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秀
【摘 ?要】一體化讀寫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路徑。一體化讀寫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一體化讀寫;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7-0148-02
【Abstract】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Chinese literacy.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Keywords】Core literacy;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一、一體化讀寫提升語文能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xiàn)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很難做到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的和諧全面發(fā)展。究其原因,聽讀少,說不出;讀寫少,說不好。實施一體化讀寫能解決這種問題。筆者兩次教學《送元二使安西》,第一次采用常規(guī)預習法,第二次采用一體化讀寫,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在第一次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停留在理解層面,說的只是經(jīng)驗性的生活與話語,并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的提升。而在第二次教學中,由于學生提前有個性化、真實化、深度的學習,課堂上帶著課前成長的智慧而來,在交流碰撞中又得到了“互換思想”式的成長,學生語文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這也意味著語文教學要扎扎實實地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負責。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興起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弱化的問題,但是一體化讀寫才是解決思維能力提升的根本辦法。《一花一世界》是筆者創(chuàng)編的一堂語文綜合實踐課,其目的是讓大家在欣賞春日繁花中抽出一條花之軸線,而不簡單地停留在花之“繁”而亂上,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我設置了這樣的目標:
高度:一人一花,一花一世界。
深度:花是自然之物,也是人們心底之語。
廣度:(從古至今)自然花、畫中花、文中花、歌中花、生命花。課前讓學生廣泛走入閱讀、走向生活去聽、去說、去讀、去寫與花有關的一切內(nèi)容。
以時間為軸,從《詩經(jīng)》到今天的“生命是一樹花開”再到20歲、40歲、80歲……時,學生在讀寫實踐中思維的廣度、深度、高度都得到了極大提升,也真正成了學生生命成長之課。一直以來,我們都認定“數(shù)學清清晰晰一根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語文教學以年年歲歲講相似排在最低效學科中,而抓準語文材料中的思維特點,通過一體化讀寫進行語言思維的提升,讓語文也具理性,是一條必要之徑。
三、一體化讀寫提升審美情趣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闭Z言注定與美有深緣,語文的學習承載著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筆者運用一體化讀寫,讓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提升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教材中的篇目很多是千淘萬漉的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采取同作者、同主題的讀寫活動,學生在文字間創(chuàng)造美就是水到渠成的。
筆者在教學《我想》時,和學生沉浸在文字所描摹的美好童年中,讓大家一起寫,佳作頻出。有學生寫道:我想把雙眼/安在藍天上/看萬紫千紅的大地/看孩童歡樂嬉戲/看啊看/看那五彩繽紛的童年。有學生有這樣的暢想:我想把雙腳/裝在太陽上/讓光芒撒遍全星球/讓童真布滿世界/跑啊跑/跑遍無垠的宇宙。還有的學生寫道:我要把耳朵貼在/搖曳的柳條上/聽小草微妙的絮語/聆聽百靈的交響樂。要聞出甜甜的童真/還要和時光和年華商量商量/把自己種在沙漠/變樹木/長得繁茂/變雨水,落得晶瑩……很顯然,在這樣的讀寫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自然向優(yōu)美靠近,心靈也向美好而生,得到言語、心靈的雙重美育。
四、一體化讀寫提升文化修養(yǎng)
文化修養(yǎng)是對人類文化進行了解、研究、分析、掌握并進行獨立思考、剖析、總結(jié)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一種能力。這么多年,我們的語文教學在剖詞解句上、條分縷析上花了太多的時間,把一讀就懂的課文進行肢解,學生也只是對內(nèi)容的“懂”,沒有完成借助語文這門美好的學科完成文化修養(yǎng)的責任。一體化讀寫,因為追求閱讀的廣度,不是單純增加狹義廣度,而是意義層面的超鏈接式廣泛閱讀,形成巨大的網(wǎng)絡化結(jié)構(gòu)性閱讀體系,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提升成為看得見的核心素養(yǎng)。
筆者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時,以“老舍筆下的北京的春節(jié)有什么特點或是味道呢?請用一個詞來概括,并在文章中找到至少一處細述一下?由此你還想到了什么(聯(lián)系你閱讀過的相關內(nèi)容、生活經(jīng)歷過的感受等)”為前置小研究,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在課堂中進行大交流。最后,我們圍繞“喜歡一座城,因為城里住著一個人”進行深追深問。
教師:其實,北京,老舍所出生的地方,是這樣子的——老舍降生在北京西城護國寺后面的一個名叫“小羊圈”的曲折狹小的胡同里,這里的居民大多一天只吃兩頓飯,且住在夏漏雨,冬透風的破屋子里。像我家(出示PPT生讀)。學生:像我家,夏天佐飯的“菜”,往往是鹽拌小蔥,冬天是腌白菜幫子,放點辣椒油。還有比我們更苦的……教師:前面有同學提前過老舍出生一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到九歲的時候,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才去上的學??墒沁@篇課文中的北京,有這辛酸的味道嗎?學生:沒有。只有甜蜜的、熱鬧的。教師:我們來看梁實秋筆下的《過年》——學生:(讀PPT)“除夕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這對于一個習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種煎熬?!瓌e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著耳朵?!咳朔忠话s拌兒,哼,看那桃脯、蜜棗沾上一層灰塵,怎好往嘴里送?”教師:同樣的過年守歲,同樣的過年放鞭炮,為什么在不同的兩個人眼里卻相差千里?我們再來看——學生:(讀PPT)北京是擁擠和逼仄的,甚至常有壓抑的情緒,北京路人,都麻木得“干枯”“沒有實質(zhì)的靈魂”…… 教師:這又是為什么呢?你能根據(jù)你前期的閱讀或生活經(jīng)驗來談談嗎?
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得出老舍在“憶北京”,在生活顛沛流離之中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傷感文學、懷鄉(xiāng)文學有了一次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貼一個標簽式的概念或口號。
一體化讀寫,它讓師生從單薄低淺與紛繁冗雜的兩種語文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切實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力。
參考文獻:
[1]高玉俠.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