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娟 陳楚濤 張學培 馬劍達 李紅瑰 鄭東輝 戴冽
【關(guān)鍵詞】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R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和受累關(guān)節(jié)進行性、不可逆性破壞為特征,目前臨床尚不能根治,因此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對避免RA患者病情加重、出現(xiàn)不可逆的關(guān)節(jié)損害尤為重要[1]。血清自身抗體是診斷RA的重要實驗室指標。從最早的RF到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抗環(huán)瓜氨酸肽(CCP)抗體都是納入RA診斷標準的自身抗體,對RA的診斷有重要價值[2]。然而,目前即使通過聯(lián)合檢測RF和抗CCP抗體提高RA診斷的靈敏度,仍有10%~20%的RA患者血清中檢測不到相應的自身抗體,導致這部分血清陰性的RA患者可能被漏診[3]。因此尋找新的RA相關(guān)甚至特異的自身抗體是目前風濕性疾病領(lǐng)域?qū)嶒炇以\斷的研究熱點。有研究顯示,瓜氨酸化波形蛋白為抗Sa抗體的靶抗原,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體屬于抗環(huán)瓜氨酸抗體譜的成員之一,是一種較新的診斷RA靈敏度與特異度均較高的血清學指標[4-5]。本研究擬利用前瞻性隊列中RA患者的基線血清,探討抗MCV抗體在RA診斷中的應用。
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前瞻性隊列為2014年11月至2018年7月就診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門診及住院的RA患者,診斷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修訂的RA分類標準或2010年ACR與歐洲風濕病學會(EULAR)聯(lián)合修訂的早期RA分類標準[6-7]。排除合并其他風濕性疾?。ㄈ鏢LE、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皮肌炎等)、合并嚴重感染、器官功能衰竭或惡性腫瘤的患者以及不愿意配合的患者。本研究獲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本研究的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基線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病程、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0~10cm)、28個壓痛關(guān)節(jié)數(shù)(28TJC)、28個腫脹關(guān)節(jié)數(shù)(28SJC)、患者總體病情活動度評估(PtGA,0~10cm)、醫(yī)生總體病情活動度評估(PrGA,0~10cm)、ESR(魏氏法,女性0~20mm/h,男性0~15mm/h)、CRP(散射比濁法,0~5mg/L)等,并計算病情活動度,包括28個關(guān)節(jié)疾病活動度評分(DAS28-CRP)、簡化的疾病活動指數(shù)(SDAI)和臨床疾病活動指數(shù)(CDAI)。根據(jù)DAS28-CRP,將RA病情活動度分為4個等級:DAS28-CRP<2.6為緩解期,DAS28-CRP2.6~3.1為低度活動期,DAS28-CRP3.2~5.1為中度活動期,DAS28-CRP>5.1為高度活動期。
三、RF、抗CCP抗體和抗MCV抗體的檢測及分組
在收集所有患者臨床資料的同時采集其外周靜脈血5ml,分離血清、凍存。自身抗體的檢測:RF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德國西門子公司),正常值范圍為0~20U/ml??笴CP抗體采用ELISA檢測(德國AESKU公司),正常值范圍為0~18RU/ml,檢測濃度上限為300RU/ml??筂CV抗體采用ELISA定量檢測(德國ORGENTEC公司),正常值范圍為0~20U/ml,檢測濃度上限為1000U/ml。
根據(jù)2010年早期RA分類標準中的血清學評分標準,抗體水平升高但不超過3倍正常上限定義為抗體低滴度陽性,若超過3倍正常上限定義為抗體高滴度陽性[7]。因此,RF20~60U/ml定義為RF低滴度陽性,RF>60U/ml定義為RF高滴度陽性;抗CCP抗體18~54RU/ml定義為抗CCP抗體低滴度陽性,抗CCP抗體>54RU/ml定義為抗CCP抗體高滴度陽性。同時,我們將抗MCV抗體20~60U/ml定義為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抗MCV抗體>60U/ml定義為抗MCV抗體高滴度陽性。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變量以表示。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變量以中位數(shù)(下四分位數(shù),上四分位數(shù))表示。分類變量以例(%)表示,不同抗體陽性率的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一、RA患者的一般特征
共納入148例RA患者,其中116例(78.4%)為女性,年齡為(46.3±12.5)歲,病程為48(12,96)月,26例(17.6%)為DAS28-CRP緩解期,122例(82.4%)為DAS28-CRP活動期,其中20例(13.5%)為輕度活動、72例(48.6%)為中度活動、30例(20.3%)為高度活動,見表1。
二、RA患者自身抗體陽性的分布及陽性率的比較
148例RA患者RF、抗CCP抗體和抗MCV抗體陽性的分布情況見表2,不同的RA患者3種自身抗體的陽性分布不完全一致。RF陽性率為72.3%(107/148),抗CCP抗體陽性率為74.3%(110/148),抗MCV抗體陽性率為77.7%(115/148),3組不同自身抗體陽性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F與抗CCP抗體陽性率比較χ2=0.129,P=0.720;RF與抗MCV抗體陽性率比較χ2=1.633,P=0.200;抗CCP抗體與抗MCV抗體陽性率比較χ2=0.516,P=0.473)。
三、抗MCV抗體對1987年RA分類標準的補充價值
148例RA患者中,RF陰性的患者41例。在41例RF陰性的RA患者中,抗CCP抗體的陽性率為41.5%(17/41),抗MCV抗體的陽性率為46.3%(19/41),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91)。在RF陰性且再次檢測抗CCP抗體仍為陰性的血清學陰性的24例RA患者中,抗MCV抗體的陽性率為33.3%(8/24),見圖1。
四、RA患者自身抗體滴度的比較
148例RA患者中,RF、抗CCP抗體和抗MCV抗體的低滴度陽性率分別為19.6%(29/148)、19.6%(29/148)和12.2%(18/148)。3組不同自身抗體低滴度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F與抗CCP抗體低滴度陽性率比較χ2=0.000,P=1.000;RF與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率比較χ2=2.564,P=0.108;抗CCP抗體與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率比較χ2=2.951,P=0.117)。RF、抗CCP抗體和抗MCV抗體的高滴度陽性率分別為52.7%(78/148)、54.7%(81/148)和65.5%(97/148),其中抗MCV抗體的高滴度陽性率高于RF高滴度陽性率(χ2=6.811,P=0.013)和抗CCP抗體的高滴度陽性率(χ2=4.923,P=0.036),見圖2。
五、抗MCV抗體對2010年早期RA分類標準的補充價值
24例RF和抗CCP抗體均陰性的血清學陰性RA患者中,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和高滴度陽性的患者分別占8.3%(2/24)和25.0%(6/24)。22例RF或抗CCP抗體至少1個低滴度陽性且均無高滴度陽性的患者中,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和高滴度陽性的患者分別占9.1%(2/22)和59.1%(13/22),見圖3。
討論
RA是以外周關(guān)節(jié)受累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病2年即可造成關(guān)節(jié)軟骨和骨質(zhì)破壞,最終導致關(guān)節(jié)畸形,因此對RA進行早期診斷并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對延緩疾病進展、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診斷RA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血清學指標及X線。然而,RA患者關(guān)節(jié)出現(xiàn)X線改變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關(guān)節(jié)軟骨通常已達到不可逆損害,而在RA早期甚至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前血清學即可檢出RA特征性或相關(guān)性的自身抗體,且血清學檢測經(jīng)濟方便,因此血清學指標的檢測對RA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2,8]。
波形蛋白是一種主要在中胚層起源的細胞中表達的細胞骨架蛋白,其在凋亡的巨噬細胞內(nèi)由肽酰精氨酸脫亞氨酶的作用下發(fā)生瓜氨酸化,這個過程改變了蛋白結(jié)構(gòu)并增加了其潛在的抗原決定簇瓜氨酸。波形蛋白在凋亡細胞內(nèi)分解后成為核周聚集物,若不能及時清除而持續(xù)存在,則啟動自身免疫應答,促使抗MCV抗體的生成。突變型的波形蛋白有額外精氨酸殘基插入,增加了被瓜氨酸化的潛在位點。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多達45個可被瓜氨酸化的位點,可以更有效地與其特異性抗體結(jié)合,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因此抗MCV抗體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輔助診斷RA的血清學指標[5,9-10]。
RF是最早用于診斷RA的自身抗體,RF陽性是1987年ACR修訂的RA分類標準中的重要診斷指標之一,然而約25%的RA患者血清RF陰性。本研究中有27.7%的RA患者RF陰性,與既往研究相似[4,6]。RF因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ㄈ鏢LE、干燥綜合征等)、腫瘤、結(jié)核病甚至正常的老年人群中也會出現(xiàn)陽性,對RA診斷的特異度較差,限制了其在臨床診斷中的價值,臨床需要不斷開發(fā)新的特異度更高的診斷RA的自身抗體[11]。
抗CCP抗體是存在于RA患者血清中的另一類自身抗體,在RA診斷中具有與RF相似的靈敏度,但特異度更高[12]。抗CCP抗體最早可以在RA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前14年的血清中出現(xiàn)陽性,平均在RA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前4.5(0.1~13.8)年可檢測到陽性,因此是RA早期診斷理想的檢測指標[13]。1987年ACR分類標準主要適用于長病程的RA患者,對早期RA患者的診斷有明顯的局限性。2010年的RA分類標準將抗CCP抗體和RF共同作為RA血清學診斷依據(jù),適合于早期RA的診斷[7,14]。雖然血清RF和抗CCP抗體聯(lián)合檢測大大提高了RA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仍有10%~20%的患者血清RF和抗CCP抗體均陰性,即血清學陰性RA[3]。我們的研究中有25.7%的RA患者RF陰性,16.2%的RA患者RF和抗CCP抗體均陰性,這些患者的診斷是臨床的難點。
抗MCV抗體和抗CCP抗體雖然都是抗瓜氨酸蛋白抗體家族的成員,均具有抗原決定簇瓜氨酸。然而,抗CCP的抗原決定簇是人工合成的,分子量僅為波形蛋白的1/20,可被瓜氨酸化的位點少,而抗MCV抗體的靶抗原是具有多個可被瓜氨酸化的天然波形蛋白,從理論上講較抗CCP抗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15]。一項納入了12個中心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抗MCV抗體對RA診斷的靈敏度為68.6%,高于抗CCP抗體的靈敏度(61.7%,P<0.001)[16]。本研究顯示,抗MCV抗體在RA患者中的陽性率為77.7%,這與國外Mansour等[17]報道的抗MCV抗體對RA診斷的靈敏度79.6%的結(jié)果一致。本研究還顯示,抗MCV抗體在RF陰性的RA患者中的陽性率可達46.3%,而在RF和抗CCP抗體均為陰性的血清學陰性RA患者中的陽性率也有33.3%,提示對于臨床上疑似RA但目前診斷標準中推薦的血清自身抗體均陰性情況下,可進一步檢測抗MCV抗體,提高RA患者的檢出率,減少臨床漏診。
RF和抗CCP抗體的水平越高,與RA的相關(guān)性越大,因此2010年的RA分類標準進一步將RF和抗CCP抗體分為高、低滴度,并賦予不同的診斷分值[7,18]。在芬蘭人群中進行的一項大樣本隊列研究中,發(fā)現(xiàn)抗MCV抗體在早于診斷RA前11年就可在患者血清中檢測到,并且高滴度的抗MCV抗體增加了后期發(fā)展為RA的風險[19]。本研究顯示,本組RA患者抗MCV抗體的高滴度陽性率可達65.5%,高于RF和抗CCP抗體的高滴度陽性率,并且在RF和抗CCP抗體均陰性(血清學評分0分)的RA患者中,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和高低度陽性的患者分別占8.3%和25.0%,而在RF或抗CCP抗體至少1個陽性且均無高滴度陽性(血清學評分2分)的RA患者中,抗MCV抗體低滴度陽性和高低度陽性的患者分別占9.1%和59.1%,提示進一步定量檢測抗MCV抗體水平可提高對RA患者的檢出率。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偏少,結(jié)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我們擬繼續(xù)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抗MCV抗體對目前RA診斷的補充價值。
總之,抗MCV抗體對目前RA的診斷有一定的補充價值,尤其是對血清學陰性的患者,有望成為新的RA血清學輔助診斷指標,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