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金夢
摘要:我國檔案館對于破損檔案的修復以傳統(tǒng)手工修復為主,其關鍵是修復用紙的選擇,這直接關系到整體修復效果和紙質檔案的長期保存。本文基于對檔案館修復用紙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圍繞修復用紙的選擇進行探討,以期為相關部門的修復配紙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歷史檔案 檔案修復 修復用紙 手工紙
檔案修復要經(jīng)過多重工序,修復用紙的選配是其中的關鍵一環(huán),如果選擇失當,不但會影響整體修復質量,甚至會損害檔案載體的耐久性,造成修復中的二次破壞。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檔案修復是一項搶救性工作,對于涉及的各項因素特別是關鍵性因素——修復用紙的選配,需要予以重視。
傳統(tǒng)手工紙制作工藝中的制漿和漂白方法使手工紙具有良好的性能,“絹保八百,紙壽千年”之說流傳至今便是有力印證。我國檔案館館藏歷史檔案大多由手工紙制成,同時手工紙也常作為修復用紙的首選。然而由于檔案載體種類復雜,手工紙品類繁多,對于修復用紙的選擇并非易事,有必要對我國檔案館修復用紙現(xiàn)狀加以考察。
(一)修復用手工紙的主要類型及用途
在歷史檔案的修復過程中,修復用紙的選擇有一條重要的標準——與原件紙性相近,這樣修復后的檔案在外觀上會比較協(xié)調,同時也有利于檔案的長期保存。然而檔案原件用紙情況不一,目前我國檔案館館藏歷史檔案用紙多為竹紙,兼有皮紙與麻紙。表1是筆者調查所得的修復用紙案例。
據(jù)上表可知,手工紙在修復中應用廣泛,主要用于修補、加固、溜邊、托裱、襯紙、撤潮等,應根據(jù)具體修復需求選擇紙張。[1]檔案修復用手工紙大體可分為四個類別,第一類為修補用紙,用于修繕蟲洞或其他外力導致的缺失部分。第二類是加固連接紙,用于增強檔案紙張強度,防止紙面繼續(xù)斷裂。第三類是托裱后用于吸除檔案紙張中多余水分的撤潮紙。第四類是襯紙和護頁,主要用于破損情況比較嚴重需要全托的檔案。[2]根據(jù)筆者調查,國內修復機構在珍貴文獻修復用紙的選擇上,對館藏古紙的依賴性比較大,隨著館藏古紙越用越少,且不再提倡從舊書上拆紙修復,因此只能選用近似紙張。此外,國內檔案館大多直接在市場上購買商品紙進行修繕,然而歷史檔案的載體千差萬別,其造紙原料、紙張定量等指標與商品紙大不相同,如此極易造成兩者的適配性較差,進而影響修復后檔案的穩(wěn)定性。
(二)修復用手工紙的選擇標準
2.安全性。手工紙的選用除了要求與檔案原件紙張具有相似性之外,更要注重所選紙張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紙張原材料安全,二是加工方式安全,這些都關系到紙張性能的安全。一般來說,修復用紙要求具有耐久、防蛀、堅韌、中性、柔軟、伸縮性小等品質。此外需要注意,新購入的紙一般“火氣”較大,需存放一段時間待紙性穩(wěn)定以后再使用。
所謂“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強調的是修復師的重要性。就檔案修復用紙的選配而言,便是“不遇良紙,寧存故物”。然而現(xiàn)存可用作修復的手工紙品種少、適用性不斷降低等問題,給手工紙的選用帶來了挑戰(zhàn)。同時,檔案部門在選擇修復紙時帶有主觀性,這些因素均導致了修復配紙工作變得愈發(fā)復雜和困難。
(一)選用缺乏科學性
據(jù)筆者了解,我國一些檔案館在選擇修復用紙時,不注重紙張原料、加工工藝等指標,選擇的依據(jù)多憑修復師的經(jīng)驗或同行口碑,極少進行科學分析,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更甚者,無論什么材質的檔案,在修裱時全用宣紙托裱,[5]這樣雖簡便、高效,但從長期來看將對檔案安全構成威脅。一些檔案館在修復用紙的選用上帶有隨意性,例如高麗紙是撤潮紙的最優(yōu)選擇,但隨著高麗紙的供不應求,一些單位改用竹紙、草紙甚至舊報紙來撤潮,但報紙中的酸性物質極易導致檔案酸度的升高,對檔案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有些部門存在著修復用紙和書畫用紙、藝術紙等紙混用的現(xiàn)象,而書畫用紙往往在強度與耐久性等性能指標上達不到修復要求。此外,手工紙產(chǎn)地分布廣泛,紙名復雜,有時不同的修復用紙有同樣的叫法或者同一種紙卻有兩種名稱,這樣就容易導致“錯選”“誤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手工紙市場缺乏質量認證機制,多數(shù)紙張性能無說明,一些單位不具備開展科學檢測的條件,給修復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手工紙適用性下降
“紙的制造,首在于料”,我國傳統(tǒng)手工紙所用纖維原料主要是韌皮纖維和禾草類纖維,種類繁多,但只有少量優(yōu)質原料才可以抄造出適用于修復工作的手工紙,而這些優(yōu)質原料(如桑皮、三椏皮類)由于生長周期長或銷售市場較小,種植規(guī)模不斷縮減,直接導致了產(chǎn)量減少。再加上傳統(tǒng)手工紙造紙工序煩瑣,人力成本高,生產(chǎn)效率低,手工紙市場持續(xù)低迷,因此一些紙商不得不混合機械造紙工序來降低生產(chǎn)成本,對修復用紙的紙質與耐久性也造成了消極影響。
(三)手工紙市場供需脫節(jié)
國內檔案館的修復用紙多從市面上直接選購所得,選購來源比較單一,銷售網(wǎng)絡很不健全,買家因消息閉塞無從下手,手工紙廠家卻因銷路不暢而難以為繼。生產(chǎn)者與使用者之間缺乏一個交流機制是此類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手工紙生產(chǎn)者無法獲知檔案修復用紙的具體需求,只能依靠展銷會或口碑推介來拓展銷路,而使用者由于較高的信息收集成本而降低了對紙張質量、適用性的要求,修復質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檔案修復過程中,修復人員多依據(jù)經(jīng)驗、感性認知進行工作,對于手工紙的選用也多依靠眼看手摸的傳統(tǒng)方式加以判斷。這樣的做法短期內可能不會對檔案有明顯損害,但從長遠來看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隱患。因此檔案館需要從管理與技術兩個維度發(fā)力,積極融合傳統(tǒng)技術和現(xiàn)代科學手段,以增強修復配紙的科學性。
(一)加強對傳統(tǒng)手工紙造紙技藝的保護與研究
與機械紙相比,手工紙紙性穩(wěn)定、耐久性好,這得益于它獨特的抄造技藝。傳統(tǒng)手工造紙要經(jīng)過原料收集、原料加工、制漿加工和成品加工四步,具體工序約有近百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6]自2006年以來我國先后把12項傳統(tǒng)造紙技藝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加以保護,但當前對于手工紙的研究基本處于簡單過程記錄、單純理化分析等比較有限的方面,缺乏科學、翔實的傳統(tǒng)造紙技術調查記錄,一些珍貴古紙的生產(chǎn)加工工藝消失在“不傳外人”的保守意識中。因此,當前我們必須加強對傳統(tǒng)手工紙造紙技藝的保護,使修復用紙的生產(chǎn)有據(jù)可查。同時研究人員應在保證紙張壽命的前提下,依托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盡快研發(fā)一種生產(chǎn)周期短,但適用性較高的造紙新工藝。
(二)加快推廣手工紙質量檢測工作
我國目前缺少手工紙質量認證機制,手工紙廠家提供的指標又十分有限,檔案館若僅依靠修復師的個人經(jīng)驗,不對紙性進行科學分析便用作修復,一些潛在的“不合格”紙張可能就會混入其中。近年來引入科學檢測數(shù)據(jù)使修復用紙的選擇定量化、標準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牽頭,各地圖書館紛紛開展了古籍修復用紙質量科學檢測的推廣工作,[7]檔案部門也需在修復工作中逐步應用科學檢測技術。然而由于手工紙種類繁多,各類紙張情況差別很大、現(xiàn)行質量檢測指標不完善、修復師在修復過程中使用技術手段配紙的意愿較低等因素,手工紙質量檢測的推廣工作也面臨著重重障礙。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標準規(guī)范的不斷完善,這些問題終會迎刃而解。
(三)加快制定更為詳盡的修復用紙標準
2017年國家檔案局修訂出臺了《紙質檔案搶救與修復規(guī)范》,但修訂后的標準在修復用紙的選擇上,只列出了修復用料的一般要求,修復用紙類型、具體標準等內容未得到明確體現(xiàn)。地方出臺的修復標準中相關內容表述也非常寬泛,模糊詞語“約為”“大致”“盡量”等出現(xiàn)過于頻繁,缺乏精確性。有學者認為應編制《中國傳統(tǒng)紙張鑒定實驗手冊》與《中國傳統(tǒng)紙張紙譜》來規(guī)范修復用紙的使用和研究,[8]浙江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出版了《中國古籍修復紙譜》供古籍修復、拍賣收藏對照使用。筆者認為檔案修復標準應在修復實踐的檢驗下不斷完善,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與新問題的出現(xiàn),應出臺更為詳盡的修復用紙標準以供參考,從而有效規(guī)范修復配紙這一程序。
(四)建設修復專用紙庫及手工紙信息平臺
修復專用紙庫是指專門存儲檔案修復用紙的庫房。開展檔案修復工作的單位應按照計劃,有序采購檔案修復用紙,并進行科學存放和管理,以此確保修復人員能夠準確、快速地尋找最合適的修補紙,提高修復效率。[9]國內多家文獻保護機構都建立了專用紙庫,并配套建立了電子紙庫,使紙張的出入庫管理電子化、規(guī)范化,庫存情況可視化,把繁復的配紙工序轉化為簡明的電子自動配紙、圖片對照等,有利于節(jié)省配紙時間,提高修復效率。檔案部門可建立實體紙庫,或者有條件的可配備電子紙庫將修復用紙分門別類存放,以有序管理來促進修復效率與修復質量的提高。
信息不對稱問題使檔案館在修復用紙的選擇上帶有盲目性,因此可以由相關單位牽頭建立一個修復用手工紙信息平臺,為手工紙廠家與修復部門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消弭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2019年北京國際漿紙中心推出了國內首家手工紙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推動了手工紙交易服務,但此類信息平臺的定位不應限于只服務手工紙生產(chǎn)商與需求方,還應該為研究者、技術人員提供相關信息,打造一個面向手工紙生產(chǎn)者、使用者、研究者三位一體的交流平臺,助力手工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張美芳.歷史檔案及古籍修復用紙的選擇[J].檔案學通訊,2014(2):79.
[2]張美芳,唐躍進.檔案保護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383.
[3]閻琳.古籍修復用紙性能評估體系的建立[J].圖書館雜志,2017,36(10):48.
[4][5]張美芳.正確看待檔案修裱技術[J].北京檔案,2009(5):16.
[6]李忠峪.云南少數(shù)民族紙質歷史檔案形成材料耐久性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9(6):110.
[7]易曉輝.古籍修復用紙質量檢測項目概述[J].文獻保護研究簡報,2011(1):20.
[8]姚伯岳,吳曉云.中國傳統(tǒng)紙張研究策略斷想——從開化紙說開去[J].圖書館雜志,2019,38(1):62.
[9]汪帆.古籍修復用紙的紙庫建設芻議[J].蘭臺世界,2010(6):57.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