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斑巖型銅(鉬)礦產資源定量評價*

2020-11-04 13:19張海坤戰(zhàn)明國潘羅忠潘貝紅
礦床地質 2020年5期
關鍵詞:噸位斑巖品位

胡 鵬,張海坤,曹 亮,程 湘,戰(zhàn)明國,潘羅忠,戴 昱,潘貝紅

(1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湖北武漢 430205;2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廣西南寧 530023;3 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廣西南寧 530023;4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研究院,廣西桂林 450304)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已成為中國在新時期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與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礦產資源領域的合作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劉伯恩,2015;汪瑩等,2016)?!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和地區(qū)礦產資源豐富,與中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加強與沿線國家礦產勘查及資源開發(fā)方面的投資與合作,對提升沿線國家礦產資源利用程度、提高中國資源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唐金榮等,2015;陳喜峰等,2017)。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之一,其礦產資源豐富,銅資源量居世界第五位,金資源量居世界第四位(胡鵬等,2018)。蘇門答臘島位于印度尼西亞群島西緣,是印度尼西亞銅、金、銀、鉛、鋅等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島嶼之一。

美國“三步式”礦產資源定量評價方法是美國地質調查局推薦使用的一種用于大區(qū)域小比例尺度下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方法(肖克炎等,2006)。該方法核心原理為相似類比理論,其假定:某種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以及空間分布與已發(fā)現(xiàn)的相同類型礦床具有相似的概率分布特征,因此在特定地質環(huán)境下某種礦床類型的未發(fā)現(xiàn)礦床數以及未知資源量可以由已發(fā)現(xiàn)的相同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以及空間分布的概率分布特征來定量表示(Singer,1993)。

“三步式”礦產資源定量評價方法包括3 個步驟:圈定成礦遠景區(qū)、建立品位-噸位模型、未知礦床數的估計。該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其內在一致性,表現(xiàn)為3 個方面:①圈定的成礦遠景區(qū)與描述性模型一致,即成礦遠景區(qū)要嚴格按照礦床描述性模型中礦床產出的地質環(huán)境來圈定;②品位-噸位模型與描述性模型和評價區(qū)的已知礦床一致,用于建模的礦床必須符合描述性模型中礦床的特征,以保證用于建立品位-噸位模型的已知礦床屬于同一類型;③研究區(qū)已知礦床和礦床數的估計與品位-噸位模型一致,即預測的礦床數量必須與品位-噸位模型中百分位數相匹配(Singer,1993)。如預測礦床數量的一半左右應該大于品位-噸位模型的中位數,大約10%的礦床應該與模型中前10%的礦床一樣大。這種內在一致性為未知資源量無偏估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Singer,1993)。該方法自從推出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預測效果(Lisitsin,2010;肖克炎等,2006;嚴光生等,2007)。

本文利用“三步式”礦產資源定量評價方法,在對蘇門答臘島典型斑巖型銅(鉬)礦床成礦特征研究基礎上,建立了適用于該區(qū)的斑巖型銅(鉬)礦床描述性模型;并結合該區(qū)已知礦床空間分布以及1∶100萬低密度地球化學調查結果,圈定了斑巖型銅(鉬)礦床的成礦遠景區(qū),估算了該區(qū)斑巖型銅(鉬)礦產的礦床數及其資源總量,以期為當地礦產資源政策制定以及中國礦企在該區(qū)進行礦業(yè)開發(fā)投資提供地質依據。

1 研究區(qū)地質概況

蘇門答臘島位于巽他陸塊的西南邊緣,處于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向歐亞板塊俯沖的前緣地區(qū)(Bar‐ber et al.,2005)。受俯沖作用的影響,蘇門答臘島發(fā)育由巽他海溝、弧前盆地、島弧構造帶、弧后盆地組成的典型溝-弧-盆構造體系(圖1)。

根據不同的地層系統(tǒng)、沉積古地理、古生物、巖漿旋回和構造運動特征可將蘇門答臘島劃分為東蘇門答臘地體(親岡瓦納板塊)、西蘇門答臘地體(親華夏板塊)以及臥依拉(Woyla)推覆體(圖2)。東蘇門答臘地體大部分位于弧后地區(qū),出露地層包括石炭系—第四系,巖性主要為粉砂巖、頁巖和灰?guī)r,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和火山巖覆蓋(Barber et al.,2003)。西蘇門答臘地體出露地層包括石炭系—二疊系,巖性主要為灰?guī)r和火山巖。東蘇門答臘地體和西蘇門答臘地體以中央構造帶為界(高小衛(wèi)等,2015;張海坤等,2017;胡鵬等,2018)。臥依拉(Woy‐la)推覆體主要由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蛇綠巖套組成。

蘇門答臘島巖漿活動較為強烈,基性-酸性巖漿均有出露。侵入巖出露以燕山期花崗巖為主,次為印支期—海西期花崗巖體?;鹕綆r分布時代較為廣泛,石炭紀—第四紀均有分布,主要巖性為安山-玄武質集塊巖、流紋-英安質凝灰?guī)r。由于澳大利亞板塊的俯沖作用,形成了蘇門答臘島NW 向右旋走滑斷裂系統(tǒng)。其中,中央構造帶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條縱貫全區(qū)的NW 向走滑剪切帶(Hutchison, 1994; Bar‐ber et al.,2005;McCaffrey,2009)。

圖1 蘇門答臘島構造單元劃分示意圖(修改自張文佑,1986)1—歐亞板塊(Ⅰ);2—巽他陸塊(Ⅰ1);3—蘇門答臘島活動陸緣(Ⅰ1-1),其中Ⅰ1-11—弧前盆地,Ⅰ1-12—島弧,Ⅰ1-13—弧后盆地;4—印度-澳大利亞板塊;5—俯沖帶;6—構造界線Fig.1 Structural unit map of the Sumatra Island1—Eurasian plate(Ⅰ);2—Sunda block(Ⅰ1);3—Sumatra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Ⅰ1-1),divided into Ⅰ11-1—Fore arc basin,Ⅰ1-12—Island arc,Ⅰ1-13—Back arc basin;4—Indian-Australian plate;5—Subduction zone;6—Structual bandary

研究區(qū)屬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澳大利亞板塊過渡帶——喜山期銅(金)成礦區(qū)的蘇門答臘-爪哇銅、金成礦帶。銅礦床類型主要為斑巖型銅(鉬、金)礦床、矽卡巖型銅(鉛、鋅)礦床,金礦床類型主要為淺成低溫熱液礦床。

銅(鉬)在研究區(qū)屬絕對優(yōu)勢礦種。據Barber等(2005)統(tǒng)計,蘇門答臘島共發(fā)現(xiàn)各類金屬礦床68處,其中,銅(鉬)礦有16處。在16處銅(鉬)礦中,具有較大儲量和找礦前景的礦床包括唐塞銅-鉬礦、Lubuk Sulasih 銅鉛鋅礦、拉瓦士銅鉛鋅礦、坦邦薩瓦銅金礦等。斑巖型銅(鉬)礦床是蘇門答臘島銅礦產資源的重要來源,根據目前蘇門答臘島區(qū)內已知的礦床儲量數據統(tǒng)計顯示,僅唐塞斑巖型銅(鉬)礦單個礦床銅儲量占島內已知銅儲量的80%以上。因此,斑巖型銅(鉬)礦產的資源總量預測,對島內銅資源總量的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典型斑巖型銅(鉬)礦床地質特征

圖2 蘇門答臘島地質簡圖(修改自Advokaat et al.,2018)1—新生代火山巖及沉積物;2—侏羅紀—早白堊世Woyla群;3—中-晚二疊世—三疊紀Peusangan群;4—石炭紀—早二疊世Tapanuli群;5—中央構造帶;6—蘇門答臘大斷裂;7—Woyla縫合線;8—銅礦床Fig.2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Sumatra Island(modified after Advokaat et al.,2018)1—Cenozoic volcanic rocks and sediments;2—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Woyla Group;3—Middle-Late Permian—Triassic Peusangan Group;4—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Tapanuli Group;5—Central Structural belt;6—Sumatra fault;7—Woyla suture;8—Copper deposit

唐塞斑巖銅(鉬)礦床位于蘇門答臘島北部亞齊省,班達亞齊東南約100 km 處,為島內規(guī)模最大的斑巖型銅(鉬)礦床。礦區(qū)主要出露Woyla 群變質巖,包括變質火山巖以及少量大理巖和綠色片巖。礦區(qū)構造主要發(fā)育NW-SE 向斷裂,次要為近SN 向和NE 向斷裂。礦區(qū)中部發(fā)育1 個由石英閃長(斑)巖、英安斑巖組成的中新世復式巖株——唐塞斑巖,該巖株侵入于中始新世GleSeukeun復合深成雜巖體中,而該深成雜巖體侵位到中生代Woyla 群變沉積巖和變火山巖中,呈NW-SE 向展布,明顯受蘇門答臘NW 向斷裂系統(tǒng)控制。礦區(qū)銅(鉬)礦化發(fā)育于唐塞斑巖內(圖3),顯示出典型的斑巖控礦特征。

唐塞斑巖體內的主要蝕變類型有黑云母化、綠泥石-綠簾石化、絹云母-綠泥石-石英化、石英-絹云母化和石英-絹云母-紅柱石化(Van Leeuwen et al.,1987)。其中,石英-絹云母-綠泥石化分布最為廣泛,與礦化空間高度一致;特別是在唐塞斑巖體的中心部位,發(fā)育強石英-絹云母-綠泥石化帶,并可見富銅、鉬礦化。

圖3 唐塞斑巖型銅(鉬)礦區(qū)地質簡圖(修改自胡鵬等,2018)1—沖積物;2—變質沉積巖;3—變質火山巖;4—蛇紋巖;5—唐塞斑巖;6—Gle Seukeum 復式巖體;7—淡色花崗巖;8—斷層;9—河流Fig.3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Tangse mining area(modified after Hu et al.,2018)1—Alluvial deposits;2—Metamorphic sedimentary rocks;3—Metamorphic volcanic rocks;4—Serpentinite;5—Tangsai porphyry;6—Gle Seukeum composite rocks;7—Leucogranite;8—Fault;9—River

銅(鉬)礦石主要發(fā)育在石英閃長(斑)巖內,呈灰白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脈狀構造、浸染狀構造,其金屬礦物組成主要為黃銅礦、輝鉬礦、黃鐵礦等,非金屬脈石礦物主要以石英、絹云母為主。黃銅礦呈他形粒狀,部分顆粒與黃鐵礦伴生,浸染狀零星分布在礦石中;輝鉬礦呈他形粒狀,多沿裂紋發(fā)育;黃鐵礦呈他形-半自形粒狀,細脈狀分布,局部輕微白鐵礦化,部分顆粒內包嵌黃銅礦包體。

礦床流體包裹體的類型單一,主要發(fā)育氣液兩相包裹體;主成礦階段流體具有中高溫(280~386℃)、中等鹽度w(NaCleq)(11.46%~15.27%)、中等密度(0.73~1.11 g/cm3)的特征;成礦深度為1.64~7.72 km,平均為4.68 km,礦床形成于中等深度環(huán)境;δ34S集中分布于1.32‰~2.23‰,平均值為1.80‰,表現(xiàn)為巖漿硫來源的特征;H-O 同位素數據顯示成礦流體主要為巖漿水,后期有大氣降水混入(胡鵬等,2018)。以上礦床地質特征以及地球化學數據顯示該礦床為中-高溫斑巖型銅(鉬)礦床。

3 斑巖型銅(鉬)礦產資源總量預測

蘇門答臘島斑巖型銅(鉬)礦產資源總量預測工作采用美國“三步式”礦產資源定量評價方法,該方法關鍵技術包括3 個步驟:①建立所預測礦床類型的描述性模型,并圈定該礦床類型的成礦遠景區(qū);②利用與預測礦床類型相適應的品位-噸位模型來估計未發(fā)現(xiàn)礦床的品位、噸位質量特征;③估計成礦遠景區(qū)內所預測礦床類型在不同概率下的未知礦床數。最后,結合建立的品位-噸位模型以及未知礦床數的概率估計,使用蒙特卡羅統(tǒng)計試驗方法對成礦遠景區(qū)內資源量進行模擬計算。

3.1 圈定成礦遠景區(qū)

礦床描述性模型是圈定成礦遠景區(qū)的重要依據。Cox 等(1986)提出,礦床描述性模型的主要內容包括2 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礦床產出的一般地質背景,包括大地構造背景、成礦時代范圍、巖石類型、巖石結構-構造、成礦環(huán)境等;第二部分為礦床本身特征的描述,包括礦石礦物組合、礦石結構-構造、圍巖蝕變、地球化學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根據蘇門答臘島已知典型斑巖型銅(鉬)礦床的研究成果,并結合1∶100萬低密度地球化學測量結果,本次建立了適用于蘇門答臘島地區(qū)的斑巖型銅鉬礦描述性模型:

(1)大地構造位置:印度-澳大利亞板塊與歐亞板塊俯沖帶,三級構造單位為蘇門答臘島弧構造帶;

(2)成礦時代:新生代(胡鵬等,2018);

(3)巖石類型:礦化主要發(fā)育在新生代石英閃長(斑)巖、英安斑巖巖株中,巖株規(guī)模不大,侵入于由閃長巖、石英閃長巖、花崗巖組成的深成雜巖體中;

(4)礦石結構構造: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細脈狀構造、浸染狀構造;

(5)礦石礦物組合:黃銅礦-輝鉬礦-輝銅礦;

(6)圍巖蝕變:巖體內蝕變主要為綠泥石-綠簾石化、絹云母-綠泥石-硅化、石英-絹云母化組合,其中絹云母-綠泥石-硅化在巖株的中心部位與礦化的關系最為密切;

(7)控礦構造:蘇門答臘NW 向右型走滑斷裂系統(tǒng);

(8)低密度化探特征:1∶100 萬低密度地球化學測量結果中,分布在島弧構造帶內的Cu、Mo、Au 異常與已知礦床點套合好,為斑巖型銅(鉬)礦產遠景區(qū)的圈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9)伴生礦床類型: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礦、矽卡巖型銅多金屬礦;

(10)找礦標志:已知斑巖型銅礦(床)點的分布;1∶100 萬低密度地球化學Cu、Mo 及與Cu(Mo)礦化關系密切的Au元素綜合異常。

需要注意的是,蘇門答臘島斑巖型銅(鉬)礦床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島弧構造帶內的NW 向右型走滑斷裂兩側(圖2),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弧后盆地并不利于該類礦床的形成;而由于該島河流主要由中部高海拔地區(qū)流向西部低海拔地區(qū),造成Mo元素異常主要分布在弧后盆地第四系沖積物區(qū)域內,這些異常對遠景區(qū)圈定影響不大。

根據上述斑巖型銅(鉬)礦描述性模型中礦床產出的地質要素,同時結合預測區(qū)內已知礦床(點)的空間分布,以及1∶100 萬低密度地球化學測量結果,在蘇門答臘島內圈定了4 個斑巖型銅(鉬)成礦遠景區(qū)(表1,圖4)。

3.2 建立品位噸位模型

建立礦床品位和噸位模型是為了對成礦遠景區(qū)內未發(fā)現(xiàn)礦床的品位和資源量進行潛力預測和評價。未發(fā)現(xiàn)礦床的礦石噸位和品位被認為與相同地質背景下已發(fā)現(xiàn)的同類型礦床具有相似的分布規(guī)律,預測區(qū)內未發(fā)現(xiàn)礦床的品位和噸位特征可由標準的品位-噸位模型估計得到(Singer,1993)。Cox等(1986)和Bliss(1992)根據全球礦床的數據發(fā)布了69 個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模型。經Singer 等學者完善,目前在蒙特卡洛模擬軟件(MARK3)中已經集成了114 種不同類型礦床的品位-噸位模型(Duval,2012)。

由于蘇門答臘島地質工作程度較低,已獲取的礦床品位、噸位數據資料不足以建立本地區(qū)的品位-噸位模型,所以本次采用斑巖型銅礦全球通用品位-噸位模型來代替本區(qū)的模型,但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t-檢驗(肖克炎等,2006)。

根據2008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fā)布的全球斑巖型銅礦品位、噸位數據建立模型(Singer,2008),得出斑巖型銅礦品位、噸位的累積頻率分布圖及頻數分布直方圖(圖5a~d),其峰度偏度檢驗基本都服從對數正態(tài)分布。

研究區(qū)內有2 個已知勘探程度較高的斑巖型銅礦床(唐塞銅礦、蘇利特河銅礦)的品位、噸位數據,通過Excel軟件中內置的T-text函數對研究區(qū)礦床噸位進行t-檢驗,將之與全球通用模型的噸位進行比較,得到t-檢驗的概率為0.091>0.01,可以認為研究區(qū)礦床的噸位與全球斑巖型銅礦床的噸位之間無顯著不同,全球品位-噸位模型適用于蘇門答臘島未發(fā)現(xiàn)斑巖銅礦床。

3.3 預測未知礦床數

“三步式”資源定量評價的第三步是估算成礦遠景區(qū)內存在但數量未知的礦床數目。未發(fā)現(xiàn)礦床數目通常在90%、50%、10%概率下進行估算,不同的概率既反映了估計的不確定性,也反映了成礦的有利度(Singer,2008)。

表1 蘇門答臘島斑巖型銅(鉬)礦床成礦遠景區(qū)Table 1 Delineated prospective areas of porphyry Cu(Mo)deposits in Sumatra

在“三步式”評價中,估算未發(fā)現(xiàn)礦床數量沒有固定的方法(Singer,1993)。Cox(1993)利用靶區(qū)統(tǒng)計法(counting targets)對波多黎各地區(qū)斑巖型銅-金未知礦床數進行預測,該方法將所圈定遠景區(qū)進行優(yōu)劣分級,最終將不同級別遠景區(qū)的數量作為不同概率下的未知礦床數目。中國常用的是德爾菲法,因為大部分地區(qū)都積累了豐富的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資料,同時,結合當地的地質專家往往可得到良好的預測效果(婁德波等,2010)。

礦床密度模型為未發(fā)現(xiàn)礦床數量的估算提供了有用的公式,就像品位-噸位模型是未發(fā)現(xiàn)礦床質量和規(guī)模的模型一樣(Singer, 1993)。在世界范圍內,基于對108個開發(fā)程度較高的區(qū)域中得到10種不同類型礦床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礦床數目與礦床的規(guī)模成比例,成礦遠景區(qū)的面積和該種類型礦床規(guī)模也成比例(Singer et al.,2001;Mosier et al.,2007)。利用這些變量進行回歸,Singer(2008)建立了所有礦床類型的通用密度模型公式。密度模型公式可以通過輸入成礦遠景區(qū)的面積和該遠景區(qū)內所預測礦床類型噸位的中位數在任何礦床中使用,并且該密度模型提供了在90%、50%、10%概率下礦床數的估算方程(Singer et al.,2011)。該方法適用于地質研究程度較低的地區(qū),而且使用不受礦床類型的限制,既可以用來作為專家判斷的指南,也可以直接用來估計大多數礦床的數量,已在世界多地取得了良好的預測效果(Singer,2018)。該方法最新修訂的公式如下(Singer et al.,2011):

圖4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斑巖銅(鉬)成礦遠景區(qū)簡圖1—大-中型銅鉬礦床;2—小型銅(鉬)礦床及礦點;3—Cu化探異常;4—Au化探異常;5—Mo化探異常;6—蘇門答臘大斷裂;7—溝弧盆體系邊界;8—成礦遠景區(qū)及編號Fig.4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prospective areas for porphyry copper(molybdenum)deposits in Sumatra Island1—Large and medium-sized copper(molybdenum)deposits;2—Small copper(molybdenum)deposits and ore spots;3—Cu geochemical anoma‐lies;4—Au geochemical anomalies;5—Mo geochemical anomalies;6—Sumatra fault;7—Ditch-arc-basin system boundary;8—Copper(molybdenum)prospective area and its serial number

DensityX指在X%概率下的每100 000 km2內的估計礦床數,X可取10%、50%、90%;a指成礦遠景區(qū)面積,單位:km2;s 指礦床噸位的中位數,單位:百萬噸;N 為預測礦床數;1.290 為在10%置信水平下自由度為106 時的t 值(t-分布中,t=t10,106df=1.290),0.3484 為控制區(qū)域礦床密度與噸位中位數比值的標準差,109為控制區(qū)域的數量,3.173為控制區(qū)域面積(km2)lg 值的平均數,?0.3292 為控制區(qū)域噸位(百萬噸)lg 值的平均數,2.615 為控制區(qū)域面積(km2)lg 值的標準差,1.188 為控制區(qū)域噸位(百萬噸)lg 值的標準差。

根據上述密度模型對蘇門答臘島斑巖銅鉬礦未知礦床數進行估算,由于研究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的斑巖型銅鉬礦大多數勘探程度較低,其目前礦石量數據無法代表其真實情況,本次以標準品位-噸位模型中噸位的中位數來代替。將各個遠景區(qū)面積以及噸位的中位數代入到上述公式(1)、(2)、(3)中,得到斑巖型銅(鉬)礦不同概率下的估計礦床數(表2)。

圖5 斑巖型銅(鉬)礦床品位-噸位模型及品位-噸位頻數分布直方圖(數據引自Singer,2008)a.噸位模型;b.品位模型;c.噸位頻數分布直方圖;d.品位頻數分布直方圖Fig.5 Grade-tonnage model for porphyry coppe(rmolybdenum)deposit and grade-tonnage frequency histogram(data after Singer et al.,2008)a.Tonnage model;b.Grade model;c.Tonnage frequency histogram;d.Grade frequency histogram

由表2 可知,在圈出的4 個成礦遠景區(qū)內,蘇門答臘島斑巖型銅(鉬)礦床在90%預測概率下礦床數為12 個,在50%預測概率下礦床數為25 個,在10%預測概率下礦床數為53個,均值為27個。

3.4 資源量估算

“三步式”定量評價最后一步是估算在不同概率下的資源量。由于蒙特卡羅方法能夠正確地模擬隨機變量的分布,再現(xiàn)它的取值規(guī)律,因而通常使用該方法將品位-噸位模型與未知礦床數的概率估計值相結合得到未知礦產資源量的概率分布(楊永華,1985)。在本次評價中,使用MARK3 軟件(Duval,2012)來進行蒙特卡洛模擬,軟件依據用戶輸入所預測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模型以及在不同概率下(90%、50%、10%)的未知礦床數估計值得到品位、噸位及礦床數的概率分布曲線。具體不同概率下的資源量計算結果見表3,金屬量累計分布圖見圖6。

表3 斑巖型銅礦及其伴生元素的模擬資源量Table 3 Resource estimation of porphyry Cu(Mo)deposits

表2 遠景區(qū)內斑巖型銅礦估計礦床數Table 2 Estimated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in copper(molybdenum)prospective areas

估算結果顯示,蘇門答臘島地區(qū)斑巖型銅(鉬)礦產在90%預測概率下資源總量為銅2300 萬噸、伴生鉬38 萬噸。在50%預測概率下資源總量為銅8900 萬噸、伴生鉬210 萬噸。在10%預測概率下資源總量為銅22000萬噸、伴生鉬660萬噸。均值為銅17 000萬噸,鉬480萬噸。

4 結 論

(1)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銅(鉬)礦床類型以斑巖型銅(鉬)礦床為主,該區(qū)斑巖型銅(鉬)礦床Cu為主要成礦元素,Mo為伴生元素。

(2)構建了蘇門答臘島斑巖型銅(鉬)礦床的描述性模型,礦床主要產出于蘇門答臘島弧帶新生代石英閃長(斑)巖、英安斑巖等斑巖系統(tǒng)內,NW 向蘇門答臘斷裂及其次級斷裂控制巖體分布,也控制了銅(鉬)礦化空間。

(3)依據斑巖型銅(鉬)礦床描述性模型、已知銅(鉬)礦床分布、1∶1 000 000 低密度地球化學測量結果在蘇門答臘島共圈出4 個斑巖型銅(鉬)成礦遠景區(qū),估算出在90%預測概率下礦床數為12 個,在50%預測概率下礦床數為25 個,在10%預測概率下礦床數為53個,均值為27個。

(4)使用蒙特卡洛方法估算出蘇門答臘島地區(qū)斑巖型銅(鉬)礦在90%預測概率下資源總量為銅2300 萬噸、伴生鉬38 萬噸;在50%預測概率下資源總量為銅8900萬噸、伴生鉬210萬噸;在10%預測概率下資源總量為銅22000 萬噸、伴生鉬660 萬噸;表明該地區(qū)銅資源潛力巨大。

猜你喜歡
噸位斑巖品位
玉龍-芒康一帶斑巖型銅多金屬礦找礦前景分析
大噸位鋼結構模塊整體提升及滑移安裝施工技術
鐘情山花爛漫 品位幸福時光
玲瓏金礦田煌斑巖與礦脈關系的探索及應用
東天山赤湖地區(qū)原生暈異常結構特征對尋找斑巖型銅鉬礦床的指示意義
遼寧調兵山西調斑巖型鉬礦床特征及找礦標志
大噸位系泊絞車卷筒筒體結構的有限元分析
提升閱讀品位 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 閱讀使人充實 堅持成就夢想
提升城市品位 推進轉型升級
φ14螺紋鋼軋機孔型優(yōu)化研究
双鸭山市| 宁城县| 墨竹工卡县| 高安市| 平谷区| 镇平县| 新河县| 遂川县| 中山市| 瓦房店市| 大冶市| 临潭县| 常宁市| 长沙县| 翁源县| 鄄城县| 太康县| 宜春市| 修水县| 淳安县| 昔阳县| 甘泉县| 礼泉县| 衡东县| 沁水县| 梁平县| 内丘县| 广州市| 龙胜| 邵武市| 西安市| 泗洪县| 湘潭县| 泾川县| 台安县| 马鞍山市| 景德镇市| 余姚市| 海兴县| 鄯善县|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