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則緯
我的性格,一半是現(xiàn)代,一半是傳統(tǒng),如同西安這座城市一樣,一半古樸,一半時尚。海明威說:“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去過巴黎,巴黎將會在余生,一直跟隨你?!倍靼材?,假如你出生在這里,成長在這里,不管你走多遠(yuǎn)的路,你永遠(yuǎn)都走不出這座四方的城,因為你的心永遠(yuǎn)是西安的心。
我十六歲開始第一次遠(yuǎn)行,在童話般的瑞士過了如夢的一年。走過歐洲的大小國家,回國后參加了高考,大學(xué)的生活開啟了在國內(nèi)走南闖北的旅行,掙的稿費都用來看世界了,澳大利亞、土耳其、摩洛哥、南非、日本……可眼界再怎么開,我還是愿意窩在西安。我的好朋友,形容西安人就一個字:懶。
西安人的“懶”其實是一份坦然。說大了就是對生活的坦然,對生命的坦然。說小了就是容易滿足,懂得知足。曾經(jīng)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還是“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的長安城,從來不缺少“見世面”的機會,王朝雖逝,風(fēng)骨猶存。
西安有很多這樣的生意人,他們并不求大富大貴,更不求揚名千里,一輩子就做好這一碗面、一碗“泡”就好。這一碗里是西安人的風(fēng)骨。你愛夸就夸,我做的就是這一碗。你愛吃不吃,我的味道也不會為你的要求而改變。也正因為這樣,西安才擁有很多讓西安人越吃越愛,走多遠(yuǎn)都舍不得的那一口味道,也讓更多來西安的人因為吃了那一口,而久久長長地回味流連忘返。
未央、漢城、大明宮、朱雀門……這些滿是古樸、詩意又充滿了歷史感的名稱,更像是“西安”這兩個字。當(dāng)你來一次西安,追逐一份夕陽西下時的隱日,余暉覆蓋著城墻,你覺得這就是歷史,這就是意境,這就是西安不同于別處的特別。但實際上,生活在西安城的人早已習(xí)慣了這一切,他們不會沉醉在這份帶有歷史感的意境里,他們每一天下班的時候可能都從這樣的余暉下回家,從騎著自行車到開上屬于自己的小車,生活一日一日向前走。不驕不躁的西安人,并不是懶,而是習(xí)慣了默默做事。這個“默默”里是一份舒適、淡然,更包含了很多西安人的品德。在這個追名逐利的時代里,“默默”是一份追求和信仰。
西安自建國以來有三位作家獲得過茅盾文學(xué)獎,很多人質(zhì)疑文壇上已經(jīng)漸漸地失去了西安的位置,因為年輕人還沒有一個可以名震全國。我倒覺得在這個時代里,網(wǎng)絡(luò)里的輕閱讀分流了很多讀者,想要靠著一本書脫穎而出的年代一去不回,更多人想要成名,先要積累粉絲,走流量,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去關(guān)注你的作品。但西安人習(xí)慣了一份“默默”,沒有人著急站在舞臺上,更沒有人愿意“自賣自夸”。就像做好一碗面的手藝人一樣,我做我的面,默默地做。
這樣的西安人很多。比如“西安搖滾三杰”——張楚、許巍和鄭鈞。鄭鈞早期的作品《灰姑娘》,有一次我開著車去建大上班,轉(zhuǎn)到環(huán)山路的時候FM155.5剛好放這首歌?!霸趺磿陨夏?,我在問自己……”我上高中時候?qū)W吉他就學(xué)過這首歌,時隔多年,熟悉的旋律給我一份陌生感。有人從別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我從歌里聽出自己,想到高考時的迷茫,那些徘徊在城墻下壓抑卻無處吶喊的感覺,那種渴望愛又不知道怎么去愛的心疼……而此時此刻,我居然成了一名大學(xué)教師。歌聲里的灰姑娘指的是我嗎?
其實我更喜歡張楚和許巍的聲音,蒼涼且毫無修飾的嗓音。很多人說他們?nèi)欢际呛茉缇突鹌饋淼母枋?,且都是離開西安后才得以大紅大紫的搖滾歌手。我個人理解的搖滾應(yīng)該是直白的歌詞里卻不缺乏強烈的表達(dá),就是看似平常里透著傲骨,這很符合西安人。
在導(dǎo)演方面西安也從不缺乏人才,張藝謀、顧長衛(wèi)、黃建新、侯詠、吳天明、馮小寧、王全安。
無論西安的過去有過多么輝煌的歷史,也無論西安的現(xiàn)在有多少名人,我這個西安人心中的西安永遠(yuǎn)不會變。我吃這里的飯,走這里的路。夜晚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亮著燈的窗戶里,是等著我回家的親人,不管是我自己的小家,還是父母或者親戚甚至是我的朋友,讓我踏實的是,我永遠(yuǎn)不會有在外漂泊的那種失落和害怕。雖然無數(shù)次因為交通堵塞抱怨,也會討厭冬天的霧霾、春天的柳絮、秋天的短暫和夏天的暴曬,但總是會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里找到安慰,也許是一碗熟悉的味道,也許是一個老友溫柔的勸慰,也許是那條熟悉的路上苦澀回憶里的甘甜……
我很早以前就寫過小說,選取了鐘樓的星巴克咖啡作為故事發(fā)生地,因為那時候的我不甘心在西安之外的人眼中,西安永遠(yuǎn)只有過去也永遠(yuǎn)只停留在歷史的輝煌中,永遠(yuǎn)都是鄉(xiāng)土的書寫……我想證明現(xiàn)在的西安,是一個歷史和現(xiàn)代共存的城市,我們熱愛過去,我們也活在現(xiàn)在、活在未來。
有一天,我開車回家,從天亮到天色暗下來,難得一見的大朵白色云朵在時光里變得暗紅,一路上看到大橋上閃爍的燈好像城市已經(jīng)難得見到的星星,干凈遙遠(yuǎn)的天空襯托亮起燈火的大樓好像海市蜃樓。樹木也分不清顏色。直到終于到了家門口,才看到路邊站滿了拿著手機對著天空照相的人。我突然想到過世的太奶奶,活了幾乎一百歲。一個人大概看多了云朵從淺到深,人生從哭到笑一切從簡單到復(fù)雜,真佩服這樣的勇氣。
我曾經(jīng)信任文字。也許過分信任就像和人類相處,大家都懷抱真心,可還是有辜負(fù)和被辜負(fù)。因為世界變幻萬千。那么,西安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在我看來并不是簡單的訴說和爭論就能明了的。今天,我在西安。早晨出門前,衣服胸口抹了一塊污漬,洗了后用吹風(fēng)機吹干穿上就出門了。然后就這么又過了一天。今天,我在西安,一邊寫下上面那些的文字,一邊想到更多想說的話,關(guān)于城市、關(guān)于我、關(guān)于我愛的文學(xué)——
初中的時候我在一所寄宿學(xué)校上學(xué),那時我是班里唯一走讀的學(xué)生,為了每天少走一些路,我找到了一條從家里到學(xué)校的“小路”。在這之前,我從親人到院子里的玩伴到學(xué)校的老師和同學(xué)……我遇到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樣,他們是命運也更是家人安排我遇到的,我雖然偶爾會有窺探世界的心情,但世界在我的心里好像就是這樣的。那條小路有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世界。一個身高不高的男人,在幾間磚瓦房的交叉處擺了一個修鞋的攤位,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但是很快,一整片的垃圾場更吸引了我。那里總有一個在廢墟里整理的老人,他看起來比我爺爺還要老,他的身邊有一只很大的狗,也和我見過的狗不同,狗很臟,很臟的臉上沒有眼睛……這些不一樣的人都讓我害怕,但是有時候害怕遲到,又不得不從那里走,漸漸地我就沒有那么害怕了,我的腦海里開始出現(xiàn)幻想。我就是在那時候?qū)懥说谝粋€屬于我的故事。是這個“不一樣”的人,給我?guī)砹似婀值幕孟?,給了我第一次寫故事的沖動。后來我再也沒有遇到他,只有那只沒有眼睛的狗,依然那么臟,在我每一天上學(xué)放學(xué)的路上,孤單地站在那片廢墟上,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不肯離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就是在剛才我介紹的西安里,我遇到了更多和我不一樣的,他們有努力上進(jìn)的播音員、有為了給父親看病來到這里的縣城姑娘、有想要取代雙胞胎姐姐生活的妹妹……甚至還有那個我小時候看到的“侏儒”鞋匠,我也把它放進(jìn)了我的故事里,在《花里》這篇小說中,我讓他成了自卑女孩成長中唯一信賴的朋友,這個女孩為了得到“美貌”而陷入病態(tài)的整容中,她希望所有人都忘記過去的“她”,她希望自己本來就是整容后的“她”,但在最后,她還是不能欺騙自己,無法丟掉從小對“鞋匠”的信任。就算你面目全非,在這個城市里,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你發(fā)生了什么,但是總有什么,他們或者它們,會記得你心里的聲音。就像那片廢墟,日升月落很多輩子了,有些人會死去,有些人依舊相愛,哪怕是一只瞎了眼睛的狗和一個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
從初中第一次寫故事到今天,我遇到過更多和我不一樣的人,他們就像城市里十字路口的人群,紅燈過后,像潮水、像陽光、像雨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涌了過來,我就有了沒完沒了的幻想,我就可以寫下那些故事。當(dāng)我腦海里開始想到“城市文學(xué)”的時候,其實我最先想到是我每學(xué)期都在給學(xué)生講的一門課《西部文學(xué)》,我自己也一直思考,一個在西安成長起來的我,一個從小就把陳忠實、賈平凹當(dāng)作想成為的那種作家的我,為什么從來沒有提起筆寫出他們筆下那樣的“鄉(xiāng)土文學(xué)”?然后我決定先放棄這些“研究”,提起筆開始寫一寫“西安”。
我越寫越停不下來,越寫越明白文學(xué)和我、城市和我的關(guān)系。文學(xué)可能就是我遇到的這些不一樣的人,這些人、我,組成了各種各樣的“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我們”,這些依賴著城市的“我們”,我們建設(shè)著城市,我們享受著城市,我們變成了生活在城里的故事,城市文學(xué)也許就是“我們”。
我的身上完完全全就是西安,我還會在春夏秋冬里來到這個城市,期待遇到和我不一樣的人。這可能就是從我出發(fā)、從現(xiàn)實出發(fā)、從文學(xué)的自覺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