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娥
小學高年級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群體中重要部分,由于多種原因,普遍缺乏自信自強意識和努力拼搏的心態(tài),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參差不齊,面對挫折和逆境多數(shù)表現(xiàn)出束手無策。為分析其遭遇挫折逆境的整體情況,筆者對五、六年級146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訪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學生認為自己曾經(jīng)多次“陷入逆境,遭受打擊”。因此,在分析其“陷入逆境、遭受打擊”的主要原因的同時,我們借鑒了美國著名學者、白宮知名的商業(yè)顧問保羅?史托茲教授提出的著名的“逆商”理論,對此次調查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為小學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及小學生家長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逆商理論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A Q”),即逆境商數(shù)。這里所指的“逆境”的形式多種多樣,小到使人厭煩的日常小事,大到歷史性的悲劇、慘案。逆商可以預測人在逆境中所持的態(tài)度及在逆境中能否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告訴人們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指導人們如何戰(zhàn)勝逆境、取得成功。簡言之,逆商就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或挫折時產生的不同反應以及由此帶來不同的應對逆境的智力和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逆商現(xiàn)狀
逆商形成的主客觀原因 在分析、借鑒上述理論的基礎上,從影響人的心理發(fā)展的主客觀因素出發(fā),結合轉型期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和問卷調查的結果,筆者認為,小學生普遍缺乏“兩個意識”,其逆境形成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主觀原因:一是小學生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其表現(xiàn)是以自我為中心,嫉妒心強,心理脆弱,承受力差,遇到挫折和逆境更是不知所措。二是多數(shù)人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品行因素不良。四是身心素質較差。
其次是客觀原因:一是社會環(huán)境因素。二是學校環(huán)境因素。三是家庭環(huán)境因素。
普遍缺乏“兩個意識” 一是自信自強意識。問卷調查顯示,在“學習、生活中遭遇挫折、陷入逆境”時,62%的人表現(xiàn)出萎靡不振,不能自拔,且絕大多數(shù)“會變得憂慮,焦躁,不知所措”;有一小部分人“感到非常沮喪,并想到了報復”。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38%的學生會“尋求別人的幫助”,這也反映了小學生與別人的溝通不夠積極。
因此,要教育小學生遭遇挫折、陷入逆境時,思想上不能隨波逐流,首先要從心理上取勝,要有自信自強意識。有了自信自強意識之后,在行動上要學會與別人溝通,人與人之間、組與組之間、班級之間都要多溝通,多合作,多些換位思考,多些理解和原諒,進而激發(fā)出更高昂的學習生活熱情和拼搏創(chuàng)新的動力,使集體更富凝聚力,個人更具創(chuàng)造力。
二是愈挫愈奮意識。調查中,53%的學生只愿意參加自己有特長的競賽項目,還有12%的學生根本不喜歡參與競爭。
在調查卷中“如果在競爭中失敗”一題,回答“無所謂”和“過去了就不再自尋煩惱”的學生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34%,說明小學生在遭遇挫折時的意志力較差,缺少愈挫愈勇的精神。因此,要教育學生:每個逆境都隱藏著成功的契機,需要用自信自強、團結合作、愈挫愈奮的精神激勵自己。要把每一次失敗都當成一次學習的機會,從而使自己意志頑強、勇敢堅毅。
小學生逆商培養(yǎng)的途徑
實踐證明,逆商高的人,面對逆境和挫折往往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契而不舍的朝著目標前進;反之則畏縮徘徊、半途而廢,最終一敗涂地。因此,提升小學生的逆商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小學生逆商的培養(yǎng)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要熱情幫助,具體指導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8%的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挫折、陷入逆境時,愿意尋求老師的幫助。因此,教師首先要把學生都看作是一塊待雕琢的“璞玉”,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設身處地地關愛學生,多研究他們的心理特點,引導其正視自己,正確分析主、客觀原因。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國內外眾多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成功人士的成長經(jīng)驗,分析他們成功的要素,面對挫折逆境表現(xiàn)出的良好心態(tài),介紹他們的人格特點等。再次,要教給學生應對挫折逆境的方法:一是目標補償,二是積極轉移,三是適度宣泄。總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戰(zhàn)勝挫折,走出逆境,成為生活的強者。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的豐富多彩,是小學生逆商培養(yǎng)的沃土,必須以具體而有形地載體為依托,使德、智、體、美有機的結合起來。例如“一分鐘演講”,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語言、表情、神態(tài)、情感、技能的綜合運用,充分展示自我,進而訓練學生自信自強、敢于競爭、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提高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自我教育的能力。
學校各部門密切配合 小學生的逆商教育與培養(yǎng)應滲透到學校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部門。首先學校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給他們更多的支持與關愛,與孩子之間架起一座理解與溝通的橋梁,多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通向成功的平臺。其次學校要設置名副其實的心理咨詢室 (不能只停留在掛塊牌子上),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另外還要不斷加強對任課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培訓,全體教職員工協(xié)同作戰(zhàn),一起為培養(yǎng)健康的學生而努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