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幸
對于引領低年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最大的困惑是,學生們似乎更喜歡聽我為他們朗讀,而不喜歡自己閱讀。的確,老師繪聲繪色地朗讀、講故事,對低年段學生而言,確實比自己閱讀更有誘惑力。有時候,我也被他們“明亮的大眼睛和如饑似渴期待的眼神”所迷惑,會沉醉在為他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和講述中。我想,能聽得進老師的朗讀,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閱讀和學習體驗吧?畢竟低年段學生的識字量少,獨自閱讀難度較大。
讀完《閱讀的藝術》,我改變了以往的看法。我從該書第二輯《閱讀一定有方法》一文中提到的“動口、動手和動心”的“三動讀書法”中得到很大的啟發(fā)。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這天,在與學生們一起讀《沒頭腦和不高興》一書時,我鼓勵學生自己朗讀,并把自己的朗讀錄下來,鼓勵他們聽著自己朗讀的錄音,動手畫一畫書中的故事。這樣的方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們都很好地完成了畫作:有的學生畫了連環(huán)畫,把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都畫了出來;有的學生只畫了一個人物,把長長的故事濃縮在一張圖像里。學生完成畫作后,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輪流講述畫里的故事,甚至鼓勵他們根據故事進行表演,把故事演繹出來。
這樣的實踐告訴我,如果引導得當,即使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能運用默讀、朗讀、復述、繪畫和演繹等方法進行深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