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摘? ? 要] 文章簡述了“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的特征,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和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7. 038
[中圖分類號] F23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17- 0083- 02
0? ? ? 引? ? 言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的模式。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今,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日益顯現(xiàn)弊端。因此,有必要揭示該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和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1? ? ?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特征
1.1? ?課程內容綜合性強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涉及的軟件模塊較多,包括系統(tǒng)管理、基礎設置、總賬、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固定資產、薪資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報表等。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會計理論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需要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較好地掌握“會計基礎與操作”“企業(yè)會計業(yè)務核算”“計算機應用”等課程,要求學生既懂財務又懂業(yè)務,并會運用軟件進行操作。
1.2? ?課程理實一體
教師在講授本課程時,既要講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會計準則,以及會計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要求,還要講軟件的設計流程和操作。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采用邊講邊練、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采用模擬真賬實訓,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1.3? ?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快
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企業(yè)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軟件公司開發(fā)的軟件版本不斷更新。這要求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更新軟件的版本,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潮流、滿足企業(yè)會計信息化崗位工作的需要。
2? ? ?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和原因
2.1? ?課程目標定位不合理
高職院校對“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直接影響到專業(yè)建設的目標。該課程應將學生培養(yǎng)成對財務軟件以及相關軟件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和維護能力的技能人才。但相當多的高職院校把該課程等同于軟件操作課,強調熟練掌握某種財務軟件的操作,對基本理論要么不作講解,即使講解也是比較粗略,造成學生學習后只會機械的操作,對整個軟件的流程和設計缺乏清晰的認識,對操作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不能自主解決,達不到學生具有軟件維護能力的目標。
2.2? ?教學內容側重問題
首先,“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作為理實一體化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應同等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于介紹財務軟件的操作方法,忽視理論知識。其次,教學內容安排上,往往只介紹一種財務軟件的操作,導致學生只會一種財務軟件,換一種財務軟件就不會操作。從學生的就業(yè)環(huán)境看,不同企業(yè)可能使用不同的財務軟件,學生只會使用一種財務軟件顯然不利于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再次,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經常出現(xiàn)不注重設置權限和用戶分崗的操作,體現(xiàn)不出不相容職責分離的內部控制要求,也存在一些在實踐工作經常用到的功能模塊比如賬簿查詢、會計檔案打印保管等,但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重視。最后,實訓時間偏少。在現(xiàn)階段,該課程課時不足,實踐時間相對較少,學生只能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對系統(tǒng)管理、基礎設置、總賬、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固定資產、薪資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報表等模塊進行簡單操作,實訓課時內容的缺乏導致學生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技能,簡單的操作也不能適應企業(yè)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2.3? ?教學方式方法單一
在“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在課堂上演示財務軟件操作,學生模仿操作。在這種方式下,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師生缺乏互動,學生缺乏積極性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生在后續(xù)獨立操作過程中問題不斷。另外,該課程往往是一套完整企業(yè)財務數據資料作為實訓資料,學生在前面部分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可能當時沒有發(fā)現(xiàn),但在后面部分操作過程會暴露出來,可能導致學生不能順利地操作下去,為解決這一問題,很多老師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如果這些問題太多會導致課堂時間的大量浪費,不利于教學進度的推進。
2.4? ?教學環(huán)境不充足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需要在機房開課,但一些院校的機房資源緊張,該課程只能被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導致學生請假或者曠課較多,影響教學效果。一些機房硬件沒有得到及時更新配置較差,而且在同一臺電腦上安裝了不同版本的教學軟件,在使用電腦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軟件運行速度慢甚至無法使用的情況,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操作。教學中采用的軟件版本較舊或者屬于教學演示版,導致軟件不能體現(xiàn)最新的會計信息化的發(fā)展。
2.5? ?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一般采用筆試結合機試的考核方式,注重結果性考核的方式,忽視學生日常的實踐操作能力,導致一些學生只在期末復習理論和操作,不能全面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
2.6? ?教師知識結構欠缺
“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主要有會計專業(yè)教師授課,這類老師往往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yè)知識,但缺乏計算機的專業(yè)知識,更缺乏會計尤其是會計信息化的實踐操作能力,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引導學生進行財務軟件的操作,很難對財務軟件進行深層次設計原理的講解,也不能結合實際企業(yè)應用進行教學。
3? ? ? 關于“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3.1? ?合理定位課程目標
在“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進行前,相關老師必須對該課程有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通過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以及與行業(yè)專家溝通,使得學校的課程目標與社會需要相一致,保證學生既能運用財務軟件進行賬務處理,也能解決財務軟件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達到課程目標定位。
3.2? ?改進教學內容
首先,雖然該課程內容核心為財務軟件的掌握和操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具備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講授一定程度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知其然,還能夠知其所以然。其次,在軟件的選取上,應選擇一種比較成熟、應用面廣、更新及時的軟件為主進行教學,同時在此基礎上了解其他軟件,讓學生比較其中的區(qū)別,有條件的院校可讓學生學習國外的財務軟件。再次,加大實訓的課時和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實訓內容可將手工賬的模擬實訓資料應用于會計信息化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實訓內容的不足,讓學生能在校園里實現(xiàn)會計信息化技能的提升。最后,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教師經常去一些企業(yè)調研,收集最新資料以充實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學習完該課程后,能在基地進行實踐操作。
3.3? ?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網絡教學平臺有教學大綱、講義、PPT、視頻等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財務軟件的操作和步驟的錄屏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在課堂或課下時間進行學習,能夠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教師從主體轉為引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課下利用網絡師生可隨時溝通交流。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有助于在該課程推行任務驅動法教學,教師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多個教學視頻,教師通過平臺推送這些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同時完成相應任務,并通過平臺進行交流,有助于在一定程度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3.4? ?加大實訓硬件軟件投入
首先,應充分利用和更新現(xiàn)有實訓設備,使電腦硬件與軟件相匹配,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訓環(huán)境。其次,在軟件上應安裝不同的財務軟件,使學生能夠熟悉不同設計風格、不同操作方式的各種軟件,使學生能夠適應不同企業(yè)的需要。
3.5? ?改善課程考核方式
將原來結果性考核方式轉為形成性考核方式。結果性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判定學生對課程的掌握,存在片面性,不利于培養(yǎng)復合型技能人才。形成性考核方式將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結合起來,使課程貫穿于課堂練習、課堂實訓、課下實訓和期末考試上機操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面考核學生對該課程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3.6?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作為該課程的教師應及時更新會計和計算機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水平,以順應會計和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變化的環(huán)境,學??善刚垖崙?zhàn)經驗豐富的行業(yè)專家就最新會計信息化現(xiàn)狀對老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到企業(yè)單位進行頂崗鍛煉等形式,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改善該課程的教學。
4? ? ? 結? ? 語
總之,“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傳統(tǒng)教學存在弊端,通過合理定位課程目標、改進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加大實訓硬件軟件投入、改善課程考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多種針對性的措施,才能促進該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宇鵬,趙韓強,李亞漢.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5(2).
[2]宋璇,歐陽慧,余芬.翻轉課堂在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中的探索[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17(8).
[3]曹曉君.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模式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