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談?wù)動嘘P(guān)渤海國的歷史文獻

2020-11-17 07:27:06王林晏
黑龍江史志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渤海史料

王林晏

(海東青文化傳播發(fā)展有限公司 黑龍江 牡丹江 153000)

研讀歷史文獻是學習渤海國歷史不可或缺的步驟,其中《二十四史》是研究渤海國歷史的重要資料?!抖氖贰分猩婕安澈J返挠衅卟浚础杜f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

《舊唐書》

五代后晉時官修史書,初稱《唐書》,署后晉劉昫等修撰。《舊唐書》從后晉天福五年(940 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由當時的宰相趙瑩負責監(jiān)修,到后晉開運二年(945 年)完成。主要修撰者為張昭遠和賈緯,因為書成時劉昫為后晉時的宰相,按當時的規(guī)定,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jiān)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了?!杜f唐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系統(tǒng)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共200 卷,包括本紀20 卷,志30 卷,列傳150 卷。《舊唐書》修撰時去唐不遠,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4 年多時間里修成這樣一部200 卷的大書。但是作者在修《舊唐書》時,唐代晚期的史料相當缺乏,且時局動蕩,搜集史料不易,所以對于唐代晚期史事的記述,顯得粗糙。其中有關(guān)渤海歷史的資料,雖略具始末,但多有疏漏。

《新唐書》

因宋仁宗不滿意《舊唐書》,詔歐陽修、宋祁等撰?!缎绿茣?25 卷,包括本紀10 卷,志50 卷,表15 卷,列傳150 卷。宋仁宗時全國統(tǒng)一,文化發(fā)達,唐代史料多有新的發(fā)現(xiàn)。歐陽修等以《舊唐書》為基礎(chǔ),刪其蕪詞,補其不備,撰成新書。但因新舊《唐書》各有所長,所以新書出而舊書不廢。

二史成書時間相距較遠,所記都是渤海在有唐一代的史事。但詳略不一,各具特色??偟目?,《舊唐書》記渤海史事,時間記得也具體,但是對渤海王世系漏載很多?!缎绿茣穼Σ澈A耙欢问肥聰⑹鲚^亂,其他方面也有不足,但《新唐書》渤海傳吸收了張建章《渤海記》的內(nèi)容,大量增加了有關(guān)渤海的地方建制、行政區(qū)劃、官員設(shè)置、物產(chǎn)分布和社會風俗等情況,包括了渤海史的方方面面,比《舊唐書》傳文內(nèi)容豐富。

《舊五代史》

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后人為區(qū)別于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便習稱《舊五代史》?!杜f五代史》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由薛居正監(jiān)修,盧多遜、張澹、李昉等同修。在我國歷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間為封建社會中最后一次的大規(guī)模分裂割據(jù)時期。從公元907 年朱溫代唐稱帝到公元960 年北宋王朝建立的53 年間,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后蜀、南平、北漢等10 個小國,周邊地區(qū)還有契丹、吐蕃、渤海、黨項、南詔、于闐、東丹等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習慣上稱之為"五代十國"?!杜f五代史》記載的就是這段歷史。本書有簡略的《渤海傳》。

《新五代史》

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代設(shè)館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公元1007-1072 年),大約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 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18 年間編成此書。歐陽修晚年完成這部史書以后,藏在自家,在他死后,才由家屬上呈宋朝皇帝,然后藏進國家圖書館。崇儒復古是歐陽修的政治主張,也是他修史的指導思想。他稟承孔子的《春秋》筆法、"褒貶"義例,對《舊五代史》改編重修。在編排體例上,推翻《舊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打破朝代界線,把五朝的人事綜合統(tǒng)編在一起,按時間順序排列,并補入新見的史料。但因為刻意仿效《春秋》筆法,長于文辭而疏于考證,所敘史實有不少問題,故不能取代《舊五代史》。

本書和《舊五代史》的《渤海傳》都很簡略,但其史料價值不容忽視。有的地方勝于《新唐書》所記。

《宋史》

元代脫脫等30 多人同修。《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書有本紀47 卷,志162 卷,表32 卷,列傳255 卷,共計496 卷,約500 萬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統(tǒng)的一部書?!端问贰肥窃谠巍秶贰返幕A(chǔ)上刪削而成的。兩宋時期,史官組織完備,雕版印刷術(shù)廣泛應(yīng)用,書籍流傳和保存都較為便利,積累了大量史料,這就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hǔ)。因為《宋史》撰修于元末,匆匆急就,所以在史料的裁剪、史實的考訂、文字的修飾、全書體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點。但由于《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國史、實錄、日歷等書,而這些史籍現(xiàn)在幾乎全部佚失了,《宋史》就成為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完整、最有系統(tǒng)的一部史書了。

這部史書的《渤海傳》主要記北宋時期渤海遺民的活動。

《遼史》

元代脫脫等撰。全書116 卷,包括本紀30 卷,志32 卷,表8 卷,列傳45 卷,國語解1 卷。本書較系統(tǒng)地記載了我國古代契丹族建立的遼朝200 多年的歷史,并兼載遼立國以前契丹的狀況,以及遼滅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概況,是研究遼和契丹、西遼的重要史籍。

這部史書沒專設(shè)渤海傳,也無東丹國傳,但大量有關(guān)渤海史事的記載散見于各章節(jié),是研究渤海歷史的重要史籍。

《金史》

元代脫脫等撰。全書135 卷,其中本紀19 卷,志39 卷,表4 卷,列傳73 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本書有大量涉及渤海史事的內(nèi)容,是研究渤海不可忽視的史書。有些是其他史書所未備的內(nèi)容。如金代渤海后裔的地位和仕金的情況等。還有一條特殊記載:金世宗曾詔禁渤海男女婚娶“必先攘竊以奔”的舊俗,這是研究渤海民俗的稀有資料。

除《二十四史》之外,我國還有許多史書記載了渤海國史事。

《唐會要》

該書是記述唐代各項典章制度沿革變遷的史書,始稱《新編唐會要》,后簡稱《唐會要》,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會要》專著。全書100 卷,北宋王溥撰。王溥(922—982 年),字齊物,并州祁縣(今屬山西)人,后周宰相,宋初罷相,遷官至太子太師。 會要體裁和《通典》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通典》是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綜合敘述;會要則是有關(guān)典章制度原始資料的摘錄?!皶斌w裁的創(chuàng)始者為唐代的蘇冕。唐德宗時,蘇冕撰的《會要》40 卷,敘唐高祖至唐代宗九朝事跡。宣宗時崔鉉等復撰《續(xù)會要》40 卷,敘唐德宗至宣宗補續(xù)至唐末。宋代的王溥從宣宗補續(xù)至唐末,合蘇、崔所撰成《唐會要》,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正月進呈。《唐會要》所記,以宣宗前的內(nèi)容較豐富,因為充分利用了蘇冕、崔鉉等人所編會要的舊文,有的還直接引用蘇冕的一些議論?!短茣饭卜?14 目,另在不少條目下有“雜錄”,將與該條有關(guān)聯(lián)又不便另立條目的史事列入。書中所記史事有不少為兩《唐書》和《通典》所無,是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資料?,F(xiàn)在唐起居注、實錄已亡佚,部分內(nèi)容多靠此書保存,其尤為珍貴,可用以??眱伞短茣贰骶碇猩⒂洸澈J肥露喾N,并有注解。是研究渤海的重要資料,因它不僅可用來驗證正史,也有一些正史失記的重要史料。但會要中有些問題,如誤記、前后史事混亂等,讀時要注意。

《五代會要》

該書是匯編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典章制度及其損益沿革的史書,30 卷(一作50卷),北宋王溥撰?!段宕鷷饭苍O(shè)279 目,除個別目、次略有調(diào)整外,體例一遵《唐會要》。每目內(nèi),先按朝代更迭,再依年代順序編排史料,甚便檢索。成書于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一說乾德元年(963 年),是關(guān)于五代典章制度的最早撰著。此后諸史于五代典章的敘述均甚簡略,如《新五代史》只有“司天”、“職方”二考;《舊五代史》今僅存輯本,資料不全。這五十多年的典章,賴《五代會要》得以流傳,可補諸史遺闕。王溥仕于五代,后周時居相位,諳熟五代典章文物,編撰此書時又大量摘引五代諸朝實錄中的詔令、奏議,故史料較后出的新舊《五代史》翔實。會要各卷中散記渤海史事多種,并有注解。是研究渤海的重要資料。

《宋會要輯稿》

該書自唐代首創(chuàng)“會要”體裁,王溥撰二部會要后,宋朝設(shè)立了會要所,編修會要書10 次,成書2441 卷,但未刊行。宋亡,幾經(jīng)戰(zhàn)亂和周折,書稿散佚大半。清代徐松根據(jù)《永樂大典》中收錄的宋代官修《宋會要》加以輯錄而成《宋會要輯稿》,全書366 卷,分為帝系、后妃、樂、禮、輿服、儀制、瑞異、運歷、崇儒、職官、選舉、食貨、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釋等17 門。內(nèi)容豐富,十之七八為《宋史》各志所無,是研究宋朝法律典制的重要資料。后來為北京圖書館購得時,文稿已不足原書的四分之一?!端螘嫺濉犯骶碇猩⒂洸澈J肥露喾N,并有注解。也是研究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通典》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專史。作者杜佑,字君卿.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生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 年),病逝于唐憲宗元和七年(812 年)。

《通典》全書200 卷,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八門。它的結(jié)構(gòu)具有嚴密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在每一門目之中,杜佑又細分子目,每事以類相從。全書編排整齊有序,條理井然,眉目清楚,很便于讀者閱讀、查考?!锻ǖ洹吩跉v史編纂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專史的開創(chuàng)之作。《通典》所記上起遠古時期,下至唐代天寶末年,唐肅宗、代宗以后的史實多以夾注的形式補入。它基本包羅了封建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主要方面。它的《食貨典》12 卷,敘述歷代的土地、財政制度。對歷代土地形態(tài)的變遷,租稅的輕重,戶口的盛衰,貨幣的變革,鹽鐵的管理,雜稅的興起等等情況都作了詳盡的考察?!堵毠俚洹?2 卷,敘述歷代官制的沿革變化。把從中央到地方,從文官到武官,從員額到官階的情況,也都敘述得清清楚楚?!侗痰洹?3 卷,敘述兵略、兵法和歷代的刑法制度。它把唐以前所有戰(zhàn)爭的勝負經(jīng)驗,兵法上的原理原則,統(tǒng)一歸納起來,各標以適當?shù)念}目,成了一部有系統(tǒng)的軍事理論著作?!哆叿赖洹?6 卷,敘述歷代的邊防與四境各族政權(quán)的情況,交代了豐富的民族地區(qū)歷史發(fā)展變化情況,為民族史和國防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通典》中《禮典》有100卷,占了全書卷數(shù)的一半。它詳記了古代禮制情況,材料豐富?!锻ǖ洹窞槿藗冄芯?、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統(tǒng)的知識和材料,為封建政權(quán)建設(shè)提供了一部翔實可靠的參考書。因成書較早,對剛建國不久的渤海史作傳,雖記事較少,但其準確性不可懷疑,極為重要。

《邊州入四夷道里記》

該書撰寫者賈耽,是唐代地理學家。肅宗、代宗、德宗三朝里,歷官汾州刺史、鴻臚卿、梁州刺史、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及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德宗貞元九年(793 年)拜相。他酷愛地理學,對關(guān)中、山南等道均有親身了解。在鴻臚卿任上,他利用職務(wù)之便,從少數(shù)民族、外國使者及唐朝返國使臣口中搜集各地、各族及各國的山川地勢等情況,撰寫了不少地理學著作,繪制了一些地圖。他的《邊州入四夷道里記》已亡佚,《新唐書·地理志》抄錄了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此書從不同角度涉及了渤海國史事,可作為正史的補充或參考。

《文獻通考》

該書是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重要著作。馬端臨,字貴與,號行州,江西樂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 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 年)?!段墨I通考》全書分為24 門,348 卷。自《經(jīng)籍》至《物異》等5 門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 門均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書的內(nèi)容起自上古,終于南宋寧宗嘉定年間。就其體例與內(nèi)容來看,實為《通典》的擴大與續(xù)作。本書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為基礎(chǔ),并進行適當補充。中唐以后則是馬端臨廣收博采的結(jié)果,尤其是宋代部分,當時《宋史》尚未成書,而馬氏所見到的宋代史料最豐富,所以其所收之材料多有為《宋史》所無者。書中有一些渤海記事,有些為正史所缺,有些可驗正史。

《續(xù)文獻通考》

該書是《文獻通考》的續(xù)編,明代王圻撰。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進士,官至御史、陜西布政司參議,后辭官歸里,專事著述。作者收集史乘和各家文集、往牒及奏疏等,據(jù)事節(jié)錄,于萬歷十四年(1586 年)編次成書,共254卷。所記上起南宋嘉定年間,下至明萬歷初年。體例仿通考,又兼取《通志》之長,收及人物。全書分30 考,較《文獻通考》增出節(jié)義、書院、氏族、六書、道統(tǒng)、方外等6 考,各考之下分卷標目,但田賦考中增加了黃河、太湖、三江和河渠4 個子目;國用考中增加了海運;學??贾性黾恿藭?、義學。明代以前部分,多取材于宋、遼、金、元四史;明代部分輯錄史料甚多,不少史料為他書所不載。書中有一些渤海記事,有些為正史所缺,有些可驗正史。

《續(xù)通典》

該書由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全書150 卷,體例仿通典,惟兵、刑分設(shè)2 門,共9 門,門下子目稍有改變。取材原則是先見取正史,再參以《唐六典》《唐會要》《五代會要》《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元典章》《明集札》《明會典》等典志。全書詳細記載唐肅宗至德元年至明崇禎十七年的典章政制,興亡得失,尤以明史料最詳。書中有一些渤海記事,有些為正史所缺,有些可驗正史。

《冊府元龜》

該書是宋代王欽若、楊億、孫奭等18 人于1005年奉真宗之命修纂,專錄上古至古代君臣事跡的史書。歷8 年成書,總計有1000 卷,詔題名《冊府元龜》?!皟愿笔堑弁醪貢牡胤剑霸敗笔谴簖?,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題名《冊府元龜》的意思就是作為后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鑒。所錄不以正史為限,兼取唐、五代各朝實錄。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冊府元龜》的精華所在,不少史料為該書所僅見。其中渤海記事多為渤海與中原王朝的來往情況,量多而具體可信,十分重要。

《玉?!?/p>

該書是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類書,全書200 卷,南宋王應(yīng)麟私撰。王應(yīng)麟(1223—1296 年),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队窈!贩痔煳?、地理、官制、食貨等21 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實錄”和“國史日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4 卷,并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13 種。在《玉海》的各個類目當中,不僅提供了歷史文獻資料,還提供了代表這些文獻來源的圖書目錄,有別于其他類書。該書記渤海史事不多,但也有不可忽略的史料。

《資治通鑒》

該書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北宋司馬光總其大成,劉恕、劉攽、范祖禹三人協(xié)修。全書294 卷,記載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 年)共1362 年的歷史。司馬光編寫的書原名為《通志》,宋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為《資治通鑒》,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資治通鑒》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其中有關(guān)于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該書是中國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斷代編年史。原本980 卷,今存520 卷。作者李燾(1115—1184 年),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遷州縣官、實錄院檢討官、修撰等。李燾仿司馬光著《資治通鑒》體例,始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迄于宋欽宗趙桓靖康,北宋9 朝168 年事,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該書受到宋孝宗的高度重視,詔令依《資治通鑒》紙樣及字樣大小繕寫,取得了與《資治通鑒》同等規(guī)格的待遇。其中有關(guān)于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契丹國志》

該書是南宋人所著關(guān)于遼朝的紀傳體史書,27卷,葉隆禮撰。葉隆禮號漁林,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該書為南宋人奉敕編次,所取皆南朝所存有關(guān)北朝的資料,與元人所編《遼史》有所不同,雖不免傳聞失實之辭,亦存直書不隱之論,足資參考。紀傳之外,卷首附《契丹國初興本末》《契丹國九主年譜》,末附《蕃將除授職名》《漢官除授職名》。又收錄部分檔案材料:石晉降表2、澶淵誓書2、關(guān)南誓書3(契丹致宋書、宋朝回契丹書、契丹回宋誓書)、議割地界書2。另有南、北朝饋獻禮物單及宋朝勞契丹人使物件。對州縣及四京本末,周鄰的少數(shù)民族風俗制度,歲時儀制,都有所記載,并附有宋人入遼行程錄。它是宋朝所存有關(guān)契丹的材料的總匯。其中有關(guān)于渤海的重要資料。

《大金國志》

該書是記述金代史事的紀傳體史籍。40 卷,題(宋)宇文懋昭撰。全書紀26 卷,開國功臣1 卷,文學翰苑2 卷,楚國張邦昌錄和齊國劉豫錄各1 卷,冊文等1 卷,天文、地理、制度、風俗等7 卷,許奉使行程錄1 卷。書前有《經(jīng)進大金國志表》,表末署“宋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淮西歸正人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閣臣宇文懋昭上表”。據(jù)書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分析,該書應(yīng)是偽托宇文懋昭之名,雜采諸書,排比而成。編者當系元中葉書鋪中人。在編纂體例上有冗雜失次,輕信偽書的缺陷。盡管如此,它將金太祖至哀宗共117 年金國事跡裒集匯次,保存了不少史料。所載制度、服色等或為他書所不載。可與《金史》相參考,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著作。可與《金史》相參考,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著作?!洞蠼饑尽分杏行╆P(guān)于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松漠紀聞》

該書是出使金國的見聞雜記,3 卷,宋洪皓撰。皓字光弼,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建炎三年(1129年)以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為大金通問使。金人迫使入仕齊國劉豫,皓不從,被流放到冷山。冷山金代屬上京會寧府,唐隸松漠都督府,皓故以此名書。洪皓后徙燕京(今北京),前后留金15 年。歸宋後因忤秦檜,貶官英州(今廣東英德),后徙袁州(今江西宜春),行至南雄州(今廣東南雄)病死。該書為洪皓留金時所記見聞雜事,歸宋時,曾焚毀書稿。被譴謫后,又追憶成書。因當時禁私史,故書稿秘不得傳。紹興末,其長子洪適校訂為正、續(xù)兩卷。乾道中,仲子洪遵又增補所遺11 事,合為3卷。該書雖是追記,因作者久留金地,均是親自見聞。書中有關(guān)金國的政治及女真風土民情等,都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資料。此書中有些關(guān)于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三朝北盟會編》

該書是宋代史學名著,全書250 卷,采編年體例。作者徐夢莘(1126—1207 年),江西清江人。29歲舉進士,一生大部分時間居家著述,至光宗紹熙五年(1194 年),69 歲時才撰成《三朝北盟會編》一書?!叭?,指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gòu)三朝。該書會集了三朝有關(guān)宋金和戰(zhàn)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標出事目,加以編排,故稱為“北盟會編”。宋金和戰(zhàn)是北宋末南宋年間頭等大事,宋人據(jù)親身經(jīng)歷或所聞所見記錄成書者,不下數(shù)百家,但“各說異同,事有疑信”。因此,徐夢莘將各家所記,以及這一時期的詔敕、制誥、書疏、奏議、傳記、行實、碑志、文集、雜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按年月日標示事目,加以編排,征引的文獻達200 多種,對記述的異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書成之后,慶元二年(1196 年)實錄院取進,作為編修《高宗實錄》的參考。《三朝北盟會編》中有關(guān)于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欽定滿洲源流考》

該書是清代官修滿族先世及其有關(guān)東北諸民族的重要史籍,20 卷。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阿桂、于敏中、和珅等奉旨撰修,次年完成。全書分為部族、疆域、山川、國俗四門。各門首舉清朝,其次再按時代順序自古迄清前。該書從正史以及其他近50 種典籍中選擇有關(guān)資料,分門別類加以排比,并有詳盡的考證。對研究女真歷史來說,不失為一部有參考價值的專題類書性質(zhì)的書籍。因該書系清統(tǒng)治者為炫耀其先世淵源久遠、部族眾多的發(fā)祥歷史而作,故對清朝前期的歷史有虛飾和隱瞞,對女真各部與明王朝的隸屬關(guān)系力加隱晦,特別是諱言明朝統(tǒng)治下建州三衛(wèi)史實。考證也有錯誤或不當處?!稓J定滿洲源流考》中有關(guān)于渤海國的重要資料。

《太平寰宇記》

該書是宋太宗趙靈時的地理總志,200 卷,樂史(930—1007 年)撰。該書撰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年),尚沿用唐朝分天下為十道的區(qū)劃,記載了各地自前代至宋初的州縣沿革、山川形勢、人情風俗、交通、人物姓氏、土特產(chǎn)等。廣泛引用了歷代史書、地志、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計約200 種。由于所引諸書今多已散佚,故《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對于研究自漢迄宋,特別是唐與五代十國史,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此書從不同角度涉及了渤海國史事,可作為正史的補充或參考。

《盛京通志》

該書是清陳夢雷(1650—1741 年) 編撰。陳夢雷字則震,號省齋,晚號松鶴老人??滴跏?1673年)12 月,陳夢雷回鄉(xiāng)省親。翌年3 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舉兵反清。在福建遍羅名士,強授官職。陳夢雷遁入僧寺,因老父被拘,不得已入耿幕,但仍托病拒受印札。其后因受到耿黨徐鴻弼誣告,致以“附逆”罪被捕,入獄論斬??滴醵荒?1682年),經(jīng)刑部尚書徐乾學救援,陳夢雷免死,改戍奉天(今遼寧省)尚陽堡。在奉天17 年,一面教書,一面著述,先后編撰《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志》《海城縣志》《蓋平縣志》等?!妒⒕┩ㄖ尽贰昂蠔|三省事并記之,然皆以盛京為主,吉林及黑龍江特從附載?!贝藭鴱牟煌嵌壬婕傲瞬澈肥?,可作為正史的補充或參考。

《吉林通志》

該書由清末代皇后婉容的曾祖父——曾任吉林將軍的郭布羅·長順主持編修,李桂林纂。該書始修于光緒十七年(1891 年),民國19 年重印。是清代末葉吉林省第一部官修的全省通志。它“上至格矢之通,下迄光緒中朝”,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一部重要志書。此書從不同角度涉及了渤海國史事,可作為正史的補充或參考。

《渤海國志》

該書作者唐晏(1857—1920),滿族人,名震鈞,字在廷,自號涉江道人。滿姓為瓜爾佳氏,唐晏為其漢姓名。他是光緒年間的舉人,曾任江蘇江都縣知縣。他博學多聞,善畫墨梅及蘭竹,工篆、隸。有海上嘉月塵詩。由于世居京師,習聞瑣事,著有記述北京歷史掌故的《天咫偶聞》10 卷,是具有較高史料價值的地方歷史文獻。又著有《庚子西行紀事》《西漢三國學案》《八旗詩媛小傳》《國朝書人輯略》等。晚年執(zhí)教于京師大學堂?!恫澈尽分?919 年(民國八年),全書分四卷。卷—題為“紀”,分“原始”“紀年”“后記年”三部分?!霸肌苯榻B渤海淵源,“紀年”介紹渤海諸王,“后紀年”敘述渤海滅亡后其遺民的斗爭情況。卷2 題為“志”,包括地理、職官、輿服、禮樂、詞命、姓氏、風俗、物產(chǎn)8 類。卷3 題為“表”,列有朝貢、征戰(zhàn)2 表。卷4 題為“傳”,分同姓列傳、異姓列傳、孑遺列傳三部分。在其后出現(xiàn)的《渤海國記》等,大體保持了這一體例和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了增減和調(diào)整。本書因為是第一部渤海史專著,存在一些明顯不足。主要問題是:史料搜集不全,特別是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沒有引用;有些論點和論據(jù)不準確,如說渤?!办駠寥倌辍保瑢ξ寰┦甯恢?,沿用了清代錯誤說法。

《渤海國記》

作者黃維翰(1867—1930 年),字申甫,近代學者。光緒二十年(1894 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候補直隸知州,后任東三省總督練公所參議、黑龍江呼蘭知府兼呼蘭稅局、綏化知府、龍江(今齊齊哈爾)知府兼省會警務(wù)公所總辦。著有《呼蘭府志》《黑水先民傳》等書。其晚年作《渤海國記》,但“稿本粗具”,就于1931 年(民國二十年)去世了,后來由別人整理出版。這本書與唐晏的《渤海國志》相比,取材豐富得多,同時審校也較精細,因他取材不限于國內(nèi)文獻,還涉獵了日本、朝鮮一些古籍中的渤海記事。從內(nèi)容上看,訂正和補充了許多《渤海國志》中的問題和不足。存在的不足是,對渤海歷史的一些史實認識仍比較模糊,對史實考證也有不正確的地方。

現(xiàn)代學者金毓黻先生的《渤海國志長編》,對研究渤海國問題有重要價值,為中外學界所推崇。另外,1949 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吉林省敦化市六頂山渤海墓群區(qū),出土了《貞惠公主墓志并序》,1980年在吉林省和龍縣龍頭山出土了《貞孝公主墓志并序》。這些都是極重要的資料。

以上為涉及渤海國歷史的我國歷史文獻。多為古代文獻,也含少數(shù)近代文獻,可以廣泛涉獵。另外,朝鮮史書《高麗史》《高麗史節(jié)要》和日本史書《續(xù)日本紀》《日本后紀》《續(xù)日本后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類聚國史》《日本記略》也記載了一些渤海國史事,可作為研讀參考,這里不作介紹。

目前,還沒有出現(xiàn)一本權(quán)威的渤海國歷史專著。20 世紀以來出版的一些有關(guān)渤海國歷史的著作,多為側(cè)重于某個方面的專題論述。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和觀點,還需經(jīng)歷史文獻的檢驗和考古調(diào)查的支持方可定論。渤海國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絕不是僅憑幾本現(xiàn)代學者的著述就可以解決的。欲真正了解渤海國歷史,必認真研讀有關(guān)歷史文獻,同時需密切關(guān)注國內(nèi)外的有關(guān)考古調(diào)查。

猜你喜歡
渤海史料
史料實證素養(yǎng)貴在史料理解
渤海大學作品精選
聲屏世界(2022年17期)2022-12-18 01:42:44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渤海競渡帆高舉——記渤海輪渡集團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于新建
水上消防(2020年3期)2020-07-25 02:36:30
渤海大學剪紙作品選登
“烈焰”,在渤海邊燃燒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遼代“斡魯朵”內(nèi)的渤海人移民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通许县| 闵行区| 开化县| 望江县| 沙湾县| 兴文县| 北票市| 大荔县| 抚顺市| 保康县| 保山市| 金山区| 苏州市| 孟州市| 德保县| 灵宝市| 冷水江市| 贺州市| 临沧市| 长武县| 桂东县| 汝阳县| 时尚| 英德市| 宁化县| 丰原市| 雷波县| 鹰潭市| 边坝县| 伊金霍洛旗| 大连市| 邻水| 昌吉市| 平阴县| 昂仁县| 宜章县| 安西县| 林甸县| 金坛市| 沈阳市|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