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平之風”全景實錄

2020-10-13 02:34朱瓊芬
福建黨史月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詔安萬寶林果

朱瓊芬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詔安縣太平公社依靠集體的力量向山發(fā)展,開發(fā)經營“萬寶山”,糧錢一起抓,實現了多種經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較大地改變了山區(qū)的落后面貌。時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對此予以高度贊賞,認為“這是人民公社大規(guī)模發(fā)展山區(qū)經濟的好經驗,應該在全省推廣”。自此,“太平模式”迅速在各地復制,八閩大地大興“太平之風”,一輪又一輪的開山造林(果)熱潮方興未艾,為全省山區(qū)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和活力。星移斗轉,時光荏苒,“太平之風”興起至今已是一甲子。盡管它在“文革”中蒙受冤屈,在歲月流逝中積染塵灰,但它終究是一塊“金字招牌”,過往的殊榮固然令人回味和自豪,而其中蘊藏的內涵仍有現實意義,更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借鑒。

積極探索趟新路

太平位于詔安縣中西部山區(qū),新中國成立后行政區(qū)域幾經變化,曾被稱為五區(qū)、七區(qū)、太平區(qū),1958年改稱為太平人民公社。這里山清水秀,山巒起伏,擁有大片的山地資源,而且山坡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具備經營林果生產的先天優(yōu)勢。自古以來,當地的農民們有著靠山養(yǎng)山吃山的習慣。但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太平山區(qū),廣大農民仍擺脫不了手長袖短、不得溫飽的窘境,勞力只能外出當挑夫、打短工。每年有近兩千名勞力外出靠“肩挑”過生活,無力開山種果樹林木,荒山遍野,耕地瘦薄,“家家戶戶衣食缺,空望肥山無奈何”。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太平人民在土地改革中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夙愿,進而走上了農業(yè)合作化的道路。組織起來的合作社,在興修水利、擴大生產方面涌現了互助協(xié)作、抱團發(fā)展的事例,而且一年比一年多起來。1957年,走馬塘紅星和寶山兩個農業(yè)社聯(lián)合建成后坑水庫,大片農田得以灌溉受益;大布和走馬塘的農業(yè)社春耕時欠秧苗70多畝,景坑團結社調劑定額秧苗予以支助,使之當年實現豐收。至1957年,太平區(qū)的糧食已經有余,整個山區(qū)經濟也開始復蘇發(fā)展,給山區(qū)開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基礎。

思溫飽,想致富,成了當時山區(qū)人的追求與夢想。很多高級社組織了小型耕山隊,在近山低山的山坡上開墾種植一些林果作物,也積累了山地種植的經驗。例如,新營村群星高級社社員在1956年秋閑時突擊一個月,開山700畝,于隔年春天種下了花竹;走馬塘社員自發(fā)種植柑桔,因品質優(yōu)良而聞名;白葉村多種植柿子,也成為太平有名的土特產。由于合作社規(guī)模受社界、山界所限,各地只能零星小片地開發(fā),所以群眾說:“合作社只能吃山溝,還不能吃山頂?!?/p>

種種跡象表明:農民群眾正在從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這一過渡組織形式的探索中獲得明顯收益,他們向往一種生產規(guī)模更大、活動范圍更廣的生產組織形式的愿望愈加強烈。1958年9月,由33個高級社組成的太平公社在點燈山前宣告成立,使依靠集體力量、大面積高速度地向山發(fā)展成為可能。

1958年秋,太平公社分管農業(yè)副書記、重點大隊的支部書記隨同縣農林局牽頭組織的參觀團,前往廣東潮陽縣和平公社南山果林場參觀學習“大地園林化”的經驗。參觀歸來,白葉大隊支部書記陳石琴馬上組織社員利用冬閑時節(jié),在荒山上開墾柑園50多畝。公社聞訊后及時撥款千元予以支持,社員干勁倍增,在春季開墾了300畝規(guī)整的柑桔果園。新營大隊黨支部沈其曾帶領大隊干部和老農,對大小27個山頭的土質、地勢、坡度和各種林果的特點做全面考察和商討,制訂了向山發(fā)展的規(guī)劃。該黨支部同時提出“一年辛苦,萬年幸福”的行動計劃,在群眾中大力宣傳動員工作,厲兵秣馬,積極備戰(zhàn)。

荒山變成“萬寶山”

太平公社(1959年3月,原太平公社分為太平公社、大布公社、金溪公社,其中新太平公社轄有9個大隊、190個生產隊、5213戶)每人平均擁有土地0.9畝、山地13.2余畝,是一個人多山多田少的地方。公社化以后,黨委一班人順應社員群眾的呼聲,基本確立了發(fā)揮山地多和社員有種植林果經驗的優(yōu)勢、大力向山發(fā)展的戰(zhàn)略構想,可是如何做好山地文章,達到“靠山、養(yǎng)山、吃山”,在當時還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和辦法。為了進一步了解廣東和平公社“大地園林化”的經驗做法,完善細化向山發(fā)展的思路,1959年春,太平公社黨委再次組織各生產大隊干部30多人,前往深入考察,而后根據“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林木果樹”的原則,提出了“高山遠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的規(guī)劃構想,作出依靠人民公社集體力量、大規(guī)模向山發(fā)展、當年實現“四個萬”(萬畝果、萬畝竹、萬畝林、萬畝油茶)的決策。

公社黨委首先組織生產隊長以上干部在玉坪嶺召開現場會以示范推廣,正式發(fā)出了向山發(fā)展的動員令。新營大隊黨支部率先響應,提出“大干一個月,實現萬畝竹”的目標。由于規(guī)劃超前、發(fā)動充分、后勤保障好,干部勁頭足,社員主動干,開山的規(guī)模和質量一直列于全社的前頭。公社又在新營大隊召開現場會,典型引路,推波助瀾,同時安排糧食1.5萬斤和外調300多名勞動力支援白葉和新營這兩個大隊,從精神和物質上給社員們以極大的鼓舞和肯定。一時間,白葉和新營成為太平公社向山發(fā)展的標桿,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趕、隊隊奮戰(zhàn)的局面。其間,在開發(fā)五斗樓山時的一場“夫妻競賽”,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五斗樓山的坡度大、石頭多,開墾梯田的難度大、任務重,開山突擊隊里新婚夫婦沈章球和沈賽花分別被選為男女突擊隊隊長,搞了一場場“競賽”,賭竅門、拼夜戰(zhàn)……隊員們憑著這股勁,用了7天就把亂石山變成了靚梯田。至1959年末,全社共新開荒種果林6.3萬畝,實現了“四個萬”的目標,使果林增加到27.5萬畝,占原荒山總面積的91%以上。

在開發(fā)荒山的同時,各大隊仍堅持“以糧為綱”的方針,實行綜合經營。首先在農事安排上,采取農忙務農、農閑攻山,根據糧食和林果的季節(jié)妥善安排生產活動。比如,把早季插秧從谷雨提早到清明,解決種竹的矛盾;春耕前抓播造林,春耕后開荒種竹,夏種后大抓育苗,秋收后大開荒山,保證田、山兩不誤。1959年,太平公社糧食產量同比增產30%,實現水稻畝產千斤。其次在勞力安排上,采用專業(yè)經營和全民突擊相結合,即組織一批耕山隊常年駐山管山,扎營在生產隊難以兼顧的地方。再次,在經營方法上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yǎng)長,即在林果中實行套種和間種,如在柑橘林中套種地瓜、花生、蔬菜、鳳梨等作物,在竹林中套種杉木、鳳梨中套種油菜等,其中當年就收地瓜和花生18.45萬斤。此外,推行“以山養(yǎng)豬、以豬養(yǎng)田”的立體經營模式。公社從各大隊抽調一定的勞動力,建立13個農、林、果、牧綜合場,利用山地種植飼料養(yǎng)豬牛和家禽,糞料用來改造低產田保證增產,而林果場的收入用來購買田地用肥、農藥、農具等。這種綜合組織形式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在荒山開發(fā)當年就獲得收益,使得大片荒山變成了“萬寶山”。

在開發(fā)“萬寶山”的進程中,太平公社善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在全社開展比學趕幫、窮隊趕富隊運動,把開荒的干勁用到了各個領域,實現了全面發(fā)展,涌現了許許多多先進集體和個人。其中,新營大隊就是當年太平公社的一面紅旗。開荒初期,大隊把開山挖出的樹頭變賣所得3000元的60%作為社員工具修補費,另外40%作為開荒的伙食補貼,消除了社員開荒中的后顧之憂。除了采用公社通用經驗外,新營大隊特別注意解決組織勞力和實行定額的問題,即在開荒種竹時,事先做好土地、勞力、任務三規(guī)劃,開展“三定(定地點、定時間、定勞力),三包(包工分、包規(guī)格、包驗收),三比(比出勤、比進度、比質量)”紅旗競賽活動,廣大干部社員熱情高漲,較大地提高了開荒效率。在組織全面突擊種果階段,轉而充實林果專業(yè)隊力量,由原來的50人增加到90多人,負責林果園的管理和育苗,使幼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及時進行除蟲滅害、制訂護林公約、建立防火制度,做到“種一畝,管一畝”,解決了發(fā)展與鞏固的問題。截至1959年秋,全大隊共有竹林、油茶、果樹合計3.9萬畝,林果種植占大隊山地總面積的85%,建成了萬畝林、萬畝竹基地,改變了過去“臭頭山”的舊面貌,集體年收入達到24.9萬元,同比增收32%,其中分配給社員14.7萬元,平均每戶87元;糧食方面由缺糧隊變余糧隊,提前超額完成征購任務,取得了糧錢雙豐收。

“太平之風”揚八閩

太平公社在完成公社化后的第一個年頭,就依靠集體力量干出了非凡成績,改變了山區(qū)面貌,他們的作為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重視。為了更好地推廣太平公社經驗,詔安縣委組織人員到太平公社開展調查研究,撰寫了《一年治山超百年——記太平公社開發(fā)萬寶山的英雄事跡》《窮山溝變成聚寶盆——記新營大隊苦戰(zhàn)一年趕上富隊的經過》兩篇文章,通報全縣,并上報龍溪地委(今漳州市委)和福建省委。后來又撰寫了《征服大自然,開發(fā)萬寶山——詔安縣委怎樣開發(fā)山區(qū)的調查報告》,以縣委名義向地委、省委報告。

1959年12月5日,福建省各地、縣分管農業(yè)的書記會議在詔安召開,介紹推廣太平公社開發(fā)荒山的經驗,參觀“萬寶山”現場。7日,詔安縣委在新營大隊召開向山發(fā)展的千人誓師大會,縣委書記王滿元作動員報告,要求各社隊“學太平、趕太平、超太平,鼓足沖天勁,向山大發(fā)展,征服自然界,實現園林化”。翌年開春前后的2個月間,全縣掀起了開發(fā)荒山、造林種果的高潮。官陂、秀篆、太平公社分別率先在下山、嶺山、景坑山搞萬人大會戰(zhàn);接著,四都公社開墾梅洲山、橋東公社開發(fā)鳳山嶺、城關公社墾植良峰山、深橋公社進軍分水關、西潭公社主攻牛仔嶺等,大片荒山披上了綠裝?!胺綀A百里景色新,萬畝山野盡綠陰,且看來年豐收季,林果四香滿山金”,正是廣大群眾對開發(fā)山區(qū)經濟取得突出成就的樸實總結和歌頌。

1960年1月,龍溪地委第一書記馬興元帶領九縣一市的領導來到詔安參觀太平公社和秀篆公社林果場、官陂公社林果畜牧綜合場、深橋公社萬頭豬場,聽取太平公社黨委關于一年實現“四個萬”的經驗匯報,對詔安縣向山發(fā)展、多種經營的做法予以肯定。

省委第一書記葉飛認真閱讀了龍溪地委和詔安縣委的匯報材料,高度重視太平公社的做法。1月下旬,葉飛在省委主辦的理論刊物《紅與?!芬?、二期發(fā)表題為《高舉總路線的紅旗,迎接偉大的一九六〇年》的文章,在談到“實現以糧食為主的農業(yè)全面躍進,還必須大力開發(fā)山區(qū)經濟,發(fā)展多種經營”時指出:“詔安太平公社,提出向‘萬寶山’進軍的口號,他們實行大兵團作戰(zhàn)和專業(yè)隊相結合的辦法,開荒造林種果63000多畝,百分之九十的荒山已被開發(fā)經營起來了。這是人民公社大規(guī)模發(fā)展山區(qū)經濟的好經驗,應該在全省推廣?!蔽恼掳l(fā)表后,原本不起眼的太平公社一時名噪八閩。

《福建日報》聞風而動,2月7日頭版在“學太平、趕太平,向萬寶山進軍”通欄紅標題下,刊登了《公社帶來百業(yè)興,英雄大造萬畝林,太平公社荒山變成萬寶山》,還配發(fā)《社社辦林場,開發(fā)萬寶山》的社論。

2月10日,葉飛親自來到詔安縣太平公社視察“萬寶山”。在新營大隊樓仔里林果場,他看到了規(guī)劃整齊的成片翠綠竹林,聽了大隊關于開發(fā)“萬寶山”增加收入的匯報后,感到很滿意。他指出:“太平等地大規(guī)模開發(fā)萬寶山的意義在于,不僅給開發(fā)山區(qū)資源指出一個方向,而且給人民樹立了一種風格。這種風格就是敢想敢干、說干就干、雷厲風行的共產主義風格。這種風格是可貴的,各條戰(zhàn)線、各項工作都應該大興‘太平之風’,來推動我們事業(yè)的持續(xù)大躍進。”

隨著“太平之風”的迅速興起,各地參觀者接踵而至。詔安縣委一時間忙碌起來,動員組織一批人員專門做接待工作。那時縣里還沒有招待所,只得在機關內騰出房子作臨時客房,并連夜突擊制作床鋪、棉被、蚊帳。從2月上旬起,各地前來太平、官陂、秀篆公社參觀取經者絡繹不絕,短短半個月共接待了2500多人。

2月19日,中共龍溪地委作出了《關于開展學習詔安太平公社發(fā)展山區(qū)經濟的領導作風的決定》,要求各縣、市大興“太平之風”。龍溪地區(qū)的山區(qū)縣均大規(guī)模向山進軍,開山墾荒種林果,發(fā)展山區(qū)經濟;一些沿??h也不示弱,提出向海進軍,發(fā)展社辦經濟。2月21日,《福建日報》以4個版面的篇幅,集中突出報道太平公社的經驗。頭條以《太平公社是全省的方向》為標題,副題是“依靠公社化組織大兵團作戰(zhàn),一年造林種果六萬多畝,各地代表二千多人前往‘取經’,太平公社建設山區(qū)的革命作風已風揚全省”,再配發(fā)《從楊梅嶺到萬寶山》的社論,號召“全省人民公社都應高高舉起太平公社的旗幟,學太平、趕太平、超太平,掀起一個向萬寶山進軍的熱潮,掀起一個進一步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潮”。第一版還刊登《是英雄、是好漢,萬寶山上比比看——太平公社涌現大批開山英雄》的報道。第四版刊登太平公社黨委書記薄遂健《萬寶山是公社化的產物》的文章,還有《江山多嬌——詔安太平公社見聞》的通訊和《開山英雄》4篇,以及山歌3首、照片2幅。而第二、第三版,分別以《今日的萬寶山》和《明日的萬寶山》為題,刊登了畫家丁仃、蘇田合繪的畫,并配以詩歌。這種一天4個版面由一個公社包攬的格局,在《福建日報》辦報史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1965年4月,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左1)在太平公社新營大隊樓仔里視察。

一時間,各地以太平公社為榜樣,紛紛組織勞力向山發(fā)展、造林種果,開發(fā)“萬寶山”在八閩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2月22日至28日,《福建日報》連續(xù)7天的頭版都是在《學習太平社,建設萬寶山》的通欄標題下,密集報道了全省各地向山發(fā)展造林種果的情況。不久,《人民日報》也刊登了太平公社開發(fā)萬寶山的事跡,將太平公社經驗推向全國。4月初,福建人民出版社把開發(fā)“萬寶山”的經驗匯編成《開發(fā)萬寶山——詔安治山經驗》,印刷一萬多冊在全省發(fā)行。緊接著,在全國人大二屆二次全會期間,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林一心將“太平之風”作為福建的典型之一,在討論會上作了推介發(fā)言。

大興“太平之風”,使福建在1960年春天掀起一場向山發(fā)展、造林種果的熱潮。短短2個月,全省發(fā)動300多萬人上山,開荒修梯田400多萬畝,造林面積1700多萬畝。

綜合經營碩果豐

60年代初,各級政府開始執(zhí)行中央“八字”調整方針,把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到狠抓糧食生產上,向山發(fā)展問題被擱置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公社并沒有放棄或放松,而是進一步加強了對“萬寶山”的經營,提出“開山要有打虎勁,管山要有繡花工”的口號,要求各大隊必須把山林果樹管好。他們沿用農忙耕田、農閑治山、全民突擊與專業(yè)隊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既做到“以糧為綱”,又不放松“多種經營”,還注重“以短養(yǎng)長”,在林果地上套種番薯、花生、豆類、瓜類,在已開墾的山地上種植“山稻”。困難時期,太平公社在山地上收獲了數十萬斤糧食、油料和其他作物,以后收成都年年增加,給當地人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始終重視搞好“萬寶山”的水土保持,是太平公社經濟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在開發(fā)荒山時,他們根據山形、坡度來決定修造梯田臺面的寬窄和高低,防止水土流失。如走馬塘等大隊在果園四周用碎石砌坎,筑成石梯壁,經常整固;白葉等大隊每年都用茅草墊在園坎邊填泥壓實,使果園水土不受沖刷。此外,在果園坎邊套種鳳梨、金針等,對于保持水土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詔安縣委對太平公社持續(xù)經營“萬寶山”的做法給予大力支持,每年堅持組織干部做實地調研,使太平公社林果種植經營的勢頭保持下來,并逐年穩(wěn)步提高。1964年1月26日,《福建日報》第二版刊登了詔安縣委第一書記羅全貴《把荒山變林地果園糧庫油倉》的文章,系統(tǒng)地總結了太平公社等在經營管理“萬寶山”4年來的成績和經驗,也展現了縣委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成果。

付出就有回報,成效在實踐后得到驗證。據統(tǒng)計,至1964年,太平公社的山利年收入(包括林果產品加工)達82萬元,其中開發(fā)收益直接反哺于農業(yè)生產的資金達52萬多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7.7萬擔,躍升為全縣上游公社;全社總收入233萬元(每戶平均450元左右)。集體收入的增加使家業(yè)積厚,社員的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新營大隊花錢建設一個75千瓦的水電站,讓社員裝上了電燈,陸續(xù)改造了土蔗寮、碾米機,用電力替代了人力、牧力,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全社建成了3個水電站、發(fā)電量102千瓦,有5個大隊800多戶實現了“點燈不用油,碾米不用手”的理想。

堅持開發(fā)“萬寶山”還為國家提供了許多工業(yè)原料、建筑材料和出口物資,支援了社會主義建設。1964年,太平公社向國家交售糧食4.8萬多擔,賣給國家和供應市場竹子3.2萬擔、果品2.25萬擔,并超額完成全年16萬多元的稅收任務。

1964年春,省委在全省農業(yè)先進代表大會上提出要重興“太平之風”。6月27日,《福建日報》二版刊登太平公社黨委《堅持開發(fā)萬寶山,林果遍地五業(yè)興》的文章,詳列了開發(fā)“萬寶山”的豐碩成果。同年秋,詔安縣委書記羅全貴帶領數百名干部到南安縣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時,也著力推廣太平公社開發(fā)“萬寶山”的經驗。1965年初,南安縣組織多批基層干部來太平參觀,一時間,太平又熱鬧起來。

“農業(yè)學大寨”運動在全國展開之初,葉飛認為太平是福建省學大寨的一個典型,遂于1965年4月間攜福清縣音西大隊黨支部書記陳德順,再次來到太平公社視察。闊別五載,葉飛望著枝繁葉茂的竹林,興致高昂,贊不絕口,還在新營樓仔里召開了小型座談會。他鄭重地指示在場的各級領導:向山發(fā)展方面,音西乃至全省都應該向太平學習,解決錢袋子的問題,提出全省要“走音西之路,興太平之風”。

詔安縣委第一時間予以響應,于4月下旬先后召開縣委擴大會議和有公社干部、大隊支部書記、貧下中農代表及縣工作組組長共700多人參加的三級干部會議,傳達貫徹葉飛視察詔安的指示精神和龍溪地委“四學一樹”(學毛選、學大寨、學音西、學太平,樹榜山風格)的指示,動員部署進一步大興“太平之風”;同時在農田建設、糧食生產上,太平公社也派人到音西去參觀學習,推行音西經驗,提出既要緊抓“萬寶山”不放松,又要因地制宜,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四改”(農田改水田、農地改田地、低產改高產及兩季改三季)運動。

在省委的號召下,1965年,八閩大地持續(xù)開展“學大寨、學音西、學太平”運動。這一年秋,省委和省政府籌建全省農業(yè)學大寨展覽館,太平館是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新營大隊樓仔里林果場連綿成片繁茂的竹林用6張底片連接放大,掛于整面墻壁上,氣勢恢宏。十分遺憾,這個展館剛剛建成,“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并沒有正式對外展示。

撥亂反正現生機

文化大革命期間,新營大隊支部書記受到造反派的批斗;發(fā)展起來的林果經濟大多失管甚至荒廢,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粉碎“四人幫”后,經過撥亂反正,清除了極左路線的干擾,“太平之風”在春光沐浴下再振雄風。1978年5月24日,《福建日報》發(fā)表省、地、縣委聯(lián)合調查組撰寫的《“太平之風”是社會主義之風》,指出:“‘太平之風’是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顯示了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優(yōu)越性,是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闖社會主義大業(yè)?!蓖?月,縣委召開三級干部會議,傳達三級聯(lián)合調查組對“太平之風”恢復名譽的決定,為因“太平之風”受迫害的干部平反,給新營大隊平反。

上世紀80年代初,福建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省委根據省情,實施“大念山海經”的發(fā)展戰(zhàn)略,鼓勵各地發(fā)揮山海優(yōu)勢,放開搞活,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1985年春,太平鄉(xiāng)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自身山地優(yōu)勢,再度掀起開發(fā)“萬寶山”高潮,先后建成青梅、柿子、橄欖、龍眼、荔枝、香蕉和八仙茶等基地,興建村級水果市場14個??h委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大興“太平之風”,使全縣涌現了大種水果熱潮。至1988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1.64萬畝,總產量 1.76萬噸,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按竽钌胶=洝被轁擅癖?,廣大農民實現了增產增收,人均純收入比1985年增長83.33%。

“太平之風”在跌宕起伏中走過了60年。當年太平公社開發(fā)山區(qū)經濟、鞏固壯大社有經濟的做法,符合本地的實際需要,方向正確,收效顯著。尤其珍貴的是它所代表的時代風格,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和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猜你喜歡
詔安萬寶林果
詔安慢生活
平山縣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發(fā)生及防治
來一碗“貓仔粥”
“萬寶之爭”及其思考
愿世界更美好
臺灣同胞的詔安鄉(xiāng)愁
阿克蘇林果蟲害專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
榮膺2016年第二十五屆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
開展雙創(chuàng)行動 壯大林果產業(yè)
革命火種——紀念中共詔安支部成立九十周年
虹口区| 白玉县| 通海县| 伊吾县| 纳雍县| 泰安市| 松原市| 竹北市| 商水县| 太白县| 本溪市| 东源县| 乌兰察布市| 左贡县| 讷河市| 玉山县| 安顺市| 禄丰县| 江城| 红桥区| 河曲县| 张北县| 武强县| 平定县| 洛隆县| 奉节县| 通海县| 合山市| 奉新县| 临西县| 万宁市| 莆田市| 西宁市| 全南县| 琼结县| 北安市| 五莲县| 无棣县| 柘城县| 泰顺县|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