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體例

2020-11-17 20:45王海賓孫赫男
華夏文化論壇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名臣史書體裁

王海賓 孫赫男

【內(nèi)容提要】《八朝名臣言行錄》開創(chuàng)了以記錄“名臣”言行事跡為中心的“言行錄”體例。朱熹“有補世教”的編纂目的及審慎的纂史態(tài)度,促成了《八朝名臣言行錄》別具一格的體例。該書收錄北宋“名臣”104人,其以時系人,以人系事,提綱挈領(lǐng),以敘人臣之跡,以寓“八朝”之史。該書的“體裁”源于正史列傳,經(jīng)朱熹改造后形成了新的史書體裁,每位“名臣”的傳記由小傳、正文、注文組成,體現(xiàn)了其不同于列傳的編纂結(jié)構(gòu)?!栋顺佳孕袖洝芬浴熬幾搿贝爸觥?,直錄原文,自注出處,取材浩博,考證精當(dāng),其內(nèi)容上具備“征實”和“善敘”兩個特點,兼具故事性和教育性,易于接受和傳播。

《八朝名臣言行錄》是朱熹編纂的一部重要史書,該書取材審慎、考證精當(dāng),文獻(xiàn)價值極高。今人鄭騫、王德毅、裴汝誠、顧宏義、葉建華、李偉國諸先生對《八朝名臣言行錄》進(jìn)行了專門研究,為進(jìn)一步探究該書奠定了基礎(chǔ)。①參見鄭騫:《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與刪節(jié)本》//臺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宋史研究集》(第四輯),臺灣編譯館,1969年,第1-16頁;王德毅:《朱熹〈五朝及三朝名臣言行錄〉的史料價值》//王德毅:《宋史研究論集》(第二輯),鼎文書局,1972年,第65-70頁;裴汝誠、顧宏義:《兩種版本,不可偏廢——鄭騫先生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與刪節(jié)本〉讀后感》//朱杰人:《邁入21世紀(jì)的朱子學(xué):紀(jì)念朱熹誕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論文集》,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第312-323頁;裴汝誠、顧宏義:《〈八朝名臣言行錄〉瑣考》,《宋史研究論叢》,2018年第23輯,第277-295頁;葉建華:《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初探》,《史學(xué)月刊》,1988年第6期,第25-30頁;李偉國:《朱熹〈名臣言行錄〉八百年歷史公案》,《學(xué)術(shù)月刊》,2002年第12期,第89-99頁。諸位學(xué)者對該書的版本和文獻(xiàn)價值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充分,然而有關(guān)該書編纂體例問題的研究略顯滯后?!栋顺佳孕袖洝肥恰把孕袖洝毕盗惺窌拈_創(chuàng)之作,其在編纂“體裁”和“義例”方面多有創(chuàng)新,獨具特色。本文試圖對該書的編纂目的、體裁、義例及總體體例特征等方面進(jìn)行梳理分析,以期充分認(rèn)識該書的編纂特色。

一、《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目的

史書的編纂體例,一方面體現(xiàn)著篇章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編寫格式,一方面又體現(xiàn)著著者的編纂目的和思路。朱熹編纂《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目的與該書呈現(xiàn)的體例息息相關(guān)。該書序文中稱:“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跡,多有補于世教。然以其散出而無統(tǒng)也,既莫究其始終表里之全,而又汩于虛浮怪誕之說,予常病之。于是掇取其要,聚為此錄,以便記覽。尚恨書籍不備,多所遺闕,嗣有所得,當(dāng)續(xù)書之?!雹伲鬯危葜祆洌骸栋顺佳孕袖洝?/朱杰人等:《朱子全書》(第1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頁。觀此段文字及朱熹全書可知其編纂該書有三個目的:

一是“有補于世教”。史書皆有“勸戒”之功,“古之史《尚書》《春秋》是也,二經(jīng)體不同而意同……然《尚書》記治世之事,使圣賢之所為,傳之不朽,為君者為臣者見,為善之效,安得不說而行之,此勸之之道也……《春秋》記亂世之事,以褒貶代王者之賞罰,時之為惡者眾,率辯其心跡而貶之,使惡名不朽,為君者為臣者見,為惡之效,安得不懼而防之,此戒之之道也?!雹冢鬯危輰O甫:《唐史論斷·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685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643頁。從《尚書》和《春秋》起,史書便承擔(dān)著對世人“勸善戒惡”的社會教化功用,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正是應(yīng)史書勸善之功用而生,正所謂“列傳善善惡惡,而言行錄善善之意長”。③[明]黃宗羲、陳乃乾:《黃梨洲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第317頁。這一點完全符合朱熹的治史態(tài)度,即對史學(xué)價值的判斷,他認(rèn)為史學(xué)具有勸善懲惡價值,無論“著史”還是“讀史”都要本著勸善懲惡這一目的進(jìn)行。④湯勤福:《朱熹的史學(xué)思想》,齊魯書社,2000年,第69-104頁。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輯錄近世文集、筆記、雜史、別傳等各類文獻(xiàn)中所記名臣“嘉言懿行”匯為一書,以此教化世人,正是其歷史觀的體現(xiàn)?!端膸焯嵋吩u價該書,稱:“宋一代嘉言懿行略具于斯”。⑤[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57),中華書局,1965年,第520頁。后世代有續(xù)、仿朱熹之作,如宋李幼武纂《皇朝名臣續(xù)錄》、元蘇天爵纂《元名臣事略》、明尹直纂《南宋名臣言行錄》、清徐開任纂《明名臣言行錄》等,歷代編纂皆有此目的。明人張采指出:“言行錄者,所以教人學(xué)為人也。夫為人莫大乎畜德,故受之以前言往行,使夫知所鄉(xiāng)方,則可以與人道矣。”⑥[明]張采《〈宋名臣言行錄〉題辭》//朱杰人等:《朱子全書》(第1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79頁。張采此言道明了古人作“言行錄”的目的即是教化世人,使人們按照先賢的言行行事。因此,朱熹“有補于世教”之目的使其選擇了以“名臣”言行之跡為寫作對象,促成了“言行錄”體裁的創(chuàng)立。

二是糾正史籍“虛浮怪誕”之病。朱熹倡導(dǎo)史官應(yīng)秉筆直書,據(jù)實著史。湯勤福先生在研究朱熹史著編纂思想時稱朱熹有良史之風(fēng)范,對顯貴不隱諱,不虛美,不受權(quán)貴操縱,不以自意取舍,反對著史附會讖緯迷信。⑦湯勤福:《朱熹的史學(xué)思想》,齊魯書社,2000年,第168-175頁。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中即有很多體現(xiàn)其不徇私情的例子。如他記好友呂祖謙之先人呂夷簡傳,能“瑕瑜互見”。對此,《朱子語類》明確記載了朱熹的態(tài)度,《語類》云:“《涑水記聞》,呂家子弟力辨,以為非溫公書。(原注:蓋其中有記呂文靖公數(shù)事,如殺郭后等。)某嘗見范太史之孫某說,親收得溫公手寫稿本,安得為非溫公書!某編《八朝言行錄》,呂伯恭兄弟亦來辨。為子孫者只得分雪,然必欲天下之人從己,則不能也?!雹伲鬯危堇杈傅?、王星賢:《朱子語類》(卷130),中華書局,1986年,第3104頁。朱熹在此表示了對好友呂祖謙的同情,但仍堅持史實,不為私交而曲筆,這充分體現(xiàn)了朱熹的良史風(fēng)范。另外,朱熹極力反對附會迷信和以成敗來論符瑞災(zāi)異的史著。他在解答學(xué)生疑惑時曾說:“如高帝(斬)蛇,也只是脫空。陳勝王凡六月,便只是他做不成,故人以為非;高帝做得成,故人以為符瑞?!雹冢鬯危堇杈傅?、王星賢:《朱子語類》(卷83),中華書局,1986年,第2151頁。在當(dāng)時神化皇權(quán)的社會背景下,朱熹能有如此見解,實屬難能可貴?!氨P直書,據(jù)實著史”在他的史著編纂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③關(guān)于朱熹史著編纂思想相關(guān)內(nèi)容參見湯勤?!吨祆涞氖穼W(xué)思想》,第168-175頁。在朱熹如此科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氖芳幾胨枷胫笇?dǎo)下,其在《八朝名臣言行錄》輯錄“嘉言懿行”過程中刪剪了近世文集、小說等文獻(xiàn)中的“虛浮怪誕”之說,這種嚴(yán)格考訂材料、審慎纂史的態(tài)度成為后世著史的典范。

三是將“散出而無統(tǒng)”之文獻(xiàn)聚為一書“以便記覽”。朱熹深知修史之弊,他曾經(jīng)撰寫過《史館修史例》,提出了很多關(guān)于如何修史的真知灼見?!吨熳诱Z類》中關(guān)于朱熹批評修史之弊的記載有很多,例如,他稱:“今之史官,全無相統(tǒng)攝,每人各分一年去做?;蛴幸患?,頭在第一年,末梢又在第二三年者,史官只認(rèn)分年去做,及至把來,全斗湊不著?!雹埽鬯危堇杈傅?、王星賢:《朱子語類》(卷107),中華書局,1986年,第2665頁。又指出:“近世修史之弊極甚!史官各自分年去做,既不相關(guān),又不相示。亦有事起在第一年,而合殺處在二年,前所書者不知其尾,后所書者不知其頭。有做一年未終,而忽遷他官,自空三四月日而不復(fù)修者。有立某人傳,移文州郡索事實,而竟無至者。”⑤[宋]黎靖德、王星賢:《朱子語類》(卷107),中華書局,1986年,第2666頁。朱熹所論正是造成文集及記事之書“散出而無統(tǒng)”的原因,因為史館中按年分人去修史,致使一事首尾不相連接,常又因人事變遷而造成修史中斷,終而導(dǎo)致文獻(xiàn)“散出而無統(tǒng)”。于是朱熹輯錄文集、碑志、家傳、小說、別史、雜史200多種文獻(xiàn)資料,聚為《八朝名臣言行錄》一書“以便記覽”。

源于“有補世教”,糾正史籍“虛浮怪誕”之病,“以便記覽”之目的,朱熹編纂了《八朝名臣言行錄》,以促成該書特殊體例的形成。

二、《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體裁

清代學(xué)者姚永樸指出:“史之為法,大端有二,一曰體,二曰例。必明乎體,乃能辨類;必審乎例,乃能屬辭。二者如鳥有兩翼,車有兩輪,未可缺一也?!雹蓿矍澹菀τ罉悖骸段膶W(xué)研究法;史學(xué)研究法》,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第155頁。此處“體”指的是體裁,“例”指的是義例,“體裁”與“義例”互為表里,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混淆和替代。董恩林先生《歷史編纂學(xué)論綱》一文指出不能將史書體裁同史籍分類法、史書性質(zhì)與作用、文章體裁等混為一談。所謂史書體裁,是指一部史書內(nèi)容的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如編年體、紀(jì)傳體、紀(jì)事本末體、章節(jié)體。而史評體、史論體、史考體等是就史書的文章體裁而言的,記言體、記事體等是就史書的文字特點而言的,典制體、方志體等是就史書內(nèi)容而言的。史籍分類是多樣的,可以按照史書體裁來分,也可以從其他方面分類,但史書體裁分類只能按照史書編纂結(jié)構(gòu)來分類。①參見董恩林《歷史編纂學(xué)論綱》,《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第39卷,第4期,第123-128頁。這一論斷對于我們認(rèn)識《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體裁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

《八朝名臣言行錄》共二十四卷,其中“五朝”部分十卷,收錄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60人,其中穆修、種放、李之才、魏野、林逋附錄于卷十之一《希夷陳先生》傳之后。“三朝”部分十四卷,收錄神宗、哲宗、徽宗三朝44人,“八朝”共收錄“名臣”104人。

《八朝名臣言行錄》以時系人,以人系事,提綱挈領(lǐng),以敘人臣之跡,以寓“八朝”之史。該書以人物為中心,采取小傳、正文、注文的結(jié)構(gòu)形式。一般認(rèn)為以人物為中心的史書體裁起源于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妒酚洝窞榧o(jì)傳體史書,從體裁上看,紀(jì)傳體是本紀(jì)、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jì),記帝王;世家,記諸侯和貴族;列傳,記各方面代表人物;書志,記典章制度;表,記錯綜復(fù)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八朝名臣言行錄》的體裁正是起源于紀(jì)傳體史書中的列傳體裁。有學(xué)者指出:“《太史公自序》謂《春秋》主乎作,故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史記》主乎述,故一則曰論載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再則曰載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yè)。此開《名臣言行錄》之先聲,非為司空城旦書也。”②[清]崔適:《史記探源》,中華書局,1986年,第221頁。此語點明了“載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yè)”的正史列傳開“言行錄”之先聲。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以北宋治國理政的各方面“名臣”為寫作中心,對列傳體裁進(jìn)行了改進(jìn),精心選擇和編排史料,首創(chuàng)了“言行錄”體,以發(fā)揮其社會教化功用。

明季黃宗羲說:“史之為體,有編年,有列傳。言行錄,固列傳體也。列傳善善惡惡,而言行錄善善之意長,若是乎恕矣。然非皎潔當(dāng)年,一言一行,足為衣冠準(zhǔn)的者,無自而入焉,則比之列傳為尤嚴(yán)也?!雹郏勖鳎蔹S宗羲、陳乃乾:《黃梨洲文集》,中華書局,2009年,第317頁。黃宗羲言明“言行錄”屬于列傳之體,且側(cè)重于善言善行的記錄。他指出“言行錄”出于列傳,而別于列傳的特點?!妒酚浰麟[》曰:列傳者,謂敘列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故曰列傳。④[漢]司馬遷:《史記》(卷61),中華書局,2009年,第2121頁。從有清以來的評介和朱熹的編纂事實看,“言行錄”與列傳都以人物為中心載敘史事,其殊異之處在于,“言行錄”專以匯聚名臣美言善行為其設(shè)傳,或?qū)H〉聜洳啪哒咧脗鳎鴧R為一書以褒善戒惡;列傳則善惡兼載以勸善懲惡?!把孕袖洝迸c列傳皆為人物立傳,“言行錄”多匯數(shù)眾為一帙,列傳則附正史而不具備獨立地位;“言行錄”重輯錄和自注,而列傳重剪裁和整合。列傳因史體所限,減省文獻(xiàn)載錄,勢所必然;“言行錄”援采富贍,正可補其體例之憾,自有其編纂形式上的優(yōu)長。從編纂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上來看,“言行錄”每篇“傳記”由小傳、正文、注文三部分組成,而列傳無“小傳”部分,也很少注明史料來源。現(xiàn)代學(xué)者葉建華先生指出:“言行錄竟成為一種特殊的列傳史體廣泛地為人們所接受。”①葉建華:《朱熹〈宋八朝名臣言行錄〉初探》,《史學(xué)月刊》,1988年第6期,第28頁。顧宏義先生也說:“觀是書(《五朝名臣言行錄》)體例,即將輯錄相關(guān)史料分載于北宋前五朝五十五位名臣下,或為正文,或作注文,從而形成一特殊的史書體裁”。②顧宏義:《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未注出處之引書試析》//朱杰人、嚴(yán)文儒:《〈朱子全書〉與朱子學(xué)——2003年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第250頁。確如他們所認(rèn)為的,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是一種在列傳基礎(chǔ)上改造的特殊史書體裁,從宋至清,續(xù)仿《言行錄》的史書層出不窮,形成了一個“言行錄”體史書系列。

三、《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義例

義例,或稱筆法或稱類例。劉知幾說:“史之有例,猶國之有法。國無法,則上下靡定,史無例,則是非莫準(zhǔn)?!雹郏厶疲輨⒅獛住ⅲ矍澹萜制瘕垼骸妒吠ㄍㄡ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78頁。足見“義例”在史書編纂過程中的重要性?!熬幾胧窌?,在結(jié)構(gòu)—體裁確定之后,還需要就材料如何取舍、組織和表述等問題確定宗旨、原則和方法,這就是義例的內(nèi)容。體裁是史書的基本框架,義例則是組織這一框架的方式方法?!雹軈⒁姸髁郑骸稓v史編纂學(xué)論綱》,《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第39卷,第4期,第123-128頁。該書是一部與列傳相關(guān)具有獨特體裁的史書,其編纂“義例”亦呈現(xiàn)出與列傳不同的特點。

第一,“直錄原文,注明出處”是該書在編纂義例上最顯著的地方。朱熹編纂《八朝名臣言行錄》正文部分輯錄史料1984條,28萬余字,基本是直錄原文不做改動。朱熹采用此種方法編纂史書,是受到了《春秋》編纂思想的影響,朱熹對《春秋》的認(rèn)識,即體現(xiàn)了朱熹的史書編纂思想,如朱熹說:“《春秋》只是直載當(dāng)時之事,要見當(dāng)時治亂興衰,非是于一字上定褒貶”,又說,“(《春秋》)此是圣人據(jù)魯史以書其事,使人自觀之以為鑒戒爾?!雹荩鬯危堇杈傅隆⑼跣琴t:《朱子語類》(卷83),中華書局,1986年,第2145頁。朱熹此言表明孔子作《春秋》是“直載”魯史,不加主觀按斷。朱熹編纂《八朝名臣言行錄》也要“直載”史事,直錄原文,讓“史料”說話,這是朱熹該書的最大特點。他還說:“《春秋》大旨,其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內(nèi)中國,外夷狄,貴王賤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義也。想孔子當(dāng)時只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寫在這里,何嘗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邪!”朱熹認(rèn)為《春秋》并不是如先儒所說的有一套褒貶義例,只是取“史文”,據(jù)史事展現(xiàn)歷史。朱熹將此種觀念融入《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中,他在該書中幾乎沒有對歷史人物、事件發(fā)表意見和評說,只是選擇排列史料,記錄“名臣之跡”,以此彰善戒惡,探究歷史。此如明代楊以任所說:“(《八朝名臣言行錄》)是書各臚列事實,亦春秋勸懲之旨”。①[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57),中華書局,1965年,第519頁。此外,注明史料來源,是該書的另一顯著特點。該書所輯錄的1984條史料中,只有109條未注明史料來源,占比5.5%,所占比例很少。清代學(xué)者全祖望稱:“但晦翁《宋名臣言行錄》每所援據(jù),必注其書之所出于下,此最是著述家一妙例?!雹冢矍澹萑嫱骸鄂^埼亭集外編》(卷31),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第1107頁。

第二,該書史料來源廣博,且選擇精當(dāng)。全書征引文獻(xiàn)種類繁多,包括家傳、別傳、語錄、行狀、碑志、文集、筆記、小說等各類文獻(xiàn)。如《五朝名臣言行錄》卷四之二《寇準(zhǔn)傳》的正文部分所用史料共三十九條,約四千七百多字,來源于《遺事》《政要》《記聞》《萊公傳》《談叢》《東軒筆錄》《聞見錄》《掇遺》《名臣傳》《倦游錄》《歸田錄》《旌忠碑》《麈史》等文獻(xiàn)。據(jù)統(tǒng)計,該書參考五種以上材料寫成的傳記有五十八篇,占55.7%;十種以上的有十五篇,占14.3%;其中最多的一篇參考書竟達(dá)十九種之多。③葉建華:《朱熹〈宋八朝名臣言行錄〉初探》,《史學(xué)月刊》,1988年第6期,第24頁。葉建華先生指出:《八朝名臣言行錄》不僅采摭浩博,而且取舍精審。對眾多的材料,朱熹進(jìn)行了篩選,然后采取增補、并存、考證、存疑、互見、解釋等方法,加以編輯。④葉建華:《朱熹〈宋八朝名臣言行錄〉初探》,《史學(xué)月刊》,1988年第6期,第23-25頁。此處所論的六種方法體現(xiàn)了朱熹對史料選擇的精審之功。朱熹編纂該書時對一些錯誤的記載進(jìn)行考證或存疑的例子有很多,如《三朝名臣言行錄》卷九之一《中書舍人曾公》輯錄了一條來源于《溫公日錄》的記載,朱熹對其進(jìn)行了考證,于此條史料后加按語云:“案:曾公父死南都,杜祁公為治其喪,時惟公在側(cè)。今文集有謝杜公書可見也。又荊公作墓志,亦言至南京病卒,此云不奔喪者,溫公傳聞之誤也?!雹荩鬯危葜祆洌骸栋顺佳孕袖洝?/朱杰人等:《朱子全書》(第1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51頁。朱熹此編選取材料的審慎態(tài)度以及所用材料的廣博,給后世續(xù)仿之作樹立了典范,成為了“言行錄”類史書的一大特色。

第三,該書的材料組織和內(nèi)容安排獨特。

首先,該書每篇傳記的正文之前都設(shè)有“小傳”,主要介紹傳主的生卒年、籍貫、任職情況、謚號等,小傳一般約為二百字。不同于正文部分直接輯錄原文,小傳部分是朱熹依據(jù)各類文獻(xiàn)總結(jié)撰寫的,通過閱讀小傳即可清晰地了解傳主的基本情況。

其次,該書在人物排列上亦有獨到之處。該書所收錄的人物并非全部為“名臣”,亦包括朝堂之外學(xué)術(shù)、教育等名流。因此該書的編纂順序是優(yōu)先排列治國理政方面影響力大的名臣,大致按北宋皇帝在位的先后,名臣則按照官階大小為主進(jìn)行排序。其后再排列一些次要名臣及草莽聲名顯赫者。例如:“五朝”部分,前八卷按照皇帝在位先后,名臣在朝官位大小排列了四十一位,有趙普等治國名臣,有曹彬等軍事名臣等,從太祖朝至英宗朝共五朝。然后第九卷又從太宗朝開始排列,第九卷收錄的九人中太宗朝二人,真宗朝二人,仁宗朝五人。第九卷和卷十所錄的十九人多為文教方面的官員或山林隱士等,有以諫言知名的田錫,有以教學(xué)知名的胡瑗、孫甫、石介三先生,也有陳摶等方外隱士。此外,該書正文在內(nèi)容排序上大致按照人物個人事跡的先后順序排列。

再次,該書采取了附傳的形式,記載與傳主相關(guān)的一些重要人物,如《五朝名臣言行錄》卷十“陳摶傳”后,即附錄了穆修、種放、李之才、魏野、林逋五人的傳記。另外,也有少部分傳記中記載其兄弟的事跡材料,如《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之四《竇儀傳》中記載其弟儼、侃、偁、僖的相關(guān)事跡。

最后,該書注文部分采取自注形式,基本上正文的每條材料后用小字作注文,主要是注明史料來源,有一小部分“注文”用于補充材料,或用來進(jìn)一步解釋說明等,也有少部分材料沒有注明史料來源。簡言之,“言行錄”體例的史書,取材廣泛,采用輯錄原文的方式編纂,且注明史料來源,是以記錄“名臣”嘉言懿行為中心的人物傳記資料匯編。

四、該書呈現(xiàn)的總體體例特征

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以“編纂”代“著述”,對所用史料考證精當(dāng),同時具備“征實”和“善敘”兩個特點。

《八朝名臣言行錄》及其續(xù)仿之作在古代目錄文獻(xiàn)中位于史部的傳記部分,與其他同在史部的傳記類(家傳、別傳、名臣傳、行狀、碑志等)題材相比,其在編纂方法上更規(guī)范,在編纂觀念上更顯理性,更好地發(fā)揮了史學(xué)編纂著作的勸懲功用,其“征實”性較強,更為接近正史。清人趙翼指出:“蓋宋人之家傳、表志、行狀,以及《言行錄》《筆談》《遺事》之類,流傳于世者甚多,皆子弟門生所以標(biāo)榜其父師者”。①王樹民:《廿二史札記校證》(卷23),中華書局,1984年,第500-501頁。趙翼此說之“言行錄”為單傳“言行錄”,其與家傳、別傳、行狀和碑志多為傳主的子弟或親友所撰寫,其多以標(biāo)榜、夸飾傳主為能事,與朱熹“名臣言行錄”據(jù)史實錄,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如上文提到的朱熹在史料選擇上注重存疑和考證,其在序文中也以“虛浮怪誕”為非,他在編纂《名臣言行錄》選擇史料時,即已排除了違背史實的材料,以審慎的態(tài)度來編纂史書?!栋顺佳孕袖洝芬浴熬幾搿贝爸觥?,實現(xiàn)史書的教化功能。此如宋陳傅良所說:“以臣所見,當(dāng)今良史之才,莫如朱熹、葉適?!雹冢鬯危蓐惛盗迹骸吨过S集》(卷2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150冊,第723頁。朱熹以特出的史才、史識,為后世樹立了典范。

《八朝名臣言行錄》在輯錄家傳、別傳、名臣傳、行狀、碑志等各類龐雜的文獻(xiàn)過程中去除了“虛浮怪誕”之說,但是卻保留了傳記“善敘”的特點。與正史列傳相比,《八朝名臣言行錄》敘事更為流暢,語言生動,可讀性強,易于傳播和流通,使其成為經(jīng)典史著,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朱熹編纂《言行錄》既注重史實考辨,又注重審視史料,選用材料既注意語言又注意內(nèi)容。他多選取記敘流麗,又包含國政大事、軍事戰(zhàn)爭、民族團結(jié),及個人修為等方面的史材入傳,“昔晦庵朱文公修《宋名臣言行錄》,凡其立朝事君之節(jié),施政行事之宜,與夫議論答問之大關(guān)系無不具載”。③[明]鄭岳纂、吳伯雄:《莆陽文獻(xiàn)》(卷10),廣陵書社出版社,2016年,第137頁。觀《言行錄》所載名臣事跡,其兼具故事性和教育性的特點,適合大眾讀者,相比朱熹所纂其他理學(xué)書籍,易于傳播和得到認(rèn)可。宋人黃震說:“此錄名臣之言行備焉,《近思錄》諸儒之講明詳焉,彼此參驗,環(huán)循閱習(xí),以其行稽其所言,以其言進(jìn)其所行,晦庵之望后學(xué)者其庶乎?”①[宋]黃震《黃氏日鈔》(卷50),《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708冊,第344-345頁。盡如朱熹所愿,《八朝名臣言行錄》得到了廣泛傳播,與其他理學(xué)書并行流通并互為參考,為朱熹理學(xué)思想的廣泛傳播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

“言行錄”不僅體例別具一格,內(nèi)容上也可謂具有征文考獻(xiàn)之資?!栋顺佳孕袖洝肥且环N特殊的列傳體例,具有人物傳記的屬性,同時該書輯錄原文的方法,保存了大量文獻(xiàn)資料,亦具有史料匯編的屬性。“言行錄”輯錄原文的編纂方法使大量寶貴的文獻(xiàn)資料得以保留。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八朝名臣言行錄》征引各類資料多達(dá)200余種,如:其所征引的單篇行狀24篇,墓志銘43篇,神道碑24篇,征引語錄類文獻(xiàn)10種,單篇言行錄6種,文集20余種,筆記近40種,雜史、雜傳20余種,奏狀、序、記等近20余篇,還有百余條未注明史料來源而待考者。這其中包括了一些早已亡佚的篇章,如《范屬公蒙求》《宋圣掇遺》《王荊公日錄》《巵史》《范祖禹家書》《王沂公言行錄》《陳忠肅公遺事》等;也包括很多傳至今日已非足本的書籍,如《后山談叢》《王文正筆錄》《溫公瑣語》《丁晉公談錄》《張乖崖語錄》《倦游雜錄》等。因此,《八朝名臣言行錄》是輯佚與??北彼螝v史文獻(xiàn)的一部重要書籍,今之學(xué)者在輯佚和??北彼坞s史、別傳、筆記時對朱熹該書應(yīng)多加參考。朱熹這種編纂“言行錄”的方法對后世人物傳記的成書影響至深,如元代的《元名臣事略》、明代的《南宋名臣言行錄》、清代的《明名臣言行錄》等都具有史料匯編的性質(zhì)。例如,《元朝名臣事略》全書引文達(dá) 123篇,這120余篇文字,就史料學(xué)來說,都是第一手資料,是《元史》編撰的重要史料來源。②姚景安:《蘇天爵及其〈元朝名臣事略〉》,《文獻(xiàn)》,1989年第3期,第101-111頁??梢姟把孕袖洝斌w史書的文獻(xiàn)價值?,F(xiàn)代學(xué)者一致認(rèn)為編纂“言行錄”體史書意義非凡,有重要價值。如鄭騫先生稱:“(《八朝名臣言行錄》)是一部很好的宋人傳記資料,是研究宋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③鄭騫:《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與刪節(jié)本》//臺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宋史研究集》(第四輯),臺灣編譯館,1969年,第1頁。

以上通過對《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目的、體裁、義例及其呈現(xiàn)的總體體例特征的探析,展示了該書的編纂特色及朱熹的治史之才。如有不當(dāng)之處,祈請學(xué)界宿儒指正。

猜你喜歡
名臣史書體裁
《俄羅斯的形象
——藝術(shù)體裁的修辭研究》評介
“日化+游戲”雙輪驅(qū)動名臣健康2020年扣非凈利大增近五倍
“汗青”原來是史書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淺析賈探春與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異同
為小人物喝彩
體裁好
儒將范仲淹
“善史書”
屏东市| 比如县| 崇左市| 裕民县| 德化县| 闽清县| 海门市| 伊宁县| 静安区| 绥阳县| 德化县| 普定县| 福海县| 台中市| 呼图壁县| 丹江口市| 乌苏市| 油尖旺区| 涿鹿县| 夹江县| 廊坊市| 万荣县| 井陉县| 泽州县| 碌曲县| 夹江县| 鞍山市| 交口县| 离岛区| 桐柏县| 彰武县| 乡城县| 海城市| 文登市| 肃宁县| 广饶县| 昌吉市| 综艺| 孟连| 五峰|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