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
(汕頭大學(xué),廣東汕頭 515063)
魯迅先生歷來關(guān)注女性命運,尤其是下層貧苦女性的命運,這也體現(xiàn)在他積極利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特別是殘害婦女的本質(zhì),希望以此為婦女解放做出貢獻。
《彷徨》和《吶喊》中較為典型的女性人物有愛姑、祥林嫂、單四嫂和子君。而這四位女性形象按照其共性又可以大致分為兩類:“逆來順受”型和“敢于反抗”型。
《祝?!分械南榱稚┖汀睹魈臁分械膯嗡纳┳幼屑毞治鍪怯泻芏嘞嗨浦幍?,她們都是農(nóng)村底層的喪夫婦女,作為寡婦本就生活艱難卻又都經(jīng)歷了喪子的致命打擊,她們始終逆來順受最后都命運悲慘。單四嫂子本來是有奔頭的,她依靠雙手來紡織棉紗,養(yǎng)活自己和寶兒就是她的使命,每天過得雖然清貧但也有盼頭有甜頭。“真是連紡出的棉紗,也仿佛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著”,可見一斑。但世事無常,不久兒子寶兒生病病死了,死的不僅僅是寶兒,從前的單四嫂子也一起“死了”,于她而言人生的所有希望都沒有了,她再也沒有了生活重心,接連喪夫失子,過上了沒有血肉的生活。她總能感到一件異樣的事——這屋子忽然太靜了。這屋子又靜又空沒有生氣,有的,只是她心中無盡的悲與苦。
與單四嫂子有所不同的是,祥林嫂是一步一步“死了”的。祥林嫂初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兩頰還是紅的”,她踏實肯干,也被東家肯定,繼而“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好景不長,祥林嫂被婆家抓回去改了嫁,第二任丈夫死后,祥林嫂再次成為寡婦,她的孩子也被狼吃了,她再次來到魯家做工,東家也對其不時流露出嫌棄之情,她的“臉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漸漸地“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隨著祥林嫂的幸逐漸消散殆盡,她的生命也走向了完結(jié)。
《離婚》中的愛姑和《傷逝》中的子君則是有極強反抗意識的女性。愛姑也為農(nóng)村女子,與祥林嫂、單四嫂子相比,愛姑更具有反抗精神,她敢于向侵害自己的勢力做反抗作斗爭,但遺憾的是她的反抗意識是自發(fā)的、蒙昧的,她離婚的事情鬧了三年,夫家要“休”掉她,她說:“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總要鬧得他們家敗人亡!”如此勇敢可敬的女子,面對夫家請出調(diào)停的有權(quán)勢的七大人,面對根深蒂固封建勢力,最終還是失敗了。
子君則是有一定文化,接觸過新思想的城市女子。她曾說過“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力!”這般鏗鏘有力的話語,她敢于和家庭勢力決裂,自由勇敢而又無畏的與涓生在一起,她選擇了自己的人生,但最終失敗了,敗給了社會的禮教網(wǎng)羅,敗給了父親的冷若冰霜,敗給了愛人的自私自利。
魯迅作品下的幾位女性可謂殊途同歸,不管抗爭與否,最終還是要面對悲慘的結(jié)局,接受自己被吃人者所吃的命運。魯迅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劇也恰恰揭露了舊時社會中女性生存環(huán)境的艱難殘酷。
魯迅先生作為“五四”啟蒙先驅(qū)者,為女性而呼號吶喊的同時也一直致力于為女性尋求解放的道路。他通過對如祥林嫂、愛姑為代表的封建舊式女性和以子君為首的思想進步女性的悲慘命運進行思考,試圖從中找到女性解放的路徑。
女性主義者西蒙·波伏娃認為:“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經(jīng)濟上的定命,能決斷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是人類文化之整體,產(chǎn)生出居間于男性與無性中所謂‘女性’?!钡拇_,造成女性悲劇的種種原因里,封建禮教首當其沖。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束縛著女性群體,限制女性群體的發(fā)展可能性,將其框在“賢妻良母”、“三從四德”等牢籠中,造成了女性逆來順受、喪失自我的慘狀。魯迅曾嚴厲批判封建禮教,譴責(zé)“三從四德”、“節(jié)烈觀”對女性造成的身心傷害。他在《我之節(jié)烈觀》中說道:“節(jié)烈這兩個字,從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過‘節(jié)士’、‘烈士’的名稱,然而現(xiàn)在的‘表彰節(jié)烈’,都是未指女子,并無男子在內(nèi)?!彼麖妱轂榕园l(fā)聲“不節(jié)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男子決不能將自己不守的事,向女子特別要求。單四嫂守節(jié)禁欲最終卻失去生活希望,祥林嫂“不節(jié)烈”又落得他人嫌,無論“節(jié)烈”與否,女性都受到了封建社會禮教壓迫,阻礙了她們追求幸福的道路,為此魯迅提出“要除去于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要人類都受正當?shù)男腋!钡暮艉啊?/p>
除了從精神上解放女性,魯迅也希望從肉體上解放女性。魯迅曾說過“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蹦腥耸桥`,被視作男人附屬品的女性則是奴隸的奴隸,女性被“物化”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比如祥林嫂則可以像牲畜一樣被婆家做主改嫁,得不到身體的自主權(quán),更談何追求自我解放呢?所以魯迅主張女性擁有身體自主權(quán),比如他曾在《阿Q正傳》、《故鄉(xiāng)》中多次提及到女性小腳。如果女性擁有選擇是否纏足的權(quán)利,想必也是其解放過程的一大進步。在發(fā)現(xiàn)女性佩戴首飾是社會風(fēng)氣后,魯迅擔(dān)心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對女性的肉體控制,“現(xiàn)在的金銀首飾,不過是古代鎖在女人身上的鏈條的變種,還是女奴的象征”。魯迅是全方位、細致地為女性考慮,避免女性軀體受控。
魯迅小說中有不少被殘害的,被侮辱的女性形象,她們是缺乏女性主體意識的。譬如《祝?!防锏南榱稚┦且粋€深受夫權(quán)社會、神權(quán)壓迫和封建社會毒害的女性形象,習(xí)慣了逆來順受的奴隸生活,全然沒有主體意識。她們習(xí)慣了扮演著服從者的功能角色,而造成這一習(xí)慣的原因除了封建社會禮教迫害,還有人們對女性話語權(quán)的不重視,這一點從魯迅創(chuàng)作的視角中也有所體現(xiàn)。魯迅的小說較多是用男性眼光去審視女性,例如小說《傷逝》的副標題為“涓生的手記”,所以我們通篇是以涓生的視角去認識子君去了解她的生活處境,子君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我們無從而知,而通過涓生視角下認識到的子君不一定是真實的子君,即使真實,也絕不是完整的子君。女性是很難擁有話語權(quán)的,就連要了解她們都要借他人之口,這是極其悲哀的。魯迅先生盡管主張女性解放,但受限于社會環(huán)境、個人男性身份等,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也沒有賦予女性足夠的話語權(quán),沒有將女性真正的放在與男性等同的文學(xué)描述中,一味地選擇用男性視角描述女性,不免將女性客體化,不免有體現(xiàn)菲勒斯中心主義之嫌,這也更讓我們意識到女性解放道路的任重而道遠。
魯迅對女性的解放斗爭是給予了極大關(guān)注的,他也一直以筆為刀為女性解放道路披荊斬棘。魯迅筆下的女性人物復(fù)雜而又統(tǒng)一,復(fù)雜在性格迥異、背景不一,相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她們都有著各自的難事,并最終要面對悲慘的命運結(jié)局。魯迅也通過對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極力主張反封建反傳統(tǒng),主張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發(fā)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過去魯迅通過文學(xué)創(chuàng)作希望以此能喚起社會對女性命運的關(guān)注,雖艱難卻從未放棄,盡管有其局限性但仍值得肯定?,F(xiàn)今女性不再像舊女性般受封建禮教的迫害,但女性仍是社會弱勢群體,追求女性解放的道路依然要走下去,男女平等不應(yīng)只是口號,它更應(yīng)該落實在我們的行動上,愿我們承襲魯迅的精神,做有擔(dān)當?shù)纳鐣耍ε越夥胚M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