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戚一應
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滲透德育,有很多具體的教學實施路徑。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知識教學的目標,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同時,在滲透德育時,教師自身的教學思維要更加開放,不要一味地向?qū)W生進行說教,而是可以多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范例作為知識解讀的依托,通過具體的學習過程帶給學生思維上的引導,以這種方式實現(xiàn)潛移默化的教育。
要想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高質(zhì)量地滲透德育,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讓學生對于學習過程更加積極投入。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化的教學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快速活躍起來。有了這樣的教學開端后,學生學習的熱情會更高,也會更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指導展開問題的探究。這會讓學生充分吸收相應的知識內(nèi)容,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理論根基,也會讓教學內(nèi)容背后的滲透效果更佳,讓德育的教學目標良好實現(xiàn)。
比如在教學“從宇宙看地球”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采取輕松有趣的教學導入方式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打造良好的教學開端。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BBC的紀錄片《非凡旅程:地球公轉(zhuǎn)與自轉(zhuǎn)》中的視頻片段。在這段視頻中,紀錄片的制作者站在地球的視角進行了一次完整的繞日航行,見證了這次奇異旅程給地球帶來的奇妙變化。從更替的四季到破壞性的氣候現(xiàn)象,這次旅行給他們帶來了極致的體驗。這段紀錄片首次展示了地球繞日環(huán)行的全過程,從大膽的空間想象到近在眼前的颶風,向?qū)W生展示了地球繞日旅行的史詩性歷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會十分投入,充分感受到地理課程學習的趣味性。通過這種良好的教學開端,不僅為后續(xù)的知識教學提供了依托,也讓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加集中,讓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隨著教學的逐漸推進,學生理論知識的積累會越來越豐富,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在慢慢形成。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多創(chuàng)設一些實踐探究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各種探索的機會和平臺。這不僅會讓學生對于課本知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也能夠為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帶來依托。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一些學習探究任務,讓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課本中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夠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受到一些正面價值的引導。
教師要善于將教材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緊密掛鉤,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互動交流關系。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研究地理知識的主動性,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地理教學方案。比如,教學完“城市空間結構”這部分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一些基本情況,通過多方面搜集信息資源,結合課本中講到的知識內(nèi)容,分析解讀該城市的空間結構特點。這樣的學習探究活動對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加深對于課本中理論知識的吸收掌握程度,而且會對自己生長的城市能有更多的了解,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這座城市的情感。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靈活開放的課后實踐探究活動的設計在課堂上滲透德育,這會給學生提供更加開放化的活動探索空間,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學習收獲,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主題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實踐探究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能鞏固對課本知識的掌握,也能夠獲得一些課本外的知識,同時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也會得到強化。
比如,教學了“自然資源與人類”這部分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具體的出發(fā)點,給學生設置課后實踐探究任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本地水資源分布情況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一些保護水資源的建議。學生在探索當?shù)匾恍嶋H情況的過程中會真實感受到水資源受到污染和破壞的各類問題,會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通過這種實踐練習的方式,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向?qū)W生傳遞積極正面的價值觀,推動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