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史若曦,林鴻舉,吳新榮,覃 柏
(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藥劑科,廣州 510010)
現代醫(yī)院藥學信息化建設應當建立一個與藥學發(fā)展相適應的醫(yī)院藥學信息系統(tǒng)[1]。 醫(yī)院藥學信息化發(fā)展至今, 已從最基本的計算機應用和單純的藥品管理發(fā)展到了聯網的計算機輔助管理和數據庫輔助決策系統(tǒng)[2]。 信息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和應用的基礎是滿足業(yè)務和流程需求。 然而, 系統(tǒng)改變的速度往往不及業(yè)務和流程變化的速度[3]。 各醫(yī)療機構也都根據自身實際, 對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進行了持續(xù)的調整和優(yōu)化, 以更好地適應本單位臨床工作需求及安全、合理用藥管理, 保障患者的診療安全。 藥學服務信息系統(tǒng)的編寫主要由醫(yī)院信息科或外包公司完成。 醫(yī)院信息科工作人員普遍較少或工作繁忙, 藥劑科提出的需求常常滯后多時得不到解決, 而系統(tǒng)外包需要大量經費維護。 在深化醫(yī)療體制改革(簡稱醫(yī)改)的背景下, 在取消藥品加成的現實問題面前, 醫(yī)院藥房的運行機制和經營模式將發(fā)生重大轉變。 醫(yī)院藥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順應醫(yī)改背景下醫(yī)院藥學發(fā)展的需要, 體現藥學人員的價值, 完成醫(yī)改背景下醫(yī)院藥學人員的職能轉型和新角色定位[4]。 基于上述原因, 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藥劑科藥師和信息科工程師共同組建T-MAX圈, 開展主題為“構建普通藥師向信息藥師轉型平臺”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動, 該項目獲全國質量小組比賽一等獎, 現報道如下。
T-MAX寓意讓時間無限可能、讓能力無限可能。T-MAX圈由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藥劑科7名藥學人員和信息科1名工程師共同組圈,包括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1名,本科6名,其中3人有3年以上品管圈活動經驗。
2.1 主題選定 由全部圈員按上級重視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維度,根據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的標準,對6個備選主題進行評價,最終選定“構建普通藥師向信息藥師轉型平臺”為本期活動主題。信息藥師(information pharmacist)是一個從日本引進的全新概念,是指經過專門訓練,掌握藥學信息的專職人員,具體地說就是具有現代醫(yī)藥學知識背景和醫(yī)藥信息處理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掌握扎實的藥學信息基礎知識,以藥學信息服務為核心,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各類藥學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開發(fā)的復合型藥學人才[5]。該主題的選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三點:(1)本院HIS自1999年投入使用,目前已不能滿足工作需求,由于沒有源代碼無法升級系統(tǒng),只能通過安裝插件或軟件進行功能補充。藥師在工作時需運行多個軟件,極為不便。(2)醫(yī)院信息科人手緊張,藥劑科提出的更新要求常常處理滯后。(3)藥學服務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編寫軟件的人不懂藥學,懂藥學的人又不會編寫軟件,因此,花高價外包研發(fā)的軟件并不實用,造成經濟上的浪費。
經品管圈主題類型判定方法判定,本期活動主題為課題研究型。委托相關機構以“構建普通藥師向信息藥師轉型平臺”為內容進行查新,結果顯示本項目未見相同文獻報道。
2.2 活動計劃擬定及可行性分析 根據人員現有情況及信息科專家的意見,確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三個目標:(1)核心目標是探索普通藥師向信息藥師轉型的方法;(2)完成兩個程序以滿足工作需求;(3)總結一套標準化培訓方案。本次圈活動的攻堅點為如何培養(yǎng)普通藥師向信息化藥師轉型。按照品管圈活動的十大步驟實施,運用甘特圖繪制本次活動的計劃表。在對策實施階段,因軟件編寫遇到瓶頸,導致時間延長了一個月,后期加快進程,最后活動計劃如期完成。
2.3 人員培養(yǎng)方案擬定及實施 明確目標后,全體圈員對攻堅點展開頭腦風暴,擬定初步方案,通過方案評價進行方案追究、障礙排除后,最終確定最佳方案群組,實施改善方案。(1)組成核心管理小組,確定培訓和考核流程,確定培養(yǎng)人員。(2)確定信息藥師培養(yǎng)對象后,開始進入有規(guī)劃、系統(tǒng)的學習培訓。(3)針對日常工作需求及環(huán)境限定,基于SQL server 數據庫,以PowerBuilder及 Visual Basic語言為開發(fā)工具,開始逐步自主研究編寫工作程序插件,并嘗試開發(fā)一些基礎的應用性軟件。
最佳方案群組確定后,組織對普通藥師的培訓,實施方法如下:(1)通過向全體人員進行普通藥師向信息藥師轉型學習的動員,共有16人報名。每周組織報名者進行SQL server 數據庫學習,如學習與SQL server、PowerBuilder實踐相關的教程等專業(yè)書籍、觀看SQL server數據庫基礎教學視頻等,夯實學員理論知識。同時每兩周針對所學內容自行出題,組織報名人員進行考試。通過連續(xù)兩個月的學習和考核,最終確定了3名重點培養(yǎng)對象。(2)在確認培養(yǎng)對象所擅長或感興趣的計算機語言,以及工作環(huán)境所需或迫切需要的目標成果的情況下,最終選定三項計算機語言,分別為SQL server、PowerBuilder及Visual Basic。經過環(huán)境實用性對比及可行性分析后,確定以SQL server數據庫編寫基礎語言,以PowerBuilder及Visual Basic為操作前端編寫基礎語言,由淺至深地進行系統(tǒng)學習。
2.4 軟件設計對策實施 在軟件設計階段,圈員經過打分對目前工作中的急需軟件按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項進行了打分,最終確定自行設計“醫(yī)院藥品查詢程序”和“擺藥機計劃生成插件”兩個軟件。輔導員站在管理者高度,對軟件提出相關需求,同時反饋后期軟件試用體驗并提出改進建議。在軟件的設計和編寫階段,通過請教信息科軟件工程師,獲得技術指導。為開拓圈員視野,圈長邀請多次在全國及廣東省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獎的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信息科何敬成主任來醫(yī)院進行交流討論。
2.4.1 醫(yī)院藥品查詢程序 在設計醫(yī)院藥品查詢程序前期階段,先進行軟件需求調研,得知藥房藥師日常工作中,面對患者或臨床醫(yī)護人員咨詢時,需要借助藥品說明書或用藥助手等軟件查詢的內容主要有藥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溶媒選擇、皮試液配制等。目前本院HIS無法解決此類問題,查詢藥品說明書比較費時,面對面回答患者咨詢時,用手機軟件查詢顯得不夠專業(yè)。根據調研需求,首先進行數據庫建模。將全院在用的1175個藥品的基本數據進行了收集和統(tǒng)計分析,包括藥品名稱、規(guī)格、廠家、用法用量、藥品不良反應、配伍禁忌、藥品皮試液的配制及溶媒選用等基礎用藥數據,并將每種數據分類建模,以此建立各級子數據庫,作為程序的數據提取基礎。采用SQL server完成數據庫初步構建后,依據已構建的各級子數據庫,擬定客戶操作端的各項主功能模塊及子功能項目,用PowerBuilder語言進行編寫,構建基礎操作菜單和端口界面,并鏈接數據庫,使得藥師能夠通過程序的搜索功能來提取數據,在短時間內獲取所需的藥學信息。
2.4.2 擺藥機計劃生成插件 國內HIS通常包括醫(yī)師工作站的電子醫(yī)囑錄入、住院醫(yī)囑審查、處方確認、單劑量擺藥系統(tǒng)等,由于當時自動化調劑設備尚未引進國內,因此系統(tǒng)軟件的功能是基于手工擺藥業(yè)務和流程開發(fā)的。隨著自動化設備的引進,藥學服務的需求和管理模式的改變,上述系統(tǒng)面臨越來越多的開發(fā)需求。本院使用的日本湯山全自動擺藥機因型號較舊,導致部分系統(tǒng)無法更新維護,藥師在每日生成補藥計劃時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生成藥品補充計劃數量零散,需藥師通過手動修改為整盒數量,而藥師進行手工修改時,容易因計算錯誤導致藥品實際補充數量與庫存系統(tǒng)賬目不對應,造成賬物不符;(2)擺藥機舊系統(tǒng)生成的補藥計劃單沒有藥品貨位號,藥師全憑記憶從藥架上取藥,存在工作效率低、容易出差錯的風險;(3)生成藥品計劃補充量時天數為固定值,無法人工修改,藥師無法根據藥房工作量靈活調整補藥計劃,無法有效利用人力資源。為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差錯風險,同時有效地利用藥房的人力資源,擬通過插件實現以下改進:(1)補藥數量由散裝自動換算成整盒,將補充數量換算為最接近的整盒數量;(2)在補藥單上添加藥品貨位號,方便拿取藥品;(3)根據工作需要,可手工修改需要補充藥品的天數,從而根據人員是否充足、工作量大小等因素,主動調整補充藥量。
2.5 成果確認
2.5.1 有形成果 (1)培養(yǎng)了3名信息藥師。通過學習、培訓和實踐,能用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藥房工作和藥學服務時遇到的瓶頸,并較為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相關計算機軟件或插件,推動整體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2)編寫了藥品信息綜合查詢軟件。隨機挑選藥房15名藥師,比較每一名藥師利用該軟件或利用傳統(tǒng)方法,在回答關于藥品成分、性狀等方面問題所需要的查詢時間,結果利用軟件查詢的時間比用傳統(tǒng)方法查詢的時間大為減少,平均從41 s減少至13 s,見表1。(3)編寫了擺藥機計劃生成插件。為保證住院醫(yī)囑數目大致相同,考察同年份相同月份相同時間段,共12 d,比較同一加藥人員使用該軟件與否的加藥時間。經過半個月的數據采集,得出加藥時間之前平均為16.81 min,使用擺藥機計劃生成插件后縮短至平均7.72 min,時間縮短了54.05%。同時比較擺藥機計劃生成插件使用前一個月與使用后一個月的加藥品種數,月加藥品種數由原來的平均1100種下降至889種,加藥品種減少了19.21%。(4)初步完成信息藥師的培訓方案,內容包括以下七個方面:①確定理論學習方向;②選定數據庫學習資料;③建立初級數據庫進行初次測試;④進行初次程序設計、腳本設計和代碼編寫;⑤確定程序及操作界面;⑥對程序進行二次調整;⑦建立數據庫數據更新體系。
表1 運用醫(yī)院藥品查詢程序前后查詢用藥 相關問題所需時間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ime needed to inquire about medication-related questions before and after using hospital drug inquiry system
2.5.2 無形成果 由無形成果評分表(表2)可見,全體圈員在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凝聚力等八個方面,活動后較活動前均有明顯提升。
表2 無形成果評分表Table 2 Rating table of intangible achievements (分)
2.6 標準化 本次品管圈活動初步摸索出普通藥師向信息藥師轉型的培養(yǎng)方法,步驟如下:(1)確定理論學習方向。數據庫及程序設計軟件分別選用SQL server和PowerBuilder 9.0。(2)選定數據庫學習資料。選用SQL server視頻教程,通過培訓課及作業(yè)訓練等方式,針對數據庫的創(chuàng)建、運算、查詢、導入導出等操作進行培訓,使藥師熟悉數據庫的各項功能。(3)進行初次程序設計、腳本設計和代碼編寫。選用前端程序設計軟件教材PowerBuilder 9.0及視頻教程,參觀各種軟件前端界面,學習各種模塊代碼的語法,同時進行初次程序設計、腳本設計和代碼編寫。(4)確定程序及操作界面。確定最終程序操作界面,進行數據庫與程序的聯接,對數據進行測試,糾正語法錯誤及程序漏洞。(5)程序的二次調整。初測后建立客戶使用端,通過多用戶使用獲取用戶體驗報告,進行程序的二次調整。(6)建立數據庫數據更新體系。制訂更新規(guī)則,定期維護基本數據,對冗余框架結構和數據節(jié)點進行調整。
品管圈是一種較為活潑的品質管理形式,通過這種活動,圈員對于工作能重新定位,增強自信心、責任心和積極性,溝通協調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團隊凝聚力和和諧度得到提升。因此,不但解決了工作問題,也提升了藥學服務質量。品管圈活動使每一個參與者真正地融入其中,并最大化地發(fā)掘他們的潛能,集思廣益,團結協作。圈員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工作質量也有了提高[6]。作者將本次品管圈活動開發(fā)的兩個程序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大幅度減少了回答藥品相關問題時的查詢時間,并使全自動擺藥機加藥工作流程更為順暢。
品管圈主題分為問題解決型及課題研究型。課題研究型品管圈的核心要義在于創(chuàng)新,并力求保持品管圈活動的持續(xù)生命力[7]。但課題研究型品管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為大家所熟知的品管圈10大步驟在課題研究型品管圈中需要有所取舍與改進[8]。品管圈手法亦可用于藥房管理并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特別在達成一個難度較大的工作目標時,實施品管圈的團隊與一般團隊相比,目標更為堅定、清晰,項目完成可能性更大。以本次品管圈活動為例,在編程期間遇到瓶頸,軟件持續(xù)報錯,原因查找近一個月才得以解決。正是因為圈員們在品管圈活動中求實鉆研的精神,項目最終順利完成。此項目探索了醫(yī)院藥學在面臨轉型轉軌時期,普通藥師除向臨床藥師、管理型藥師轉型外,還可向信息藥師轉型的工作模式。
本次品管圈活動屬于課題研究型,初步培養(yǎng)了3名信息藥師并完成了2個程序的編寫,同時總結出1套標準培訓方案。但是活動仍有不足之處,最大的不足表現在兩個核心軟件員根據自身優(yōu)勢,學習的編程軟件的語言工具不一致,不利于合作開發(fā)難度更大的軟件。下一期品管圈活動時將重新規(guī)范統(tǒng)一。本次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醫(yī)院藥品查詢程序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可增加老年慢性病用藥查詢模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