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尚玉
(1.海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海南 ???70228;2.海南省外文海南文獻與輿情研究中心,海南 ???70228)
2019年5月30日北京時間8點25分,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CGTN)主播劉欣與美國??怂股虡I(yè)頻道主播翠西·里根開始了中美史上首次媒體越洋對話,該對話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型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據(jù)彭博社統(tǒng)計,在對話當天,“相關報道的閱讀量約為2.6億次,評論數(shù)量為5.3萬條”①Karen Leigh:“Chinese,U.S.TV Hosts Go Head-to-Head on Trade After Twitter Spat”,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5-30/fox-chinese-tv-hosts-hold-debate-after-online-fight-goes-viral,2019年11月23日訪問。;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達到9.7億次,參與討論量13.6萬次②微博話題:#CGTN主播劉欣與FOX主播約辯#,https://s.weibo.com/weibo?q=%23CGTN%E4%B8%BB%E6%92%AD%E5%88%98%E6%AC%A3%E4%B8%8EFOX%E4%B8%BB%E6%92%AD%E7%BA%A6%E8%BE%A9%23,2019年11月23日訪問。。雖然此次對話意義深遠,大眾關注度高,但學界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擬從語言的角度,探討翠西和劉欣對話背后隱藏的概念框架,分析她們在言辭之間的博弈與較量。
??怂股虡I(yè)頻道(the FOX Business Network,簡稱為FBN)是美國私營媒體,其新聞播報風格為專業(yè)化加大眾娛樂化,目標受眾主要是美國保守派,傳播理念和特朗普政府的執(zhí)政宣傳理念相一致。“??怂闺娨暸_是美國保守力量的輿論陣地”③劉欣:《我與美國主播翠西·里根“辯論”前后》,《全球傳媒學刊》2019年第3期,第116頁。。
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又稱中國國際電視臺(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簡稱為CGTN),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國際傳播機構,目前擁有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臺、1個視頻通訊社和其他新媒體平臺。該頻道口號是“see the difference”?!癈GTN運用數(shù)字平臺傳播新聞,通過CGTN.com、CGTN移動手機端、You-Tube、推特、微博等國內(nèi)外社交媒體傳播新聞?!雹墉h(huán)球網(wǎng)官網(wǎng):ABOUT US-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https://www.cgtn.com/about-us,2019年11月23日訪問。
劉欣1997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同年8月進入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英語新聞欄目擔任編譯、記者,2002年8月出任《英語新聞CCTV NEWS》主播。目前是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觀點評論類節(jié)目《視點》主持人,同時負責微視頻評論系列節(jié)目《點到為止》。
翠西·里根(Trish Regan,下文簡稱翠西)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先后就職于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jīng)頻道(CNBC)及彭博電視臺(Bloomberg Television)。2015年加入??怂闺娨暸_,目前為??怂股虡I(yè)頻道欄目《翠西·里根黃金時段》的主播。
此次對話因中美貿(mào)易爭端而起,并引起廣泛關注。在此之前,2019年5月5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將2 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至25%;5月13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6月1日起對原產(chǎn)于美國價值600億美元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5%至25%的關稅。2019年5月14日,美國??怂股虡I(yè)頻道主播翠西在其節(jié)目中對中國及中美貿(mào)易關系進行了措辭強硬的論述,她認為“中國的繁榮是以犧牲美國的利益為代價”,稱“中國每年從美國那里偷竊數(shù)千億美元”,且“美國別無選擇,只有一戰(zhàn)”。5月22日,劉欣通過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CGTN)和個人社交賬號向海內(nèi)外發(fā)布評論短視頻《點到為止:中國不會接受一個不平等條約(Getting to the Point:China won’t accept unequal Trade Deal)》。雙方在社交媒體上幾輪交手后,約定于美國時間5月29日晚上8點(北京時間5月30日早上8點),劉欣在北京通過衛(wèi)星連線參加翠西的《翠西·里根黃金時段》電視節(jié)目。
劉欣和翠西的對話發(fā)生于中美貿(mào)易談判進展艱難之時,經(jīng)大眾媒體傳播,獲得世界范圍內(nèi)的廣泛關注。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CGTN)在其新媒體平臺上發(fā)布了一條短視頻和三篇文章進行跟蹤播報①5月22日CGTN在新媒體端發(fā)布了題為《中國不會接受不平等協(xié)議》的評論短視頻;5月24日CGTN在新媒體端發(fā)布了雙語微博文章《史上首次!CGTN女主播與??怂古鞑ジ艨栈弧?;5月24日,CGTN發(fā)布微信文章《CGTN女主播劉欣欣然應約》;5月30日辯論結束后,CGTN發(fā)布《CGTN女主播劉欣與??怂古鞑ル娨暯讳h》。。國內(nèi)電視《新聞聯(lián)播》《新聞1+1》《面對面》等欄目也對此對話進行了報道和評論。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在事后評論說:“真理越辯越明,樂見中美各界人士開誠布公地進行理智、冷靜的對話?!雹诃h(huán)球網(wǎng)官方賬號:《對于今早中美主播跨洋對話,陸慷這樣評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48808545539459&wfr=spider&for=pc,2019年11月23日訪問。白巖松在《新聞1+1》表示,雙方“沒有交戰(zhàn),但有交流;不僅對話,而且對等”。美國??怂闺娨暸_、《紐約時報》、“美國之音”、《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和英國BBC、路透社等外媒均刊發(fā)了相關報道。外媒的報道大部分中規(guī)中矩,BBC稱之為“文雅的辯論”③BBC官網(wǎng):《中國官媒與美國??怂怪鞑ジ魅∷璧奈难呸q論》,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455599,2019年11月23日訪問。,路透社稱之為“彬彬有禮的接觸”④Tony Munroe,Huizhong Wu:“Fox host,Chinese state TV anchor face off over trade war”,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ade-china-debate/fox-host-chinese-state-tv-anchor-face-off-over-trade-war-idUSKCN1T00B8,2019年11月23日訪問。。其內(nèi)容基本上直接引用了雙方的對話,尤其是劉欣對知識產(chǎn)權、國家資本主義的看法?!懊绹簟痹A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Harley Seyedin)的評論說,“兩位知名主播因為一個非常艱難的問題而走到一起,進行了一場文明的對話,我認為,兩個國家也應該坐下來,共同解決問題?!雹軯oyce Huang:“China Cheers State TV anchor in Face-Off with Fox”,https://www.voanews.com/east-asia-pacific/china-cheers-state-tv-anchorface-fox,2019年11月23日訪問。更多的外媒,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BBC等認為,這次對話為中國提供了一次非常難得的向美國觀眾甚至整個世界發(fā)出自己聲音的機會。佐治亞州立大學研究全球傳播的副教授瑪麗亞·雷普尼科娃(Maria Repnikova)對《紐約時報》分析說,劉欣的策略是“展現(xiàn)自我,展現(xiàn)開放的中國”,對于美國觀眾而言,“看到有人以開放、雄辯的方式說著完美的英語”“這完全不同于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⑥Amy Qin:“Anchors From Fox and Chinese State TV Hold Live Debate on Trade”,https://www.nytimes.com/2019/05/29/world/asia/trish-reganliu-xin-fox-debate.html,2019年11月23日訪問。。
除了英語流利,用詞語調“無懈可擊”⑦Gerry Shih:“Anchors from China’s State TV and Fox are facing off”,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anchors-from-chinasstate-tv-and-fox-are-facing-off/2019/05/28/e7c041d2-8131-11e9-9a67-a687ca99fb3d_story.html,2019年11月23日訪問。之外,劉欣通過什么樣的概念框架及言語表達傳遞了中美間“合作大于沖突”的理念,從而使翠西最后不得不表示“沒有人想要貿(mào)易戰(zhàn),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如何正確走好下一步”?本文擬以框架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兩人對話文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對該問題作一探究。
框架理論是新聞傳播界的一個重要原理。臧國仁將“框架”定義為“人們或組織對事件的主觀解釋與思考結構”①臧國仁:《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臺北: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版,第32頁。。新聞媒體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新聞播報框架能左右觀眾對事件的直觀判斷。一個社會事件具有三種真實,即社會客觀真實、符號媒介真實和觀眾主觀真實,且都分為高中低三個框架層次。以符號媒介真實為例,框架的層次結構如表1所示:
表1 框架的層次結構
基于以上臧國仁的框架理論,本研究主要從字詞句所構成的修辭、文法等語言視角分析劉欣和翠西的對話文本,闡述中美主播如何使用低層次語言符號展示各自高層次的框架主旨。筆者根據(jù)對話內(nèi)容做了一組框架預定義歸類:
1.沖突框架:聚焦凸顯當事雙方的對立、矛盾和沖突;
2.差異框架:著重論述雙方存在的不同,而不是討論共同之處;
3.解釋框架:評述觀念或事件,探討起因、現(xiàn)象或規(guī)律;
4.合作框架: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在于雙方合作共贏,而不是對抗互損。
在約十六分鐘的對話中,翠西采用沖突框架和差異框架強調中美之間的差異和對立。針對翠西的提問和質問,劉欣采用解釋框架和合作框架闡釋兩國需要淡化差異,相互協(xié)商,平等合作。
基于研究的預定義框架和對兩位主播對話的文本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問題:
1.翠西如何運用語言戰(zhàn)術強調中美間的沖突和差異?這樣的語言框架特征與其身份及所處文化有何關系?
2.劉欣如何運用語言戰(zhàn)術強調中美間需要化解認知矛盾,達成合作共識?這樣的語言框架特征與其身份及所處文化有何關系?
將翠西與劉欣的對話全文進行轉錄,共計2 912詞,其中翠西使用1 276詞,劉欣使用1 636詞,制成語料庫后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采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進行關鍵詞的統(tǒng)計和分類,比較翠西和劉欣在使用合作類和沖突類詞匯方面的差異,展現(xiàn)兩人不同的框架視角。定性分析將對話按照主題分為六個部分,即介紹、知識產(chǎn)權、中國國家定位、中美關稅、中國經(jīng)濟模式和結尾,分析兩人對話中體現(xiàn)的沖突或合作的框架立場。
對話雙方都是新聞工作者,深諳新聞語言客觀公正之道,但她們分別為不同的利益主體發(fā)聲,所以語言選擇必然會呈現(xiàn)不同的框架、視角和立場,只是她們的個人態(tài)度會表現(xiàn)得更加隱晦,以彰顯新聞對話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對兩者所使用關鍵詞的分析很好地揭示了兩人的語言框架和目的。
整個對話中,翠西更多地展示了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的沖突和差異,尤其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對美國構成的挑戰(zhàn),而劉欣則試圖強調中國與美國、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兩人的差異可以從她們的措辭中表現(xiàn)出來,主要反映在以下幾類詞的使用頻次上:(:(1)對對方評價類詞匯;(;(2)表示合作、共識、協(xié)商等詞匯;(;(3)表示相互、雙方、多方類詞匯;(;(4)表示感激類詞匯;(;(5)表示挑戰(zhàn)、沖突類詞匯。如使用前四類詞匯較多,表明對對方的認同或對共性、合作的關注;如使用第五類詞匯較多,則說明對雙方差異、沖突的關注。翠西和劉欣的關鍵詞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翠西和劉欣關于合作和沖突類關鍵詞使用頻次對比
表2顯示翠西在整個對話中的合作傾向明顯低于劉欣,在對話的內(nèi)容上更強調沖突和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1)在對劉欣的態(tài)度上較官方化,保持距離感,甚至多次打斷劉欣的自我介紹,比較傲慢。在詞匯層面上,她評論劉欣及其觀點時用詞為good,非常平淡;而劉欣則使用了great、wonderful,表現(xiàn)出比較強烈的交談溝通的愿望。在表示感激時,翠西用的都是appreciate,該詞主要搭配某種行為(如you being here),強調對事情本身的感激,而不強調對人的感激;但劉欣多次使用thank you,強調人稱“你”,表現(xiàn)得非常謙虛,試圖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2)翠西對“合作、解決、協(xié)商”類詞匯的使用頻次明顯低于劉欣,而對“戰(zhàn)爭、挑戰(zhàn)”類詞匯的使用頻次高于劉欣,說明她眼里看到的更多是中美的矛盾和對立;劉欣更多地使用了“相互、共同、多邊”類的形容詞,表明其視角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共識(consensus)、解決(settlement)、合作(cooperation)等詞匯的出現(xiàn)則凸顯其更關注如何通過合作協(xié)商達成共識,解決矛盾。
1.關于節(jié)目介紹部分的分析 在節(jié)目初始211個詞的介紹部分,翠西從美國社會價值脈絡和視角介紹劉欣的嘉賓身份,將劉欣置于刻板片面的認識框架里。
(1)強調身份差異。節(jié)目初始,翠西自我介紹說“我的言論不代表任何人,僅代表我自己——??怂股虡I(yè)頻道主持人”;在介紹劉欣時并未用同樣的視角介紹其主持人身份,而是說:“我的嘉賓——然而——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用詞“然而(however)”著重強調了兩者間身份的不同以及劉欣的共產(chǎn)黨員身份。翠西在介紹劉欣主持的節(jié)目時說:“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黃金時間英語電視節(jié)目的主持人。”并說“(這次對話)可以讓我們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對貿(mào)易以及美國的想法?!贝舜芜B線對話是中美兩位主播互陳觀點,翠西在介紹嘉賓身份時直接將兩人的對話上升到黨派高度,一直強調劉欣的所謂“特殊身份”。翠西在節(jié)目中三次重復中國共產(chǎn)黨,具有明顯的用意,主要在于凸顯對話雙方的身份差異:她代表她自己,劉欣不代表自己。翠西的介紹用詞及句法結構的使用并非隨意而為,旨在突出美國視角下劉欣身份的固定框架,暗示美國觀眾,劉欣的言論會有明顯的傾向。
劉欣的回應首先反駁了翠西對自己身份的錯誤介紹,澄清說“我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這是有據(jù)可查的,所以不要預先假設我是黨員。”“我的言論也不代表中共。我今天只代表我自己——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新聞人劉欣?!?。由于時間限制,劉欣的澄清稍顯柔弱,但是指出翠西介紹的錯誤,并說明自己與翠西都是主持人身份,顯示了進行對話的客觀性。
(2)強調觀點差異。在介紹中,翠西三次強調對話雙方的觀點會“不一樣”:“我和她可能會無法達成一致。”“我相信這真的是一次聽到非常獨特的非常不同觀點的機會。”“我的節(jié)目歡迎不同的視角。”翠西使用的副詞和形容詞“真的(actually)”“非常獨特的(really unique)”“非常不同(very different)”都極度表示了自己與劉欣不同的立場。而一再強調自己歡迎不同的觀點,是為了強調美國媒體和媒體人會聽取不同觀點、獨立思考,其言說意味著包容、客觀公正;同時也表明,她在節(jié)目開始時就已經(jīng)形成了預設,即劉欣是不包容、不客觀公正的,她無法與劉欣達成共識,所以她完全沒有必要考慮雙方需要求同存異。
電視新聞主播先入為主建立的新聞框架會明顯影響觀眾對事件發(fā)生原因的推論,談話之前的背景介紹也最易向觀眾起到暗示作用。??怂股虡I(yè)頻道的主要目標觀眾是美國保守的共和黨支持者,翠西三次重復“共產(chǎn)黨”、三次強調“不同觀點”,旨在從中美政治理念和觀點差異的角度框定對話人的身份、對話內(nèi)容和視角,從而達到凸顯差異和矛盾的目的。因為時間和嘉賓身份的限制,劉欣進行澄清解釋表達良好的合作意愿。
2.關于知識產(chǎn)權部分的分析 翠西在知識產(chǎn)權部分兩次直接使用了極富貶義的詞“偷竊(steal)”。她說:“中國已經(jīng)偷走了(美國)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巨額知識產(chǎn)權?!薄叭绻绹镜闹R產(chǎn)權、創(chuàng)意和辛勤工作換來的成果面臨被竊取的風險,他們還怎么在中國經(jīng)營?”翠西在言談中使用現(xiàn)在完成時“已經(jīng)偷走了(has stolen)”說明美國公司在中國一直遭受損失,使用被動語態(tài)的表述結構“使…被偷(have…stolen)”,顯示損失源自外部,使用較為夸張的金額形容詞“巨額(enormous amount)”和數(shù)量價值描述語“上百億美元(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形容美國在知識產(chǎn)權方面遭受的損失慘重。緊接著評論說“拿走不屬于你的東西是一直都不對的”。短語“一直都不對(never right)”強調“拿走(take)”的不正當?shù)男再|。不同的新聞用詞和用詞組合框架會讓觀眾引申出不同的理解。翠西使用簡單易懂的“偷走(steal)”和“拿走(take)”意在暗示中美貿(mào)易沖突和中美知識產(chǎn)權紛爭問題錯在中國。在這一話語中,翠西對知識產(chǎn)權的高層次框架是建構偷竊概念;中層次框架是中美知識產(chǎn)權問題的歷史沖突和現(xiàn)實矛盾;最后在低層次的語言上則體現(xiàn)為通過選詞將中國描述為知識產(chǎn)權偷竊者。
對此問題,劉欣從中美兩國間合作的可能性和共性進行了闡述,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層次:首先,美國公司與中國的合作已經(jīng)取得了成功:“很多美國公司(在中國)賺取了極大的利潤。”其次,中國人民也知道知識產(chǎn)權的重要性:“若不保護知識產(chǎn)權,沒有任何國家或個人能獲得發(fā)展……這是中國社會上非常清晰的共識?!薄胺浅G逦╲ery clear)”修飾“共識(consensus)”說明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對知識產(chǎn)權重要性的認識非常一致。最后,中美公司間存在知識產(chǎn)權沖突,美國公司之間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美國自己的各大公司之間也不斷因為侵犯知識產(chǎn)權而打官司,你不能因為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就說美國或者中國或者中國人在偷東西”。劉欣邏輯清晰地、由此(美國公司會就侵權相互起訴)及彼(中國公司和美國公司存在相互侵權行為)地論證了中美在知識產(chǎn)權問題方面存在共性,有很多成功合作,在對知識產(chǎn)權重要性的認識上兩國人民的觀點是一致的。
在談到華為科技問題時,翠西向劉欣提出假設:“嘿!你(華為)必須跟我們共享所有你努力取得的技術成就,……你覺得這樣可以嗎?”翠西的提問將中美放在完全對立的角度,武斷地質問可否讓華為共享其先進的科技,并且語氣充滿了強制、命令。情態(tài)動詞“必須(must)”是上級對下級使用的措辭,具有不容置疑的意味。另外,兩個限定詞“所有那些(all those)”,all是全稱量詞,說明了對華為要求范圍之廣,體現(xiàn)了提要求者的貪婪。她說華為擁有“超級先進技術(incredible technological advances)”,說明她也承認中國華為的技術很先進。雖然翠西看到了中國華為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但其言辭間沒有表達雙方任何合作或協(xié)商的可能性,而是武斷地提出不顧及知識產(chǎn)權的免費共享要求。
劉欣就此解釋說:“如果是通過合作、相互學習,如果你花錢購買知識產(chǎn)權,那我覺得(產(chǎn)權共享)是絕對很好的?!薄巴ㄟ^合作(through cooperation)”“相互學習(through mutual learning)”說明中美可以在高科技方面進行互通有無的合作;“購買(pay for)”明晰地解釋了雙方要尊重各自的科技努力,要尊重知識產(chǎn)權,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使用知識產(chǎn)權;“絕對很好(absolutely fine)”說明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和付費共享要求并非僅僅是美國的要求,也是中國的要求,知識產(chǎn)權需要合作共贏。針對翠西強硬的不顧及華為知識產(chǎn)權的要求,劉欣明確的表達了在維護知識產(chǎn)權的條件下中美應該在高科技方面合作共贏的理念。
3.關于中國國家定位部分的分析 翠西的中國總體GDP言說。在技術問題之后,翠西向劉欣提出了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家定位問題:“中國現(xiàn)在是……哇……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會在何種情況下決定放棄發(fā)展中國家身份,停止向世界銀行借款?”翠西的提問首先突出中國作為“第二大經(jīng)濟體(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的強者形象;與此同時,又擺出中國仍是“發(fā)展中國家(developing nation)”的身份以及“向世界銀行借款(borrowing from the World Bank)”這一行為,呈現(xiàn)中國的弱者形象。翠西在言辭中有目的地將中國作為強者和弱者的形象并置,企圖強調中國經(jīng)濟體量巨大,卻不愿意承認自己強大并在國際社會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翠西用沖突化的信息呈現(xiàn)方式建構中國形象,旨在引起美國觀眾內(nèi)心對中國的對抗和不滿。
翠西的問句使用了“決定放棄(decide to abandon)”和“停止借款(stop borrowing)”的表述,而不是簡單的“中國會在何種情況下放棄發(fā)展中國家身份,不再向世界銀行借款(At what point will China abandon it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nd no longer borrow from the world Bank?)”?!皼Q定(decide)”和“停止(stop)”說明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具有選擇權,暗示中國刻意逃避責任、拒絕合作。選擇“在何種情況下(At what point)”作為疑問詞,其字面意思是“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什么時候(when)”?!笆裁磿r候”僅僅是個時間概念,但“到什么程度”是指經(jīng)濟的發(fā)展程度,這既暗示了中國的不合作,也表明了提問者的不安,暗示中國經(jīng)濟的繼續(xù)增長已經(jīng)讓目前第一大經(jīng)濟體美國感到威脅,問題的字里行間建構了競爭框架,充滿了對抗意味。
劉欣的中國人均GDP論證。劉欣用清晰的邏輯和翔實的數(shù)據(jù)論證了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的國家定位并非中國主觀意志能決定的,而且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fā)展中大國”。劉欣的回答分為兩個層次:第一,中國人口總量比較巨大:“我們有14億人民,是美國人口的三倍多”,且“(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比起歐洲一些發(fā)達國家就更少”。將中國與美國和歐洲的人均收入數(shù)字進行對比能讓翠西和美國觀眾更直觀地看清差異。兩組對比“不到六分之一(less than one sixth)”和“更少(even less than)”充分說明中國雖然經(jīng)濟總量大,但人均收入非常低。第二,即使中國人均收入較低,但卻一直在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我們積極履行聯(lián)合國財政義務,派出的維和部隊人數(shù)最多,對遭遇不幸的國家給予人道主義援助。”“最大出資國(biggest contributor)”和提供“人道援助(humanitarian aids)”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正在和世界其他國家互幫互助、中國愿意承擔作為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責任的觀點。劉欣用數(shù)據(jù)向翠西和美國觀眾證明中國經(jīng)濟實際上“總量很高,但人均水平很低”的事實,證明中國是“有責任心、有人道主義關懷”的國家和民族,中國愿意和其他國家合作、共同發(fā)展。
4.關于中美關稅部分的分析 翠西在提出中美關稅問題時并沒有像前面幾個問題那樣直入主題,而是先后退一步,強調與劉欣所持的共同立場:“我看過你的一些評論節(jié)目……,很高興看到你認為中國可以在部分領域降低關稅,我完全同意。”這里體現(xiàn)了翠西態(tài)度的變化,雖然表現(xiàn)出認同,但本質上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為她繼而提出了她認為中國關稅過高的問題:“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是9.9%,幾乎是美國征收中國商品關稅稅率的三倍?!耆サ暨@些關稅可以嗎?”翠西使用2016年“9.9%”的數(shù)據(jù)和“幾乎三倍(nearly three times)”以強調中美關稅差異大。她在提問中使用“完全(altogether)”這一程度副詞,要求徹底去掉關稅,帶有不容置疑的口氣,體現(xiàn)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排除了彼此協(xié)商的可能性。
針對翠西的強硬提問,劉欣首先表示贊同翠西的觀點,肯定徹底去掉關稅是“一個不錯的想法(a wonderful idea)”,兩國消費者均可以“更低(so much cheaper)”價格購買對方的產(chǎn)品,“我們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案╯o much)”修飾無關稅后價格優(yōu)惠的程度,說明兩國人民可由此獲得的益處,也指出這是兩國人民未來努力的方向。情態(tài)動詞“應該(should)”用于表達強烈的責任義務感,說明中美雙方為此目標合作的必要性。緊接著劉欣話鋒一轉,用“但是”援引出翠西曾提到的主張,“但是你提到了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系統(tǒng),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秩序”,繼而提出自己的主張:“如果你想改變規(guī)則,首先需要雙方達成共識?!眲⑿理槃荻?,先按照翠西的主張樹立愿景,同時又基于對方關于“規(guī)則”的主張,提出在“達成共識(mutual consensus)”的基礎上作出改變,才能實現(xiàn)雙方共同的目標。劉欣在回答中一直強調中美關稅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協(xié)商合作。
在劉欣主張的基于規(guī)則的合作框架中不僅有中美兩國,還涉及世界其他國家,一旦“中美兩國降低關稅”,歐洲、日本、委內(nèi)瑞拉都會提出此要求,所以要達成的解決方案非常復雜。但翠西似乎并沒領會劉欣基于整體的思維模式下的邏輯和主張,插了一句:“你還是在談貿(mào)易問題,對嗎?”這一問話表明,在翠西看來,她們在談的關稅或貿(mào)易只是中美兩國間的問題,與他國無關,所以當劉欣提及他國時,翠西覺得是偏離話題,這也體現(xiàn)了她的美國式就事論事的單向思維。
同時,劉欣舉例論證中國也曾經(jīng)接受過減稅:“上次……中國減稅是多年艱苦的多邊談判的結果?!眲⑿狸U釋了中國關稅可以在相互協(xié)商的基礎上逐漸降低,如果美國遵守慣例和常規(guī),不打破原有的合作模式,中國也具有合作的意愿:“我們應該朝此(徹底去掉關稅)努力”。世界是“有規(guī)則的系統(tǒng)、有規(guī)則的秩序(rule-based system,rule-based order)”,所以“改變規(guī)則需要雙方達成共識”。改變是“一個多國的決定或過程(a multinational decision,process)”。針對翠西提出的關稅問題,劉欣從合作框架上充分論述了中國愿意和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其他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展開貿(mào)易對話、調整貿(mào)易政策。
5.關于中國經(jīng)濟模式部分的分析 翠西關于中國經(jīng)濟模式的提問最能體現(xiàn)其按照自己的意愿框架從差異和對抗角度給中國貼標簽的言語行為特征。翠西提問劉欣:“你如何定義國家資本主義?(How do you define state capitalism)”并且說:“你們是資本主義體系(you have a capitalist system),但又是國家經(jīng)營(but it's state-run.)?!薄岸x(define)”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用詞。翠西的論證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經(jīng)濟學術語“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是在“資本主義(capitalism)”的名稱前加上“國家(state)”,以顯示國家對自由市場的干預,這和美國提倡的市場經(jīng)濟自由化有差異。其次,“但是(but)”是一個轉折連詞,強調變化。此轉折意義說明翠西認為“資本主義體系(a capitalist system)”不應該存在“國家經(jīng)營(State-run)”,而應該是完全市場自由化的。她構建了二元對立的經(jīng)濟體系理解框架,將資本主義和國家經(jīng)營視為兩個矛盾的對立體,意在向美國觀眾強調中國和美國在經(jīng)濟模式上的差異,從而為美國單方面開展貿(mào)易戰(zhàn)提供經(jīng)濟體系差異上的證據(jù)。
針對翠西的提問,劉欣詳細解釋了中國經(jīng)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經(jīng)濟。第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主導性或決定性作用”。第二,在中國經(jīng)濟中,國營企業(yè)在(市場上的)作用“正在變小”。第三,“國家控制一切”的說法并“不符合中國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并引用翔實數(shù)據(jù)進行論證:中國“80%的就業(yè)”“80%的出口”和“大約65%的科技創(chuàng)新”都源于私營企業(yè);“一些網(wǎng)絡公司和5G公司”也是私營公司。通過以上幾點論述,劉欣得出結論:“中國經(jīng)濟非常多元、活力十足、確實很開放(quite mixed and very dynamic and actually very open)?!痹谛侣剛鞑ブ?,媒體主要通過一組表達重要定義的低層次的語言符號選擇設計的使用,傳達某種框架的核心或上層意義。翠西的用詞提問從二元對立的角度凸顯中美經(jīng)濟模式差異,而劉欣的回答解釋側重強調中國經(jīng)濟成分的多元性、經(jīng)濟體系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這有助于消除美國觀眾對中國經(jīng)濟模式的刻板印象,增進雙方民眾的相互理解。
6.關于節(jié)目結尾部分的分析 在節(jié)目尾聲,翠西表示同意劉欣的觀點,希望中美能“合作共贏(get a win-win)”。劉欣感謝翠西并發(fā)出友好的邀請:“如果你想來中國看看,……非常歡迎,我會帶你到處走走?!痹俅握故玖藙⑿老Mp方合作的良好意愿。
通過此次對話,劉欣“宣傳了中國”①BBC官網(wǎng):《中國官媒與美國??怂怪鞑ジ魅∷璧奈难呸q論》,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455599,2019年11月23日訪問。,并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世界的觀眾”②Julie Wernau:“Popular Chinese and American Anchors Square Off on Trade”,https://www.wsj.com/articles/prime-time-debate-pits-populartv-hosts-facing-off-over-china-u-s-trade-11559139620,2019年11月23日訪問。,但進一步講,從中美新聞傳播歷史和現(xiàn)狀看,劉欣作為嘉賓具有身處客場的不利條件,翠西作為主持人具有占據(jù)主場的優(yōu)勢,翠西一直在對話中給美國觀眾預先設置中美沖突的新聞框架,以此來看,美國觀眾聽到更多的可能是兩國間的不同。這次對話也是一個典型的不對稱傳播案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翠西一直以西方視角和她認為的劉欣的“東方代表身份”展開對話。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一直持有東方主義視角,這是一種從西方主觀視角傲慢地、只從表面去認識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東方世界的方式。西方世界的東方視角看到的并不是現(xiàn)實世界里正積極發(fā)展中的東方,而是為了維護殖民時期一直延續(xù)下來的西方霸權地位的西方話語中的東方。“東方學已成為西方現(xiàn)代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雹弁跹住叮褐匦抡J識薩義德和他的〈東方學〉》外國文學》2004 年第2 期,第34 頁?!皭鄣氯A·薩義德總結了東方學的四大傳統(tǒng)主旨:西方與東方之間有絕對的、系統(tǒng)的不同;西方描述東方是基于文本的解釋而非對現(xiàn)代東方現(xiàn)實的解讀;東方一直竭力為自己正名,但效果甚微;東方要么會讓人害怕,要么會被人征服?!雹荦彏榫V,朱萌等:《媒介霸權、文化圈群與東方主義話語的全球傳播——以輿情大數(shù)據(jù)GDELT中的涉華輿情為例》,《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5期,第142頁。就中國而言,“東方主義話語的核心特征在于展現(xiàn)東西方的對立和差異,以西方的優(yōu)越對比東方的問題,以西方價值觀解讀中國本土問題”⑤龔為綱,朱萌等:《媒介霸權、文化圈群與東方主義話語的全球傳播——以輿情大數(shù)據(jù)GDELT中的涉華輿情為例》,《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5期,第142頁。。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崛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對中國的話語是一種混雜體。一方面覺得中國問題多,比如翠西在談話中認為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chǎn)權,認為中國對美關稅過高,認為中國作為第二大經(jīng)濟體仍然以發(fā)展中國家自居;另一方面覺得中國經(jīng)濟崛起給西方帶來了危機感,比如翠西質問劉欣能否讓華為免費共享其先進科技,可以明顯地判斷出這種既不認可又帶有畏懼的情緒。
其次,西方的媒介霸權或者新聞霸權是一個方面。通訊上,歐美國家具有先進的通訊設備、技術優(yōu)勢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的優(yōu)勢,因而國際新聞傳播的信息流向主要是從歐美國家向第三世界國家的不合理單向流動,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淪為西方新聞報道的接受者。歐美四大國際通訊社在國際新聞播報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它們對西方國家的新聞報道量要遠遠高于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新聞報道量,形成第三世界國家國民和歐美國家國民對對方國情信息了解的不對稱,全球新聞傳播一直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文化上,歐美國家打著“普世價值”的招牌向第三世界國家垂直單向地輸送其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權等價值觀,第三世界國家主動或被動地成為這些價值觀的接受者。歐美媒介一貫以他們自身固有的價值觀、文化視角、政治視角、政策需要等為出發(fā)點篩選、播報新聞。歐美先進的通訊技術硬實力與文化價值觀軟實力的結合形成了兩極分化嚴重的西方媒介霸權:在設置媒介議程時,第三世界國家的新聞更多地關注發(fā)達國家;在選擇新聞框架時,發(fā)達國家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fā),在話語建構上主導第三世界國家的新聞認知,并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新聞事件設置新聞框架。美國自認為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優(yōu)越,以有色眼光看待中國,夸大渲染與其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其新聞報道帶有強烈的自我偏見。中國作為后起國家,改革開放發(fā)展了經(jīng)濟、改善了生活,同時西方的書籍、期刊、雜志、報紙、影視、娛樂等文化產(chǎn)品也充斥著中國社會。美國媒體在其本土主要報道中國消極新聞的做法極大地限制了美國國民對中國的認識。翠西在對話中給中國貼上“竊取”知識產(chǎn)權標簽、國家資本主義標簽等都是美國媒體慣用的新聞報道手段。在整個對話中,劉欣一直在糾正翠西給中國設定的負面語義新聞框架,努力將中國實情傳達給美國觀眾,如科技需要合作才能共贏、知識產(chǎn)權問題是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各國內(nèi)部都存在的問題,旨在讓美國觀眾了解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形象。雙方對話使用的是翠西的母語英語,劉欣的母語是漢語,漢語和英語非親緣性語言,劉欣作為嘉賓只能使用英語作為對話語言,使用非母語進行現(xiàn)場對話很容易因為措辭不當授人以柄。
再者,雙重標準是理解此次對話的另一個方面。美國一直提倡所謂的新聞自由,強調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但這種口號式的新聞自由和客觀公正難以掩蓋西方實質上的媒介霸權事實。美國向其他國家傳遞其價值理念形成的新聞自由只是屬于美國版的新聞自由。美國一直利用其強大的經(jīng)濟和科技優(yōu)勢、遍及全球的媒介傳播優(yōu)勢,從和自身利益相關的戰(zhàn)略目標出發(fā),以其優(yōu)越“普世”的文化價值觀的雙重標準視角帶有偏見地評價和批判他國的文化價值觀念,并對其貼標簽,忽視他國文化傳統(tǒng)的優(yōu)勢和現(xiàn)實世界的多樣性。翠西在節(jié)目初始階段介紹身份時采用雙重標準的表現(xiàn)最為明顯,她再三強調自己的媒體人身份和劉欣的國家代表身份,然后又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chǎn)權、質疑中國經(jīng)濟模式等言語表達均是美國以自我為中心的傳播霸權和文化霸權視角的典型體現(xiàn)。翠西在對話中不停地給中國貼各種不合理標簽,體現(xiàn)沖突的用詞量遠遠高于體現(xiàn)合作的用詞量,說明此節(jié)目并未做到其標榜的報道客觀公正和新聞自由,而是以美國為中心來設置新聞框架議題的“美國版”新聞自由。
在當今中美兩國對貿(mào)易問題存在較大爭議的背景下,如何讓兩國同心協(xié)力,共同發(fā)展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中國需要“超越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立”①李雙套:《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何謂、為何與何為》,《江淮論壇》2019年第4期,第79頁。,強調雙方之間的合作。劉欣和翠西在社交媒體推動下開展了這次電視對話,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兩國在貿(mào)易中的立場和觀點。此次對話時間短、話題展開空間有限,很難依靠有限語言的力量解開美國觀眾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劉欣的解釋無法立刻彌補鴻溝,不對稱傳播不會很快改變,但劉欣邁出了媒體人走出去的第一步,以合作共贏框架為主的誠心交談也起到了傳遞中美應該“合作大于沖突”的理念,讓美國和世界觀眾看到一個對中國客觀的解釋,這對促進中美兩國和世界其他國家觀眾觀念的改變?nèi)杂幸欢ǖ姆e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