,面館肯定能賺錢。
見曹婆婆不吱聲,王伯又說:你回去思量思量哦,咱們?nèi)羰菦]自己的事可忙,光忙兒孫的事,等到孫子大了、住校了,跟你沒話說了,任你從前神氣得像龍王三太子,也會跟被拔了筋一樣沒精神。
曹婆婆被說愣了,想了兩天,終于在離菜場只有十米遠(yuǎn)的地方,盤下店面開了個螺螄殼大的小面館,水牌上只有三種面:肉絲面、雞蛋面、豬肝面,配菜每天都換,全看曹婆婆昨日傍晚在菜販那里買到什么落市菜。買到菜秧,下菜秧面;買到青椒,下青椒面;買到瓠子和西紅柿,下瓠子西紅柿面;若是買到十來把豇豆,那得等上 20天,才能吃到口舌生津的酸豇豆面。曹婆婆手巧,酸豇豆酸蘿卜自己腌,豆瓣醬自己發(fā)酵自己炒,連小塊皮肚都自己炸。顧客買了豬腿肉做絞肉,豬皮片下不要,肉販子就送給曹婆婆,躲過她遞錢過來的手,說:明兒我的面,加勺酸豇豆就成,壓壓這一案板的肉腥氣。
曹婆婆的面,從不放味精、老抽、葷油,下得清清爽爽,面像美人的髻子一樣松松綰起,一絲不亂。上面蓋著一大勺澆頭,熱氣騰騰。她店里的水牌旁邊特意掛著一個小木牌,上面用毛筆字寫著:爛糊面另囑。意思是若是你點面的時候不說,面端上來一定剛剛斷生,滾圓的面條咬開來,面芯子還是白的。曹婆婆有句口頭禪:沒有鐵打的手腳和腸胃,做不了販菜營生。她發(fā)現(xiàn),菜販子沒有一碗面,是能一口氣吃完的,往往劃拉兩口,不是要接待散客,就是要招呼附近飯店著急忙慌來補貨的大客戶。面稍微下軟點,這一來一去就泡爛了,叫人毫無胃口。因此,湯醇,油滾,面有骨子,是曹婆婆百試百靈的口味。
面下出來,曹婆婆秒速放進(jìn)一個雙層篾籃,挎上,給菜販們一一送到攤位上。菜販們伸出皸裂的大手接過,笑道:“聞見曹姐的面,才曉得餓?!辈芷牌藕銎痤B皮心,回道:“等明兒我關(guān)了門回鄉(xiāng)下了,看你們吃什么!”菜販們都嘻嘻發(fā)笑,知道曹婆婆嘴硬心軟,18年的牽腸掛肚,她放不下他們,他們也放不下她。
這不,聽說販賣小龍蝦的攤販,忙了兩個月都沒趕上吃一碗龍蝦面,曹婆婆得了空,立刻稱了 5斤小個頭的青殼龍蝦在處理,蝦仁歸蝦仁,蝦腦歸蝦腦,準(zhǔn)備等會兒,趁那賣蝦攤主穿校服的兒子回來了,就給那家人送面去。曹婆婆說:總要讓那孩子知道,有人看重你爹娘這一夏的忙碌,惦記著他們。他們這會兒忙得又黑又瘦,只剩兩只眼睛精光發(fā)亮,這種吃苦精神,那孩子也應(yīng)該看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