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莎,吳莎莉,陳利雙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湖南 長沙 410000)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階段是最為常見的,也是較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1]。由于新生兒氣道的特殊性,容易引起肺不張或氣道梗阻從而導致呼吸衰竭危及患兒生命因此及時排出痰液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振動排痰聯(lián)合體位引流改善氧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①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的患兒經臨床、影像學及實驗室化驗結果確診為肺部感染②無遺傳病無先心病先天畸形③無振動排痰禁忌癥。排除標準:①氣胸、肺部出血動②血流力學不穩(wěn)定者 ③叩擊部位皮膚破損者④顱內出血。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例。
對照組和實驗組均采用相同的治療及護理均采取霧化后按需吸痰。觀察組采用新生兒電動排痰器 G5 Neocussor護士將振動排痰儀的前端用一次性紗布包裹好,在患兒喂養(yǎng)前30-45分鐘根據(jù)患兒的胸片或聽診的肺部啰音部位采取體位引流。根據(jù)排痰儀的箭頭頭方向從小支氣管到大支氣由下向上、由外向由旁邊往中間約3—5分鐘,一天做3次,振動時應避開患兒的脊椎骨胸部等部位。按照排痰儀的箭頭指示方向進行移動,痰液振落,流向大的較大的支氣管,在排痰的同時將患兒保持排痰的體位,保持體位約10-15分鐘觀察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血壓面色等。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人工叩背的方式患兒取側臥位護士用右手五指并攏狀,指關節(jié)微彎,手背隆起呈空杯狀用指腹和大小魚際肌用力,在患兒的背部順著氣管的方向由下往上,從外向內避開脊柱及雙腎。以每分鐘100次左右做叩擊,約3到5分鐘每天3次患兒每2小時更換體位。
對患者排痰前后的血氧飽和度以及二氧化碳分壓及住院天數(shù)癥狀消失的天數(shù)的數(shù)值進行登記和對比。
所有數(shù)據(jù)用 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兩組排痰前和排痰后CO2分壓和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痰后患者的CO2分壓下降且觀察組患者改善較對照組更明顯,觀察組的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癥狀消失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較常見的病種。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新生兒的氣道阻力比兒童和成人大,氣道管徑小,炎癥和分泌物對他們較小的呼吸道有更大的影響,即使少量的收縮也會導致阻力和呼吸做功的增加。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梗阻,使通氣和換氣受限,新生兒對于氣道的刺激更為敏感,咳嗽和吞咽的保護性氣道反射在新生兒中不常見,易出現(xiàn)呼吸功能衰竭。及時的排出痰液對新生兒來說有積極的意義。機械振動排痰以及體位引流在兒童和成人已經廣泛的運用并且效果較佳[2-3]。印度研究表明機械振動排痰有助于促進脆弱的早產兒的整體健康[4]。本研究在排痰方面觀察組機械振動聯(lián)合體位引流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中的手叩背排痰存在的一些不足,新生兒本來肺部的面積較小而我們成人的手掌面積相對來說比較大容易叩擊部位不準確。可能會出現(xiàn)落空,不能充分叩拍肺部及呼吸道而使痰液松動,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但是對新生兒而言太大的力量可能會導致顱內壓的改變。傳統(tǒng)的人工叩背護士需要全程的手腕用力容易給護士帶來手部及腰背的疲勞感。新生兒專用的機械振動排痰儀作用力較溫振蕩使粘附在小支氣管的痰液失去粘性而移到大支氣管,驅動黏液從氣管遠端移向近端,同時使胸廓振動改善纖毛活動,增進黏液傳輸率,促進排痰。觀察組在使用振動排痰的同時還進行體位引流可以使痰液更好的由小支氣管流向大支氣管從而達到從而有效提高動脈SaO2,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在振動排痰和體位引流聯(lián)合使用下我們通過振動排痰將液化水平分力產生的定向力 推擠、震動幫助已液化的粘液按照選擇的方向(細支氣管-支氣管 -氣管)再通過引流 排至主氣管,通過吸痰排出體外,以利于通氣。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我們都應該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如果新生兒出現(xiàn)不適我們應當立即停止。
綜上所述,振動排痰儀聯(lián)合體位引流排痰法的排痰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能改善氧合和臨床癥狀,操作簡單患兒容易接受,有利于患兒的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