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敏
摘 要: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摒棄浮華,要返璞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引領者,指導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尊重差別,因材施教,教師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既要有嚴格的要求,也要有慈母般的關懷,備教材需要尊重文本,做到深入淺出;備學生需要認同差異,因勢利導,教育是知識的傳授,亦是情懷的感染。
關鍵詞:備課 課堂教學 教師 嚴慈相濟
2015年的暑期全縣教師集中培訓在金寨一中大禮堂舉行,按領導安排,我于8月26日與來自北京市的特級教師武瓊老師同課異構,為全縣中小學教師上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的《鳥島》一課,考慮到第一次走上這樣一千多人的大課堂。我在此前已較為成熟的課例基礎上又精心做了準備,對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流程、環(huán)節(jié)都可謂了然于胸了。
8月26日上午,我信心滿滿地走上了講臺,可第一眼看到安排來上課的學生沒有統(tǒng)一的校服,我的心就“咯噔”一下,但轉念一想,課堂才是最主要的,于是我馬上鎮(zhèn)定了下來,經(jīng)過簡短的交流后我正要步入正軌,突然才發(fā)現(xiàn)學生連筆也沒帶,弄得我措手不及,只好連忙找組委會負責人買鉛筆,就在這樣的慌亂中課開始了,可一上課,我才發(fā)現(xiàn)學生完全是一言不發(fā),課前試過多遍的音箱也出了問題,課件放不出聲音來,僅有的兩個偶爾說說話的孩子簡直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抓住了再也不敢輕易放掉,任憑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無濟于事,就在這樣的尷尬與無奈中,我草草地收了場,遭遇了我從教以來第一次公開課上的滑鐵盧,其情其心可想而知。
緊接著,武老師的課開始了,考慮到上節(jié)課的情形,武老師課前進行了充分的交流,盡管課進行得也很艱澀,但整體還是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慢慢地被調動起來了,發(fā)言的也漸漸多了。下午武老師又對上午的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對當前的課堂教學談了自己的一些見解看法。
說實在的,從教十余年來,這樣尷尬的課堂還是第一次遇到,尤其是在獲得市級小語大賽一等獎之后,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磨礪,在教學上我也的確有了質的提升,對課堂的把控,教材的鉆研,教學流程的設計,也都讓我對課堂教學的信心大為增加,可今天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尷尬的局面呢?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思前想后,我覺得主要還是:我此前接觸的學生整體素質都較好,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這就給我自己造成了一種假象,誤認為自己的課上得還不錯,可我面對的只是這個層次的學生。可當學生的學習層次一變化,我就沒有了應對之策,缺乏經(jīng)驗,沒有了方法,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不足,缺少駕馭課堂的智慧。
聽了武老師的分析講解之后,我深深地感到了我的課堂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包括市級的大賽課,都掩蓋了課堂中許多不為人所察覺的東西,從教學觀念、理論方法、課堂把控的技巧上都存在著許多問題。
首先,我們的課堂還是重在“教教材”,重在知識的傳授上,而不是“用教材”忽視了對學生行為習慣。正因為我們的課堂是教教材,所以教者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是我下一步要教的是什么?思維總是跟著教學內容走,受教學內容的束縛。一旦在設計好的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遇到了困難,學生過不去,教學進程也就受阻了。而武老師的課能隨心所欲地發(fā)揮,不受教學內容的限制,處處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亦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正是深入備課所帶來的游刃有余。
其次,要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悟課標精神,熟悉各年段的學習要求,要與學生、教材相鏈接,備課要深入鉆研教材,要與課程標準,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對接,不能人為地拔高了知識。教師備課不能只滿足于深入教材,還要跳出教材,研究學生,科學界定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適宜的教法,站在最合適的位置,選擇最恰當?shù)慕嵌韧苿訉W生的學習。鉆研教材,我們要在“深入”上下功法,處理教材要在“淺出”上做文章,唯此才能循循善誘,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
再次,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從視線中溜走。武老師的要求是學生的目光要始終盯著老師,而老師的目光更要能俯視全班,要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老師在關注著自己,這樣孩子就不敢分心,注意力也就會更集中。武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她的慢慢引導下,漸漸步入正軌,及至后來,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反觀自己,后來只能依賴幾個學生的發(fā)言啦,更多的孩子是無暇顧及,任其自然,都從我的視線中溜走了。于我而言,關注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都成了泡影,其結局、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啦。
武老師說:“教師不可因為上課而無原則地遷就,取悅于學生,這不是語文課堂。”在武老師的課堂上,對于不聽課的孩子,她差不多是用命令的語氣責令他重復剛才老師說過的話,而且還警告他不注意聽,還會再找他。這讓我們聽課的教師都深感詫異,在此前的公開課上,我也從未見過如此情形,而事實證明:對于個別調皮、不聽課的學生,這種嚴厲是必要的。這也是“嚴要求”的體現(xiàn)。
最后,武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了課前交流的重要。我們的課也有課前交流,武老師的課也有課前交流,但他是為了在活動中,在交流中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是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而去服務的。所以,對于借班上課的學生,如何去了解學情,做好課前預設,課前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反思這節(jié)公開課,正如我在說課時所說,從公開課的角度來看,這節(jié)課有著太多的遺憾與不足,但對我個人而言,我卻從中收獲了很多,這是在此前較為成功的公開課上從來沒有獲得的。正是因為不足,所以才暴露了平時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給我留下了許多的思考,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的寶貴經(jīng)驗。因此,盡管失敗,但我覺得更充實,更滿足,因為,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認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