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麗 岳玉慶
(青島大學外語學院,山東青島 266071)
經過構建漢英平行語料庫發(fā)現,《政府工作報告》中“問題”一詞反復出現,而且根據語境變化,其含義并不相同,對應的翻譯也不盡相同。并且,有問題就需要解決,就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過去一年和未來的政治走向,因此,有必要對該詞的運用和翻譯進行深度探討[1]。
近五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問題”一詞共出現120次。經過認真分析總結,發(fā)現“問題”有以下幾種解釋:
(1)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例如:針對民營企業(yè)發(fā)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千方百計幫助解憂紓困。這里指的便是民營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可能需要政府幫忙回答以及解釋的題目。(2019)
(2)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例如:打擊非法集資、傳銷等經濟犯罪,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平安生活。因為這一系列問題本就是亟需解決的,而且還需要利用全體人民的智慧加以深刻認真的討論,更是解決我國各種問題的主要矛盾之一。(2018)
(3)關鍵;重要之點。例如: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qū)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力度。這里就是在說,“兩不愁三保障”所面臨的重要之點以及關鍵之處。(2019)
(4)事故或意外。例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管,嚴厲查處長春長生公司等問題疫苗案件,健全國家安全體系。這個疫苗案件就是個食品藥品管理中出現的一些事故及意外。(2016)
(5)造成差距的因素。例如: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凸顯。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較大。這里因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短板,所以是造成這一問題凸顯的差距因素[2]。(2017)
(1)譯為dilemma。
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結構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xù)加大,遇到不少兩難多難抉擇。(2018)
In China, structural issues and underlying problems have become more acut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economy has continued to mount, and we have met with no small number of dilemmas.
由于此處的問題與后文相呼應,表達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并不是某一具體問題,屬于抽象范疇,所以譯為“dilemma”更符合語境。
(2)譯為problem。
住房、食品藥品安全、醫(yī)療、養(yǎng)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遷、社會治安等方面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2014)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hich people are unhappy about in housing, food and drug safety, medical services, old-age services, education, income distribution, land expropriation and resettlement, and public order.
此處的問題覆蓋的面積非常廣,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具有概括性以及總結性,所以譯為“problem”。
(3)譯為case。
少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亂作為,一些腐敗問題觸目驚心。(2015)
A small number of government employees behave irresponsibly; shocking cases of corruption still exist.
此處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情況,是一些實際發(fā)生的案例,所以譯為“case”較為合適。[3]
(4)譯為task。
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2014)
For some time to come, we will focus on three tasks.
這里的問題,是亟需解決的,所以解決這類問題帶有一種使命感,而且是責任,義務,所以譯為“task”。
(5)譯為issue。
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持續(xù)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2017)
To balance the government-market relationship–the pivotal issue in economic structural reform-we continued reforms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delegate powers, and improve regulation and services.
這里是需要重點討論的某些方面的問題,并不是具體的某個問題,而是一類問題,而且也是長年累月且話題量大的問題,所以翻譯為“issue”。
(6)譯為difficulty。
推出新的政策,重點解決高校畢業(yè)生和就業(yè)困難群體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問題。(2016)
New policies were launched to create jobs and business startup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ose with difficulties finding employment.
因為這里的問題是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并不存在疑問,而是解決起來非常困難,所以譯為“difficulty”比較適合。
(7)譯為affair。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將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和熱點問題發(fā)揮建設性作用。(2014)
As a responsible power, China will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resolving global and hot spot issues.
“Affair”這個詞往往是指國際事務、公共事務、政治事務。
(8)譯為matter。
繼續(xù)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xié)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2016)
As we continue to cancel the requirement of government review for more matters, we will focus on addressing unsynchronized, uncoordinated, and incomplete delegation of powers and make sure that local governments to which powers of review have been delegated are able to properly exercise those powers.
這里的問題指的是當前的狀況、事態(tài),所以用“matter”。
(9)譯為substandard。
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2018)
We will see that there is nowhere to hide for substandard products.
此處的“問題”并不是個名詞,而是個形容詞,用來做名詞“產品”的修飾語,所以翻譯為“substandard”。
(10)譯為need。
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2018)
We will better address people’s housing needs.
關于住房,與其說是群眾關心的問題,倒不如說是群眾的需求,所以譯為“need”更為合適。
(11)省略不譯。
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015)
This year, we will ensure that 60 million more rural residents gain access to safe drinking water.
這里的問題相當于同位語,其實問題的所在已經一目了然地敘述出,就是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因此這里可以省略不譯。
近五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問題”一詞有59次翻譯成了“problem”,31次省略不譯,17次翻譯成了“issue”,3次翻譯成了“difficulty”,3次翻譯成了“task”,2 次翻譯成了“case”,“affair”、“matter”、“dilemma”、“substandard”、“need”分別只出現過 1次。由此可見,翻譯成“problem”和“issue”的最多,此外還有省略不譯以及“substandard”、“need”、“case”、“affair”、“matter”等多種譯法。通過分析發(fā)現,漢語中表達問題的詞匯與方式很多,但是其側重點與表達的問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在翻譯時我們不能只從字面翻譯,要深入了解文本含義以及其背后代表的意義,才能更加精準地做好文化的搬運工,在翻譯普通文本時如此,在涉及到政府工作報告這樣嚴謹的文本時更加要謹慎。本文針對“問題”這一小小方面進行了總結,希望這些總結發(fā)現能為“問題”一詞的翻譯,提供參考和借鑒。