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以家庭為基礎的運動康復對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內科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其中康復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以家庭為基礎的運動康復,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況及生活質量。結果:康復組患者的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和心功能分級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前兩組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后康復組 ADL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運動康復;慢性心衰;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24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在世界范圍都常見的一種疾病,CHF的患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口心血管風險的惡化和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而增加。隨著患病率的上升,加上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提高了存活率,導致衛(wèi)生保健系統(tǒng)的成本不斷增加,產生了巨大的醫(yī)療費用。基于運動的心臟康復(EBCR)被證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增強心衰病人的運動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住院率,從而有效減輕醫(yī)療負擔[1]。因此本文對我院慢性心衰患者行基于家庭的心臟康復治療,觀察對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組對象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內科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均為50人??祻徒M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5~75歲,平均 (52.6±4.56)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患者38例,Ⅲ級患者12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6~74歲,平均 (52.7±4.32)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患者39例,Ⅲ級患者1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心功能分級以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康復組患者出院后在家進行以快走為主的康復訓練,為期3個月,每周4次。采用目標心率法評估運動強度,目標心率=(最大心率-靜息心率)×60%+靜息心率。一般要求每次運動持續(xù)30~60分鐘,其中包括5~10分鐘的熱身和整理運動,確保相對真實的鍛煉時間為20~30分鐘,至少能夠達到15分鐘(并且運動強度需要達到靶心率)。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慢性心衰藥物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心功能狀況及生活質量。其中心功能狀況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和 NYHA心功能分級,生活質量情況采用日常生活質量評分評估,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應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shù)據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 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功能狀況
康復組患者的LVEF和心功能分級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生活質量情況
康復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質量(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后康復組的ADL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心臟康復運動被證明是一種有效性強、安全性高的治療方法,是心臟康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2]。盡管有這樣的好處,仍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心衰患者會進行運動康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時間成本太高,患者依從性較低[3]。而在以家庭為基礎的心臟康復模式中,患者可在家用靈活的時間參與治療,無須前往專門的心臟康復中心。并且該模式包括傳統(tǒng)心臟康復的所有核心內容,定期與工作人員聯(lián)系,通過電話等其他技術及自我監(jiān)測心臟康復行為日記等方式實現(xiàn)[4]。本研究康復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康復組的ADL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以家庭為基礎的運動康復對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都有很大的改善,且利于實施,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海霞, 李軍, 范玉杰, et al. 關于心血管疾病開展以社區(qū)·家庭為主的心臟康復管控模式的探討 [J].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7, 17(02): 141-143.
[2]袁丹丹, 岑梅, 劉雪蓮, et al. 心臟康復運動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J]. 全科護理, 2019, 17(34): 4270-4272.
[3]胡大一. 積極推進心臟康復結合二級預防的綜合醫(yī)療模式 [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2, 27(06): 481.
[4]丁榮晶, 高立敏, 褚亮, et al. 三級醫(yī)院指導下社區(qū)主導的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7, 45(03): 209-216.
作者簡介:
曹帥(1995—? ),漢族,男,碩士,湖南常德,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