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潔煖 孫潔群 陳桃 鄧世群
【摘要】 目的:探究病友互助模式對肺癌根治術后患者希望水平、負性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1-7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行肺癌根治術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病友互助模式,比較兩組干預前后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活質(zhì)量核心調(diào)查問卷(QLQ-C30)評分。結果:干預后,觀察組HHI各維度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QLQ-C30評分各項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病友互助模式能夠提高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希望水平,降低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病友互助模式 肺癌根治術 希望水平 負性情緒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7.0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utual help model on hope level,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Method: From January to July 2019,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ung cancer radic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ch group of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mutual help model of wardmat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HHI, SAS, SDS, QLQ-C30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HH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QLQ-C3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model of mutual help among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hope level,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lung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utual aid model of wardmate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Level of hope Negative emo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 Jiangmen 529000, China
目前對于肺癌患者心理障礙的認知存在較大不足,與肺癌根治術后患者抑郁狀態(tài)、焦慮狀態(tài)等顯著相關[1]。常規(guī)護理對于肺癌根治術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把握不夠,容易忽略其手術后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病友互助模式通過招募康復或處于康復期的同病志愿者,培訓后參與到患者康復中,通過共情以降低患者的負性情緒,在癌癥護理領域應用廣泛[2]。為探究病友互助模式應用于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效果及對其負性情緒的影響進行本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7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行肺癌根治術的12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符合文獻[3]《2018年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中關于原發(fā)性肺癌的診斷標準,并成功行肺癌根治術聯(lián)合化療者;②臨床分期Ⅰ~ⅢA期;③意識清楚,交流無障礙。(2)排除標準:①存在遠處轉移;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③合并嚴重心、腦、腎功能障礙;④病例脫落者。最終納入100例,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8~72歲,平均(56.73±7.26)歲;臨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7例,ⅢA期15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32例,初中或高中12例,大學及以上6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5~70歲,平均(56.05±7.09)歲;臨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6例,ⅢA期14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34例,初中或高中11例,大學及以上5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受教育程度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肺癌根治術后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皮膚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病友互助模式。(1)建立病友互助模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主管護師擔任副組長,負責志愿者招募和護士培訓,責任護士對符合志愿者病友進行匹配。(2)志愿者病友素質(zhì)訓練:由本科室副主任醫(yī)師以上進行講座和授課,講座的內(nèi)容包括肺癌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以及根治術后的預后,使病友了解肺癌發(fā)病率、流行現(xiàn)狀和治療意義。由組長和副組長進行互助技能訓練,包括互助志愿者的責任和服務范圍、病友之間的溝通技巧、肺癌根治術后的心理變化和疏導方式。(3)病友互助方式:志愿者病友匹配肺癌根治術患者,盡量匹配同一年齡的、同樣教育程度者,志愿者病友在開始互助前需對患者的病情、家庭背景、心理狀況進行初步評斷,并與患者家屬深入溝通,明確患者負性情緒的原因,通過陪伴、交流、游戲等方式轉移患者負性情緒,引導患者積極樂觀人生態(tài)度。在肺癌切除術患者情緒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允許患者向志愿者進行情緒宣泄,更有助于志愿者和護理人員明確患者內(nèi)心不滿或負性情緒的來源。(4)病友互助實施:由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志愿者病友,志愿者病友與患者進行交談,介紹自身經(jīng)歷與肺癌根治術后的心理變化與生活質(zhì)量,積極引導患者正性情緒和正性行為,傳授抗癌經(jīng)驗。每次交流30 min,每周1次,維持12周。根據(jù)病友志愿者自身肺切除術后心肺功能訓練方式結合患者個案,由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和志愿者共同制定肺康復計劃,志愿者全程陪伴進行康復訓練。(5)每月舉行1次病友交流會,組織患者和志愿者進行交流傾訴,包括日常交流和問題解答。
1.3 療效評價及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第三版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活質(zhì)量核心調(diào)查問卷(QLQ-C30)評分[4]。
采用HHI量表對希望水平進行評價,該量表共3個維度,12個條目,總分12~48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希望水平越高。采用SAS量表、SDS量表對負性情緒進行評價,臨界分分別為50、5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負性情緒水平越高。采用QLQ-C30對肺癌根治術患者進行生活質(zhì)量的評價,該量表分為5個功能量表,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HHI量表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HHI各維度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負性情緒量表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zhì)量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QLQ-C30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肺癌根治術對延長患者壽命作用顯著,但是由于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呼吸功能下降等嚴重影響長期生活質(zhì)量,同時合并化療后患者受治療副作用的影響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脫發(fā)等,進一步造成負性情緒上升,幸福感及希望水平下降。周淑如等[5]研究表明,針對肺癌根治術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礙進行優(yōu)質(zhì)護理是非常必要的。常規(guī)護理更多聚焦于患者軀體的護理,有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復,如改善術后疼痛與肺功能等,但對于心理和精神方面無法感同身受,因此存在局限。
病友互助模式通過曾經(jīng)體驗過治療、病情預后良好的患者作為志愿者,通過病友之間良好的通過,以共同話題作為橋梁建立病友互助關系,志愿者自愿為患者提供幫助[6-8],在癌癥等各種慢性病中效果顯著。
HHI量表是反應患者治療前后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希望水平的量表。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HHI各維度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病友互助模式能夠提高肺癌根治術患者的希望水平,主要在于病友互助模式能夠使志愿者病友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共情,而HHI量表中“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是重要維度,病友互助可以提升該維度評分;其次病友的經(jīng)歷能夠使肺癌根治術患者對良好預后有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石愛蘭等[9]研究顯示,病友互助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腫瘤患者的HHI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其水平增加約5分,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SAS量表、SDS量表是經(jīng)典負性情緒自評量表。在本研究中,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通過病友互助的方式肺癌根治術患者負性情緒顯著下降。上述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主要來自于親友關懷少以及預后不明朗,通過病友互助增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加強互助交流以及問題解答,肺癌根治術患者能夠感受到較好的長遠預后,因此正性情緒增加,本研究結果與楊海靈等[10]結論具有一致性。
QLQ-C30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評價肺癌患者機體功能、社會心理狀態(tài)和治療效果,有助于根據(jù)QLQ-C30各項評分制定肺癌患者個體化治療方案。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QLQ-C30評分各項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病友互助模式能夠提高肺癌切除術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病友互助模式通過志愿者現(xiàn)身說法改善癌癥患者自身認知,提高了認知和角色功能[11],并且通過引導和陪伴,降低負性情緒,提高情緒功能,進而有助于自身康復提高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薛麗娜等[12]研究認為,對于癌癥患者可以利用病友聯(lián)誼的方式給予患者情感的抒發(fā),更多與他人交流,獲得社會支持,有助于提高癌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病友互助模式能夠提高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希望水平,降低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芳,趙健,何志蓮.大型綜合性醫(yī)院肺癌住院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zhì)量的橫斷面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9,24(7):1269-1273.
[2]孫明霞,司麗,劉芳.綜合心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圍術期癌因性疲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8,24(2):102-104.
[3]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J/OL].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2019,5(3):100-120.
[4]熱衣拉·艾力尤甫,夏麗帕爾·艾克拜爾,郭艷,等.個性化管理對晚期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狀況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9,17(20):2467-2470.
[5]周淑如,李芳俠,呂潔,等.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精神心理障礙的影響[J/OL].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5,8(6):112-113.
[6]林健,何遠梅,郭智濤,等.病友互助支持在乳腺癌患者康復中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7,38(z2):182-183,185.
[7]賀瑤.優(yōu)質(zhì)護理理念在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4):238-239.
[8]宋麗霞,易云蘭,王曉燕,等.優(yōu)質(zhì)護理理念在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9):170-172.
[9]石愛蘭,葛美紅.病友互助支持模式對惡性腫瘤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痛苦的影響評價[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8):64-65.
[10]楊海靈.病友互助模式的呼吸功能鍛煉對中老年肺癌患者圍術期的效果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8.
[11]韋云.病友互助模式對肺癌化療患者抑郁的影響[J/OL].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1):73-74.
[12]薛麗娜,李香利,施劍青,等.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述情障礙與社會關系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6):652-655.
(收稿日期:2020-03-13) (本文編輯: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