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睿,敖澤建,吉哲君,汪治桂
(甘肅省甘南州氣象局,甘肅 合作 747000)
甘南高原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 (100°46′~104°44′E,33°06′~36°10′N),屬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境內海拔1100~4900m,大部分地區(qū)在3000m以上。由于地形復雜,天氣多變,短時強降水發(fā)生頻次高,暴雨災害頻繁。
針對暴雨天氣過程,許多氣象工作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分析,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1-10]。曾勇等[1]利用WRF模式對大暴雨過程進行了高分辨率數(shù)值模擬,利用模擬資料對大暴雨的形成進行了分析;胡鈺玲等[2]用天氣學分析和物理量場診斷分析方法,探究了發(fā)生在新疆庫爾勒至甘肅玉門一帶干旱地區(qū)60年一遇的大暴雨天氣過程的水汽來源以及觸發(fā)機制;劉洋等[3]從天氣形勢、中尺度特征和環(huán)境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重慶的一次特大暴雨過程;付培健等[4]利用NCEP再分析資料和中尺度WRF模式對隴南一次暴雨過程進行了模擬,并使用模式輸出產品作了多種物理量診斷分析;章麗娜等[5]采用配料法分析了暴雨發(fā)生前北京中尺度環(huán)境的時空演變特征及影響因子。大量研究為暴雨預報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jù),但對于甘南高原暴雨的研究較少。利用綜合觀測及區(qū)域自動站降水資料,對2019年7月28日發(fā)生在甘肅省甘南高原的一次暴雨天氣過程進行診斷分析,意圖提高對暴雨的預報預警水平。
2019年7月28日下午至夜間,甘南州共計162個測站(91個鄉(xiāng)鎮(zhèn))出現(xiàn)降水天氣,其中暴雨2站,大雨22站,最大降水量及最大小時雨強出現(xiàn)在夏河八角城,降水量為70.9mm,最大雨強為38.3mm/h。此次降水過程,具有降水強度大、降水量多、致災性強等特點。降水及次生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數(shù)量,屬2010年以來之最。造成迭部縣達拉鄉(xiāng)次哇村發(fā)生暴雨泥石流災害,致使2人死亡,2人失蹤,12037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34億元。暴雨過程還造成夏河縣1人死亡,7300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298.26萬元;合作市直接經濟損失1046.58萬元。
如圖1,7月28日08h 500hPa上,中緯度亞歐大陸為兩槽一脊形勢,貝加爾湖附近有一低渦。新疆北部有一冷中心,冷中心溫度為16℃。高空鋒區(qū)位于天山-甘肅北部一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西伸至90°E到100°E之間,脊線位置在 25°N到30°N之間,甘南處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側的潮濕不穩(wěn)定環(huán)境中,其西北側不斷有冷空氣下滑,青海中部和甘肅中部有切變線向東移動,冷暖空氣在甘肅南部交綏。
對應500hPa、700hPa上貝加爾湖地區(qū)也有低渦,深厚的低渦穩(wěn)定維持,低渦后部西北氣流將攜帶冷空氣東移。高空鋒區(qū)位置與500hPa位置較為一致。從四川盆地到甘肅中部,為一致的西南氣流,700hPa低層的西南暖濕氣流為暴雨的形成帶來了充足的水汽。
圖1 7月28日08:00 500hPa高空形勢
14時地面上內蒙古西部至甘肅中部為一高壓中心,甘南附近為一低壓中心,甘南地區(qū)以東南風為主,在高低壓中心之間、甘肅寧夏黃河流域附近,有一條冷鋒,冷鋒前低壓中增溫減壓作用明顯,除瑪曲外,甘南各地氣溫均升至23℃以上。鋒面云系位于冷鋒后部,在青海東部,也有對流云團生成并發(fā)展。
至17時,冷鋒進一步南移,西段已移動至甘南北部地區(qū),伴隨冷鋒的南移,鋒面云系也南移。在青海東部,西段鋒面前部地區(qū),對流云團獲得進一步發(fā)展,云頂亮溫降低,冷云蓋面積擴大,說明對流云團頂部高度增加。此時在甘南地區(qū)已經開始出現(xiàn)降水,隨著對流的發(fā)展,18時至20時前后,甘南北部地區(qū)出現(xiàn)了最強降水時段(如圖2所示)。
圖2 7月28日17h地面形勢+紅外云圖
從合作站7月28日08時探空資料分析 (如圖3所示),在700-600hPa之間有較為深厚的濕層,相對濕度很大,20時發(fā)生了降水之后,整層大氣相對濕度都增大。
由于甘南地區(qū)海拔高,空氣稀薄,夜間輻射冷卻迅速,輻射降溫特別明顯,因此清晨探空很難出現(xiàn)明顯CAPE,而此次降水過程之前,清晨出現(xiàn)了明顯的CAPE,為283.9J/kg,說明大氣中已經儲存了對流發(fā)生的能量,而午后,隨著氣溫升高,能量進一步增強,之后發(fā)生了對流。
低層至300hPa是較為一致的南風,垂直風切變較小,小的垂直風切變,雖然對雷暴大風等天氣的出現(xiàn)不利,但是對于暴雨的出現(xiàn)是有利的,它可以使風暴在某一地區(qū)較長時間的維持,造成某一地區(qū)的明顯降水。0℃高度層已經到了6km附近,這樣高的0℃高度層,使得降水以暖云降水為主,而暖云的降水效率較冷云更高,降水量更大。
圖3 7月28日08:00合作站探空圖
4.2.1 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通量散度可以揭示水汽輸送是否在某個區(qū)域集中以及集中的程度。本次過程降水中心在八角城,沿八角城所在經度(102.3°E)作7月28日 08:00水汽通量散度的剖面(圖略),在700hPa以上為一致的負散度,中心值-20×10-7g·cm-2·hPa-1·s-1,即在700hPa及以上水汽輻合明顯,輸送來的水汽集中程度非常高,這為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條件。
4.2.2 相對濕度
相對濕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空氣距離飽和的程度。7月28日08時700hPa相對濕度在甘肅南部都超過了80%,說明低層大氣的飽和程度高,低層大范圍的區(qū)域濕度條件良好,對暴雨的發(fā)生有重要指示意義。
4.2.3 渦度
大氣基本上是作渦旋運動的,渦度表示了流體質塊的旋轉程度和方向,渦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氣壓的變化。7月28日08時青海南部為一正渦度中心,甘南地區(qū)為一負渦度中心(如圖4所示)。結合08時 500hPa風場(圖1)可以看出,從青海南部到甘南地區(qū),有明顯的正渦度平流輸送(20時由于正渦度平流的輸送,甘南地區(qū)已經為正渦度中心)。正渦度平流將導致500hPa層次渦度增加,流場和氣壓場產生不適應,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產生水平輻散。輻散的結果,使得低層減壓,低層的氣壓場和流場也產生不適應,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產生補償?shù)乃捷椇?,地面系統(tǒng)發(fā)展。低層輻合、高層輻散,促使上升運動發(fā)展,為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動力條件。
圖4 7月28日08時500hPa渦度
4.2.4 K指數(shù)
K指數(shù)用作對流性天氣的一個熱力指標。在本次暴雨天氣過程中,甘肅南部地區(qū)K指數(shù)超過了36℃,在甘南達到了40℃,表明大氣中的能量條件非常好,在具備水汽條件和動力條件的基礎上,充足的能量條件促使了暴雨的發(fā)生。
通過從環(huán)流形勢、探空及物理量診斷,對2019年7月28日出現(xiàn)在甘南的一次局地暴雨過程進行了綜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這是一次發(fā)生在西太副高西北側西南氣流型的對流性暴雨天氣過程,冷暖空氣的交綏促使了暴雨的發(fā)生。500hPa切變線、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700hPa切變線、地面冷鋒是本次甘南暴雨過程的影響觸發(fā)系統(tǒng)。
清晨明顯的CAPE對暴雨的發(fā)生有重要指示意義,低層明顯的濕層對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濕度條件,較小的垂直風切變使得暴雨維持時間相對較久,高的0℃高度層表明以暖云降水為主,降水效率更高。
低層大氣飽和度高、水汽集中程度高,為暴雨的發(fā)生提高了水汽條件;明顯的正渦度平流為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動力條件;大的K指數(shù)表明環(huán)境能量充足,為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熱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