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義晗
摘 要:《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的經(jīng)典創(chuàng)作之一。小說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懼事、懼怕革新,一心想做一個純粹的、牢守現(xiàn)行制度的“規(guī)矩良民”——別里科夫。通過結合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以倫理環(huán)境、倫理身份以及倫理選擇等,探索構成主人公別里科夫的悲劇成因。
關鍵詞:《裝在套子了的人》 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環(huán)境;倫理身份;倫理選擇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中的別里科夫這一形象成為固執(zhí)守舊、俱怕一切新生事物的典型。該小說以以故事套故事的結構方式,以作品中人物回憶的方式去敘述。別里科夫,他總是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不安,為了使自己得到所謂的安全感,他總是把自己包在一層殼子里,強行給自己制作一個所謂的安全的套子:晴天他穿著套鞋、撐著雨傘,他的雨傘、手表、小刀等等凡是能包裹的東西總是包在套子里,他把臉藏在豎起來的大衣領子里,這僅僅是他的抵抗恐懼的外在表現(xiàn)。另一方面,所有的言論,只有被政府明令禁止時,他才感到安心。他的口頭禪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彼肋h活是活在“套子”里的人。本文將用聶珍釗提出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來分析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
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目的在于對文學進行倫理和道德的考察,是在倫理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批評方法,著重對文學作品中人和社會的倫理價值進行挖掘。在特定的倫理環(huán)境和倫理語境中,分析和解釋文學作品人物的倫理選擇過程及其結果。在倫理義務與自由意志產(chǎn)生碰撞時,便會產(chǎn)生倫理困境,比一樣的選擇必然會造成比一樣的結局,從而推動故事的發(fā)展。運用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分析契訶夫的小說,可以更深刻地挖掘其中的社會及文化意義。
1 倫理環(huán)境
聶珍釗認為:“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有其固定的屬于特定歷史的倫理環(huán)境和倫理語境,對文學的理解必須讓文學回歸屬于它的倫理環(huán)境和倫理語境?!?/p>
家庭環(huán)境: 在亞速海岸半島的塔干羅格城,契訶夫出生在了一個貧窮的小商人家庭。由于家庭貧困,迫于生計,還在讀中學的契訶夫去給人做家庭教師。讀大學的契訶夫靠著寫文稿賣文稿補貼生活。這樣貧窮的生活經(jīng)歷,迫使他很早的獨立生活,體會了太多的人間百味,了解百姓的生活疾苦。他勵志考入醫(yī)科大學學醫(yī),拯救百姓。
社會環(huán)境:十九世紀末,正值俄國歷史上沙俄統(tǒng)治黑暗的高潮時期。在這個時期中,整個社會的政治統(tǒng)治制度與經(jīng)濟生活產(chǎn)生矛盾。在政治制度上,俄國雖然還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但是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已經(jīng)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滅亡。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沙皇俄國的反動統(tǒng)治與時代大流做著垂死掙扎。他們對書刊的檢查力度加大,便衣警察緊緊盯住人們的一舉一動。沙皇俄國政權堅決不允許有任何反對其的言論。他們害怕革命的火種蔓延開來,于是加大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的統(tǒng)治。于是,一些試圖宣傳革新的革命分子,以及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遭到嚴酷的鎮(zhèn)壓,他們有些別關進監(jiān)獄,流放或者判刑處死。在這種被黑暗統(tǒng)治籠罩的氣氛里,人們的一言一行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覺。大多數(shù)人都極度想改變現(xiàn)狀,卻又因為自身力量渺小,無法與強大的沙皇專制統(tǒng)治抗衡,因此人們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生活著,極力忍受著這一切。契訶夫就生活在這種殘酷專制的環(huán)境里,一方面,他深深地厭惡沙皇的殘暴專制統(tǒng)治,另一方面,他又為人們的逆來順受和麻木不仁而感到痛心。他想要通過塑造別里科夫的形象,去喚醒人們麻木的意識,不想看到封建專制扼殺人們美好的本性。
由于受到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契訶夫在經(jīng)歷了年代末沙皇日益殘暴的專制統(tǒng)治后,為尋求新的社會出路,他決心去流放罪犯的庫頁島,與近萬名的犯人和流民深入接觸,這些經(jīng)歷使他對沙皇專制進一步了解,此時他的思想發(fā)生了急劇變化,他的寫作題材得到大大提升。九年代成為契訶夫寫作的黃金時代,《裝在套子里的人》就是此時代的作品,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形象,有著契訶夫濃濃的個人情感。
別里科夫生活在專制統(tǒng)治環(huán)境下,他的思想收到了沙皇俄國專制統(tǒng)治的洗腦,他認為人們就應該跟他一樣,麻木不仁的生活著。時時刻刻把自己隔離起來,與外世隔絕,這樣他和整個世界才是安全的。
2 倫理身份
別里科夫生活在沙皇俄國的專制統(tǒng)治之下,似乎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被沙皇俄國政府的便衣警察監(jiān)控著。事實上,他知識一所中學的一個普通的史學教師,他的本職身份應該是專心教書育人。而他卻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傳播政治力量的專制統(tǒng)治者。他似乎在監(jiān)控學校里的一切,在學校里,所有的人都怕他。他不準女教員與男教員私自呆在一起,不準男學生與女學生坐在一起,甚至看見女教員騎自行車時,他都會漫罵幾句:“成何體統(tǒng),女教員竟能騎車穿過街道,太不可理喻了。”每晚,他都會戴著他的“套子”,挨家挨戶的去學校職員家庭里靜坐上幾個小時,一聲不吭的監(jiān)控者職員家里的一切。像是告訴什么該做,什么又不該做一樣,大家都怕極了。他的倫理身份出現(xiàn)了混亂,雖然他是受過屠格涅夫和謝德林教育的人,但是他并沒有認為自己是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而是一名工作、生活的政治監(jiān)控者。就是這么一個永遠身著黑色外套和黑色雨鞋的人,卻使把整個中學管制了長達十五年之久。何止是中學,整個街道、整個轄區(qū),人們在吃齋期都要受著他的安排。在生活中,他的倫理身份本應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市民,而他卻把自己當成了沙皇俄國專制統(tǒng)治的便衣警察,監(jiān)控著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別里科夫就像影子一樣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中,人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生活著。
校長太太和周圍人的倫理身份也出現(xiàn)了混亂。他們本來應該是普通市民的身份,而別里科夫和瓦連卡的婚姻,使他們的倫理身份變成了善于嘲笑的一群“看客與觀眾”。他們長期受制于別里科夫的黑監(jiān)控下,他們甚至已經(jīng)麻木了,認為生活是無聊的。當瓦連卡出現(xiàn)的時候,他們無聊的生活出現(xiàn)了一絲絲新奇感,他們甚至想去撮合這一對。他們并非真正的想去撮合,而是在一潭死水的生活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了另人活躍的事情。他們僅僅想去看看一貫嚴謹?shù)膭e里科夫碰到活躍的瓦連卡會出現(xiàn)什么樣子的火花而已。他們好像忽然發(fā)現(xiàn)了生活目標。出于“觀眾”的好奇,出于無聊至極,好像這么一件平常的婚事也能成為生活的目標。于是他們繼續(xù)撮合著這一對。
3 倫理選擇
別里科夫總是逃避現(xiàn)實,把自己裝進自己的“套子”里。他畏首畏尾,因循守舊,懼怕變革。無論是下雨天還是艷陽天,他總是穿著他的黑色雨鞋、撐著他的黑色雨傘,哪怕是白天坐馬夫車,他也要讓馬夫把馬車上的帳篷撐起來。他總是活在過去,總是念著過去有多么多么的好。這僅僅是他認為外在安全的表現(xiàn)。就連言論,他認為一定要刊登在報紙上的言論才算是正常的話語。一切沒有經(jīng)過刊登的言論,都應該被禁止。他每天活得憂心忡忡,他覺得生活和工作使他透不過氣。他只是一味的選擇逃避,而社會生活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他并沒有進行一次正確的倫理選擇。
瓦連卡是一個敢作敢為、敢于創(chuàng)新、熱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沙俄黑暗專制統(tǒng)治下,她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追求自己所熱愛的生活。她討厭死板固執(zhí)、反對新事物的別里科夫。她罵他是“蜘蛛”??墒撬幕顫婇_朗陽光,打動了別里科夫。別里科夫在瓦連卡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新鮮事物,他蠢蠢欲動了。在身邊人的撮合和鼓勵下,別里科夫決定追求瓦連卡。此時的瓦連卡也做了不一樣的倫理選擇,她決定跟這位固執(zhí)的教師談戀愛,她想去尋求不一樣的感覺。
可是當瓦連卡在街上挽起別里科夫的胳膊時,別里科夫渾身的難受,像是有一百只眼睛在盯著他一樣,他恨不得把他自己蜷縮進他的“套子”里。
愛情本來是美好的,可是在別里科夫眼里這份愛情卻充滿了諷刺和嘲笑。而別里科夫和瓦連卡得愛情卻是唯一一次促使別里科夫去解除他套子得舉動,然而,他再一次失敗了。他在跟瓦連卡弟弟的一次爭吵中,瓦連卡的弟弟將他推下了樓梯,正好被瓦連卡看見。瓦連卡無意中的“哈哈”笑聲,就像是戳中了別里科夫內心的死穴。他瘋狂的逃避著,跑回自己的小閣樓里,幾個月后,他死去了。
校長太太以及周圍人,并沒有進行正確的倫理選擇。他們在這場注定失敗的愛情里推波助瀾,他們并不是真正的想解救出別里科夫,讓他成為一個正常的人。他們只是想做旁觀者,在這場畸形的愛情的獲得一些鑒賞的快感。
4 結語
《裝在套子里的人》通過描寫一個膽小怕事、懼怕革新、抗拒新生事物的別里科夫這一典型形象,告訴我們要用別樣的眼光去洞悉社會,揭示了當時沙皇俄國的人們的劣根性和麻木性,讓我們重新審視社會的“套子”。通過結合文學倫理批評理論,這篇小說告訴我們:人生有著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和守則,我們在約定俗成的社會里生活著,千萬不能作繭自縛;人要有遠見、要理性、要敢于質疑、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遇到困難要積極尋求辦法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要善于反思、破除迷信和盲從、改變陳舊的思維方式,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要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去感染身邊負能量的人,使世界充滿愛。
參考文獻
[1] 田俊武.文學倫理學批評在中國[J].外國文學研究,2011,(06).
[2] 聶珍釗. 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 聶珍釗. 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 外國文學研究,2010: 12-22.
[4] 高兆強,李樹澤.《裝在套子里的人》課例賞鑒[J].語文教學通訊,2015.
[5] 黃慧瑜.主體語境中的他者形象研究——以《套中人》中的別里科夫為例[D]. 南昌大學,2017.
[6] 田俊武.文學倫理學批評在中國[J].外國文學研究,2011,(06).
[7] 鐘振奮.《世界短篇小說名著鑒賞辭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