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嘉麗
摘 要:《傲慢與偏見》真實地記錄了英國在攝政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給讀者提供了了解當時英國社會的渠道。本文從全書細節(jié)處入手,探討該書折射出的英國攝政時期鄉(xiāng)紳階級的生活風貌,包括經濟狀況、財產繼承、社會地位。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鄉(xiāng)紳階級;生活風貌
1.鄉(xiāng)紳的經濟狀況
《傲慢與偏見》對鄉(xiāng)紳們財產狀況的的描寫頗為豐富。如對凱瑟琳家富麗堂皇的側面描寫:“威廉爵士雖說當年也曾進宮覲見過皇上,可是看到四周圍這般的富貴氣派,也不禁完全給嚇住了?!毙≌f在開篇介紹班納特先生時說道他在朗伯恩村有一宗房地產,每年可以得到兩千鎊的進項,他的侄子柯林斯也說他有一筆不菲的積蓄。介紹達西和賓利時,奧斯丁也強調了他們的經濟實力雄厚——賓利是“一個有錢的單身漢,每年有四五千鎊的收入”;達西則是“每年有一萬鎊的收入”。
2.鄉(xiāng)紳的財產繼承
書中的大量細節(jié)都對鄉(xiāng)紳們的財產繼承制度有所反映。在繼承制度的影響下,菲茨威廉上校在選擇婚姻對象是不得不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以保障自己的社會和經濟地位;貝內特小姐們只能繼承父親的一些動產。加之貝內特夫婦在年輕時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天真地認為“完全不必省吃儉用,因為他們夫婦自然會生個兒子,等到兒子一成年,也就隨之消除了限定繼承權的問題,寡母孤女也就有了生活保障。”因此,貝內特夫婦留給女兒們的積蓄不多。這直接導致了貝內特太太急于為女兒們尋找金龜婿,期望通過婚姻這條捷徑來解決經濟問題的心態(tài),全書的故事也由此展開??梢哉f,繼承制度是整個小說的基礎,極大影響了書中人物的處境和婚姻觀。下文從不動產的繼承和動產的繼承兩方面具體闡述鄉(xiāng)紳的財產繼承狀況。攝政時期英國依然沿襲中世紀時的封建繼承法,繼承事務受到教會法、世俗法和習慣法的三重管轄,采用復式繼承制,即動產(主要包括個人日常生產、生活物品)與不動產(主要包括土地、房屋)使用不同的繼承方式。
2.1不動產的繼承
18世紀的英國對于不動產的繼承受長子繼承制和限定繼承制兩方面的制約。
2.1.1長子繼承制
出身同一家族的達西和菲茨威廉上校在財力上有很大差距。達西闊綽,但菲茨威廉上校卻比他遜色得多。在菲茨威廉與伊麗莎白的一次談話中,他說道:“他比許多人有資格我行我素,因為他有錢,別人沒錢。我說的是真心話。你也知道,小兒子事事得忍氣吞聲,仰人鼻息?!辈粌H如此,為了維持未來體面的生活,菲茨威廉上校在選擇婚姻對象時也不得不考慮女方的財力狀況。
這與當時英國對不動產實行的長子繼承制有關。長子繼承制規(guī)定一個人死后將其不動產永久地交由其長子保持,而后歸屬兒子的長子,以次在直系親屬類推。因此,達西作為老達西先生的長子,繼承了其父親全部財產;達西的表哥菲茨威廉上校作為達西姨父的小兒子,無權繼承價值更大的不動產,只能繼承父親的一些動產,財力就大不如達西。
2.1.2限定繼承
在《傲慢與偏見》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對比。同樣作為家中女兒,貝內特家的小姐們和凱瑟琳太太的獨生女德伯格小姐的處境大不相同。由于貝內特先生膝下無兒,按法律朗本的莊園只能由遠親柯林斯繼承。相反,德伯格小姐可以繼承位于羅辛斯的土地。
這與限定繼承法有關。
在小說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線索——小說的第十三章里,班納特先生對柯林斯說:“我并不想怪你,因為我也知道,世界上這一類的事完全靠命運。一個人的產業(yè)一旦要限定繼承人,那你就無從知道它會落到誰的手里去。”
貝內特先生提到的限定繼承人涉及到兩個可能的方面。
其一,英國復雜土地制度下的騎士保有地。自1066年諾曼底王朝建立,威廉一世對貴族分封土地,所有直屬封臣必須按照土地大小向國王提供一定數量的騎士服軍役。這種土地的性質為騎士保有地。貴族可以將受封的土地分給部下,受封者可以轉讓或讓下一代繼承這些土地,同時包含在這些土地里的義務也要隨之轉移。由于軍役對性別的要求,包含這種義務的騎士保有地只能由男性繼承。
其二,《限嗣繼承法》正式頒布后,繼承的“限制”細化為“一般限制”“限制男性繼承”和“限制女性繼承”。《限嗣繼承法》中規(guī)定父親可以從自己產業(yè)中未被列入限嗣繼承的產業(yè)中撥出一部分給除限定繼承人外的余下子女,但被列為限嗣繼承的產業(yè)不能有絲毫瓜分。土地一旦被設為限嗣繼承,后世就不能隨意更改。
基于此可以推斷:貝內特家的地產有可能是騎士保有制下的土地;或者是貝內特家祖上將土地設為限定男子繼承。無論是哪種情況,貝內特家的小姐們都無法繼承其父親的莊園。相反,德伯格小姐家在羅辛斯的莊園顯然就不受限嗣繼承的束縛,這使她的繼承權成為可能。
2.2動產的繼承
小說中提到貝內特太太和女兒們可以得到貝內特先生5000磅遺產,每個女兒得到多少由父母在遺囑上另行交代。這里可以被女眷們繼承的5000磅就屬于貝內特先生的動產,有可能是地租收入的積累。動產的繼承相對于不動產的繼承較為靈活。當時的動產繼承實行分割繼承制,妻子、子女、教會各繼承一份;動產的分配可以由被繼承人決定。與書中的情節(jié)完全相符。
3.鄉(xiāng)紳的社會地位
從鄉(xiāng)紳階級的經濟條件以及相應的優(yōu)越生活條件可推斷這一階級在社會階級金字塔中較高的位置,同時,鄉(xiāng)紳階級對地方牧師的任命權進一步暗示了這一階級的社會地位。書中柯林斯就是受到了凱瑟琳夫人的提拔而得到了牧師職位;韋翰在和伊麗莎白交談時也提起,“老達西先生遺囑上說明,牧師職位一有了最好的空缺就給我”;達西在寫給伊麗莎白的信中也提起了韋翰的牧師職位這件事——“我大約接連三年簡直聽不到他的消息,可是后來有個牧師逝世了,這份俸祿本來是可以由他接替的,于是他又寫信給我,要我薦舉他。”由此看出,地方鄉(xiāng)紳對牧師有任命權。這體現了鄉(xiāng)紳階級在社會事務方面享有特權,社會地位較高。
《傲慢與偏見》圍繞英國攝政時期鄉(xiāng)紳階級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展開,生動傳神地描繪了這一階級的生活風貌,給讀者提供了了解當時英國社會的渠道??傮w來說,鄉(xiāng)紳階級占有大量社會財富,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同時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繼承法的制約,部分年輕子女的經濟狀況不如父輩理想。
參考文獻
[1]王晨輝.英國近代前期貴族家庭的財產分配[D].河南大學,2011.
[2]陳志堅.情與理的交鋒[D].首都師范大學,2007.
[3]王曉焰.18-19世紀英國婦女的生活和工作狀況研究[D].四川大學,2006.
[4]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孫致禮,譯.西安: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