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滋育
摘 要:近些年來,網絡與媒體高速發(fā)展,群眾的聲音越來越多地被更多的人發(fā)現(xiàn),在司法審判中,民意與審判之間的關系愈加復雜,可以說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司法案件的最終走向。我國近些年的一些司法個案因其具有強烈的價值沖突,而迅速在網絡上點燃輿論之火,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波及司法權威,如備受公眾矚目的“山東辱母案”、“北大學子弒母騙保案”、韓國的李勝利案這些都不能讓我們忽視民意在其中的力量。民意的傳播、民意的正確與否、民意的理性與否都對司法審判產生了極深的影響力,同時它的社會性質也不容小覷。
關鍵詞:網絡媒體;民意;司法審判;民意走向
1.研究背景——從陸勇案看民意與司法
1.1? 陸勇案介紹
34歲患癌的陸勇在國內購買治療藥需要23500元一盒,而同樣療效的印度的仿制藥價格更為便宜,他通過QQ群等方式向病友推薦。因為大金額購入仿制藥,陸勇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和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捕。此后,1002名白血病患者聯(lián)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他免予刑事處罰。陸勇在看守所里關了135天后檢方宣布不予起訴。
1.2? 從陸勇案看民意對司法審判的影響
陸勇案對于中國法學界來說,是一個不同意義的存在。檢察院對陸勇做出不起訴決定的原因有很多,但絕對不是暫時迎合或者屈從于民意的結果。雖說陸勇的行為不符合國家藥品監(jiān)管的相關規(guī)則,但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白血病群體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是難以相提并論的。如果不顧及民意強行對陸勇給予嚴重的司法處罰,顯然有悖于司法為民的價值觀。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指出:“對何為真理何為謬誤不容懷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強大,群體便給自己的理想和偏執(zhí)賦予了專橫的性質。個人可以接受矛盾,進行討論,群體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雹∷痉ɑ顒邮切枰^對地專業(yè)性,但卻不能將民意完全地隔離于審判之外。
2.民意與影響
2.1? 民意的定義
《漢書·杜周傳》提到,宜修孝文時政,示以儉約寬和,順天心,說民意。這里的民意所指的是人民群眾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從司法應用上講,它既不屬于法律法規(guī)也不屬于政策規(guī)范,似乎獨立于司法審判之外。近年來通過網絡表達民意愈發(fā)普遍,但尊重民意并非輿論審判,民意的核心是言論自由,是對案件的評價而非對案件的審結。
2.2? 民意的影響
2.2.1 民意的負面影響
民意監(jiān)督著法律,使得原本一些隱藏的案件浮出水面,通過獲得群眾的關注,從而引起司法的重視;但隨之而來的也有負面的影響,“鍵盤俠”“噴子”這些人肆意的在網上發(fā)表毫不負責任的言論,宣泄心中的情感,但卻從不考慮后果。因為在這世上,不只有想要追尋真正司法正義的民眾;也有一些堅信自己是“善良”的、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斷來追求自己所認為的“正義”的人,更有對一些輿論負面人物大肆抨擊的“善良”人類,但這些“善良”人類只相信從手機上所獲得的媒體信息,而沒看到事實的真相。
2.2.2? 民意的正面影響
民意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監(jiān)督司法。以轟動全國的許霆案為例,許霆在某商業(yè)銀行的ATM取款機發(fā)現(xiàn)漏洞后,連續(xù)取款171次,合計非法獲利17.5萬元。廣州中院判處許霆無期徒刑后,單在網絡搜索引擎打下“許霆”兩個字,就會有300多萬個相關詞條,民意在此時爆發(fā)出了巨大的能量。專家學者、法院法官、銀行高管、最高院領導都參與了該案的大討論,從案件本身上升到法官道德、執(zhí)法方式、立法缺陷、銀行管理、社會公平等等。最終此案以二審五年有期徒刑終結??梢哉f,民意的存在的確監(jiān)督與維護了司法正義,將事實曝于陽光下,司法的程序與結果走向透明化、公開化、合理化的走向。
3.處理司法與民意沖突的意見
3.1? 司法與民意的權衡
我們先在應該意識到司法與民意的沖突的確存在,也可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可能愈加復雜,但也要相信這種沖突可以是有解決的可能性的。這二者之間的權衡,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同時,縱觀各國法律,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日本的裁判員制度、美國的民權訴訟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司法與民意的權衡。
3.2 確保真正意義的獨立審判
想要尋求民意與司法沖突間的平衡點,就是要控制輿論的合理化方向,而司法獨立便是這一平衡條件成立的前提,可以從源頭阻止一些負面輿論的發(fā)酵以及確保司法審判不被其他外因影響。首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不受行政權力干涉,司法機關獨立秉持著司法正義的理念辦案;其次,辦案法官要議案獨立,不受外部權力干涉。我國的法官可以在不增加審判成本的前提下對主審法官予以適當?shù)剌浾摳綦x,對有條件的法院試行管轄權異議變更,延遲審理等方法最大程度地阻絕外界干擾。
3.3 增加民意表達通道 實行輿論監(jiān)督制度
在自媒體時代想要確立司法公信,可以向群眾公開不涉密的司法審判信息。當然司法機關也不能隨意被輿論引導,向負面輿論甚至是故意操縱輿論走向的情況屈服。ⅱ同時,為了讓更多,更理性地民意予以良好地表達,拓寬反應渠道,實時公開不涉密信息,建立群眾可以反應、對話、交流的平臺,在裁判文書網公開審判過程、結果,發(fā)布相應地文書,在透明化、公開化的司法審判階段建立網絡新聞發(fā)言人制度,通過創(chuàng)新溝通方式,回應社會關切,提高司法公信力。
3.4增加宣發(fā)普法 促進民意理性化進程
法院運用在線平臺回應網友提問、用新媒體普及法律知識等都是新媒體時代展現(xiàn)開放姿態(tài)、走好司法層面群眾路線的有益嘗試,可以更好地增強群眾對法院的理解與信任。這雖然會提高政府機關執(zhí)法的成本,但這既是提高民眾的法律素養(yǎng),也是法院提升司法公信的有效條件,從長遠來看,絕對是利大于弊。
結論
陸勇案只是拋磚引玉,讓我們意識到了民意在司法審判過程中不再是無關痛癢的發(fā)牢騷,而是切實地對司法審判與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影響。我們并不能消極地認為民意的擴大對司法獨立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相反,在有效的多渠道媒體監(jiān)督下,理性的甚至是專業(yè)性的民意表達對一個案件的審判、對當事人、乃至對社會都會產生積極的效果,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只要我們把握好輿論的走向,正確地應用民意于司法審判之中,便能找到司法與民意間恰當?shù)钠胶恻c,從而讓民意更好地為司法審判服務。
參考文獻
[1]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馮克利譯,[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3.
[2]王艷:《新聞監(jiān)督與司法獨立的關系研究》[M].北京:國物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