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大學生德育問題分析
1.缺乏集體觀念
從大的社會環(huán)境看,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屬于“90后”,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經濟快速發(fā)展、各種新的價值觀和社會思潮泛濫,他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處處事事自我為中心,過分夸大個人,實用主義之上的思想充斥著大學生的心里理。
從家庭環(huán)境看,“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失誤和過分的溺愛使他們自以為天下以我為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導致他們缺乏集體意識,不關心集體。
從教育大理念來看,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盲目地強調個性教育,而對集體觀念的引導不足,只是他們在進入大學后面對集體的生活時心理上產生了矛盾和排斥。
2.誠信意識淡漠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闭\信作為個人安身立命之本、國家治國安邦之本,其重要意義表現在人際交往中相互信任、相互忠誠,在經濟活動中誠實守信、公平無欺。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到的做人誠信為先的基本原則在當代大學生中間往往被忽視,在校期間隨意曠課、考試作弊、論文抄襲;進入社會中背信棄義,自私自利。在物質誘惑面前,他們更多地選擇投機取巧、背信棄義。
3.缺乏艱苦樸素的精神
艱苦樸素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享樂主義甚囂塵上,大學生身處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容易被不健康的消費觀念所誤導。大學生追求享樂,追求名牌,攀比消費的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他們花著父母的辛苦錢,手里拿的是iPhone手機,腳上穿的是阿迪達斯、耐克。而作為他們的父母的穿著和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4.缺乏愛國熱情,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
在這個各種思潮泛濫的社會,一部分學生迷戀以享樂主義為中心的外國生活方式,什么哈韓、媚日的風氣越來越濃。而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卻了解甚少,讓他們說出幾個外國的名牌和明星,可以張口就來,而有些大學生對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節(jié)日文化卻知之甚少。他們沒有耐心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念采取鄙視的態(tài)度,認為那些都是些過時的思想。
二、傳統節(jié)假日對大學生的德育功能分析
我國傳統節(jié)日眾多,這些節(jié)日中大都蘊含深刻的中華民俗的優(yōu)秀文化和價值觀念。利用好傳統節(jié)日的德育功能,對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節(jié)日,也是最能體現中國人價值觀念的重大節(jié)日。春節(jié)的德育功能體現在:第一,和諧歡慶是春節(jié)的一大主題,春節(jié)能是大學生體會到中國人對親情的重視,能使人領悟到和諧的真諦;第二,春節(jié)期間吃 “團圓飯”,舉國歡慶,在外的游子不管多遠,回家之路如何艱辛。都要趕在除夕前和家人團聚,并向親友百年賀歲,增強親友間的感情,促進社會和諧。
中秋節(jié)則體現了中國人崇尚團圓、和諧、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節(jié)日期間的家人團聚、走親訪友、贈送月餅等活動,加深了親朋友的感情聯系,密切了人際關系,同時更能促進社會的和諧。
清明節(jié)則是崇尚“孝”的節(jié)日,蘊含著介子推“孝義為上”的道德操守、以及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的奉獻精神。清明掃墓則體現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追憶之情,使我們時刻記住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不至于使我們迷失。清明節(jié)期間緬懷革命先烈,紀念那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感謝那些為保衛(wèi)國家犧牲的人們,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們在追憶前人的同時更加孝敬父母、團結同學,提升大學生家庭觀念和集體主義意識。清明節(jié)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港、澳、臺同胞紛紛趕回故土,祭奠民族共同的先祖,匯集民族情感,使華夏子孫從充分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子孫血濃于水的親情,對增強民族認同感,增強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端午節(jié)則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楚國大夫屈原的民俗節(jié)日,體現我國人民對于 “忠”文化價值觀念的民族認同?!爸摇钡木袷侵腥A民族文化價值的又一核心。大學生在這一節(jié)日中可以充分體會到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的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之心,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價值的可貴,更體現了高尚人格和操守對與國家民族的重要性,正可謂“生命誠可貴,理想價更高”,像屈原一樣為了真理和追求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對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來說,端午節(jié)的德育功能不言而喻。
三、發(fā)揮傳統節(jié)日的德育功能,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
1.學校應加強引導,努力營造傳統節(jié)日的德育氛圍
大學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各級各類大學應充分重視傳統節(jié)日的德育功能,發(fā)揮大學特有的人才、科技、人文優(yōu)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發(fā)揮黨團組織在宣傳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組織好、開展好具有教育意義各類活動,如清明節(jié)到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激勵大學生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之情。重陽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敬老愛老活動,讓他們感覺到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發(fā)揚傳統孝文化中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博愛精神。
2.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
中國傳統節(jié)日大都屬于法定假日,因此大學生有一大部分選擇在家和父母親人一塊度過,這時候,家長要利用這些難得的教育機會,讓自己的孩子體會傳統節(jié)日的深刻內涵和文化積淀。比如,春節(jié)時祭祀眾神以及祖先,感謝大自然的恩賜,祈求神靈及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這一系列的活動,能夠讓人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發(fā)展的觀念。
另外,除夕之夜,守歲之俗,老少一堂,團團圓圓,彼此交流,敘舊話新,加強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關系。拜年等活動使家族同宗共祖的認知得到鞏固。
3.社會要營造濃厚的傳統節(jié)日德育氛圍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青年強則中國強,只有保證大學生一代又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的祖國才能充滿蓬勃生機和活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才能轉化為現實。
各級政府要重視大學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認識到傳統節(jié)日的德育功能,組織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讓大學生節(jié)日期間有機會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節(jié)日文化,從而受到傳統文化和民族價值觀的熏陶。讓大學生為自己是中華兒女而自豪。各種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旅游景點應該針對大學生有相應的優(yōu)惠或免費政策,學校應減少組織和開展非傳統節(jié)日的慶?;顒?,引導學生關注重視中國傳統節(jié)日。
作者簡介:龔建強,男,1978年8月生,碩士研究生學歷,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黨建、傳統文化、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