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學(xué)刊》所有注釋均用尾注格式。凡引用文獻(xiàn),必須注明出處。現(xiàn)分中文文獻(xiàn)、英文文獻(xiàn)及其他相關(guān)規(guī)范三個(gè)部分予以說明。
1.古籍
凡引用古籍,應(yīng)盡量標(biāo)注具體頁碼;卷數(shù)一律用漢字表示,如“卷三七”“卷二〇三”。
(1)刻本
(清)汪惟憲:《記沈馮吳三君語》,《積山先生遺集》卷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汪新刻本,第4a頁。
(2)鈔本
(清)鐘章元修,(清)陳第頌等纂:《(道光)清澗縣志》卷七,清道光八年(1828)鈔本,第4a頁。
(3)稿本
江昱:《山中白云詞疏證》卷一,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稿本,第1b-2a頁。
(4)影印本
(宋)陳傅良:《跋東坡桂酒頌》,《止齋集》卷四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版,第1150冊,第828頁。
(5)整理本
(清)郭慶藩注,王孝魚點(diǎn)校:《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5頁。
2.其他
(1)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冊,第132頁。
(2)方智范、鄧喬彬、周圣偉、高建中:《中國古典詞學(xué)理論史》(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頁。
(3)胡曉明、彭國忠主編:《江南女性別集》三編下,黃山書社2012年版,第2冊,第3690頁。
(4)[日]淺見洋二著,李貴、趙蕊蕊等譯,李貴校譯:《文本的密碼——社會(huì)語境中的社會(huì)文學(xué)》,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版,第5頁。
1.莫礪鋒:《重論杜甫卒于大歷五年冬——與傅光先生商榷》,《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8年第2期,第38頁。
2.葉舒憲:《“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經(jīng)·荒經(jīng)〉的觀念背景》,《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00年第4期,第33頁。
1.陳尚君:《韋應(yīng)物一家墓志的學(xué)術(shù)價(jià)值》,《文匯報(bào)》2007年11月4日,第3版。
2.查屏球:《李白與五松山關(guān)系三考——兼論唐代詩人對后世文學(xué)地圖意識的影響》,中國李白研究會(huì)第十六屆年會(huì)暨李白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2013年10月18日,第3頁。
3.包麗虹:《朱熹〈詩集傳〉文獻(xiàn)研究》,浙江大學(xué)2004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第4-35頁。
1.(清)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丁福寶輯:《歷代詩話續(xù)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上冊,第54頁。(每冊獨(dú)立排頁碼的,須標(biāo)注出冊數(shù))
2.(清)錢謙益:《賴古堂文選序》,《牧齋有學(xué)集》,(清)錢謙益著,(清)錢曾箋注,錢仲聯(lián)標(biāo)校:《錢牧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卷,第768頁。(如正文中已注明序名、卷數(shù),注釋可省略)
3.林慶彰:《兩漢章句之學(xué)重探》,臺灣政治大學(xué)中文系主編:《漢代文學(xué)與思想學(xué)術(shù)探討會(huì)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0頁。
1.單頁引用
Jacques Derrida,“The Deaths of Roland Barthes”,trans.byPascale-AnneBraultand MichaelNaas,in The Work of Mourning,ed.by Pascale-Anne Brault and Michael Naas,p.34.
2.跨頁引用
BurtonWatson,TheSelectedPoemsofDuFu,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2,pp.32-33.
1.William Clare Roberts,“The Reconstitution of Marxism’s Production Paradigm:The Cases of Benjamin,Althusser and Marx”,Philosophical Forum,Vol.41,No.1,Winter,2010.
2.Max Haiven,Cultures of Financialization:FictitiousCapitalin PopularCulture and Everyday Life,New York:St.Martin’sPress,2014,pp.27-29,pp.31-32,p.39,p.40.
1.“Clark Outlines Fight on‘Alien Ideologies’,”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1, 1946, 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2.“AddressbyTom C.Clark,” May22,1947,Attorney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merican Heritage Program,Box 198,American Heritage Foundation Papers,RG200,National Archives,College Park,MD,pp.5-6.
3.“Statement of John W.McCormack,”January 27,1949,HearingBeforetheCommitteeon PostOffice and Civil Servic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F(xiàn)reedom Train,A Resolution to Provide for the Acquisi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Freedom Train by the 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Eighty-First Congress,F(xiàn)irst Session,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9,p.13.
Cf.M.Puchner,“Society of the Counter-Spectacle:Debord and the Theater of the Situationists”,Theat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Vol.29,No.1(2014),p.7.
楊先鍵:《兩年翻譯生涯履行國民外交》,《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八百學(xué)子從軍回憶》(內(nèi)部刊行),第22頁。
非必要情況下,正文中不能出現(xiàn)夾注;尾注可以出現(xiàn)夾注。
示例:錢鍾書《管錐編》(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第111頁):“大抵說詩者皆經(jīng)生,作詩者乃詞人?!?/p>
1.在同一篇論文中,同一書籍多次被引用,必須合并所有注釋,注釋頁碼之間,用“、”分開。
示例:②④牛運(yùn)震:《孟子論文》卷一、卷六,清乾隆間(1736-1795)刻本,第5b頁、第11b頁。
2.一條注釋盡量不出現(xiàn)兩處及以上的引文,如確屬需要,多條注釋之間用“;”。
示例:李貴:《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選擇與詩歌因革》第四章第一節(jié)《慶歷尊杜與宋調(diào)成熟——以杜集從寫本到印本的轉(zhuǎn)向?yàn)橹行摹?,?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224頁;曾祥波:《現(xiàn)存最早杜詩編年注本〈杜詩趙次公先后解〉平議》,《杜甫研究學(xué)刊》2015年第2期,第90頁。
3.文中多處文獻(xiàn)引用同一版本,在首次引用注明具體頁碼后,可不再出注。
示例:(唐)杜甫撰,(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3頁。本文凡引用杜詩,均出自此書,后文不再一一出注。
4.間接引文的標(biāo)注格式。
示例:參見(明)陳子龍:《陳子龍年譜》卷上,(明)陳子龍著,王英志輯校:《陳子龍全集·陳忠裕公全集》卷三一,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1年版,中冊,第926-927頁。
5.引文出現(xiàn)在尾注。
示例:《詩序》云:“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fēng)。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fēng),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唐)孔穎達(dá)疏:《毛詩正義》卷一,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世界書局縮印本,第272頁。
6.引文多行以上,須采用引文格式:楷體,懸掛縮進(jìn)2個(gè)字符,首行段前須再縮進(jìn)2個(gè)字符。
7.引文盡量引用一手材料,避免轉(zhuǎn)引。
在港澳臺地區(qū)和國外出版的圖書、同一出版社不同分部出版的圖書均應(yīng)注明出版地。
示例1:周永新:《見證香港五十年》,香港:明報(bào)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35頁。
示例2: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6頁。
引文引用圖書中的某一章節(jié)應(yīng)用書名號;若系某一章節(jié)之下的小條目,則用雙引號即可。
示例:參見(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二三二“武都女”條,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7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