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松
對考場作文而言,要想在眾多的作文中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必須有“亮點”。在議論文中,恰當使用一些問句,就是給文章增加“亮點”的好方法之一。
問,或有疑而問,或無疑而問。如能在文章的適當位置,巧妙運用一般疑問句,問而不答,可以把讀者帶入作者設定的情境中,或引發(fā)讀者的思考,或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如能巧妙運用無疑而問的設問、反問句,可以強化語氣,突出內(nèi)容,表達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增強說服力,進而引入深思。巧妙的問句,可以成為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既能吸引讀者的目光,也能推動思考逐步走向深入,達到高考作文標準中“深刻”的要求。
一、標題使用疑問句
議論文的論點必須是明確的判斷句,但標題可以是任何一種句式。大多數(shù)議論文的標題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但實際上都是以陳述句的形式出現(xiàn)的。標題如果使用問句,一則顯得比較特別,二則能引發(fā)讀者的思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如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標題是一個疑問句,問而不答,僅僅從標題無法看出作者的觀點。同時,這一問句其實也暗示著可能存在的兩種對立的觀點。作者的觀點到底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反駁另一種觀點的?這些就有待讀者的深入閱讀了。
一開頭使用設問句
設問是一種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讀者注意,引導讀者思考,突出某些內(nèi)容,使文勢有變化,起波瀾。議論文用設問句開頭,自問自答,提出自己的正面主張,就使正確的觀點和錯誤的觀點形成對照,使論點更加鮮明。同時,以設問句開頭,會引起讀者的“疑”,“疑”的后面,緊接著的必然是“問”。文章開門見疑,讀者急于了解問題的答案,就容易被帶入作者設定的論述語境中。
三、文中用問句點綴
論述,要么是批評別人的觀點,要么是闡述自己的主張。在論述的過程中,適當使用一些問句來點綴,可以為文章增色。
一是在敘述某一現(xiàn)象之后用一個問句,展開對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如:
中華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綿延至今?有人說是外儒內(nèi)法的治國之道,有人說是農(nóng)耕文明的穩(wěn)固保守,有人說是大海、大漠、大山對于外來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說是中華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諸如此類的回答,不勝枚舉。我想,與中華民族的延續(xù)性與長期扎根于農(nóng)耕的中國人自然形成的勤勞淳樸、任勞任怨的精神特質(zhì)也不無關(guān)系。(《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二是在從某一角度闡述觀點之后用一個問句,轉(zhuǎn)入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如:
更何況,你的遠山眉,自有一股英氣,我很難想象,就算你的眉毛整成了大平眉,你的五官整成了宋慧喬,但是你的大長腿怎么辦?一米七二的你,想學一米五八的宋慧喬,一貫大大咧咧的你,忽然變成了溫婉的鄰家女孩小鳥依人的模樣,是不是有點怪?水有水的味道,鹽有鹽的滋味,誰都不能取代彼此。如果只有水,那么生活太過寡淡無味;如果只有鹽,那么生活又太咸?!八崽鹂嗬毕獭?,人世間百味紛呈,世間的美又何嘗不是如此?(《世間的美有千萬種》)
三是在正面或反面論證觀點之后用一個問句,轉(zhuǎn)入反面或正面分析論證。如:
更有一些“讀者”本身就無知,甚至是不懷好意,他們想當然地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甚至橫加指責。其實,他們連自己生活的那本書都寫不好。如果連這些“讀者”的話我們都輕易地去聽取,怎能不迷路?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滿盈者,不損何為?慎之!慎之!”你得有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千萬不要因為前輩們身上有一些缺陷就瞧不起他們。完全“聽老人言”固然不對,完全“不聽老人言”同樣是錯誤的。(《聽良言,寫好書》)
四、結(jié)尾使用問句:
以問句結(jié)尾的方式,古稱“問結(jié)”。它是指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用問句收束,包含四種情況:設問作結(jié),自問自答,在前文分析敘寫的基礎(chǔ)上,或推問結(jié)論,或表達深刻的思想;反詰句作結(jié),對文章內(nèi)容加倍肯定,突出強調(diào),有問無答,結(jié)得有力;設問和反詰并舉,以發(fā)揮兩種問句作結(jié)的雙重作用,先設問逐層深入,引出中心論點,以反問充分肯定,發(fā)人深省;疑問作結(jié),把思路延伸到文外,引發(fā)讀者思考。
(插圖/稻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