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梅
木里藏族自治縣東朗鄉(xiāng)小學
教育工作者熟練地掌握教材中的內容,了解不同知識點包含的不同意義和情感。并把這些知識和內容傳達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到內在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所以互動式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互動式教學”已經在初高中的年級中取得了較好地成果,可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互動式教學”引入到小學課堂中是必要的,畢竟老師和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小學階段教師可以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整個小學一年級語文中,學生從接觸拼音,簡單的漢字基礎上鞏固語文知識,二年級語文課本是由簡單到難,非常貼近學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在《秋天的圖畫》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象秋天的景色,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內容。
小學生年齡在7 到12 歲這個階段中,學生好奇心較強,讓學生有意接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教學很難實現,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也是被動式學習,互動式教學運用在語文課堂上就會改變僵局,通過老師和學生或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其在不知覺中掌握知識,比如在小學生記古詩詞中,教師可在《古詩兩首》《山行》中怎樣采用互動教學方式,讓學生想象爬山的情境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然后與老師探討,最終回歸到課本內容。
小學語文重要的兩方面,其一是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生活知識,另外一方面是挖掘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互動式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上可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比如教師在《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在講解上可用到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節(jié)目,獨白等,既有效實施了課堂目標,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后含義,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會舉一反三,運用成語。
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在講解知識中遇到了需要互動交流探討的問題,可讓學生互相探討得到答案,實現教學目標。比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師先讓學生分組探討,探討自己做的好人好事,交流中讓學生明白故事背后的意義,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小組交流實現了學生間的互動,增進學生間的友誼,更提高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本后面的相關習題都會有讓學生扮演角色或朗讀,因此教師都會忽略,教師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如果組織好學生把握好時間,那學生分角色學習不但不浪費時間反而會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坐井觀天》這則內容中,教師可在上課前布置好角色和表演內容,下課讓學生扮演青蛙和小鳥,體會對話中故事內容和背景意義,掌握“坐井觀天”的含義,學會應用成語,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是鍛煉了學生朗讀和表演能力。
合理的進行師生互動,或者是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們在學習《寒號鳥》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提問學生,有誰見過喜鵲或者是寒號鳥?或者是知道相關的故事嗎?提問之后,一些學生能夠積極踴躍的回答問題。還有部分學生存在著膽怯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鼓勵他們積極回答問題。學生在回憶和交流的過程中和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互動,這個過程鞏固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記憶,也讓學生對文章寓意有更深刻的體驗。認識到了,美好生活需要奮斗來獲得,懶惰是無法創(chuàng)造好生活的。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學生討論的問題模式比較固定,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比較被動,也無法拓展思維,這種方法不符合學生思維多樣化的需求。
教師可設計些生活例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講《風娃娃》這節(jié)課當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感受到風吹過臉龐,提出對課本相關問題,通過師生間互動,首先讓學生快速地聯想到課本,有效的理解課本內容,在互動教學中要多想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促進學生快速學習[3]。
創(chuàng)造一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互動教學中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課堂上學生和老師互動,首先就要有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更是教師在使用互動教學中首要任務,什么是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根本的因素就是教師本身,教師和學生之間必須和諧相處,這樣學生就會對老師的教學產生親近感,教師對學生學習要有耐心,還有愛心,這樣可讓學生感受老師的關懷,假如學生跟老師對著干,對老師產生反感,那學生對老師的課就不會感興趣,或是老師對學生產生反感,那老師也不會做到公平對待學生,更影響到了自己和學生間的形象,所以,公平對待學生,熱愛教育,是每個老師應具備的素質,在課堂上活躍氣氛進而在學習當中事半功倍[4]。
在上面的文章中,新課標內容形式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幾點來創(chuàng)新,設計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計劃,通過課本內容運用,或是外來的資源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保證好教師課堂教學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