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慶市委史志研究室
自2019 年5 月以來,大慶市委史志研究室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部署與要求,嚴格履行駐村聯(lián)戶、結對幫扶工作職責,發(fā)揮職能作用和優(yōu)勢,先后派出3 名優(yōu)秀黨員干部到杜爾伯特縣胡吉吐莫鎮(zhèn)賽罕他拉村,由扶貧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干部牢記使命職責,以脫貧攻堅為重點,敢于擔當、踏實干事,與村兩委班子和縣派幫扶單位團結協(xié)作、精準施策、合力攻堅,讓貧困戶真脫貧,脫真貧,駐村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杜爾伯特縣胡吉吐莫鎮(zhèn)賽罕他拉村全村總面積64552.3 畝,其中:耕地12203 畝,林地10759 畝,草原28115 畝;全村產業(yè)以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為主,有標準化奶牛場一處,存欄1100 頭。村內奶牛380 頭、羊2080 只。全村戶籍戶數(shù)430 戶、1041 人。常住戶數(shù)221 戶,縣內居住77 戶,長期外出務工132 戶。貧困戶35戶、73 人已全部脫貧,全部住房居住安全、飲用水安全。
全市定點駐村扶貧工作推進會議后,市委史志研究室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嚴格按照上級組織“派出的干部個個是把硬手”的要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嚴格選人標準,嚴把派駐干部政治關、素質關,把能力強、敢擔責、最優(yōu)秀的干部安排到駐村工作中去。2019 年5 月30 日,市委史志研究室董善禮主任帶領班子成員及新任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郭祥文,到杜爾伯特縣胡吉吐莫鎮(zhèn)賽罕他拉村對接駐村扶貧工作。此后,繼續(xù)堅持隊伍不撤、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干勁不松的原則,持續(xù)推動干部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集結,先后派出楊朝云、劉建華等單位骨干力量加入其中,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如何讓村民“兩不愁、三保障”,是市委史志研究室最關心的事。按照定點駐村扶貧工作相關文件要求,自2019 年5 月30 日以來,市委史志研究室主任董善禮到賽罕他拉村實地調研走訪掌握村情民情、指導扶貧工作5 次,分管領導和其他班子成員到村調研指導23 次。每次入村都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進行座談交流,詳細詢問貧困戶春耕生產及土地流轉情況、疫情防控情況、莊稼長勢及兩次臺風過后莊稼受損情況、“愛心超市”運行情況等。有的放矢地研討方法、細化操作措施,就如何發(fā)展壯大村級產業(yè),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采取志智雙扶,激發(fā)貧困戶內生動力,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村級經濟發(fā)展和貧困戶脫貧獻計出力。
走訪了解貧困戶存在的實際困難,解決村民的煩心事、操心事??赐蚧馂挠H人去世的貧困戶趙喜家屬張玉琴,送去1000 元錢,鼓勵張玉琴要樹立信心,提振精神,發(fā)展庭院經濟增加收入。對于家里的困難,市委史志研究室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盡力幫助解決。鼓勵貧困戶發(fā)展庭院經濟,市委史志研究室職工,自費以不低于市場價購買貧困戶自家產的雞蛋、鴨蛋和鵝蛋,還有笨雞、大鵝等農產品,消費金額達6000 多元,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為鎮(zhèn)里、村里捐贈了黨史、市志和檔案宣傳資料,豐富村里的圖書角。同時為村里送來打印機、復印紙等辦公用品。對鎮(zhèn)、村級檔案規(guī)范化指導,送來檔案盒和歸檔專用工具,進一步提升了檔案管理水平。本著安全駐村、健康駐村的原則,為派出駐村干部配發(fā)了口罩、酒精、消毒液以及應急醫(yī)藥器材和藥品,切實加強了對駐村干部的關心關愛,使其能夠更好地投入駐村扶貧工作。
脫貧攻堅進入最后關頭,市委史志研究室要求駐村第一書記秉承“抓黨建促脫貧 強組織興發(fā)展”的工作理念,把加強支部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第一書記每周堅持召開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例會,從貧困戶精準幫扶到產業(yè)發(fā)展,從環(huán)境治理到鄉(xiāng)風文明,一項項研究落實,推動支部建在集體經濟組織上,建在產業(yè)鏈和人居環(huán)境提升陣地上,成為鄉(xiāng)村振興領頭羊,堅持黨員掛聯(lián)農戶制度,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扶貧中,村黨支部書記生病住院4 個多月,黨支部軟弱渙散現(xiàn)象嚴重。扶貧干部第一書記勇?lián)厝?,敢于負責,嚴格?zhí)行“三會一課”制度,認真組織全村黨員學習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關于脫貧攻堅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省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2020 工作要點》《黑龍江省脫貧攻堅掛牌督戰(zhàn)工作方案》《2019 年市縣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實施方案》《杜蒙縣帶動貧困戶增收農村公益性崗位設置管理辦法》《杜蒙縣扶貧收益資金統(tǒng)籌分配監(jiān)督管理辦法》等文件,并確定每次召開兩委會時,扶貧工作的政策理論學習都要列入會議必備議題,及時跟進更新把準吃透國家和省市縣鎮(zhèn)有關扶貧攻堅最新政策和指導精神,握住把緊扶貧工作方向和節(jié)奏,確保工作隊員和村兩委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脫貧攻堅任務上來,使各項扶貧目標任務能夠精準落實到位。
老的村委會被改造成新時代黨建活動陣地,精心打造了黨建文化墻、黨群活動室、鄉(xiāng)村振興廣播站、法律咨詢服務站、志愿者服務站等,并開展各類黨建活動、群體活動。第一書記以《牢記宏偉目標,踐行責任擔當》等為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村干部、村民講黨課5 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主題黨日活動、到大慶鐵人紀念館和市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地開展紅色教育;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民主評議黨員;開展“五個一”活動;組織黨員入戶走訪,征求意見和建議;組織黨員開展志愿服務,打掃村內道路衛(wèi)生,整治農村人居環(huán)境,村容村貌得到較好地改善;組織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對軟弱渙散五種情況逐戶進行排查;組織黨員開展義務植樹1500 棵。通過黨建活動開展,黨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黨支部軟弱渙散現(xiàn)象消失了,戰(zhàn)斗堡壘作用明顯增強,為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市委史志研究室要求駐村第一書記迎難而上,把織密疫情防控網絡、守好“防疫最后一公里”作為重點工作?!敖M織和群眾的需要就是駐村工作隊行動的信號”,賽罕他拉駐村工作隊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書記帶領工作隊隊員迅速返崗投入防疫戰(zhàn)斗,以“七個到位”的實際行動彰顯責任擔當、踐行初心使命。
組織動員到位。2 月1 日,村黨支部發(fā)出“抗擊疫情,保衛(wèi)家園,關鍵時刻到了,共產黨員站出來!”的號召后,在村黨員爭相請戰(zhàn),經過篩選,由18 名身體條件較好的黨員組建了“賽罕他拉村抗擊疫情黨員突擊隊”,成為攻堅啃硬的抗疫先鋒隊,哪里最困難他們就出現(xiàn)在哪里。
措施落實落細到位。一是嚴防“外部輸入”。對全村10 個(前期7 個,后期新碾壓3 個)出入口采取了樹木橫斷、拉鐵絲網等硬隔離措施,只留一個應急通道設立卡口,由白班群眾和夜班黨員突擊隊24 小時輪流值守,村外人員一律不得入內;二是排查“內部隱患”。對內實施網格化管理,兩委委員和工作隊分組包片,開展入戶排查;三是阻斷“流動隱患”。對于執(zhí)勤卡口登記顯示頻繁出入的個別村民,上門問詢核實,如無正當充分緣由的,對其本人進行勸誡。
宣傳教育引導到位。賽罕他拉村通過多種形式,不斷加大疫情防控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宣傳力度,做到應知盡知,人人皆知。在村委會、食雜店、衛(wèi)生所、檢查站等醒目處張貼防控注意事項和通知通告;扶貧干部楊朝云還請市電臺播音員將這些資料錄制成音頻文件,通過村屯大喇叭全天循環(huán)廣播,派出1臺宣傳車在村內流動播放;在入戶排查的同時,還幫助農戶加入村民微信群,及時、快捷、準確向群眾宣傳防疫信息,普及防疫知識。
管控與服務銜接到位。在抓好防控的同時,工作隊和村兩委還根據(jù)生產需要,提早謀劃,做好預案,不誤農時。在第二次入戶大排查時,順帶統(tǒng)計村民玉米銷售意愿和數(shù)量,組織大型機械集中脫粒,協(xié)調糧庫集中定時收購,防止與其他售糧群體交叉接觸,做好安全防護軟隔離。
總結分析預判到位。2 月21 日,村兩委召開防疫工作階段性總結分析會,會議分析討論了近期防疫形勢和重點工作安排。
典型示范引領到位。在省駐村辦通知扶貧工作隊員可“居家辦公”遠程指導和協(xié)助防疫的情況下,3 名工作隊員始終站在防控一線,堅守47 天沒有回家,除了要參加夜間值守外,每天都要早晚2 次巡查值守情況。
安全防護保障到位。針對防護物資嚴重匱乏,無防護入戶排查、卡口盤查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問題,駐村工作隊多方求援,分三批購置了230 個口罩,50 斤酒精、90 升消毒液等物資,保障了基本防護安全需要。
面對疫情,賽罕他拉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緊密配合,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構筑起了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始終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杜蒙縣電視臺杜爾伯特新聞和大慶電視臺“今晚60分”欄目均播報了賽罕他拉駐村工作隊事跡。
作為市直定點駐村扶貧單位,市委史志研究室履職盡責,扎實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把駐村幫扶工作與村里各項工作相結合,積極為村級經濟發(fā)展出主意、想辦法。堅持規(guī)劃先行,聽取民意、研究討論發(fā)展規(guī)劃思路,共同研究《2019—2020 年村集體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和脫貧計劃》,對村里確定的大事、實事逐一抓好推進落實。
駐村工作隊始終不忘主責,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手抓,重點關注解決貧困戶疫情防控期間的實際困難,入戶排查時還重點調查了貧困戶生活和醫(yī)療需求、自種耕地數(shù)、備春耕物資需求、外出務工需求、發(fā)展庭院經濟的種植養(yǎng)殖需求等情況,確保貧困人口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和備春耕生產不受大的影響。進入2020 年3 月份,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春耕備耕也處于關鍵時節(jié)。防疫容不得松懈,春耕備耕也不能耽擱,農民地里種不下糧,心里就要發(fā)慌。必須一方面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另一方面確保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產。工作隊組織村兩委和種糧大戶提前謀劃,預先打算,與農資企業(yè)對接,做好余糧銷售、春耕物資采購,積極協(xié)調解決疫情期道路運輸?shù)染唧w困難。
針對賽罕他拉全村430 農戶中一半以上人口外出經商、務工,土地超低價流轉情況十分普遍,影響農民收入的情況。工作隊會同村兩委班子抓住時機,謀劃落實與中糧集團合作土地流轉試驗項目,積極推進新型合作種植模式。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疫情防控入戶排查外來人口的同時,向村民積極宣傳這一項目,動員農戶拿出自家土地進行流轉。通過前期入戶開展政策宣傳、意愿普查和后期個別問題單戶針對性工作,最終,整個項目合同簽約率達100%,成功流轉土地1308 畝。農民以土地入股做“股東”,中糧集團負責標準化種植、產業(yè)化經營。農民除固定收益外,還可以獲得基礎產量以外收益的分紅,讓農民從土地中獲得更大的收益。通過這種方式,農民群體實現(xiàn)了由農民變“股民”的轉變。進入4 月以來,中糧集團的大型耕作機械已陸續(xù)開始整地作業(yè)。據(jù)農業(yè)技術專家測土估產,預計每戶每畝收益有望達到600 元,將創(chuàng)下我市土地外包最高單價,實現(xiàn)農民土地收入翻一番。一旦試驗成效較好,可推廣至全村土地全部流轉,徹底解放全村農業(yè)勞動力,促進農民發(fā)展勞務輸出和其他產業(yè)增收。
2019 年末,縣委第四巡察組完成對賽罕他拉村的政治巡察,反饋意見中提出了10 個具體問題和3個方面整改意見。春節(jié)過后,市委史志研究室駐賽罕他拉村第一書記輪崗,書記輪崗不等于問題自然消解。新任書記到任后,切實扛起第一書記的政治責任,組織村兩委進行巡查問題整改,擬定了《中共賽罕他拉村黨支部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方案》《中共賽罕他拉村黨支部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報告》《黨組織負責人巡察整改工作情況報告》,制定了《巡察整改問題臺賬》,逐個問題進行整改落實,截至4 月中旬,所有遺留問題全部整改清零。
針對2019 年脫貧攻堅“回頭看”的遺留問題,駐村工作隊從全鎮(zhèn)問題臺賬上主動認領,動員各方力量和資源,逐人逐戶對癥下藥,全部問題均得到妥善解決。
5 月份,以迎接“市際交叉檢查”為契機,駐村工作隊開始組織全面排查近年來基礎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針對每戶每人梳理制定問題清單,先后2 輪組織幫扶責任人入戶排查,徹底解決長期存在的底數(shù)不清、測算不準、檔案不全、群眾不認等問題。并且通過細致摸排發(fā)現(xiàn)國家扶貧開發(fā)系統(tǒng)與個別貧困戶實際情況無法協(xié)同一致的問題,經層層反饋最終得到確認和解決。
籌劃確定發(fā)展庭院經濟幫扶項目,與大慶市未來中醫(yī)醫(yī)院簽訂貧困戶庭院養(yǎng)殖訂單銷售合同,不低于市場價全部包銷所有貧困戶庭院經濟產品;爭取國家專項扶貧資金45000 元,設置疫情公益崗位貧困用工15 個;協(xié)調縣域知名企業(yè)安置殘疾貧困畢業(yè)生就業(yè)1 人,為外出務工貧困農民落實生活補貼及交通補貼;落實兜底保障政策,為邊緣戶和重點監(jiān)測貧困戶申報農村生活最低保障,有效防止脫貧戶返貧和新發(fā)生貧困;落實危舊房改造政策,鼓勵動員6 戶村民(貧困戶1 戶)辦理了拆舊建新申請;爭取困難救助政策支持,為疫情防控期間住院貧困老人程貴智協(xié)調解決個人無力承擔的核酸檢測費用,經鎮(zhèn)領導批準擬由民政救助款項解決。
以推動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激發(fā)群眾內生動力,強化“志智雙扶”和鄉(xiāng)風文明建設為目標,按照“村委主導、各方參與、社會協(xié)同、農戶受益”的原則,市委史志研究室投入專項幫扶資金1 萬余元支持賽罕他拉村在全鎮(zhèn)首家開辦了“愛心超市”?!皭坌某小敝饕獙嵭姓蚍e分獎勵機制,鼓勵村民遵規(guī)守約,勤勞致富,改善環(huán)境,提振精神,共建美好家園。目前已成功開展活動3 次。
利用地理位置與鎮(zhèn)里相鄰的條件,爭取到與胡吉吐莫鎮(zhèn)百米深水井自來水改造并網,徹底解決村民飲用水質量安全和用水供應穩(wěn)定問題,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為改善村容環(huán)境和衛(wèi)生條件,開展了黨員義務植樹活動,積極動員全村農戶全部參與旱廁改造,組織村兩委成員入戶宣傳秸稈禁燒規(guī)定,組織防火隊加強巡查死看死守。
通過兩年來的扶貧工作,賽罕他拉村發(fā)生了實實在在的新變化,為走進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