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麗
宋太宗趙光義曾問翰林學(xué)士蘇易簡:“食品稱珍,何物為最?”蘇易簡答:“物無定味,適口者珍?!币坏接蠊?,便是珍饈,因為它最合我胃口。夏日餐桌上,隔三差五,總有一碟山芋梗,價賤,卻味高。將皮撕了,折寸段,熱鍋冷油,拍一瓣老蒜熗鍋,山芋梗爆炒十余秒,涼水激,取其脆,臨起鍋前,稍許香醋,入嘴,酸甜咸辣,滋味殊異,百食不厭。
每次買茄子,將茄蒂留存于冰箱,如此累積三四回,獲茄蒂一小碟。每只茄蒂,攔中撕開,去除白筋,復(fù)撕成小瓣,佐以青椒、老蒜瓣,爆炒之,被我視之為天下第一等美味。這也是蘇易簡所言的“物無定味”。要說拿手菜,每位主婦均能端出幾樣來,只要不懶,肯動腦子。
孩子自小喜食帶魚。挑選食材,至為關(guān)鍵。好食材是一道菜的靈魂所系。憑多年經(jīng)驗,首選舟山帶魚,三四條足矣,殺好,浸泡十余分鐘,祛除血水,切寸段,拌以花椒、黃酒、姜絲、鹽腌制半小時,讓肉質(zhì)緊實,沖洗干凈,瀝干水分,用不粘鍋煎至兩面焦黃。凈鍋,色拉油若干,入老冰糖若干,小火炒糖色,入姜片、京蔥段,爆香,燴入帶魚段,加大量食醋煸香,加水沒過魚段為宜,烈火頂開,改小火慢燜……大約半個時辰,所有水分蒸發(fā)殆盡,起鍋。一道拔絲帶魚功成,夾一塊,金黃透明的絲,扯得老長,久久不絕,入嘴,酸甜適口,魚肉嚼在嘴里,韌而香滑,有卡布奇諾焦糖的芳香。小暑前后,有一道饕餮之味——六月黃,讓人癡醉,可惜,總是缺乏臨幸它的機緣。愈是得不到的,愈是迷狂,一直心心念念。
一日,靈感忽現(xiàn)。將仔姜打成姜末,包裹于紗布,擠出姜汁,備用。柴雞蛋七八只(是的,要舍得),取其蛋清,鹽適量,加入姜汁,攪拌。熱鍋,冷油,倒入蛋清,文火,慢慢煎至成形,復(fù)打散,臨起鍋前,滴入少許白醋,熱氣騰騰上桌,孩子吃一口,發(fā)出天問:我怎么覺得好像吃到螃蟹的味道了呢?我默默站在一旁,內(nèi)心騰的一聲,開了花。簡直——功成名就。這道“賽螃蟹”,仔姜汁起到了主宰之功。若是老姜榨汁,辣味辛烈,螃蟹肉的那份溫柔敦厚,無論如何是得不著的。 唐魯孫回憶,從前他家招聘廚師,一定要考兩項,一個考青椒肉絲。另一個考蛋炒飯。愈是平常飯菜,愈見一個人的功力。汪曾祺美食小品,何以受眾熱烈?他烹飪的都是些平凡菜式,不過又是一位肯花功夫在廚房的人。比如他津津樂道的一道油條塞肉。將早餐剩下的油條,切寸段,往里塞豬肉糜,下油鍋復(fù)炸,再稍稍燴一下,外焦里嫩,滋味鮮美。就為這道平常小菜,他還特為寫信告訴大學(xué)同學(xué)北大著名語言學(xué)教授朱德熙,邀請別人來家做客,說,我做給你吃。孩子一樣的興奮天真。汪曾祺真是有著一顆不老詩心的人,無論為人,抑或為文,都是靈靈溶溶的,透著高郵的水氣、靈氣。甚至,春天的時候,他拍一碟楊花蘿卜當(dāng)涼菜,都那么可口。世間煩心事,唯美食可以治愈。據(jù)傳,汪氏家宴有“五?!保浩匠#页?,正常,反常,非常。前三常,無須多言。反常,即反其道而行之,別人都是用干面皮做餃皮子,唯汪氏家宴用精瘦豬肉做餃皮子;所謂非常,即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豐富,比如前面提及的油條塞肉便是一例。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據(jù)汪曾祺子女們回憶,家里大事都由媽媽施松卿拿主意,老爺子一貫主內(nèi),練就一身燒菜本領(lǐng)。寫得一手好文章的,大多燒得一手好菜,將平凡日子過得曲徑通幽。最典型者,莫過于蘇軾,東坡肉、蜂蜜酒,都是他發(fā)明的??v然一只豬頭,他也能燒得香糯好吃。林洪錄下《山家清供》 二卷,袁枚留下《隨園食單》……說到底,人生不過是一場吃吃喝喝。 擱下筆墨,拿起鍋鏟,隨時于精神世界與物質(zhì)世界之中切換。文之道,食之道,相通相融。一碗汪曾祺童年的咸菜茨菇湯,便能將二者貫通起來。有一句唐詩: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若哪天出大太陽,一定做一道西瓜飯,再拍一碟黃瓜,加點兒海米,一邊聽蟬聲,一邊飲半盞紅酒。 此時無一盞,何以敘平生?
近段,媽媽在。每天起早買回菜,丟給她,折折好,洗洗,切切,我可以心無旁騖于電腦前鏖戰(zhàn)。差不多11 點,起身,去炒菜。有時,一寫,忘了時間。媽媽不像爸爸,給你插次電飯煲都要抱怨一聲:我要不給你插電,你連飯都沒得吃哦!許多次,到點了,媽媽見我不曾有離開電腦的意思,默默去廚房,將幾個菜烀熟。孩子昨天終于說,好久沒吃我做的菜了。
今天準(zhǔn)備什么也不寫,給一老一小做一道紅燒肉。幾日不問肉價,黑豬肉已漲至35 元每斤。合肥人的紅燒肉里,喜歡加入煮熟的雞蛋或鵪鶉蛋。將鵪鶉蛋煮熟,去殼。肉焯水,蔥姜、八角、山楂干若干,文火焙出油,醬油上色,炒至差不多時,移至砂鍋慢燉。不及半小時,媽媽坐不住了,執(zhí)意要去放鹽,嘴里說是一勺鹽,待一嘗,至少三勺鹽。無奈之下,放一塊冰糖、白干若干補救,勉強可食。孩子吃得唉聲嘆氣,好遺憾。與患有高血壓的她,歷數(shù)食咸之壞處,從來不聽。孩子評價外婆,固執(zhí)又愚昧。在妹妹家亦如是,屢屢跑去廚房指導(dǎo)四川阿姨燒菜。我們姐弟仨吃她烀出的咸得要死的菜,吃了幾十年,苦不堪言。常常教她炒菜要訣,無非火大,炒菜大火熗,瞬間致熟,口感才好,以及鍋一定燒熱,才放菜。從來不聽。上次,紅燒肉盛起,她不許洗鍋,讓直接炒葉類菜,理由是別浪費了鍋里余油。一次,正炒葉類菜,她小跑著來教導(dǎo):將鍋蓋蓋一下,免得營養(yǎng)跑掉了。
唯有哀嘆。
今天這道紅燒肉,本來是可以為平凡日子鑲一道金邊的,由于媽媽是孫猴子派來的搗蛋智多星,那三勺鹽的加入,令珍饈變成了平庸之食。一家人皆不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